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585节

李荩忱也只能无奈的表示,行吧,反正坐在这个位置上,总有一些事和一些话是要注意的。

不过既然刚刚说到了内府的这个话题,李荩忱索性就直接展开:“这一次六部能够抓住内府在监察方面的问题而让朕不得不调整内府,既然已经有人指出了这个问题,那内府就得想办法做出改正,不然的话再过几年恐怕又有一些部门要因为这个原因被划拨出去了。”

乐昌咬着唇,微微颔首。

内府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内部的相互信任和团结,但是最大的问题自然也在于此,真正有斗志的官员喜欢在内府之中工作,因为这里更加随意、束缚也更少,自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但是那些想要偷摸耍滑的官员,自然也能够在内府之中找到自己的可乘之机。

这些年内府发展很快,自然会有不少偷鸡耍滑之辈,只不过因为这些年内府确实是在做实事的,尤其是战争期间,整个内府上下忙的不可开交,所以很多人虽然也没干好事,但是也并非没有做贡献,因此内府对此也只能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内府现在没有一个完整并且能够对人起到震慑力的监察机构,所以在没有办法追根溯源或者一一查找账单核对出入的情况下,内府也很难拿住某个人贪赃枉法的证据。

“陛下所言极是,内府现在内部是一笔糊涂账,臣妾亦是明白。”乐昌有些惭愧。

当初统筹管理内府的任务是她主动从李荩忱那里讨要过来的,而现在内府虽然表面欣欣向荣,但是内部有很多问题,单纯是从财政上来说,死账、呆账众多,而且还有很多长期资产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在快速贬值,需要得到替换,这就给了人很多空档可以钻。更不要说人才的任用、设备的采购、土地的购买和兼并等等上了。

平静的水面上看似岁月静好,实际上下面早就已经暗流涌动。

这也是李荩忱不得不拆分内府的原因之一。

不拨开表层,又怎么能够看到水下的汹涌暗流?

内府这些年的确是为了大汉的发展立下了功劳,这个毋庸置疑,但是内府表露出来这么多问题,身为内府实际上的掌门人,乐昌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明天叫上繁儿,我们去一趟御史台。”李荩忱捏了捏她的手。

对于乐昌,说太多安慰和解释的话并不能让她真的宽心,真正能够让乐昌释怀的,还是带着她去想明白应该如何解决。

乐昌柔柔的应了一声。

而陈宣华发现两个人都没有想要搭理自己这个刚刚差点被压吐血的小可怜的意思,只能无奈的从两个人之间钻出来:“我说,两位,还打算睡觉么?”

李荩忱抱住她:“睡。”

“宣华,也不早了,你早点去休息。”乐昌说道。

陈宣华郑重点头,脱离李荩忱的怀抱,往床上一躺:“对呀,那我们就早点休息。”

“是你,和我们。”乐昌指了指她,又指了指自己和李荩忱。

“是我们。”陈宣华一口咬定。

乐昌无奈,看向李荩忱。

“那就我们吧。”李荩忱笑道。

“那就你们吧!”乐昌哼了一声,想要站起来,“呀!”

李荩忱已经一把拽住她。

“陛下!”

“说了我们,就我们。”李荩忱径直说道,“宣华,来抓住你姊姊,要是让她跑了,今天你去睡地上。”

陈宣华也来了兴致,不过白了李荩忱一眼:“陛下才不舍得呢。”

而被陈宣华按住手腕的乐昌看着李荩忱已经在解腰带,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真是一个大魔头带着一个小魔头。

御史台应该是大汉各部门之中最冷清的存在。

毕竟在这个时代,举报是不太可能的,百姓几乎没有什么胆量去揭发和检举地方官员,因此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外人没事往御史台这里凑,不过这个冷清也是相对的,至少府衙之中来来往往的官吏很多。

大战结束,原本清闲的御史台自然也跟着忙碌起来。

战争时期是特殊时期,为了避免打击自家士气或者闹得朝野民间人心惶惶,御史台也不敢贸然调查某个官员,因此即使是掌握到了一些证据,也只能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只要你不做出太过分,那至少不会直接来找你的麻烦。

当然御史台在战争期间也没有少杀鸡儆猴,有一些过于贪婪的家伙,自然那也就没有必要和他们客气,乱世当用重典,御史台也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教训教训这些家伙。按照大汉律法,贪污虽然不至于直接砍脑袋,但是这辈子一半时间都浪费在牢狱中是必然的了。

“臣等恭迎陛下!”御史台监察御史陈禹和左都御史杜齐带着几名官员一起出来迎接。

李荩忱颔首;“平身。”

陈禹也是临时接到李荩忱将要前来的消息,不然的话也不至于等李荩忱要迈入门了才赶来迎接。

这位曾经的白袍统领,顶着两个黑眼圈,看上去有些疲惫,显然这几天没少因为战时积压的事务而操劳。

第二一四二章 没有捷径可走

“爱卿辛苦了。”李荩忱看着憔悴的陈禹,忍不住说道。

自己当时让陈禹从白袍统领的位置上退下来,就是觉得白袍那边的事务未免繁重,陈禹这些年为了白袍殚精竭虑,也是到了休息的时候。尤其是之后白袍的工作重点将会放在辽东还有西域等地,陈禹假如还是统领的话,少不了要东西往来奔波,未免劳累。

但是自己好像忽略了,御史台现在也不是清闲之地。

清查吏治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计,再加上和北方归顺大汉的官吏对接,自然也要对这些官吏们进行考核,也并不是任何人只要曾经在北周担任过官员,在大汉就能继续他们的职责,降级使用是必然的,甚至有些口碑并不怎么样甚至已经被很多同僚指摘为“德不配位”的,想要被降级使用?想得美,不把你撤职那就是御史台的疏忽。

大汉现在还没有人才紧缺到什么破烂都照收不误的地步。

因此一向清闲,顶多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派人下去到各个州府巡视一圈的御史台,现在正是忙碌的时候,各种信息都需要他们核对考察。不过不管怎么说,终归是要比白袍那边好一些的。

一个是在阳光下,一个是在阴影里,承担的压力自然截然不同。

“相比于白袍,御史台并不算辛苦的了。”陈禹和李荩忱之间关系亲近,自然在行过礼之后就没有必要说话客客气气的,“陛下今日怎么有空闲到御史台来了?”

说着,陈禹就注意到了跟在李荩忱身后的乐昌还有尉迟炽繁,皇后和贤妃都是微笑着行礼。

陈禹顿时明白过来,昨日内府第一次调整划分,本来就惹起了很大的争议,参与到这一场辩论之中的官员们固然是在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做得对、哪里做的错,陛下最终寥寥无几的表态,让他们都捉摸不定陛下的心思。

首节 上一节 1585/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