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614节

工商业发展到现在,地方主官当然都意识到了工商业的重要性,本地的工商业足够发达,就能够吸引周围城镇的商贾也纷纷前来投资,最终把本地变成一个更加富饶的大州府。因此招商引资这种事,怎么能轻易让别的州府占了便宜。

可是话说回来,假如各个地方都不放人的话,那货物往来、资金流动甚至人才的调动都会变得一波三折,因此每个大州的首府所在,就应该起到集中本州重要工商业以及货物居中调度的作用。

既要照顾到地方上的发展,又要不能耽误了整个州的协同进步,这其中肯定就会有人占到好处,有人吃亏,商部既然承担起了帮助商贾和地方对接、合作的责任,这些矛盾冲突自然都是要顾虑到的。沾光了的州府当然要多多帮衬吃亏了的兄弟州府,吃亏了的兄弟州府也不一定非得在这一种行业发展上下死力气。

本来就抱着上好耕地的地方,没事去抢夺工业,你这不是添乱么?本来就有很多天然矿产或者木材等等资源的地方,没事要去抢夺商业,你这不也是添乱么?

工部忙着搞研发和生产,因此本身就和商贸有必然联系的工业,其安排布置实际上也是商部在负责。

商部必须要让每个地方都能够找到更加适合于其发展的产业,又岂是那么容易,而且一旦出现差错,地方上肯定又是怨声载道,地方官员本来就没有多少决定权,自家吃了亏之后更是得抓紧把责任推到朝廷那边去。不过即使是这样,地方官员们当然还是不倾向于到时候再忙着推卸责任的。

毕竟就算是责任能够推卸掉了,自己在这个地方为官的经历也只能用失败来形容。

所以官员们都在尽可能地为自己这个地方争取到更多的利益,甚至不惜亲自跑到商部衙门,为了几座工坊的选址就嚷嚷着要见商部尚书,问一问商部到底是怎么想的,顾此失彼,是不是真的不把我们这里放在眼中了。

论这些年为大汉做的贡献,除了刚刚为大汉所有的北方各郡府之外,其余南方州府,谁做的差?凭什么这工坊就要落在别人家里而不能落在我们家里?

这些冲突和矛盾自然都压在了商部的身上,唐正良很快变成一个大胖子,和这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毕竟很多事都是要在酒桌上推杯换盏之间说定的,至少酒肉还能够拉近一下大家之间的距离,要是在公堂之上,这帮家伙不挽起袖子直接打架就算不错的了。

看着眼前的这座长安城,唐正良自己也想哭又想笑。

这都是自己的心血啊。

“爱卿之劳,朕知之。”李荩忱转身离开的时候,走到唐正良的身边,沉声说道,“待到大汉的经济腾飞之日,天下亦当知之,后世百代亦当知之。”

前世作为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仓库管理员,李荩忱也还是接触过一些官场上的推杯换盏的,知道这其中又有多少情非得已,个中难处绝非一言能尽。现在即使是千年之前,但是人情往来、觥筹交错,和千年之后没有什么区别。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尤其是现在唐正良作为整个领域的开拓者,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制定的每一项政策,实际上都是在创造着历史,因此更有可能会有完全想不到的差错在,压力自然更大。

唐正良打了一个激灵,当即对着李荩忱郑重一拱手。

而李荩忱刚想要再鼓励他两句,张须陀就已经快步走上来。

杨素返回洛阳并且正式从萧摩诃手中接过来太尉之位之后,张须陀便卸下重担,此次追随李荩忱西来,自然也是希望能够长长见识,同时论在战略层次上的谋定和策划,张须陀当然比不上杨素,因此之前北伐的时候经常手忙脚乱,但是单纯论战术层次上的分析以及对于战场消息的搜集整理之类的,科班出身的张须陀还是完全可以胜任的,甚至细节之处,杨素也自愧弗如。

此次张须陀随驾,自然就是让他发挥所长,继续担任陛下身边的参谋角色。

“陛下,武威急报,敌人已合围城池,连日攻打,战况危急!”张须陀压低声音说道,“同时车骑将军亦传来急报,吐谷浑有围而不攻,直驱安定之意。”

第二一八三章 遗书都写好了

李荩忱脚步一顿。

围而不攻,直驱安定?

吐谷浑的兵马已经充足甚至说富裕到这个地步了?

虽然说李荩忱也知道武威对于缺少重型攻城武器的吐谷浑来说,的确是很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但是吐谷浑这样是不是有些托大?毕竟武威城中守军就算是经过几番血战,也应该还有上万之数,依托城垣,进可攻、退可守,吐谷浑人若是围而不攻的话,难道就不怕宇文忻杀出去截断他们的后路?

武威的城防布局,李荩忱是看过的,而且李荩忱相信战争开始之后,宇文忻肯定又进行过相应的调整,不然的话吐谷浑也不可能磨磨蹭蹭到现在才撕开武威外围的长城,能够绕过武威城。

宇文忻已经向大汉军方、向整个天下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作为他直接的对手,吐谷浑人不可能不知道。

假如在这种情况下,吐谷浑还要坚持越过武威的话,到底是什么在驱使他们这么做?

是缺少足够的情报,认为大汉的援兵还迟迟未曾抵达,还是因为其内部已经有矛盾冲突,迫使慕容世伏必须要铤而走险,用更大的胜利来换取吐谷浑内部对自己的信任?

李荩忱觉得第一个可能并不大。

原因无他,大汉吞并北周算起来也已经过了一个多月,而实际上吐谷浑在大汉解决北周之前就已经兴兵进攻。也就是说大汉应该早早地就收到了消息,不管当时北伐过程中能不能腾出手来出兵西北,也一定是早就做好准备的,北伐结束之日必然也是大军转而向西北之时,慕容世伏作为曾经在大汉待过并且和很多大汉高层将领有过接触的人,应该清楚此时的大汉绝对不是臃肿、老迈的国家,一旦有人打上门来,肯定会积极反击。

那么就是第二个原因了。

根据大汉之前对吐谷浑的情报了解,吐谷浑内部部落零散,部落之间的欺压也很严重,再加上慕容世伏刚刚从自己的父亲慕容夸吕那里接过来王位时日不长,必然难以服众。

显然慕容世伏多少也有借助这一次战斗将吐谷浑内部尽可能捏成一个整体的意思。只不过战事发展到现在,显然并没有帮助慕容世伏起到想要的效果,反而让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在这种情况下,慕容世伏倾向于铤而走险,直接越过武威进攻安定也在情理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之间情报的不对称性显然就体现无遗。

显然在慕容世伏看来,假如自己能够拿下安定的话,则算是彻底在大汉的西北站住脚跟,到时候向南进攻天水甚至直接威胁长安,向北则可以进攻灵武并且连通草原,好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而就算是慕容世伏不拿下安定,自然也可以从武威到安定的道路上折而向西,退入羌人的领地,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可是实际情况却是,汉军已经兵分两路进攻洮水,慕容世伏如果能够拿下安定,那么他可能要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那就是汉军可能已经击败了羌人并且打算沿着湟水直接进攻伏俟城,双方完成换家,只不过慕容世伏丢掉的是自己的老家,而大汉丢掉的可能只是一个西北虽然西北李荩忱也不舍得丢。

而如果他拿不下安定,那么整个战场局势将不再由吐谷浑掌控。四面合围的汉军足够让吐谷浑人知道,既来之,就不用走了。

只可惜很明显慕容世伏应该并不知道汉军的兵力部署,毕竟之前武威的外围防线一直阻拦着他把手伸向武威之后的广袤土地。而羌人和吐谷浑之间,也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样团结和睦,不见得就会和吐谷浑情报共享。

当然李荩忱自己也没有料到的是,武威城外当时的惊天一爆,的确震慑了吐谷浑人的胆子,这也可能是导致吐谷浑意图围而不攻的原因之一。

“爱卿以为,慕容世伏会铤而走险么?”李荩忱问道。

张须陀迟疑片刻,颔首:“臣以为会的。”

李荩忱眉毛一挑:“走,入长安!”

这一下,战局就有意思了。

“天杀的慕容世伏!”高劢在武威的议事堂上来回踱步,愤愤骂道,“竟然围而不攻!”

旁边的史万岁和贺若弼也有些无奈。

吐谷浑在经历了那惊天一爆之后,进攻的欲望明显减弱了很多,这几日只是试探性的往前顶了顶,一看汉军弹药箭矢都很充足的样子,便退了回去,甚至开始在长城的基础上修建城垣和土墙,意图自然也很明显,这城我们是不打算进攻了,不然的话鬼知道什么时候你们再给来上这么一下,士气就直接垮了。

吐谷浑攻城,实际上宇文忻他们是不害怕的。

首节 上一节 1614/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