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252节

李荩忱挑了挑眉,他现在需要的无外乎就是两种,兵和粮,可是现在听戴才所说,这白帝城中对这两样似乎一概欠奉。

“不过要说粮草,”戴才一边思忖着,一边走到舆图边,伸手一指,“几位将军请看此处。”

陈智深等人也下意识的向前凑了凑,而戴才手指的地方正是万川郡和临江郡之间的南部郡,三郡位于永安的上游,地处白帝城西南侧,沿着大江一字排开,而最重要的自然还是万川郡和临江郡,共同构成了通往巴郡的门户道路。

“这南部郡不是三郡之中最小的一个么?”李荩忱诧异的问道,他在入蜀的时候,对于巴蜀周围的情况还是了解不少的,尤其是这扼守巴郡东侧门户的三郡,更是看了不少资料。

“确实如此,”戴才点了点头,“只是将军不知,因为这南部郡地处临江郡和万川郡之间,方便粮草的补给和转运,所以周围城池的粮草都是先行运到南部郡,再由此处向各地转运,因此这城建在江滩上少有的开阔之地,易攻难守,实际上也是有方便储存粮草的原因。”

李荩忱轻轻摩挲着下巴,这南部郡位于两处要塞之间,却地处江滩,城池地势开阔,不比其余巴蜀城池依山傍水、易守难攻,这样的城池甚至还有可能给进攻临江郡的敌人提供不错的立足点,从规划上来看怎么都有点儿画蛇添足的意味,在后来历史上也逐渐融入另外两郡的管辖范围,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目的。

白帝城是一处要塞,但是任何的要塞往往意味着都缺少相应的经济化体系,依赖于更大城镇的粮草补给。因此白帝城对于李荩忱来说,只能算是一个桥头堡,绝对不能算立足之地。

他的目光沿着大江缓缓向上游移动,真正合适的立足之地现在来看当然是巴郡今重庆,然后再往北就是地处天府之国的蜀郡今成都,这一南一北两座城构成了整个巴蜀的框架。

李荩忱需要先行拿下巴郡,才能有资格在巴蜀立足,而想要拿下巴郡,就必须要把临江三郡收入囊中。

因此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这临江三郡都必须要打。

“陈智深,王昌!”李荩忱目光一转,落在陈智深身上。

“末将在!”陈智深急忙应了一声,他想起来之前李荩忱在入蜀的时候曾经说过,以后有的是仗打,现在看来这机会落在他头上了。而王昌虽然诧异李荩忱只有一千兵马还想进攻的想法,不过还是条件反射的也跟着应了一声。

“你们二人带领八百士卒以及相应水师战船进攻临江郡,如果拿下临江郡最好,如果对方有所警觉而据城坚守,那你们也不要恋战,直接进攻南部郡,务必要拿下粮场!”李荩忱沉声说道。

一听李荩忱的目标真的是临江三郡,陈智深和王昌顿时都打起精神。他们麾下加上水师士卒不过也就是千余人,想要沿着大江辗转三郡之地,岂是那么容易,所以这是命令,也是李荩忱对他们的考验。

而李荩忱径直转过头看向戴才:“戴都尉,可能还需要你的人配合指点道路。”

第三百五十六章 兵源

戴才急忙说道:“这个没问题。”

想起来什么,戴才紧接着建议道:“将军何不以末将麾下一部分将士为前锋,诈开临江城门呢?”

怔了一下,李荩忱有些迟疑,他相信戴才,但是不代表他也相信戴才的那些麾下,如果那些人到时候临阵倒戈,那恐怕陈智深他们就真的凶险了。

而陈智深等人也将信将疑的看着戴才,相比于李荩忱,他们对于投降的戴才都没有多少信任,只不过碍于李荩忱的面子,不好当众说出来,而且根据这戴才之前所讲述,此人应该还有利用价值,可是现在还让他们去相信戴才的部下,那就未免过分了。

戴才脸上顿时露出尴尬的神色,陈智深等人的目光全都落在他的身上,给戴才一种火辣辣灼烧的感觉。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自然也没有别的路可以走,而想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就得尽力融入这个团体。

不管融入哪个团体,都必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更何况李荩忱这个团体当中最不少的就是骄兵悍将。

“启禀将军,末将在永安十余年,麾下忠心于末将的人还是有的,末将会挑选出来十人,由一幢将带领,并不携带兵刃,听从陈、王两位将军的调遣。”戴才一拱手沉声说道,“还请将军相信末将。”

陈智深和王昌等人下意识的对视一眼,脸上的敌意消散了不少。

“子栋戴才表字,某并不是不相信你,”李荩忱脸色也缓和下来,微微一笑,“你不要多想,这巴蜀群山之间,城池星散,某想要攻城略地,对子栋可多仰仗之处。”

李荩忱没有再有如之前一样称呼他“都尉”,而是以他的表字称呼,自然表示对戴才的亲近和信任。戴才心中顿时轻松一口气,恭敬地一拱手:“末将必不辜负将军厚托。”

而李荩忱紧接着转过头看向陈智深和王昌:“你们两个可还有什么要说的?”

陈智深和王昌也不傻,急忙同时拱手:“末将必不辱命。”

李荩忱微微颔首:“此战重在速战速决,趁着敌人不防备的时候进攻方才能够拿下此几处。”

而戴才也紧跟着说道:“据末将所知,临江城比邻巴郡,驻军尚且多一些,应该有一千上下,而南部郡和万川郡比之永安城尚且不如,总共只有几百老弱士卒和数十名衙役。”

陈智深和王昌下意识的对视一眼,这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当然他们并不会因此而对敌人掉以轻心,只是估计这一战应该要比想象中的轻松不少。

李荩忱静静站着目送陈智深和王昌转身离开,无论怎么说这也是第一次让这两员大将单独行动,没有李荩忱的指挥、没有再多军队的配合,李荩忱不知道自己得到的会是一场胜利还是失败,但是他必须要锻炼这些将领,让他们更快的在血火之中成长。

让其余将领先行退下,李荩忱转而看向唯一留下来的戴才:“子栋,某还有一件事。”

戴才怔了一下:“将军但说无妨。”

李荩忱摩挲着下巴,沉声说道:“想必子栋你也知道,我大陈正在荆州和蛮夷打的难解难分,因此除了某带来的这七八千兵马之外,朝廷应该已经很难给予某更多帮助。”

戴才只听到这里,已经明白李荩忱的意思:“将军是想要兵马?”

李荩忱沉默片刻,郑重的点了点头。

他现在着急想要解决粮草的问题固然不假,但是真正困扰李荩忱的实际上并不是粮草,而是兵源。

打仗就要死人,可是现在对于整个南陈来说,最要命的就是兵马不足,他又得上哪里去找那么多兵员来补充自己的损失、更进一步控制整个巴蜀地区?

戴才苦笑一声:“这恐怕要让将军失望了,自从蜀汉灭亡之后,巴蜀多年来缺乏管理,再加上多有征战,所以民生凋敝,只是看这白帝城的情况将军恐怕也就知道一二。至于巴蜀守军,甚至还有不少是当年尉迟迥进攻巴蜀的时候留下来的,否则也不会如此不堪一击。”

李荩忱在桌案前来回踱步,这情况他是预料到的,实际上不只是在蜀汉灭亡之后,当年先是诸葛亮北伐,再是姜维北伐,在蜀汉时期实际上整个天府之国就被掏的差不多了,在之后南北相争,重点都在淮南到荆州一线,对于巴蜀自然更是缺少关注和管理,因此曾经富饶的天府变成这个样子也在情理之中。

南陈军中缺少足够的丁壮、整个领导阶层都在偏向老年化,而实际上北周又何尝不存在这个问题?

这些年北周和北齐征战不休,又和南陈时有摩擦,这中间都是有大量士卒伤亡的,而北周相比于南陈,还有一个属于半后方的巴蜀,所以尚且可以通过不断抽调年轻的巴蜀守军来弥补军队的损失,继续占据优势。

只不过这种补充方法怎么看也有饮鸩止渴的味道,因此现在呈现在李荩忱面前的巴蜀守军几乎没有一战之力。

戴才的那些部下李荩忱也都看过了,能够挑选出来补充进军队的不过只有区区两三百人,剩下的最多拿来充当衙役或者劳力,李荩忱可不敢带着这样的军队上战场。

而戴才话锋一转:“将军,实际上巴蜀人丁稀少,只是汉人少罢了,不知道将军可曾听说过白眊兵?”

白眊兵李荩忱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是三国时期刘备的亲卫部队,统带这一支部队的赵云、陈到等人哪一个不是赫赫有名?而实际上白眊兵真的有完整的结构框架,还是在刘备入蜀稳定下来之后。

而当时白眊兵的兵源和蜀汉另外一支传奇部队无当飞军的兵源差不多,都不是来自汉人。更或者说在三国那个汉人人口骤减的时代,魏蜀吴三国,尤其是地处偏僻的蜀国和吴国,其兵员主要来源实际上都已经不是汉人,吴国的来自山越,而蜀国的

“你是说巴人?”李荩忱皱了皱眉。

说句好听点叫“巴人”,而按照这个时代更普遍的说法,应该叫“蛮”。

首节 上一节 252/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