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658节

“等到朝廷拿下河西之后,通往西域的道路就会畅通,到时候工部也要积极组织人手前往河西组建工坊,另外西域物产丰富,务必要多加探索。”李荩忱缓缓吩咐一句。

祖群急忙颔首。

显然陛下也清楚,工部除了吴凭这个主事的之外,其余多半都是和刘焯这样沉迷于技术攻坚、实际上并不非常擅长管理的人,好在这么多人齐心协力、专注在一件事上,倒也用不着如何管理。

但是终究工部对外扩张等等事宜,不能都寄托在吴凭一个人身上。并不是陛下信不过吴凭,而是一个人的能力到底是有不足的时候,李荩忱也不可能把工部的发展让吴凭一个人担着。

因此吴凭选拔祖群上来,显然也是因为看中了祖群当初也是在北周朝堂上负责冶炼等相关事宜的官员经历,他是有组织和管理能力的,而不是一个只醉心于技术的大匠。

李荩忱自然也不介意提点一下工部,抓紧在河西抢占地盘,以后更是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向西域进发。

朝廷想要稳定河西,自然也需要全力以赴发展建设,只有给本地的百姓带来截然不同的生活,才能培养此地对大汉的归属感,毕竟河西远离中土久矣,李荩忱自己都不相信河西的百姓还会对中原王朝有什么情感,因此这是新占领的地盘,必须要抓紧让他们认识到跟着大汉的好处在哪里。

书院、医院是一方面,工坊自然是另一方面。

除此之外,李荩忱也让祖群把注意力投向西域,自然是有目的的。

李荩忱当然不能说,我知道那里有石油、有矿产。

他知道,工部本身就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因此不需要李荩忱说,工部自己就会去找。

找不到就算了,找到了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出兵借口。

第二二三九章 蒸汽时代的曙光

之前曾说,大汉向北进攻草原的话,需要找到一个出兵借口。

而进兵西域,自然亦是如此。

进兵西域相比于进兵草原,好处就在于西域曾经是两汉一直延续到曹魏的华夏王朝正统领土所在,这是当年汉武帝时期无数汉军将士一点一点打下来的,虽然中间因为战乱几度丢失,但是至少到了曹魏时期,西域还是臣服于中原调遣的。

至于草原,两汉时期的确是把他们给打服了。

可是匈奴人只是内附,朝廷也没有在草原上设立和西域一样的都护府,自然并没有真的把匈奴人盘踞的草原看作是自己的领土,只当是藩属部落。

历史上草原真正进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实际上也要到唐代突厥人归附。

不过草原相比于西域,距离中原到底是近了一些,现在朝廷拿下幽州、平城以及河套,向前迈一步就是草原了。

而西域,中间还有河西,还有黄沙大漠。

就算大汉拿下了河西,也不是直接就摸到西域了。

因此李荩忱必须要足够多的理由来驱动朝廷内外同意拿下西域的战略部署,不然的话就只能和历史上唐太宗那样,让侯君集率领孤军直接越过大漠、趁着高昌不备发起雷霆一击,等拿下高昌、唐军在西域站住脚跟之后,朝野上下想要反对也来不及了,甚至大家还得想一想怎么才能吃得更多,以弥补之前孤军深入的损耗。

李荩忱并不打算这么做,因为历史上高昌依凭大漠,向南据吐谷浑、向北据突厥、向东据大唐,看上去这个西域小国还挺厉害,但是实际上众所周知,这只是因为外面的三个大佬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谁都奈何不了谁,因此没有心情收拾你罢了。结果高昌还不知道是怎么有的信心,竟然会觉得大唐都收拾了吐谷浑和突厥了,还奈何不了你,连防备都没有。

而这个时代的高昌,已经被从且末等地北上的吐谷浑军队打过一顿了,现在乖乖的当吐谷浑的附属国,甚至此次西北之战还有高昌军队来当炮灰。

也就是说,高昌至少应该已经意识到了大汉的强大,自然要么起了称臣纳贡之心,要么起了扼守大漠外侧要冲、不让汉军轻易进入西域之心,不管怎么说高昌在西域这一亩三分地上也是实打实的小霸主,大汉来了的话,高昌不出意外就只能变成大汉的一条狗了,甚至抢着当狗的国家很多,都有可能轮不到高昌。

历史上的高昌败在狂妄,而现在的高昌显然会更难对付。

李荩忱要进攻西域,自然就必须要发动大军了。

然而发动大军就得需要足够的理由。

西域发现了丰厚的矿产,显然就是一个不错的理由。

工业的发展带给大汉的是经济的腾飞、是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原本很多只能在富贵人家出现、甚至干脆在豪门大户都不舍得拿出来的好东西,此时都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

这种物质的丰富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朝野内外自然都是很喜欢的。日子过得好一点,还有啥比这更重要的么?

而工业发展很重要的源动力之一,自然就是矿产。

西域只有黄沙,那抱歉,费那个劲去打什么,还不如去打辽东呢,自从辽东的矿产通过幽州进入中原,进攻辽东以抢占矿产资源的声音就一直没有消停过,只不过现在暂时被西北之战的风头给掩盖了。

而假如西域有矿,甚至还有黄金等贵重金属的话,恐怕到时候甚至都不需要李荩忱开口,朝野上下都会支持进攻西域。

李荩忱相信,工部这么多年找矿的经验,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刘焯已经沐浴更衣完,引着李荩忱等人穿过大堂,进入工坊中。

李荩忱在后世是参观过大型工厂的,一条条流水线滚动不息、一个个巨大的机械轰鸣运转,就像是一个国家怦怦直跳的心脏和流淌的血液。这些生产线上的产品转眼进入寻常百姓家,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和原来有所不同,因此说是心脏和血液又有什么问题?

眼前的工坊当然还不能和后世的相比。

终归也只是刚刚摆脱“家庭小作坊”的概念罢了。

大多数的机械都是依靠人力在驱动,无论是远处的织布工坊还是近处的冶炼工坊,其中的织布机和冶铁炉每一个动作,都需要人力。

当然了,古人的智慧还是有的,远处有水车引动渭水到山坡上、再顺流而下,形成水力驱动,从而能够借助直冲而下的水流带动一些沉重的机械。

简单的动能和势能转化。

不过水车能动起来,到底也得是依靠人力。

在李荩忱看来,这些未免有些小儿科。而且这里是什么样他本身也能想象,现在大汉的工坊也不过都是当初李荩忱在南部郡亲自主持设计的那些工坊的翻版罢了。

至于尉迟贞和阎毗,自然都很是惊讶和惊奇。

工坊里的这些东西就算是再简单,终归也不是寻常人随意就能见到的。

说到底,在工坊建设起来之前,华夏民族所处于的状态也只是刀耕火种罢了。冶炼和锻造这些工业时代的行业在这个时代也有,但是终归只是少数。一个普通老百姓这辈子所能见到的最大的工坊可能就是铁匠铺,所用过的最多的铁器可能就是锄头和菜刀。

这样大规模、集中化并且涵盖各行各业的工业园区和工业生产,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而李荩忱的关注点,则是前方的那台小机器。

首节 上一节 1658/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