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674节

现在李荩忱所掌握的和南中几乎所有的联系都是杜齐一手促成的,而也正因为杜齐身为巴人首领的身份,也让南中各个部落天然的亲近他。同时杜齐也很聪明的在为南中带去了实打实的好处,比如金银,又比如工匠之外,还积极的帮助他们规划未来的发展蓝图。

这些南中部落在蜀汉灭亡之后,骤然离开了华夏统治、一切基层组织都已经完全混乱,甚至归于野蛮。

第九百五十八章 归化

对于这些南中部落来说,这个时候有人站出来帮助他们规划好了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未来,那么他们不介意听从这个人的领导。

毕竟经历过了曾经的和平和繁荣,谁都不想再过茹毛饮血的日子,更何况这个人还有这和他们差不多的出身,既然李荩忱能够善待甚至曾经抵抗过汉人和鲜卑人的巴人,自然也可以善待他们这些在季汉时代开始就乖乖听命的南中部落。

杜齐急忙起身说道:“我们已经向南联系南中蛮,向东联系武陵蛮,向东南联系越人,除了越人那边反响不大之外,武陵蛮和南中蛮都愿意听从殿下的调遣、归于王化,更重要的是跟随我们的队伍进入南中的工匠已经发现了多处矿藏,因此属下认为我们应该尽早建立对南中的统治,至少要像之前的季汉那样建立对南中重要地区的统治,将南中的物资运输和经济都掌握在手中,同时将南中部落的人转化为我们的兵员。”

李荩忱微微颔首:“辛苦杜卿家了,这一趟南中之行,你功莫大焉,之后有没有兴趣继续在南中奔走?”

在座的众人微微惊讶,李荩忱筹功一向不可以说不丰厚,但是不管怎么说杜齐都是巴人出身,很多汉人官员现阶段对于巴人还有保有一定的怀疑态度的。

这也不怪他们,主要还是因为两晋南北朝以来,华夷之辨已经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五胡乱华时代北方少数民族对于汉人的大肆屠杀,让汉人,尤其是南方汉人自然而然的对异族很是警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谁也不相信一个其他民族的人会真心地服从于本民族的政权。

这种观念一直到隋唐时期的民族新的大融合才有所改变,但是至少在现在,唐亦舜、萧世廉这些人对于巴人还是抱有警惕的。

李荩忱刚才这句话说出来,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让杜齐来担任巴蜀在汉中的都督,这可就意味着将巴蜀的南部彻底交付给一个巴人了。且不说现阶段南中对巴蜀重要与否,这都意味着杜齐正式进入了巴蜀的统治高层,再加上在军中也有一席之地的李迅以及其余巴人军队,巴人八部显然已经形成了一个强而有力的团体。

李荩忱目光一冷,在面带迟疑神色的众人身上扫过,他们的心思李荩忱又如何不明白,但是李荩忱必须要从现在就改变这种想法。

一来巴人本来就和汉人的来源差不多,甚至其中还有很多都是因为逃避战乱而躲入深山的汉人,如果单纯因为名字上的不同就一味的打压,那么只会导致更多的矛盾。

二来李荩忱必须要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在的北方大多数土地都在鲜卑民族的统治之下,甚至还有不少汉人都接受了鲜卑化,比如杨坚就有一个鲜卑名字——普六茹。

而这就意味着以后李荩忱北上,就自然要面对很多鲜卑化的汉人和汉化的鲜卑人,如何将他们纳入整个整体之中,而不是一味的排斥和杀戮才是李荩忱必须要考虑的。

比如现在正在西北为李荩忱发展经济的长孙晟,就是一个典型的汉化的鲜卑人,李荩忱用长孙晟的时候,背后就有很多不满的声音,不过事实证明长孙晟的确适合这个位置。

李荩忱要做的是将这些心向着朝廷的人归化为有用的华夏人,而不是单纯的计较华夷之辨。

历史上蛮夷族类对华夏做下的罪恶已经有人承担罪名,这一片经历了三百年战火洗礼和鲜血浸润的土地,需要的是各个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大唐之所以称之为大唐,不就是因为这一份包容性么?

在李荩忱看来,归化异族可要比单纯的杀戮来的好。更何况换句不好听的话,对于一个文明和族群来说,最痛苦的并不是受到迫害和杀戮,而是之后再无这个民族的名字。当然这种阴暗的想法李荩忱是不会说出来的。

见李荩忱目光冰冷,原本想要开口说话的唐正良、姚察等人都很聪明的闭上了嘴。既然如此,这件事就算是有了定论,杜齐感激的冲着李荩忱郑重一拱手:“必不辱使命。”

微微颔首让杜齐坐下,李荩忱轻轻松了一口气,紧接着说道:“今天虽然不算什么正式的朝会,但是趁着大家都在的机会,有一件事还得商量一下。”

在来之前大家就已经听到了风声,殿下过了年之后就一直在研究历朝历代的行政区划,趁着今天这个难得的机会,肯定会说这件事。

实际上现在李荩忱治下的行政区划混乱也是大家都很清楚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李荩忱手中的土地有的是属于南朝的,有的是属于北朝的,还有蜀中这一块曾经几度易手的,南朝和北朝的行政区划本来就有一定的区别,而落到蜀中这里就更是混乱,以至于在李荩忱入蜀的时候很多地方的郡县划分都是犬牙交错。

尤其是南陈的土地上还存在乔迁州府,而北周这边对于州府的划分又比较混乱,很多地方甚至一个州都没有旁边的郡大,一个郡都没有旁边的县大,而有的州因为太小没有郡,有的郡因为太大,在管理上完全按照州来处理,还有的郡因为比较小,内部已经不再设立县。

比如巴蜀南部的白帝城到泸州一线,临江郡、南部郡和巴郡在行政区划上都属于郡,而泸州和合州应该属于州,可事实却是巴郡比这样的州实际的管辖区域还要大,而巴郡原本属于的楚州早就在李荩忱入蜀的时候便名存实亡。

相反,南部郡和临江郡等地方,放在后世的范围,就是一个县的大小,可是却顶着和巴郡一样的郡的行政级别。

不管这些问题是因为历史遗留还是因为当地的特殊情况,无疑都在官员委任的时候带来非常复杂的问题,甚至让人根本无法判断一个州的刺史和一个郡的郡守到底孰大孰小。

可以说汉代建立的州-郡-县三级行政机构已经完全被打乱。

为了暂时解决这个问题,南陈和北周实际上都是采用的委任都督的方式。

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区划

委任都督的方式在汉末就已经比较常见,只不过那个时候的都督主要都是掌管军事,比如著名的东吴大都督周瑜。

但是到了现在,所谓的都督军事,实际上是把当地的军政全部都交给了都督。比如之前的吴明彻都督淮南军事的职务,也就等于将淮南各处州府的军事和民事权力一股脑打包交给吴明彻,但是这种委任有点儿类似于后世清代的总督,毕竟只是战时才会用到。

现在李荩忱也是在通过这种办法在管理,比如都督泸州的骆牙、都督襄阳的裴子烈等等,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个区域的政治和军事不可能长久以来全部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而如果不设立这个职务的话,地方的州府又是一盘散沙。

因此李荩忱必须要考虑建设新的行政制度,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方行政的混乱程度。

趁着现在春耕还没有开始,李荩忱自然是打算将这个提上议程。

在李荩忱看来,真正合适的行政区划当然还是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如果是两级区划的话,无疑会划分的过于细密,现在的李荩忱也没有精力处理每一个郡的事情,所以还是要建立比郡高一级的行政单位。

“巴蜀、南中、汉中、西北还有襄阳,我们的地域已经足够大,也是时候统一郡县的划分和管理,”李荩忱斟酌说道,“尤其是巴蜀内部已经平定,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郡县划分,那么政策很难按部就班的下发下去,无论是我们耕种政策还是钱庄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完整和合理的州、郡和县的行政结构。”

唐亦舜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这个问题他们当然也都清楚,李荩忱现在的后方已经稳定下来,如果继续使用这种很不合理的制度自然不切实际。

按照李荩忱的想法,自然还是州郡县的制度最为合适,这和后世的省市制度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汉代的时候州刺史还没有这么大的实权罢了,只是起到一个监察的作用,但是李荩忱不介意提高他们的民政权力,但是这个提高仅仅局限在民事上,不可能有如汉代末年那样将一个州的军政权力全部下放。

但是李荩忱还是想要听听其余人的意见,事实证明一个有效的从上到下的改革不可能只是一个人的一意孤行,必须要积极的吸取多方意见,换句话说知道要保证大家的部分利益,才能够获得支持。

没有这些臣子的支持,李荩忱就算是想要改革,也只会发现自己的政令根本影响不到地方。

“臣以为现在的我们正是难得的休战时期,所以趁此机会改良行政制度是合适的。”唐亦舜站起来朗声说道,“但是也不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来是因为现在我们的人才尚且不足,很多偏僻的郡县甚至是一个人担当两三个地方的管理,二来是襄阳、白帝城和汉中等地尚且属于前线,此时大规模改革,很有可能导致军队和地方的矛盾或者混乱,给敌人可趁之机。”

“司徒作者按:唐亦舜官职,管民政,依南朝官制所说无差,”姚察沉声说道,“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所在,而属下认为唐公所说的也正是我们这一次需要集中解决的。”

唐亦舜皱了皱眉,自己指出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想告诉李荩忱在现在进行改革的话,很有可能带来的隐患,毕竟现在峡江唐氏等巴蜀世家因为从龙早的缘故,所以在地方行政上还是占据有很高的份额的,这也是因为当初李荩忱根本无人可用,自然就只能先抓着这些世家的子弟补充上去。

现在唐亦舜并不能确定李荩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就不敢确保会不会触动到巴蜀世家的核心利益。随着东南士族和北方世家的进入,巴蜀世家必然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肆无忌惮的发展,但是至少巴蜀地方上的行政是他们得以在这个团体之中立足的根本,如果连这个都要被削弱的话,那巴蜀世家可就要边缘化了。

从心底问,巴蜀世家和姚察往日无仇、近日无冤,这个家伙不会在这个时候发难,除非是背后受到了徐陵等东南士族的指使。尤其是姚察一向是寡言少语的人,如此积极地跳出来唱反调,更是让唐亦舜不得不怀疑这一点。

唐亦舜等人微妙的神情变化李荩忱也看到了,不由得笑了笑,姚察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看来还得试探一下:“那姚卿家觉得应该如何改进?”

姚察沉声说道:“首先第一个问题,之所以会出现一个人担任好几个地方的县丞,主要原因就是殿下所说的行政区划实在是混乱,很多县地处偏远、人口稀少,但是地域却并不广阔,还有一些县,其土地和周围的郡县犬牙交错,为了方便管理,委派一个人管理两三个地方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取消掉这些不必要的行政区划,将这两三个县合并为一个县,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郡和州。”

顿了一下,姚察直接从袖子之中掏出来一份奏折:“这是属下考察前梁和周人的行政制度和行政规划总结出来的划分方法,其中还包括属下针对现在巴蜀的行政区划做出的建议,恳请殿下过目。”

首节 上一节 674/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