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435节

缓缓放下手上这从江陵武官员一拱手。

在场的这些都是李荩忱起家的班底,说好听一些都是李荩忱的心腹,说难听一些都是一条线上的蚂蚱。李荩忱的功劳簿递上去,他们身上“李荩忱一党”的标签自然就洗不掉了。

所以在场的官员们也纷纷笑着还礼。无论怎么说,朝廷这一次一反常态的大肆封赏,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终归不是什么坏事,加官晋爵的事情,大家还是期望的。

李荩忱紧接着正色说道:“顾先生,朝廷的使者估计很快就会到,顾先生出身光禄卿,相比于某更懂礼数,接待使者的事情交给顾先生来操办可以么?”

顾野王环顾四周,一帮年轻人对此都没有什么经验,确实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所以他也不含糊,一拱手郑重说道:“属下遵命。现在属下添为益州刺史、镇西将军主簿,将军以官职称呼之即可,‘先生’之名是万万当不起的。”

李荩忱一笑,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第六百零三章 各项事务

现在的李荩忱不仅仅需要和手下的这些官员打好关系,而且还要保持自己的威望,毕竟李荩忱以后是要越走越高的,他不可能永远都和自己麾下的官员们没大没小。

而顾野王这个宦海浮沉大半生的老爷子,虽然没有多少心术权谋,但是这点儿还是能注意到的,他的经验在这里,自然相比于其余的武官员就更能够揣摩到李荩忱的心思,刚才这主动地向李荩忱表示谦恭自然也就正中李荩忱下怀。

李荩忱需要一个榜样和模板,顾野王就送了上来。顾野王尚且将自己的架子放了下来,其余的将领和官员们自然也清楚该怎么做。

“启禀将军,朝廷派来的宣旨使者是许善心,此人与将军同岁,性格坚毅,一向认准了目标软硬不吃,”顾野王紧接着沉声说道,“属下虽未曾与他共事,但是也了解到知道此人虽然不善于口舌,但是总是凭借自己的一股韧劲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所以朝廷派遣许善心作为使者,也算是挑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李荩忱皱了皱眉,对于这个名字他并没有太多的印象,但是人肯定不仅仅是徐陵等人选的,必然也是经过陈顼认可的,弱冠之龄就担当宣旨之重任,尤其是还是来巴蜀这已经和南陈非敌非友的地方,朝廷对许善心放心的背后自然也是许善心能力的体现。

李荩忱不知道的是,许善心十五岁就曾经写章上呈徐陵,被徐陵称赞为“才调极高,此神童也”。

而在历史上,南陈灭亡之后,作为使者留在隋朝都城的许善心嚎啕大哭,不接受隋朝给予的官职,隋帝对此甚是赞赏,几次下旨赐官,令其遵从陈后主投降入隋之命,许善心方才哭拜更衣,受命入隋为官,隋帝因此称赞:“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

许善心也确实没有辜负隋帝的器重赞赏,之后宇化及之乱,他怒斥宇化及,为隋炀帝死节,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刚毅正直的臣子。能够得到徐陵和杨坚这两个人的交口称赞,许善心的能力也可见一斑。

虽然李荩忱不知道许善心在另外一个时空之中的英雄事迹,但是他也不敢掉以轻心。

“届时随机应变,”李荩忱斟酌说道,“恐怕还要顾刺史多多操劳。”

顾野王急忙一拱手应是。

而李荩忱转过来看向唐亦舜:“伯贤,巴郡那边的粮草开始准备转运了么,还有南部郡的工坊是否已经抽调出来足够的人手?”

“一切皆如将军安排。”唐亦舜站出来应道,“之前从荆州运过来的粮食消耗的七七八八,不过还有不少,应该可以在十天之内运到蜀郡,另外工坊那边已经集结了二十名骨干,具体事宜欧阳大匠会在近日赶到蜀郡和将军商量。”

李荩忱微微颔首,巴蜀两地之中肯定还是蜀郡更适合成为李荩忱的根基所在,因此之前囤积在巴郡的粮草肯定要开始逐步向北转移。

实际上这些粮草也没有多少,多数都是东宫和萧摩诃通过私下里的渠道转运过来支持李荩忱的,李荩忱在前线消耗的已经差不多了,不过有聊胜于无,李荩忱还是想要将这最后的粮食调到蜀郡来填充已经空荡荡的府库。

否则再这样下去蜀郡这边更难支撑。

说到这些粮食,李荩忱自然想起来东宫的沈君高他们,毕竟这些粮食当中也有他们的功劳。但是李荩忱并没有真的对东宫众多曾经的同僚有所愧疚,想要和南陈分道扬镳本来就不是李荩忱主动的,朝廷如此施加压力,容不得李荩忱再多犹豫,而东宫作为朝廷的一部分,既然没有力量阻挡朝廷的旨意下达,那自然就要和朝廷一起承受这样的恶果。

李荩忱相信沈君高等人在之前肯定就有心理准备,但是李荩忱自问自己为东宫做的已经足够多了。

包括粉碎陈叔陵的阴谋以及拿下江陵,这些东宫一步步崛起的重要环节背后都有李荩忱的身影,甚至很多时候都是李荩忱在主持。至于李荩忱进攻巴蜀,也是得到了东宫和陈叔宝的认可,李荩忱不觉得自己对东宫还有所亏欠。

造化弄人,无从谈论孰对孰错。

当然对于东宫一点点援助的这些粮食,李荩忱自然毫不客气的收下来了,毕竟大部分都已经落入肚子里了,李荩忱也不可能再还给萧摩诃。

而且或许这一点儿粮食已经是李荩忱和东宫势力之间最后一点儿联系,之后东宫入主南陈之后,双方是敌是友还难说。

至于工坊,之前李荩忱挑选南部郡,是因为那已经是李荩忱在巴郡群山之中能够找到的唯一的比较平坦的地方。可是现在蜀郡拿下来之后,可以让李荩忱选择的地方太多了,所以李荩忱自然也不想继续将工坊主要安置在南部郡,毕竟南部郡距离白帝城这巴蜀入口距离太近,谁都不能保证不会出现什么风险。

当然工坊的选址、规模以及人手数目等等,唐亦舜自问不懂,自然也就不多插手,具体事情肯定要等到欧阳莫赶过来之后和李荩忱商谈确定。

李荩忱微微颔首:“流民和巴人安置的怎么样了?”

唐正良和杜齐同时站出来,唐正良沉声说道:“启禀将军,流民已经逐步开始安置,之前战乱,不少州府的百姓都被周人迁移到了蜀郡左近州府以坚壁清野,现在正在安排他们回家,趁着今年天回暖的晚,加紧一些还能赶得上春耕的尾巴。”

而杜齐紧接着说道:“巴人八部正在下山,很多小部落都在深山之中,现在才刚刚通知到,等到聚集起来依次安排估计得二十天左右的时间,第一批下山的已经开始春耕,请将军放心。”

李荩忱的目光旋即落在萧世廉和裴子烈的身上,裴子烈当即站出来一步:“启禀将军,韦孝宽和尉迟迥退入汉中之后并无反复之异动,倒是开始逐步向房陵调集粮草。某已经下令斥候严密监视。”

房陵是从汉中前往襄阳的必由之路,调动粮草到房陵,说明韦孝宽和尉迟迥应该是打算支援襄阳了。

第六百零四章 礼仪教化

之前李荩忱和韦孝宽达成的口头协议,接下来韦孝宽应该转移矛头进攻襄阳,韦孝宽应该是在执行当时的承诺。

毕竟对于北周来说,襄阳城中的存粮和兵力都不多,如果任由萧摩诃继续包围下去的话,难免会有什么意外,所以这个时候先将巴蜀战事放下,先行解襄阳之围,对于北周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李荩忱给了韦孝宽一个台阶,韦孝宽当然不会放过。

“让斥候注意敌人的动向,尤其是蜀道方向的,同时把敌人调集粮草的消息报给骠骑大将军。”李荩忱淡淡说道,“另外葭萌关、剑阁等地的破损城防尽快修复,米仓山中的几处重要关隘多派兵马巡逻,不给敌人可趁之机。”

“诺!”裴子烈当即拱手。

而李荩忱看向戴才:“子栋,你是白帝城守将出身,白帝城到巴郡的防务还是交给你,一切照旧。”

李荩忱将“一切照旧”咬得很重,戴才会意,同样应了一声。

之前李荩忱对于南陈也不是没有一点儿防备,南部郡、巴郡等地的守军都抽调北上,但是白帝城的守军却从来没有动过,对于三峡和夔门这入蜀的屏障,李荩忱可是很重视。

现在明面上说着“一切照旧”,但是事实上大家都清楚,李荩忱不但不会减少防备,反而会不断地增加兵力,毕竟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就算李荩忱不对南陈下手,南陈也很难成为李荩忱的盟友。

“朋友······”李荩忱喃喃重复一遍。

他不知道怎么评价现在自己和南陈之间的关系,不过显然陈顼想要将这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这样的羁绊多了,李荩忱已经不知道自己到底还算不算南陈的臣子。

不管陈顼怎么想,自己的想法是不会因为外物而转变的,既然陈顼还想要主动向自己示好,那自己不妨先趁此机会稳住巴蜀内部的局势,至于之后和南陈朝廷还有多少官司,那是之后的问题。

李荩忱虽然不是不喜欢放眼未来的人,但是现在有更多比放眼未来更为重要的事情。

“伯清,子栋,新兵的招募和训练交给你们了。”李荩忱沉声说道,“另外泸州、阆中以及合州等地的新兵招募工作在春耕之后也得抓紧准备落实。”

首节 上一节 435/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