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648节

他不得不承认,光源氏计划也很香啊。

讲道理,尉迟家的基因应该还是不错的,到底是草原上来的,就身材这方面而言自然有着天然的优势,李荩忱期待尉迟贞的婴儿肥褪尽的时候能够变成颠倒众生的俏佳人。

只是不知道那个时候自己算不算老牛吃嫩草?

——————————-

张须陀顶着黑眼圈,但是眼睛瞪得很大,看上去很精神。

不过李荩忱还是担忧的看了一下张须陀的发际线。

看上去还不错。

小小年纪,希望不要变成秃子。

不过也就得亏张须陀年轻,不然这种比996还过分的工作方式,换个老头来都有可能撑不住。

“臣参见陛下。”张须陀有些激动的上前拱手,“刚刚臣收到西北八百里加急奏报,我军前锋骑兵已经进入武威,武威,还在!”

“什么?!”李荩忱霍然起身,旋即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武威还在,这应该是李荩忱迄今为止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孤城坚守这么长时间,武威竟然还在大汉的手中。

“没错,不过城中具体情况并不知道,敌人已经把整个武威城团团包围,昼夜攻打,而我军主力正快速向武威推进。”张须陀径直说道,“然武威外围防线都已经落入吐谷浑的手中,实际上我军想要在武威实现合围吐谷浑的战略目的,可能会比较艰难。”

李荩忱径直走到沙盘旁边,几名随同张须陀而来的参谋已经根据传回来的战报更改沙盘上敌我双方的兵力位置。

确如张须陀所言,吐谷浑军队既然能够绕过武威南下,自然也就能够绕过武威返回西北。因此想要在武威拦住他们,恐怕并不容易。

这个慕容世伏,当初到底是和大汉打过交道的,对于汉军的战力有多少心里有数,而且也有足够的作战经验,在察觉到武威一时半刻难以拿下的时候,保不齐就会越过武威不管不顾直接撤兵。

“张掖那边呢?”李荩忱紧接着问道。

大汉的目的是聚歼吐谷浑的主力。

其实就目前的局势而言,大汉最好的选择实际上还是“放虎归山”。吐谷浑依托张掖——虽然现在张掖情况未明——以及敦煌和酒泉等地向武威发起进攻,距离是近的,而大汉从安定和天水以及临洮等地前往武威,却是走远路。

现在大汉各军主力虽然已经云集,但是陆续抵达战场还需要一定的时日,裴子烈所率领的所谓主力,实际上也只是巩汉军、镇林军加上一部分鹰扬军罢了,就当初北伐之战的排场来看,这些兵马加起来也就只是一支偏师而已,甚至都算不得主力。

因此现在大汉想要在武威和张掖之间一口吞下吐谷浑的主力,其实是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前线距离遥远,各军之间的联系又被吐谷浑人切断,讯息往来不便就意味着大家很难在局势发生变化的时候及时作出反应,到时候很有可能形成包围网四面漏风的尴尬局面。

但是经过太尉府多次的推演和分析,此时合围吐谷浑主力,却也是最无奈也最佳的选择。

吐谷浑的兵马由各个部落组成,等到大军退却之后,除了把守高原和河西要冲之外,其余兵马肯定要四散开来、回归自己驻地的,到时候事情可就麻烦了。

汉军就算是有本事能够杀入河西、打上高原,也得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你征服了一个部落之后,下一个部落还在千里之外,并且同样很跳脱,你是去打还是不打呢?

千里行军,又是在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所需要的消耗太多,未免得不偿失,可是不去打的话,人家保不齐过两天就慢悠悠的游牧过来了,原本你已经征服的土地,转眼就又变成人家的了。

因此还不如拼一把,在这武威城下来一个“一劳永逸”,把所有的吐谷浑部落都打的服气了,之后大汉也好次第建立对河西和吐谷浑其余地方的统治。

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传

当然了,武威并不是大汉整个口袋阵的唯一底部。

武威城外的大道已经落在吐谷浑人的掌握之中,汉军重新夺回长城并且封住道路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太尉府对此报以希望,但是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真正的希望还是落在张掖的身上。

河西走廊从武威到张掖,逐渐收束,道路真的逐渐变成在山谷之中穿行,愈发的狭小崎岖,毕竟张掖这里也是有著名的丹霞地貌的,之后再继续向西北,方才逐渐变的宽敞。

等到了玉门关和阳关,出了关城就是茫茫大漠,继续向西就不是河西而是西域了。

想要挡住敌人撤退的步伐,张掖比武威合适。

之前太尉府并没有指望着张掖能够发挥作用,可是现在宇忻还真的偷袭张掖得手,那么凭借张掖挡住敌人撤退的步伐,然后实现合围就不再是纸上谈兵。

可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张掖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李荩忱的问题很好,张须陀答不上来。

“回陛下,张掖那边几乎一直没有多少消息传来,我们来往传递消息的白袍和斥候牺牲太多了,一直无法突破敌人的封锁。”张须陀缓缓说道。

李荩忱一时默然。

有的时候他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把汉军将士以及自己一手组建的白袍想的太强大了。确实,有了火器的帮助,再加上多年南征北战的经验,汉军所向披靡按理说应该是毫无压力的。

但是这个所谓的所向披靡,更多的应该是汉军有本事让敌人无法生出和他们正面对决之心,而不是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来一场大获全胜。

尤其是随着火器列装的越来越多,在敌人的一些高层以及精锐部队手中都已经多多少少有了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火器。大汉对火器的监管已经不能用严格来形容,或许用严苛更贴切一点,易地而处,换作任何一个人拥有这样独一无二并且威力巨大的杀器,也不会随意透露给别人。

历史上蒙古军队能够横扫整个欧亚,一来依靠的骑兵,二来依靠的回回人的冶炼以及器械制造技术,不然的话再后来划定的人的等级中,也轮不到回回人坐在那么高的位置上。而蒙古人这一路横扫,也没有听闻哪个对手仿造出来强大的回回炮反推回去。

对于技术的保密,大家心里都有数。

但是即使是这样,终究还是架不住战场上有所损耗,汉军将士们就算是再怎么知道这东西有多重要,也总有来不及破坏销毁的时候,因此现在火器对于吐谷浑来说应该也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不然的话吐谷浑军队对上汉军不可能保持甚至胜过当初北周军队的冷静。

实际上根据北伐之战后的缴获来看,至少宇宪当时手中应该已经拿到了可以批量生产并且列装的仿造火铳和火枪,至于震天雷之类的东西更是容易仿造,不就是把铁蒺藜里面装满火药嘛。

只不过宇宪终究还是没有招架住李荩忱暴风骤雨一样的进攻,不然的话再给他几年的时间,保不齐北周军队真的能够和汉军来一场面对面、排排坐,大家一轮一轮放枪的战斗。

这也是为什么事后想一想,李荩忱觉得宇宪也是挺倒霉的,而相对应,自己就很幸运。

不过皇帝陛下一向脸皮很厚,朕受命于天,乃是天命之子,幸运不是应该的嘛?至于宇宪,这个时代的他已经远比历史上那个任人宰割的家伙来的幸运了好吧,至少过了过皇帝的瘾,哪怕李荩忱也清楚,宇宪的这个皇帝当得也不怎么舒坦,讲道理这家伙本身就是一个率军征战的主儿,让他去内外制衡、统筹兼顾还得应对外面虎视眈眈的强敌,也是难为他了。

首节 上一节 1648/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