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656节

尉迟贞出身并不是非常好,但是陛下早就已经表露出过对尉迟家的谅解和信任,再加上尉迟炽繁在后宫中那也是和皇后、淑妃三足鼎立的存在,不管怎么说都比阎毗的阎家混得好。

在很多人眼里,后宫是有党派的。

实际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后宫妃嫔们根据自己的出身以及生性习惯等等抱团也在情理之中。李荩忱实际上从来没有在这上面说过她们什么,毕竟后宫妃嫔们从来没有因为相互之间的一点儿小矛盾而导致怒目而视、争吵的连正事都不干了。

大家心里都清楚,陛下愿意把那么多外廷的权力划拨给内府,本身就是为了让她们多做事、少争宠,不要总是勾心斗角,搞得后宫之中乌烟瘴气的。再加上乐昌这个皇后的位置坐的稳如泰山,整个后宫之中曾经和陛下同生共死的就只有皇后这独一份,除非皇后做了什么天理难容的事,不然的话李荩忱肯定会护着她。

以乐昌的性格,做天理难容的事?

想多了。

所以就算是原本还有点小心思的,早就已经把小心思给打消掉了,安于现状也不是什么坏事。

当然,李荩忱也不是傻子,很多人之间的那点儿小九九和小龌龊李荩忱当然也都看在眼里。

这本身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不过总是可以调节的。

陛下最简单也最实用的办法显然就是把两个一起丢到床上去,多来几次这点儿小龌龊就变成共担风雨的情谊了,就算是以后再有什么争执,相互想一想曾经彼此间无遮拦的接触,也就闹不起来了。

最典型的自然就是陈宣华和杨妙两个,现在这两个可是相互扶持的好姐妹,也是出身南方的妃嫔和北方的妃嫔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因此只要陛下还在,现在内府和后宫的格局就不会发生什么变化。甚至就算是陛下不在了,只要乐昌、尉迟炽繁和萧湘都在,这种局面就依旧还是三足鼎立,谁都不能奈何得了谁,而且她们彼此之间也都清楚,对方手里的那一摊事,落在自己这里也不一定做得好。

尉迟贞作为尉迟炽繁的妹妹,在外人看来,这其中自然没有什么弯弯绕,尉迟炽繁一直没有儿子,因此尉迟贞就是尉迟家送进来固宠的,所以尉迟贞自然和尉迟炽繁一体。

而且陛下能够让尉迟贞当自己的小秘书,宠爱之意已然不用多说,所以或许在后宫姊妹们眼中,尉迟贞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但是在阎毗眼中,这也是一条大腿的好不好。

大汉虽然有太子,但是陛下春秋鼎盛,以后的事谁说得准?并且内府的构架已经搭建起来,每个领导者在其中也都显得不可或缺,就算是真的换了皇帝,尉迟炽繁和萧湘等人的位置也不太可能动。

李荩忱当然不知道阎毗的心思,就算是知道了也就是一笑了之,他正和尉迟贞低声说着什么,惹得尉迟贞连连发笑。

“臣工部右侍郎祖群参见陛下,陛下驾临,臣后知后觉、有失远迎,还请陛下恕罪!”一名中年人大步走过来,郑重行礼。

他这一说,周围的百姓顿时惊讶的对视,紧跟着一起拜倒。

官员参见陛下,除非是重要场合需要行大礼的时候,自然是不用拜倒的,平日里拱手躬身九十度就算是很高的参见礼节了,换做张须陀等天子近臣,有时候拱拱手、躬躬身就算是行礼了,毕竟陛下对这东西的重视程度远比不上张须陀手里的战报。

要是换做原来,管礼仪的和御史之类的肯定不会同意,怕不是天天都要绕着群臣转圈子纠正。但是现在大汉的礼部在江总这个陛下的舔狗手中,御史的关注点也逐渐从细枝末节上落在其余贪污腐败、擅用职权等等方面,自然也就没有人在乎这个。

只不过百姓平日里有机会能够见到陛下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各种大型典礼上,因此几乎都是下意识的参拜。

“诸位平身!”李荩忱虚抬手。

百姓们这才纷纷起身。

“正如诸位所见,朕今日乃是微服到此,所为的便是体验世事民风、知民疾苦、与民同乐,所以你们尽管去做自己的事。”李荩忱哈哈笑着说道。

不过话虽这样说,陛下就站在这里,大家谁敢轻动?人群里不知道有多少羽林骑和白袍虎视眈眈,万一自己有什么动作,被认为想要对陛下不利,那恐怕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祖群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当即抓紧把陛下请进旁边工部的衙门里。跟在李荩忱身后的尉迟贞噘了噘嘴,工部的人真讨厌,也不看陛下实际上很想逛一逛的,这个时候就跳出来一语道破陛下的身份,摆明就是不想让李荩忱乱晃了。

工部这帮科学狂人倒是不太可能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而且就算是有也不可能藏在集市上,显然他们只是单纯地认为陛下晃来晃去实在是不安全,而且自己这边没人去参见也显得不好。

当然,尉迟贞如此吐槽,也是有自己的小小心思的。

难得有和陛下携手逛街的机会,她也不舍得就此结束。

“等会带你直接去厂房里看这些东西怎么生产出来的。”李荩忱侧头微笑道。

“真的?”尉迟贞顿时眨了眨眼,很是激动。

“这还能有假,君无戏言。”李荩忱也有些无奈,自己是多久没有带着尉迟贞出门了,这丫头连逛个工厂都这么激动。

不过李荩忱得先做正事。

今日他前来工坊,一个是为了视察集市型城镇的发展,还有一个,自然是因为工坊又有了新的产品,李荩忱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

“爱卿是祖豫州之后?”李荩忱看向旁边的祖群。

祖群当即拱手回答:“臣下惭愧,虽是范阳祖氏,但是祖上并未离开家乡,祖豫州只能算臣下远房先祖。”

李荩忱恍然,旋即想起来之前工部尚书吴凭曾经向自己禀报过,此次北伐之后,北周有好几个大匠投降大汉。

第二二三七章 工部右侍郎

这些大匠中也不乏有打造出来重甲以及仿造出火枪的能人,因此吴凭请选拔其中佼佼者为工部右侍郎。

显然就是祖群就是曾经北周冶炼打造的带头人了。

之前李荩忱看到工部上交的官员拟任名单,还以为这祖群是范阳祖氏留在江南的后人呢,还感慨于祖氏当初都已经被定为叛逆,竟然还有人坚强活下来并且取得如此成就,现在才反应过来,原来是祖氏留在北方的人。

这也让李荩忱打起精神,因为西北之战一直牵动着李荩忱的注意力,近期来很多人才的调用、任命等等,实际上李荩忱都没有细究,像是工部这些地方,能够走到高位上本来就得依靠真才实学,不然的话也没有办法服众,所以李荩忱更是往往只看了一个名字、心中有个印象罢了,甚至就连祖群这都已经坐在工部右侍郎位置上的人的简历都没有翻阅。

看来回去是需要好好补课了,西北之战固然牵动太多,但是根基不稳、牵动再多也没用,君不知臣和将不知兵又有什么区别?

不等李荩忱说话,又是一名胡子拉碴的人大步走过来。

祖群好歹还穿着官服虽然这官服连挽起来的袖子都没有来得及放下,不过在工部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朝廷上下谁不知道这一群科研疯子,对于争权夺利之类的根本不感兴趣,就知道捣鼓各式各样之前听都没听过的新东西而此人只是简单地一身布袍,上面满是煤灰和油渍,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家伙刚从矿井下面上来。

“臣长安工坊祭酒刘焯参见陛下。”

刘焯,李荩忱当然是认识的,当初他亲自选拔刘炫为长安书院祭酒,现在刘炫已经当上了书院的山长,而刘焯为长安工坊祭酒。书院的老大是山长,而工坊的老大本身就是祭酒。

原本在朝野颇有名气但是一直不得重用的二刘一下子跃身为关中教和工业的主持者,让世人感慨于陛下的用人之胆。

而长安书院和长安工坊的快速发展,更是让人回味起来,不禁感慨陛下的识人之明。

长安书院在刘炫的带领下,已经是大汉能够和金陵书院等老牌书院相比肩的存在了,关中、西北等地的士子想要求学,终于不用一路跑到成都等地去了。

首节 上一节 1656/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