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663节

“且饮。”李荩忱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萧世廉也哈哈笑着将酒喝完,痛快的抹了抹嘴。这个团体固然充满朝气,可能能够在李荩忱的带领下走向何方,这是长久以来很多人都在迟疑和思考的问题。

而至少现在巴蜀之中已经呈现出来的欣欣向荣,说明李荩忱的行事思路和政策并没有什么问题。

“过了年就快要春耕了,某路过城北的时候看一些民夫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想必都江堰那边已经修缮的差不多了吧,”萧世廉紧接着说道,“看来你准备的很充分啊。”

李荩忱微微颔首:“毕竟这是我们在蜀中的第一个安宁的春天,这一场春耕能否顺利可是决定这之后我们有没有足够的钱粮能够征战天下。耕战本来就是不分家的。”

蜀中之所以称之为天府,就是因为有都江堰的存在。当年水工李冰入蜀,穷两代人之力束缚桀骜不驯的岷江,铸造了中国水利工程史上不折不扣的奇迹,也让巴蜀彻底成了天下一等一的富饶之处。西秦得以横扫六合,可是和都江堰的巨大作用有脱不开的关系。

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

甚至可以说都江堰推动了秦王朝的繁盛,也间接影响了中国往后数千年的历史进程。

只可惜在这个年代,多年的战乱和疏于管理已经导致都江堰很多设施都已经无法使用,这也是为什么一向肥沃的蜀中竟然也会在前些年出现长期的灾荒。

趁着今年冬天农闲,唐正良主持都江堰疏浚工程,再一次让这个巨大的水利枢纽发挥其作用,而可以想象在有都江堰的保驾护航之下,蜀中的耕作会再一次有规律。

毕竟现阶段华夏终究是处于农耕时代,就算是李荩忱个人发展工业的意图再怎么强烈,也没有办法在短短几年内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种生存模式,甚至就算是步入了工业时代,华夏的农耕依旧不能被忽略,偌大的土地、数万万百姓,温饱才是他们所求的根本,如果连温饱都满足不了,那做什么都是在倒施逆行。

所以看上去李荩忱在大力发展工业,但是实际上他从来都没有忽略农业在整个体系之中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无论是修缮水利设施还是鼓励巴人下山,实际上都是在为了扩大和恢复农耕。

种地是华夏民族的天赋,或许华夏民族不擅长于探险、不擅长于航海,但是如果说种地,恐怕整个世界都比不上华夏民族。所以李荩忱根本不需要过多做什么,过犹不及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李荩忱相信只要自己划好了区域、满足了灌溉条件,这些百姓是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只可惜自己穿越的时候没有带着些土豆、红薯之类的,否则大肆推广这些粮食的种植,就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用更少的耕地满足更多的人口。

只能寄希望于之后开通的丝绸之路了,不过估计到了那个时候,华夏内部对于粮食的需求已经没有那么多了。

“今年蜀中招募的新兵就有两万人,”李荩忱紧接着说道,“这些人某都会交给你和韩擒虎来训练。工坊的配套器械和兵刃也会在最快的时间内下发,这个你们可以放心。但是有一点,墓必须要这一支军队在春耕之后的两个月之内成军。”

萧世廉的神情凝重几分:“他们不参加春耕么?”

“所有军队届时都会轮流参与地方的春耕。”李荩忱回答,多少有些无奈,“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一旦成军之后民间就会缺少大量的丁壮,关键还是因为我们的人口本身太少了,很多参军的将士都是家中的独子或者两个儿子之中的一个。”

萧世廉微微颔首,导致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因为生的少,越是穷苦和乱世之中,家中生养就会越多,而是因为连年的饥荒和战乱已经让很多人家死的只剩下一个孩子了。

“想要鼓励生育也不是一天两天,这种情况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是我们的大问题啊。”李荩忱叹息一声。

这个时候搞军民融合之类的,实际上李荩忱并不特别愿意。军队能够用来训练的时间眼见得就越来越少,这个时候再抽调出去帮助百姓耕地,更是在浪费时间,可是李荩忱也别无选择。

萧世廉上下打量着李荩忱,突然笑了一声:“讲道理啊,你要是真的想鼓励生育的话,至少应该以身作则才对。只要你一下子生他三个四个的,某绝对是不说二话,也努力回家耕耘,有殿下带头,相比其余的官员和百姓们也绝对不会落后。”

李荩忱看着一脸坏笑的妹夫:“是么,那可说好了,我家生几个,你可就要跟着生几个。”

“你还是不是亲兄长了!”萧世廉顿时佯装生气。

李荩忱家里有三个,他家里就只有一个,真的比数量怎么可能比得过?至于纳妾的事,对于萧世廉这个妻管严来说,的确有些难度,就要看到时候李怜儿会不会答应了。

而李荩忱在心中叹息一声,鼓励生育从自己做起,这他怎么可能会不明白,多少武官员都等着李荩忱能够有子嗣,这样他们也就更有为这个团体服务下去的动力。

可是说的轻松,哪里有那么容易。后院里面三个,萧湘还小,每一次李荩忱想要有点儿动作的时候就痛的大喊大叫,而乐昌不过是刚刚回来,再加上李荩忱接下来必然要对南陈动武,所以乐昌的心情必然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李荩忱也不想在这个时候给她压力。

剩下的也就只有尉迟炽繁了,看尉迟家人丁繁盛的样子,似乎倒是可以试着努力努力。

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萧世廉笑道:“说不定我们三个人之中,最后有子嗣的还是新婚燕尔的裴大士呢。你看我们两个这四处奔波、和家里人聚少离多的,哪里有他天天守着娇妻来得好。”

几杯酒下肚,李荩忱已经感觉到有些酒气涌上来了。

聚少离多啊,自己转战南北,或许最亏欠的就是她们吧。

“行了,喝两杯咱们回家。”李荩忱一挥手,“都已经聚少离多了,还不抓紧回家!”

“这个萧伯清,一向是嘴上说着妻管严,妾身可是一点都看不出来,”萧湘伏在李荩忱的肩膀上,看着李荩忱正在和乐昌对弈,“夫君下午回来的时候都醉醺醺的,要是让怜儿姊姊知道他把夫君灌醉了,恐怕少不了收拾他。”

地龙将小小的宫殿烘的甚是暖和,这成都王宫实际上规模不小,毕竟是曾经作为蜀汉的皇宫,在之后的历代之中也多有修缮,只不过现在李荩忱的后妃总共就只有三个人,宫中婢女也不多,内侍更是直接用李荩忱的亲卫替代,所以偌大的王宫倒是显得空荡荡的。

因此李荩忱干脆将一部分王宫封闭起来,真正用得上的实际上也就是前面的大殿和书房以及后面的几处寝宫。

尤其是巴蜀虽然是天府之国,但是绝对不是赖以掌控天下的枢纽,真正能够做到引天下之力的,现在实际上也就只有长安和建康府。在华夏历史上亦是如此,如果想要开发西域、打通丝绸之路,那么就需要将都城靠近西北,于是汉唐的都城都在长安和洛阳这样更靠近西北的关中和中原之地。

第九百四十四章 人口与人才

而同理,如果想要涉足南洋,那么都城自然也要紧跟着偏南,历史上永乐帝派出郑和七下西洋之初,北京城尚且没有修缮好,所以当时的大明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实际上都在南京。

之后随着北京的启用,大明王朝的重心逐渐从开发南洋转移到了应对北方新崛起的瓦剌等少数民族的威胁上,所以下西洋这样耗费巨大的政治活动自然而然的宣告停止,甚至就连出海都收到了限制。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来是因为当时执政者目光的局限性,二来也自然是因为统治中心的北上导致国家的经济愈发的依赖于农耕和内河(比如京杭大运河),对于海运和海上捕捞等等的需求下降。

没有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需求,就算是国家不阻止,实际上民间也已经很难继续向大海中迈出脚步。

因此成都注定只是李荩忱在短时间的都城,以后不管李荩忱是想要向西北还是向东南发展,都不可能将帝国的中心放在巴蜀。

所以在现在一切都为战争准备的情况下,李荩忱当然是带头节省。住入王宫是表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但是节俭却是李荩忱要倡导的。现在怎么说都是乱世,不能因为巴蜀一方尚且还算和平就穷奢极欲。

而事实证明李荩忱的带头作用应该还是不错的,很多官员府上都在减少无用的人手以及搜集无用的物资准备变卖。现在巴蜀最缺的就是人,如果能够将这些多余的仆人转化为可以耕作的百姓或者工坊之中的工人,那自然是最好不过。

要知道这个时代仆人都是卖身于主家的,并不是你想来就可以来、想走就可以走的,很多人天生下来就只能继承他们祖辈的身份,成为一个年轻的奴仆,主人家的深宅大院就是他们一辈子都迈不出去的囚笼,而主人家也会在他们到了年纪之后给他们指定配偶,从而让他们的子嗣之后照样可以为这个家族服务。

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当真是“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若是真的能够让自己,哪怕是自己的子嗣获得自由身,对于很多奴仆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

当然蜀中经过这几年的折腾,早就已经没有秦汉时期那样的巨富满地走,很多家族都已经萧条落败,现在有资格在成都城中占据好位置的实际上主要还是李荩忱团体之中的这些权贵,包括东南士族、以峡江唐氏为首的巴郡世家以及同样开始积极参与到蜀汉事务之中的北方世家甚至是北方将门。

这些家族都是刚刚进入骤然间成为整个蜀汉权力核心的成都城,所以家业都还没有发展起来,不过即使是这样,他们能够放出来一些无用的人手,也足够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

虽然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人相比于安排巴人部落下山少之又少,但是这样无疑表明了蜀汉自李荩忱以降的一种态度,那就是为了能够让这个团体和这个国家强盛,他们什么都不在乎!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态度未免有些作秀,但是对比于现在的北周与南陈,就知道李荩忱能够拿出来这种态度有多么可贵。

北周皇帝宇文赟整日在皇宫之中花天酒地,根本就不管杨坚已经和宇文宪打的如火如荼。

首节 上一节 663/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