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592节

李荩忱设想之中的开西域,终究还是要求稳。

这一点,萧世廉不见得就能胜任。

西域,是曾经两汉全盛时期的疆域所在,是无数英杰先烈浴血厮杀拿下的地盘,所以对于西域,大汉势在必得。

但是如何拿下西域,这是一个问题。

只是依靠暴力的话,可能会让西域诸国能够在短时间内迫于大汉的威压而臣服,可是长期呢?一旦大汉内部出现什么变乱,无法在西域屯驻过多的兵马,就和历史上唐代一样,安西都护府各部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回归中原,西域转眼支离破碎,唐人遗民和留守军队反倒是反过来成为被西域胡人各族打压报复的对象。

让萧世廉上阵,李荩忱确实是有些担心这个家伙会忍不住大开杀戒,毕竟西域诸国和中原分开日久,突然大汉军队杀上来,人家是不可能轻而易举臣服的,一旦有所矛盾冲突,萧世廉肯定不会对这些家伙们手下留情,尤其是这一次西域各国还派遣兵马前来助阵,必然会让汉军上下各级将领会忍不住对他们下手。

因此或许让裴子烈去征服西域更合适一些,至少裴子烈生性更加稳重,不至于让民族之间的矛盾激化,或者让很多矛盾被掩藏下来不被发现。这样的话,李荩忱自然就能够更方便的和收拢巴人、南中各部一样收拢这些胡人。

同时他也可以借鉴后世的经验,在西域屯驻甚至干脆直接从汉地向西域移民,先让西域以殖民地的形式存在。

对外移民,对现在的大汉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

大汉早在拿下林邑之后就已经开始有计划的向南洋等地移民,现在安南等地的开发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大汉逐渐开始把重心转移到北面,南方的很多投资之类的也开始回流转而支援北方的建设,不过即使是这样,大汉也没有放松对南洋的开发,而且南洋逐渐发现的丰富矿产和其余物产,现在都已经逐渐形成规模,不少商贾甚至已经开始承包种植园和矿产进行开发,这些资源自然而然的也就都转变为钱财,反倒是成为大汉国内恢复经济的重要原动力之一。

这是之前即使是朝堂上的群臣都没有想到的。

华夏九州,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只是古往今来得到证实的,也是他们从小就受到的教育、从小就有的认知。而这样的认知虽然没有什么错,却在很多方面上有意无意的造成了狭隘和局限。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自然就是唯有华夏富饶,周围皆是荒蛮化外。

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来讲,这一点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

诸如林邑啊还有西域诸国啊之类的,在文明发展程度上自然是不可能和华夏相提并论的。不管怎么说,华夏也都是四大文明古国化底蕴之深厚,放眼世界也是无敌的。

但是文明的富饶和强大与否,可不能和物产的丰饶与否相挂钩的。

固然丰饶的物产可以孕育出来文明,但是不见得就能够孕育出来一个强大的文明,非洲的物产富饶不富饶?结果不还是被穷的吊儿郎当的欧洲人吊着打?要不是从非洲和美洲掠夺了众多的钱财,欧洲也不可能先一步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在未来快速发展的百年里一直领先于世界。

南洋还处于原始状态,这不能意味着南洋就是一贫如洗,甚至恰恰相反,这还能意味着南洋有大量富饶的物产之前没有被人发现。

随着大汉开发南洋,南洋的丰富矿产以及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植物、动物等等,惹来了大汉朝野的瞩目,这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山海经,所以原本华夏思想之中的限制和禁锢自然逐渐被打破。

人们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这九州之地,撑死天再加上一个西域,而是开始往更广阔的地方展望,苍茫大地、浩瀚大海,外面的世界远比自己想象之中的广阔,外面的世界也远比自己想象之中的有趣。

以自己为天朝上国,这是华夏历朝历代的通病。

以天朝上国自居,自然也就意味着目空无人,不再把其余的周边各国放在眼里,同时也不会想着向这些地方扩张领土。

固然如很多人所说,我们的祖辈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的确已经从原来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联盟发展到了现在几乎占尽整个亚洲最好地盘的局面,但是不可忽略的是,我们占据的地盘,所谓的最好,是指的利于耕种,但是实际这一方土地上还是缺少很多重要矿产资源的。

假如华夏一直保持着原始的小农经济,那么有这么一方土地,并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如果华夏想要从工商业上继续发展,想要尽快积攒财富步入工业社会,那抱歉,这一方土地可能真的不能完全供养的起。根据后世的经验就可以看到,除了青州,也就是山东这里抱着一块金矿、晋阳也就是山西南北有丰富煤炭之外,别的诸如石油、铁矿、银矿以及各种金属矿产之类的,不是在东北就是在西南,更或者在西域的黄沙大漠之中。

这些都是大汉发展所需要的。

因此时至今日,假如大汉的掌舵者依旧只能看到地上的这些物产,那就未免过于狭隘了。

地下深藏着的,才是这个国家未来更加需要的。

地上地下,缺一不可。

还好李荩忱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当初他刚刚在巴蜀站稳脚跟,就派遣人手深入南中探查矿产,并且颇有收获,为今日大汉工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一五三章 大汉自有国情

现在大汉所发现的矿产之类的,也不过只是九牛一毛而已,能够满足现在的需求,但是必然没有办法满足未来的长期需求。

这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

所以探险、征服和移民,现在已经变成大汉对外的重要策略之一,逐渐取代了原来的藩属制度。

大汉不需要屏藩,而是需要把这一方土地上的人力和物力,尽数归为己有。

这并不是说完全否决了之前历朝历代对外安抚怀柔的政策,各个朝代之所以会选择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当朝皇帝真的没有一点儿吞并这些小国家甚至干脆就是小部落的野心,而是因为吞并这些荒蛮之地,只会为朝廷增加屯驻守卫的负担。

秦始皇就曾经做出令世人震惊的大手笔,五十万大军屯驻岭南,固然很快让岭南一带有了人烟并且发展起来,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秦朝中枢少了五十万能征善战的军队,面对六国旧贵族的叛乱,几乎只有招架的份儿。

之后汉代亦是如此,设立的西域都护府之类的,往往对于西域的大多数国家也只是遥遥控制、讨伐不臣罢了,并没有说和唐代那样把这些国家直接全部灭掉,一直到班定远平定西域的时候,西域犹然还有好多残存国家让这位名震史册的大佬怒刷经验。

归根结底,不是不想,试问只要有一点雄心壮志的皇帝,谁不想能够开疆拓土,然后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赫赫英名?

只是没钱,开不起;而且就算开了,这些荒芜的土地对本朝又有什么用呢,一旦蛮夷反攻,那到底是守还是不守呢?中原王朝就曾经在对交趾的控制上出现过这个问题。

用曹老板的那一句“鸡肋,鸡肋!”来形容,或许最贴切不过。

所以还不如整一个万国来朝,表示一下自己的威名,虽然不比开疆拓土来的好听,但是总比什么都不干来得好嘛!

可是这是小农经济为主时候的实际情况,却不绝对不符合现在急剧扩张的大汉。

现在已经实现初步工业化的大汉,就像是一个吞金巨兽,需要太多太多的资源,需要太多太多的人力和物力,而这种情况下,让那些蛮夷部落再逍遥自在就不行了,大汉需要他们的土地以获取资源,需要他们的人来作为最廉价的劳动力。

因此不需要李荩忱多做指示,移民、拓张,这都是必然的。

他也想要喊一声,我大汉自有国情如此,和你们不一样!

之后移民西域也是顺理成章,李荩忱对此有信心。

西域丰富的矿产还有那一条流淌着黄金的丝绸之路,足够让无数的大汉人为之疯狂。

因此李荩忱更期待的是能够和平的实现对西域的演化,当西域各国的经济甚至民生等等都在大汉的控制之下,国防安全更需要仰仗于大汉鼻息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也就变成了大汉的一处州府。

而这样最忌讳的自然就是让西域的人反感或者敌视大汉,这样大汉的商品不被接受、文化也遭到拒绝,又如何能够实现对西域的同化呢?

首节 上一节 1592/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