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743节

不需要帮助的话,那宇文忻一个字都不会问。

这也是李荩忱和裴子烈不约而同都认为宇文忻适合率军挺进吐谷浑的原因之一。身为北周降将、又是前朝皇族,宇文忻对自己的定位实在是太清晰了。应该做的全力去做,不应该做的,问都不问,一切和自己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这种属下,最让人省心。

而宇文忻清楚,既然陛下打算把吐谷浑收归己有,那么自然就留不得慕容伏允这种曾经在吐谷浑一呼百应的人物。

当然了,现在大汉还是需要尽量稳定吐谷浑内部局势的,所以别的贵族,甚至慕容氏王族其余子弟,倒是没有杀了的必要,反而还有用得到他们的地方。

现在用慕容伏允的脑袋,正好震慑一下这些家伙,让他们乖乖配合大汉的工作。

其实宇文忻怎么也不可能想清楚的另外一点,是李荩忱本身对于慕容伏允这个家伙很是警惕。历史上的慕容伏允属实就是个狗皮膏药,恶心了隋朝又恶心唐朝,是“我错了,下次还敢”的典范,之后被李靖带兵一路追着打,又展现了自己跑路的本领,竟然一路跑到了西域的黄沙大漠之中,也让唐军完成了一次令人惊叹的远征。

现在的大汉,可经不起一支军队屁颠屁颠的跑到西域深处,所以为了以防后患,砍了吧。

甚至在李荩忱的心中,这个理由的重要性,更胜于其余的,只不过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也让李荩忱总是忍不住感慨,还是陈叔宝和宇文赟这两位老铁好对付啊,一个个乖巧又可爱,只要吃喝玩乐有了,别的什么都好说。造反?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甚至谁想要把他们再拉出去架在造反的“火”上烤,他们就跟谁急。

要是所有的对手都跟着两位这样,轻松就可以满足,那就好了。

————————————-

有了慕容伏允的脑袋,吐谷浑贵族们一个赛一个的听话。

那是得坚决拥护大汉的决定,大汉说什么咱们就干什么,把全部家底都掏出来也没有任何关系。

而实际上他们的家底也已经被大汉掏的七七八八了。

汉军入城之后,清点各家各户的奴隶,给他们自由,并且为他们提供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前往湟水谷地耕作,大汉会分配田地,还有一个自然就是听从工部的调遣,作为不错的劳动力,随着工部勘探队伍向高原深处进发。

这些奴隶久在高原上,无论是带路还是干活,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跟着工部走,酬劳也是很丰厚的。

对于这些奴隶们来说,这两个选择无疑都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所以往往年轻力大的就跟着工部去闯荡,而年老体衰的就前往湟水谷地获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以求能够安度晚年了。

这些奴隶,几乎就是吐谷浑贵族们最重要的家底。

不过大家对此并无意见,甚至巴不得大汉再多要一点儿、再多拿一点儿,这样大汉的注意力就不会落在自己的脑袋上了。

只不过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大汉都能杀了慕容伏允,却没有动自己的脑袋,更有可能是因为自己还有利用价值。

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

想不明白这个道理的吐谷浑贵族们,只能瑟瑟发抖的等待着不清楚的未来。

而大概了解到他们心态的宇忻,也只能无奈的摇头。

这真是一群憨憨。

不过话说回来,就是因为这是一群憨憨,所以才比较好打交道。

不管自己说什么,他们都会乖乖听话。

当然这背后还有慕容伏允首级的威慑在。

想到这里,宇忻愈发想要表示,慕容伏允,你死的很值啊!

吐谷浑的稳定已经不需要宇忻再多操心,随军而来的有大量的六部官员,他们负责接管城中的一切事物,完成和吐谷浑各个府衙的工作对接,接下来将会由汉人主官带着投降的吐谷浑官员清点账目、核对物资,制定发展规划。

这些在之前大汉一次次向北进攻之中,大家都已经积攒了足够多的经验。

而刚才还在城外耀武扬威的汉军将士,此时自然而然也就变成了各个部门跑腿的。

没办法,现在城中吐谷浑人都已经没有了方寸而且又靠不住,只能辛苦自家将士了。

在把兵马分配给各部之后,宇忻和史万岁反倒是没什么事了,他们走入专门给军方腾出的府衙中的时候,萧珣说话的声音传了过来:“他们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快点给我找几个能听懂的来!”

“怎么回事?”宇忻大步走过来,看到大堂下站着的那几个有些紧张的身影,顿时想起来,自己当时在城外还让斥候扣下过一支商队,这几个应该就是商队的领头人。

看他们的打扮,一身厚重而且脏兮兮的衣服,不知道多久没有洗过了,一边有袖子,另外一边袖子则是可以解下来的。

经过一晚上的折腾,现在已经是上午,或许是因为天气热的原因,袖子直接扎在腰间,这还真是宇忻之前很少见过的打扮,说明这些人应该生活在昼夜温差更大的地方。

这些时日,大家一路向南行军,军中的工部工匠们沿途也做过很多次实验,证明越是向南,空气越是稀薄,昼夜温差越大,这说明他们所处的位置越来越高。

而这些人的衣着打扮甚至都已经专门针对这样的情况进行改进,更能说明他们应该长期生活在这种条件下。

那就只可能是从南而来的。

还真是如自己所猜测的那样,吐蕃?

“语言不通。”萧珣拍了拍额头,无奈。

吐谷浑人和汉人之间实际上也是语言不通。

吐谷浑人的主要来源是鲜卑慕容氏,说的本来就是混杂着汉语和鲜卑语的话,再混杂上高原上的方言,形成自己独立的方言体系。不过这些年吐谷浑和大汉之间来往经商,大量钱财货物流动的背后,自然也有着化的交流,所以语言已经不是什么障碍。

吐谷浑的语言是只有话语没有字的,和鲜卑语言类似。

所以大街小巷上的字都是汉语字,而随着字的推广,汉语在吐谷浑之中的普及程度自然也就越来越高,至少吐谷浑的中上层人士,都是能够说一口流利汉语的。

尤其是慕容世伏这一代格外重视和大汉之间的贸易,自然也在无形之中加快了汉语的传播。

但是显然这些人,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汉家语言和字,此时两边都是连比划带说,好一番折腾,还是没搞明白。

这也是宇忻和史万岁进来的时候见到的一幕。

首节 上一节 1743/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