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426节

可以说李荩忱做的已经很完美了,至少出乎萧摩诃的意料。可是现在的事实是李荩忱似乎并不打算按照所有人想象的那样一条路走到底,他要和韦孝宽谈判,他要用这种办法来拿到本来通过战争就可以解决的。

在萧摩诃的手中,战争虽然残酷,却至始至终都是最简单了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李荩忱此时向北周提出谈判,虽然在现在没有损害南陈的利益,但是也是在向北周示好。

明明一战就可以解决的事情,萧摩诃不知道李荩忱在担心和怀疑什么当然或许可以换一句话说,他知道李荩忱的担心,也知道李荩忱这样的担心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但是这毕竟是萧摩诃不想接受的现实。

至少在他看来现在朝廷和李荩忱之间的关系还远远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李荩忱如此做等于在把这本来还有挽回余地的关系向着深渊中推。

萧摩诃当了一辈子的臣子,也不是没有经受过委屈和挫折,在它看来朝廷的误解是很正常的,毕竟谁都没有办法保证陛下没有偏听偏信的时候,谁都没有办法确定朝廷中就没有小人进谗言,更没有办法保证陛下在得知了一些片面的情况之后会不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

但是在萧摩诃看来,这些本来就是身为臣子应该预料到并且忍受的,天下是百姓的天下,更是陛下的天下,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有的时候难免陛下会为了国家的稳定和江山的传承而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只要能够理解陛下的苦心就好。

可是现在李荩忱表现出来的却是对朝廷的不满、叛逆甚至还有对北周的妥协和示好。对于南陈来说,如果继续这样的话,最终不会再有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而会多出来一个甚至比北周还要强势和难以抵挡的敌人出来。

相比于北周,李荩忱更年轻,也更了解南陈的弊端和缺漏,他知道南陈的军队到底都是什么样子的,更清楚的知道,南陈整个朝堂体制实际上已经积重难返。

甚至李荩忱还知道,南陈的下一代君主陈叔宝,注定了不可能是什么圣明的君主。

李荩忱知道得太多了,而如果他站在了南陈的对立面、甚至借助这一次谈判和北周达成了妥协,那么未来必然是南陈最难对付的敌人。

这是萧摩诃不想看到的,他无法想象自己为了南陈拼杀一辈子,到头来竟然给南陈树立起来这么一个强大的敌人。萧摩诃当然知道这不能完全怪他,但是他却做不到问心无愧。

淳于量快步走到萧摩诃的身边,显然刚刚收到的消息让这个似乎对眼前的战局都已经看的通透的老将军都有些不淡定了。看到萧摩诃独自站在岘山山顶上的身影,淳于量就清楚萧摩诃肯定在和自己担心同一件事情。

这些天的共处已经让萧摩诃和淳于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消失的差不多,至少萧摩诃和淳于量这一新一老两代南陈将领在对付北周的战略和战术上达成了一致。

南陈想要更进一步,襄阳和淮北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沔水北岸有敌人的铁骑来往徘徊。而淮北更不用说,现在更是经营的铜墙铁壁一般,即使是吴明彻这对淮北战局了如指掌的人,率军冲上去也只有撞得头破血流这一种可能。

因此巴蜀是南陈最难以力及的地方,却也是最好的突破点,而李荩忱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并且巴蜀一战时至今日,李荩忱已经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有这个资格和本事。

按照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南陈军队最终可以同时出襄阳和巴蜀,夺取汉中、进取关中。归根结底这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最初给刘备制定的计划,只不过相比于那时候的刘备,江南和淮南等要地也掌握在南陈的手中,所以根本不用担心敌人会不会包抄侧翼。

只是可惜现在的局势却让萧摩诃和淳于量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有些太天真和单纯了。显然李荩忱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忠诚,而朝廷到现在都没有认可巴蜀之战的意思,有所不满可以说是可想而知的。

萧摩诃沉声说道:“朝廷现在一点儿动静都没有,世忠这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啊。”

“如果单纯是这样就好了,”淳于量不由得低声说道,“老夫现在担心的是李世忠甚至已经不仅仅是表达不满了”

萧摩诃瞥了淳于量一眼,这个老狐狸虽然话只说了一半,但也是点到为止,萧摩诃听懂了他的意思。

李荩忱主动和北周谈判,并且还这样以公开战报的形式将消息传递出来,说明李荩忱已经不再将朝廷放在眼里,毕竟一方主将在朝廷没有同意的情况下是没有直接和敌人谈判的资格的,就算是真的是事发突然,也应该先和敌人初步接触,等候朝廷使者,而不应该是现在这样一副全部都由李荩忱来负责的样子。

本来这就是两个朝廷之间应该打的官司,而不是现在这样李荩忱和韦孝宽直接来决断。

李荩忱这样做很张扬,如果单纯只是表示不满的话,根本不需要这种极端的方式。这说明李荩忱很着急想要解决其他的事情,而能让李荩忱如此的,恐怕也就只有他和南陈朝廷,或者准确说是他和南陈的皇帝陈顼之间的矛盾了。

李荩忱不介意将这矛盾公开出来。

他表示了自己的不满,更是在夸耀自己的功绩、在反击陈顼长久以来对他的不信任和打压!

第五百八十九章 风口浪尖

李荩忱依旧是那个当初毅然决然提出来巴蜀之战计划的李荩忱,他从来不屑于等候谁回心转意,从来不对陈顼能够最后信任他抱有任何希望,他直接用这种办法来宣布自己和陈顼之间的关系破裂。

同时李荩忱也用自己在巴蜀取得的战绩证明,自己有本事脱离陈顼立足于这乱世,自己已经是这天下最年轻也最有雄心和野心的枭雄!

萧摩诃神情愈发凝重,而淳于量斟酌说道:“你有没有考虑过应该怎么回复李世忠,又怎么回答朝廷?”

萧摩诃苦笑一声,这才是他最担心和发愁的问题。

李荩忱现在已经不需要他明确的支持,但是显然也不想要萧摩诃在这个时候和他唱反调,萧摩诃如果对李荩忱的行为表示不满的话,就等于将李荩忱甚至自己的嫡长子萧世廉一起推到了火坑边。

除此之外,萧摩诃还需要给朝廷一个答复,陈顼肯定需要咨询萧摩诃这个骠骑大将军的意见,萧摩诃不能对此无动于衷。

甚至除了萧摩诃,淳于量以及鲁广达等荆州地区的将领都没有办法置身事外。毕竟随着各处战事逐渐落下帷幕,吴明彻已经从前线返回,淮南大军也陆续撤退防守,所以仅剩下的引兵在外的除了李荩忱之外就只剩下萧摩诃几个了。

他们必须向朝廷表态,否则到时候免不了被划到和李荩忱同一类人之中。

李荩忱在南陈无牵无挂,没有任何亲人家属,但是他们可不能蒙受这样不败的冤屈,否则连累到的可就是整个家族。

萧摩诃沉默良久之后方才低声说道:“世忠的考虑,某觉得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一战打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巴蜀那边耽误了春耕,必然还会面对粮草供给不足的危险,世忠此时见好就收,说不定还能趁机从周人手里多获得些什么······”

淳于量并没有着急说话,他和李荩忱没有那么多的牵扯,甚至从本质上他都不能算是东宫的人,所以他需要在知道其他人的判断之后,再决断自己应该怎么做。

毕竟淳于量这个外人此时在整个荆州军中,也就是东宫团体之中,想要不被排挤和边缘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适时地保持沉默和在关键时候给予支持。

对于淳于量这样的老狐狸来说,这些算计甚至已经成了他们的本能,所以现在他更倾向于知道萧摩诃的想法:“大将军是说李世忠这样做也有他的苦衷?”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世忠已经将他的考虑写在战报中,”萧摩诃低声说道,“老将军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自然也知道他现在面临的难处。”

淳于量微微颔首。天高皇帝远,换做他在巴蜀,遇到这样的情况,恐怕也来不及请示建康府就会做出判断,李荩忱找的这个理由倒是没有什么问题——虽然大家心知肚明,事情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萧摩诃没有多说,但是淳于量已经知道他的回答。

萧摩诃现在实际上就是在搪塞淳于量,也是在准备用这个理由搪塞陈顼,因为这本来就是模棱两可的理由,“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古往今来多少名将曾经因为这句话死于非命?

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好理由,不过相比于什么都不说、最后把自己也牵连进去,这也已经是萧摩诃能够带着东宫众多将领所能做出的唯一的选择。

萧摩诃暗中帮助李荩忱,已经是顶着陈顼的压力了,此时李荩忱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上,萧摩诃也不可能不管不顾的直接表示对李荩忱的支持,这样恐怕在陈顼那里,他也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二臣贼子,更不要说在给李荩忱辩解了。

李荩忱站在风口浪尖当他的弄潮儿,但是萧摩诃却没有资格和胆量和他一起出入波峰浪谷。

————————————————————

“来者可是韦孝宽韦将军?”李荩忱看着拾阶而上的几道身影,郑重的一拱手。

韦孝宽站在台阶下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这个年轻的对手,此时可以看得更仔细,李荩忱比韦孝宽想象之中的还要年轻一些,不过这个年轻人虽然没有身披甲胄,站在这里却依旧腰杆挺直,杀伐之气洋溢于眉宇之间,根本没有丝毫的遮掩。

锋芒毕露。

首节 上一节 426/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