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791节

松江就是黄浦江的前身,也是松江郡的名称来源。

两江入海,意味着这里的造船厂可以同时打造满足于大江上、大海上以及诸如松江这种类似于现在大汉各条运河宽度的内河上航行的船只。

造船业在此地欣欣向荣,也在情理之中。

此时李荩忱便带着陈叔慎、沈君高等人穿行在造船厂中。

一侧的码头上,一艘又一艘巨大的海船正在进行着紧张的舾装。而另一侧的岸边船坞中,“叮叮当当”,不少海船正在维修。

至于码头的末端,堤岸上,可以看到不少小型船只的龙骨,刚刚铺开,另外还有很多又高又大的工棚,这些工棚里面自然就是一个个干船坞,大型船只的龙骨就铺设在那里。

远处可以看到一些身着短打的年轻人正在老师傅的带领下小心的搬运着东西或者敲敲打打,看他们生疏的样子,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造船厂的学徒或者松江郡造船学院前来实习的学生。

松江造船学院,是大汉目前设立的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学院之一。

大汉的书院现在已经在李荩忱的操控和鼓励下分为两种类型,一个便是金陵书院、龙门书院这种,以培养全能的人才为主要目的,人才出来之后首要的也是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即使是科举考试失利,他们也会转而去参加朝廷招募吏员的考试。

吏员和官员不同,往往并不要求全才,只要你能够在某个方面很是突出,那么自然也可以被录用。这对于很多偏科的人来说当然是好事,因为大汉的吏员并非永远都是吏员,只要取得了足够的成就或者在岗位上工作了一定的年限而没有什么差错,自然就可以向上晋升。

当然肯定不比官员一步就位来得好。

可是有的时候对手真的很强大、自己真的比不上,也是必须得承认的,所以退而求其次,已然有机会,自然不是什么坏事。

因此这种书院自然而然受到大家的追捧,民间都以自家孩子能够进入这样的书院学习为荣。

毕竟只要能够顺利毕业,总归不会混的太差。

相比之下,诸如造船学院以及龙门工学院等等培养工商业专业人才的学院,自然就没有那么受欢迎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个时代虽然还没有极端到这个程度,但是刚刚从乱世之中走出来的人们,自然能够意识到手中有权力的重要性。再加上大部分人还是习惯于被动的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对于工商之类的学院没有什么兴趣,甚至还不如其余部门开设的学院,比如刑部开设的刑法学院。

刑法学院毕业了之后,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考试被分配到各地去充当府衙中的律法顾问,现在大汉的律法不断推陈出新,地方官员们也很是头大,平日里要负责的事情也不少,哪里有那么多时间系统的学习?

因此有了这些律法顾问,他们自然记住一些关键的法律条就可以了,别的细节就由这些顾问们负责补充,有点儿像是专门负责这方面的师爷,不过是朝廷指派的罢了。

而即使是学习不好的学生,出来之后也可以利用自己对律法的了解,帮人打官司,总归是从事的化工作,动的是脑子,赢得的是人家的尊重。

而工商学院出来的,到底都是跑腿的、干活的。

三教九流之中,工商在末端。

李荩忱知道百姓们有这样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也不见得是坏事。

有资格挑来挑去的,基本上也都是社会的中层,家中还算是富裕。还有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根本没有资格挑选,除非自己有条件潜心苦读,或者天赋异禀,不然的话至少在目前,书院之中是很难有他们一席之地的。

第二三六八章 征途

私塾之类的,虽然朝廷也已经在推动公有化、费用廉价化,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上得起的。

因此这些孩子自然会选择进入学费低、能够学得一技之长的专业学院,比如此时不远处的那些造船学院学生。

不管他们以后是选择让自己的后人子承父业,还是自己通过双书,这都是他们的选择,而李荩忱相信,至少从造船学院毕业,他们不会后悔的。

现在大汉正筹备进一步推动南洋战略,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而不是现在的沿海岸线探索时代即将开启。

所以到时候整个国家上下,对于船只,尤其是大型海船的需求,将会是惊人的。

对于这些造船学院的学生们来说,自然亦是前程似锦。

不过这些李荩忱没有必要告诉他们。

年轻人,脚踏实地一些总没有坏处。

不要总想着跟他们的陛下一样,一步登天。

整个造船厂的工作并没有因为陛下的到来而受到阻碍,这是李荩忱亲自下旨。

没有这个必要。

而且李荩忱想要看到的,也是一个真实地、正在运转中的造船厂。

一堆人乌泱泱的挤在两边山呼万岁,那能够看出来什么?

自己是来视察的,不是来攒声望、功德的。

这道旨意,造船厂上上下下都清楚,所以虽然时不时的有目光瞄过来,但是所有人手头上的活都没有停,而且干劲十足。

陛下就在不远处看着,我们不能给造船厂丢人。

李荩忱走到码头的尽头,看着远方的海天,在他的两侧,一艘艘商船或者战船,高昂雄伟。

陛下张开手臂,仿佛这天地都已经在他的胸怀中。紧接着他回首大笑:“诸位爱卿,如何?”

走入造船厂之后,陈叔慎他们实际上就都在恍惚中。

震撼,还是震撼。

来自于近现代工业的震撼!

工坊,大家平日里见的虽然不多,但是总归还是见过的。

那高耸的烟囱,发出轰响的冶炼炉,还有工坊外往往伴随着的巨大水车、整齐的号子声等等,这是大家对于工坊的普遍印象。

而眼前的造船厂,和冶炼工坊自然大不相同。

首节 上一节 1791/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