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573节

大殿上原本稍微缓和一些的气氛顿时再一次冷了下来。

萧世廉一时讷讷。

派遣一员大将,或者准确说能够起到统筹兼顾和坐镇一方作用的大将出镇关中,这是太尉府和军方甚至官这边早就已经达成的共识。这样也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关中、中原还有西北战场联系不紧密甚至出现什么矛盾。

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节

只不过在此之前,军方和太尉府就已经达成共识,打算派遣此时身在河东的杨素前往关中。

杨素将要接任萧摩诃太尉之职,正是需要功勋以服众的时候,河东之战虽然打得也很漂亮,奇兵突入雁门的战斗甚至已经和幽州之战、白沟之战等北伐的经典战役一起被收入了军事学院的教科书。但是这一次杨素失误就失误在他的动作还是慢了一点,打得虽然漂亮,可是依旧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晋阳终归是在邺城攻克之后才被汉军拿下的。

虽然这也得归结于汉军进攻邺城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碍,城门一开,大军入城,一切顺风顺水,而晋阳却是严防死守,李询和杨素根本找不到可乘之机,只能先从外围下手,但是有的时候命运就是这么喜欢给人开玩笑。

所以太尉府希望杨素能够前往关中,以从这一次的西北之战中再获得一些经验,从而更加轻松的接管太尉府。

然而现在李荩忱现在等于否决了太尉府的这个方案,反过来要求军方再派遣一名得力干将前往关中,这摆明是对萧世廉和裴子烈关于立储之事多加撺掇而有所不满。

你们是打算仗着人多势大来逼迫朕从命么?

那你们就先走几个人吧。

“怎么?”李荩忱饶有兴致的问道。

萧世廉急忙说道:“启禀陛下,西北之战已经有宇忻等当世名将坐镇,若是再派大将,于地位上与其平起平坐,恐难服众。因此唯有派遣大将军、都督一方军政要务才可。臣之前曾都督关中军务,今日不敢贪功,因此当让大士兄走一遭。”

李荩忱这个问题问的,几乎就没有别的答案了。

放眼天下,能够都督一方的,除了需要镀金的杨素之外,也就剩下萧世廉和裴子烈了,萧世廉曾经都督关中,屡屡担任此职的话恐怕会惹来非议,再加上裴子烈之前坐镇洛阳,现在也是时候放出去了,不然的话萧世廉和裴子烈这两员大将都窝在洛阳也是资源浪费。

裴子烈倒是并不反对这样的安排,假如自己的离开能够让陛下不至于对皇后、太子以及南方官员甚至元从派系平白再多几分敌意和猜忌,那自然更是再好不过。

“臣愿出镇关中。”裴子烈站出来拱手说道,“而今天下太平,为征战所设之都督位置,臣以为大可不必再设。”

李荩忱颔首:“自徐德言转西北巡抚之后,关中巡抚之位倒是一直空缺,大士可加关中巡抚之职,但两处巡抚相互掣肘,此时恐非益事,因此再加大士持节之权,以号令西北。”

大殿上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

陛下给裴子烈加了持节之权,显然是为了让裴子烈能够在指挥权上的分量彻底高于徐德言和宇忻,从而能够调和两人之间可能的冲突和矛盾,尤其是裴子烈本身还是徐德言的老上司,有裴子烈在,徐德言自然不会凭借自己从龙更早的身份来压宇忻,毕竟论从龙早晚,谁还能比得过裴子烈?

当然他们两个身在西北、共事多年,倒也没有什么矛盾,一来是因为西北之前比较太平,又是贫瘠之地,哥两个相依为命,日子过得还不怎么样呢,再吵吵闹闹的话,这日子就不用过了。

李荩忱担心的主要还是关中、巴蜀等地和西北之间的配合。有裴子烈在,至少不用担心各地之间相互为难甚至攻讦。

大汉而今虽然已经变为一个整体,但是李荩忱不得不考虑到,这个整体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的。

短短十年之前,天下尚且还是四分五裂、各自为政呢,各地之间相互敌视和贬低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因此时至今日犹然会有积累下来的旧怨也在情理之中,朝廷要做的自然就是尽可能的照顾到方方面面,让各个地区之间至少不会因为抢夺朝廷的拨款和政策而直接大打出手,哪怕背地里争夺,也得保持明面上的和平和合作不是?

等到这一代人逐渐老去,下一代人上位之后,老一代的恩怨自然也都随着老一代的人化作黄土一抔,新一代人自然更习惯于现在这种团结合作的局面,朝廷才能更加放心的向外拓展。

只不过萧世廉和裴子烈等人能不能看到这么深的层次上,李荩忱就不知道了。

毕竟时代就算再怎么发展,身处这个时代中的人都会有其目光的局限性。甚至就连李荩忱都已经不知道,自己的目光是不是还能一如既往的保持着超脱。

陛下明显没有再深究之前请立太子之事的意思,萧世廉等人自然也不会没事提醒李荩忱,陛下到底是个什么态度,看来还得再从其余的角度试探一下,至少不是现在。

保不齐陛下只是一时半会儿没有转过弯来呢?

西北战事紧张,无疑牵动着朝野上下之心。

不过好歹一份份奏章送过来的也不全都是坏消息。

今年江南、巴蜀和岭南等地具是丰收,而中原的耕作也在有条不紊的推动,至少这九州之内,当真呈现出来几分太平来临的气象。

而粮食丰收自然也给了李荩忱更多的底气,以备西北之战。

李荩忱之所以临时打算改为派遣裴子烈前去关中,而不是之前的杨素,是因为他自己也随时做好战事紧张的时候,御驾亲征的准备,因此太尉府这边必须要有一个经验足够丰富、能够镇得住场子的人来坐镇,并且协调各方做好万全的准备。

之前汉军北伐,太尉府由张须陀主持,张须陀到底还是年轻了一些,很多战略安排上后知后觉,汉军也只能随机应变。好在北伐之战那是实打实的以多打少,就算是没有任何的战略战术安排,汉军用炮弹砸、用人命堆,都能直接把北周给淹没了。

这一次西北之战不一样,在局部上,汉军能够动用的兵力甚至比不过吐谷浑,而且援军也只能陆续前往,如何在现在利用为数不多的兵马、充分发挥汉军后勤储备和今年粮草都比较充分地优势守住现有的防线,然后再统筹陆续抵达的兵马实现反攻,的确是一个不那么简单的课题。

第二一二四章 贸易体系下沉

这两步之中,更重要的无疑是后面那一步。

趁此机会击破吐谷浑、进入河西,才是李荩忱的根本目的。

对于西域,李荩忱眼馋很久了。

因此李荩忱也希望杨素能够早早地回到洛阳城主持太尉府,镀金与否,这个时候反倒是没有那么重要了。

而且把裴子烈放在关中,一旦战局失控,裴子烈也可以临危受命,直接带着关中兵马北上抗击,不然的话换做杨素在关中,还需要为他配备一个方面帅才方可,就算是李荩忱本人知道杨素实际上有统兵一方的能力,至少现在也难以服众。

“陛下,工部打算在西北建设新的工坊,就近支援西北战场。”阎毗将一本奏章递上来,“除此之外,商部也提议配合工部尽快开通从关中和巴蜀前往西北的驰道甚至于直道,以直接支援西北战事。”

李荩忱倒是有些惊讶,工部和商部这一次竟然这么积极?

不过想想也是,什么最赚钱?战争啊!

战争就意味着朝廷需要打造大量的军火,而开疆拓土就意味着将会有更多化外之民被纳入大汉的旗帜之下,这些化外之民之前过得都是什么日子?想都不敢想啊。

社会的底层百姓,现在自然就很容易变成最廉价的劳动力。而有资格穿金戴银的社会上层,则会成为大汉各种领先于世界的新鲜商品的忠实拥趸,他们将会花费高额的费用去抢购大汉的各种商品以标榜自己的身份。

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大汉拿下岭南和安南等地之后,很多本地的土著勋贵都以能够拥有一辆大汉制造的马车而或者家具,甚至只是很简单的一套瓷器为荣,他们也把拥有这些东西看作是自己融入天朝上国、成为天朝上国一份子的标准,谁家里要是没有点什么高价抢来的大汉商品,那都不好意思开门见客。

只不过这种情况也不是每次随着大汉的开疆拓土都会发生,之前大汉和北周之间就有商贸往来,所以大汉彻底占领北方之后,北方百姓还有那些世家世家才是消费大户并没有表现出来对大汉商品的极度狂热,毕竟在此之前他们也多少都见过这样的商品,这些商品实用与否、价值几何,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数的。甚至不少世家大族的家中早就已经有了很多这样的商品,自然也就不会升起再多抓紧购买的欲望,真正开始购买这些东西的反倒是城中的市井小民,可是市井小民能有多少消费能力?

所以这一次汉军北伐,天下欢喜,可是随军北上的商贾们却并不是非常欢喜,那些利润大的大宗商品货物显然并没有为他们带来想象之中的暴利,甚至有的都降低到了成本价依然无人问津。

首节 上一节 1573/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