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707节

大汉想要征服吐谷浑,最大的敌人,不是吐谷浑人或者羌人,而是大自然。

寒冷的天气、稀薄的空气,这些都是敌人。

若是大汉在高原上待不住,那么就算是把吐谷浑人打的求爷爷叫奶奶也没有什么用。汉军撤退,吐谷浑自然会卷土出来。

因此必须要驻扎、要屯垦,哪怕是军垦。

还好,华夏民族的种族特技就是种地。

只要有华夏人的地方,不管是荒漠还是雪原,总能开辟出来一方天地,让蔬菜和粮食生长,也让生机在这人或许都很难生存的地方蔓延。

而湟水谷地本身就是吐谷浑境内为数不多的能够开垦的地区。

正是因此,盘踞在湟水谷地的羌人,一直很难融入吐谷浑,在这个时代,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本来就因为文化认知、生活方式的不同,相互之间以冲突为主,甚至爆发劫掠战争也不是什么不常见的事。

所以羌人至始至终都是作为藩属受到吐谷浑的庇护罢了,并没有彻底成为吐谷浑的一部分。甚至诸如梁屈葱所率领的部落,因为游牧的地方靠近湟水谷地,所以和羌人之间还有攻伐。

再加上羌人这里本来就是吐谷浑所能占有的为数不多可以开垦的地方,自然也就意味着羌人必须要在高原上水草不丰美的时候承担吐谷浑很大一部分粮食供给,正是因为吐谷浑的威胁和压迫,让羌人和吐谷浑之间一直若即若离。

要不是中原王朝更加强大,让双方都有唇亡齿寒的感觉,恐怕两边本身早就已经打起来了。

而现在,自然不存在什么中原王朝的压力问题了,因为吐谷浑的主力都已经被大汉一战歼灭,而羌人也被萧摩诃一路打的连连求饶,洮水流域这羌人的传统聚集地都已经完全落入大汉的手中,除此之外,萧摩诃还一路荡平了湟水谷地,大多数的羌人营寨都选择了臣服。

不过萧摩诃并没有和羌人争夺谷地之中为数不多的耕地,而是一路率军继续向前推进。x

他本来就抱着能够一路杀入伏俟城的心态,而沿途寻找大片耕地,也是另一个主要目的。

目前发现的这一片土地,因为距离吐谷浑的核心区域青海周边太近,所以羌人之前虽然知道,却并没有在此开垦,不然种的粮食到时候岂不是都便宜吐谷浑人了

而对于萧摩诃来说,当然没有这个问题。

他还巴不得吐谷浑人冲上来抢夺粮食呢,正愁没有办法把你们聚集在一起揍一顿。

他已经做好了带着军队在此长期驻扎和开垦的准备。

此地之重要,征战多年的老将军,一眼就能看出来。

随军的几个羌人首领,跟着勘察的队伍走了一圈之后,也都笑眯眯、搓着手走回来。

他们并不害怕汉人,甚至已经和很多汉人建立了不错的友谊。

原本汉人距离太远、吐谷浑距离太近,信息上的缺少以及羌人和汉人之间一代又一代的宿怨,让羌人一直不敢和大汉过于亲近,生怕大汉反手就来一个灭族。

现在不容的他们不亲近了,汉军的旗帜已经飘扬在他们的村寨上,汉军将士已经驻扎在村寨中。

可是等到汉军一来,羌人们才发现,大汉好像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可怕。

军纪严明,秋毫无犯。

占用的房屋,全部都按照价格支付住宿费,而且只要村寨内外还有能够安营扎寨的地方,汉军就不会主动占用屋舍,甚至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回过神来的羌人们热情邀请进去的。

有几个想要偷窃羌人物品的士卒,更是被吊起来抽的皮开肉烂。

这本来就是大汉军队严格的军纪所在,自从这支军队被组建之后,就一直遵从着这样的纪律。

真正支撑这样纪律的,实际上并不是士卒的生性就有多么善良。甚至就算是善良的人,经过一场又一场奋战和杀戮之后,也总是希望能够通过劫掠等等来达到发泄的目的。

历史上往往很多精锐的部队,也都有烧杀抢掠甚至于屠城的历史。

战斗结束后,将领总是需要找一些办法来让将士们发泄的。

而且很多军队的饷银本来就入不敷出,将士们也只有通过劫掠才能获得钱财,不然岂不是白白卖命了

然而这样做,只会导致恶性循环,被占有之地的百姓,至少这一代人是不会对占领者产生多少忠诚的,闹得我们家破人亡了,还想要我们给你卖命

这自然也就埋下了叛乱的祸根。div

第二二八六章 汉羌一家亲

假如士卒们的饷银足够充足,那自然就能做到秋毫无犯。毕竟战后论功行赏,拿到手的肯定要比去抢劫一番来得多。乱世之中,小家小户又能有多少东西?豪门大户又是你敢抢的?保不齐人家家主正在和你家主将向对坐饮茶呢。

而被占领之地的百姓,看到这些将士们军纪如此严整,甚至还主动做好事,又如何不会对朝廷、对这样的兵马产生好感?

到时候纳税之类的,大家自然就会更加积极,同时也有钱没有被抢夺,可以缴纳。

纳的税足够了,朝廷自然也就有更多的钱作为饷银。

这便是良性循环。

而这个道理,军中主簿会负责讲清楚,这就是军中专门有人抓牢思想的重要性。

长此以往,百姓就不会把军队当做凶神恶煞,而是看作自己的保护者,看作自己的子弟兵,自然也就更愿意把自家儿郎送入军中,光耀门楣,同时也愿意在大军路过的时候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当然了,现在大汉军队除了日常的训练之外,倒是并不怎么会经常出现在大汉的内地州府,想要见到浩浩荡荡的大军行进,那就只能到边疆地区了,不过现在边疆地区的老百姓,绝大多数似乎是大汉的物,而不是大汉的子民。

羌人应该算是很幸运的一批人,数百年来,整个羌人部落也是四分五裂,建立后秦、一直盘踞在关中的南安羌已经彻底融入汉人,而盘踞在巴蜀江河上游的邓至羌以及盘踞在陇南的宕昌羌,也随着北朝势力向外拓展而逐渐实现汉化,这也是为什么萧摩诃一直越过武都郡很久才发现大量羌人居住的村寨,因为从武都郡向东南和东北,原本居住在这些地方的羌人基本上都已经变成汉人或者巴人,三者早就已经不分彼此。

比如现在军中不少后续从金城赶来支援的将士,就有羌人血脉。

而现在大汉所谓的羌人,是指的原本居住在偏西的位置上,以党项、东女等等部落为代表的羌人。历史上的党项人也曾经建立过西夏这种西北一霸,不过现在的党项还很弱小,或者换而言之,退入湟水流域苟延残喘的这些羌人,也没有什么强大的,都是零零散散的小部落,不然也不至于被吐谷浑欺负。

多半羌人实际上已经和汉人融为一体的先例,再加上羌人之前也不排斥和汉人进行贸易等等行为,让大汉朝廷得以判断,羌人的确有快速接受大汉化并且融入到大汉体系之中的可能。

因此对于羌人,大汉采取的是教化和归化,而不是彻头彻尾的征服。只有对于那些之前和外界几乎没有什么往来,无论是思想化还是语言字等等都停留在原始社会的土著人,才会倒霉的变成大汉现在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

而羌人,只会变成大汉的子民。

或许这是上天注定,又或许只是李荩忱的私心作祟,毕竟后世的羌人好好地变成了华夏民族的一部分,而南洋的那些土著,可没有什么好的后代。

首节 上一节 1707/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