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359节

“这里就是落凤坡?”裴子烈和徐德言快步走上山坡,而郑凯源已经恭候在此。

“正是,旁边还有凤雏先生的坟墓和祠堂。”郑凯源急忙回答,“此处居高临下、扼守道路,当真是险要之地。”

“险要之地,那邹强不还是丢掉了么。”裴子烈轻声说道,目光很快就落在山下的绵竹关上,“有时候,守卫险要之地,关键还是守卫的人啊······”

徐德言和郑凯源对视一眼,徐德言率先开口:“将军,现在我们对绵竹关已经成居高临下之态势固然不假,可是想要进攻绵竹关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属下敢问将军到底是如何打算的?”

邹强没有派兵把守落凤坡,从而给了裴子烈机会固然不假,但是就算是裴子烈拿下了落凤坡、控制了绕到关后的道路,对整个绵竹关的攻守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顶多就是裴子烈能够将邹强的兵力布置看的更清楚罢了。

“这几日风可不算大啊,”裴子烈轻声说道,“《荀子》有记载一种动物,鼯鼠,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过。”

“鼯鼠?”郑凯源顿时有些懵,他毕竟是个武人,就算是看过《荀子》,对这样细节的记载也没有多少印象了。

而徐德言倒是想了起来:“这鼯鼠可以飞,因此荀子嘲讽其可飞但是不能向上飞,有技能却并不精。对此属下还曾经查阅过不少书籍,鼯鼠手臂上有翅膀,张开之后可以飞翔,倒也算是一种奇特的动物了。”

说到这里,徐德言大致猜测到了裴子烈的意思,

裴子烈点了点头,伸手指了指山下的绵竹关:“现在某让人从落凤坡上学鼯鼠手带双翼而滑落,直入关城,你们觉得如何?”

“这······”郑凯源和徐德言瞪大眼睛对视一眼。

这想法着实有些独特。

而徐德言有些诧异的将裴子烈上下打量一遍,他跟在裴子烈身边的时间也不短了,裴子烈一向谨慎稳重,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够想出来这样大胆冒险办法的人。

而裴子烈似乎感受到了徐德言带着询问的目光,也并没有含糊其自,直截了当的说道:“当时在石城郡分兵的时候,某就和世忠讨论过绵竹关的地形地势,也曾经预料到了这邹强会退入城中死守,所以世忠便想出来这么一个办法。”..

顿了一下,裴子烈有些无奈:“某知道这办法有些冒险,但是现在我们也没有别的选择了,不是么?”

郑凯源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鼯鼠”,所以此时只能讷讷不说话,反正到时候裴子烈怎么吩咐安排,他就怎么做便是。而徐德言此时方才从震惊之中回味过来,心中不由得感慨一声。

他不知道这个办法到底有多少可行之处,但是他知道,如此作为至少可以把邹强这个胆小的家伙吓得不轻。

能够想出来这样办法的李荩忱,真的不知道他的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行军打仗,往往考虑的是东西南北的事情,而这个家伙总是在考虑上上下下的事情······

想到这里,徐德言更是不知道应该是感慨还是佩服。这《荀子》自己可也没有少看过,甚至对于鼯鼠还有过一些研究,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么一个办法呢。

“此计你们两个觉得有几分可行?”裴子烈沉声问道。

徐德言一拱手:“正如将军所说,如果我们现在不尽快拿下绵竹关的话,恐怕韦寿赶到之后就更无机会,届时单单凭借广汉一带根本无从抵挡,我军只能向泸州和石城郡撤退,半月征战,毫无所获。所以与其在城下磨磨蹭蹭,不如一试。”

裴子烈微微颔首,徐德言这是告诉他,虽然他自己心中并不完全认同这个方案,但是现在也别无选择。

而郑凯源更是丝毫不含糊,他本来就是一个武将,打仗哪有不冒险的时候,当下里一拱手:“将军下令吧!”

裴子烈一点头:“郑凯源,此重任你可敢担当?”

郑凯源朗声应诺:“请将军放心!”

第四百九十七章 涌上心头的四个字

落凤坡树荫下。

“某抽调的都是身材瘦小、武艺高强的士卒,一共三十人,其中有一小半是某的亲卫,久跟在某身边的了,所以对他们的身手某还是心中有数的,”裴子烈低声吩咐,“你们只能携带短刃,因此一定要注意把握好风向和位置,落地之后务必速战速决,抓紧打开城门,接应大军入城。”

郑凯源微微颔首,一个个用就近劈砍的竹子搭成的纸鸢静静躺在空地上。纸鸢实际上就是后世的风筝,这种可以飞上空中的东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出现,传闻正是精于机关术的墨子发明。而在南北朝时期,纸鸢也时常被用来传递消息。

现在这些纸鸢明显要比普通纸鸢大不少,而且在纸鸢的下方都有突出来的握柄,到时候郑凯源等人就可以借助这纸鸢从落凤坡山顶上滑向绵竹关。

“刚才某已经着人试过,从半山腰上完全可以滑落到平地。”徐德言在一旁用袖子抹了抹汗水,他忙乎了小半天,即使是冬天也已经忙出汗来了,“不过这边山坡不比从落凤坡到绵竹关,那一段距离的风必然会更大一些,所以到时候必须要掌控好······”

郑凯源的神情也凝重几分,显然情况并不比他预想之中的要好。

“你们先去准备吧。”裴子烈低声说道,伸手拍了拍郑凯源的肩膀。

郑凯源急忙应诺一声:“还请将军和主簿放心!”

目送郑凯源转身离开。裴子烈紧接着看向徐德言:“修远,你是不是觉得这样做还是有些不妥?”..

徐德言沉默片刻,缓缓点头:“说句心里话,多少应该有些的。毕竟属下是文官门第出身,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纵横沙场······所以属下从小虽然读过几本兵书,却没有想到有一天可以将这么兵书上的知识应用于实战。”

顿了一下,徐德言环顾周围的茫茫大山:“自从入蜀追随荡寇将军和武毅将军之后,属下觉得这些东西也算有用处,不用烂在肚子里了。可是后来却有些诧异的发觉,似乎依旧用不到太多······将军您行事尚且用兵书可以解释,然而荡寇将军的行事,却总是让人捉摸不透。”

裴子烈不由得轻笑一声,而徐德言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下意识的伸手挠了挠头:“属下一己之见,还请将军不要当真。”

“哈哈!”裴子烈更是忍不住笑出了声,“你这又不是从背后诽谤世忠,有什么话不能当真的?更何况说句实话,某并不觉得你这些话说的有什么问题。”

徐德言一怔,有些惊讶。而裴子烈笑着说道:“某刚刚和世忠认识、接触的时候也有和你一样的想法。世忠此人确实没有读过多少书,这个是事实,就算是某当着他的面肯定也会这么说,不过上天倒是真的待他不薄,他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却有一双可以看透这世间的眼睛。对于天下大势、对于人心,他把握的反倒是比我们清楚。”

“这······”徐德言不知道应该应和裴子烈还是保持沉默。

他出身世家,从小讲究的是尊卑观念,这样在背后议论李荩忱,让他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开口多说。

而裴子烈似乎注意到了徐德言的尴尬,笑道:“世忠的为人某还是清楚的,如果他连这些背后的些许评价都介意的话,那就不是李世忠了。更何况某也没有想要嘲讽他的意思,”

紧接着裴子烈感慨道:“虽然他没有看过这些,但是某总在冥冥之中觉得他见到过的更多、看到过得更多。对于这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拿捏得要比我们准确。”

顿了一下,裴子烈无奈的摊开手:“或许是因为我们太局限于书本了吧,有的时候会觉得世忠可行的办法不符合常理,有的时候会觉得他的想法不切实际······可是他总是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告诉我们,世上不切实际的事情有很多,并不是都不能实现。”

徐德言轻轻摩挲着下巴,裴子烈所说很多是他之前没有想到的,现在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或许正是因为李荩忱这种不拘束于兵法书本的思维,才能事事做到出其不意。而上天似乎也在眷顾他,每一次都给李荩忱证明自己正确的机会。

刹那间,“天命之子”四个字涌上了徐德言的脑海,让他下意识的打了一个寒颤。

历史上能够获得这样评价的人,只有汉光武帝刘秀,那是一个苍天似乎都在一直眷顾的人,这是每一个读到史书的人都达成的共识。而现在徐德言觉得自己正在一个同样的“天命之子”麾下效力。

首节 上一节 359/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