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717节

江左和江北的人啊,你们渡江不用担心没有船和船桨,尽管渡河吧,我们来迎接你!

而现在江左的裴子烈和江北的吴惠觉,可就是距离建康府最近的两路大军!

当然还有船行江上的李荩忱。

“为什么······”乐昌的脸色有些苍白。

南陈立国二十年,也算是把江南从侯景之乱的废墟之中带了出来,民心为什么却不在南陈这里?

“因为二十年了,且不说对外兵戈未熄,”李荩忱伸手敲着桌子,他知道自己的话对于乐昌绝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事到如今也必须要解决这个疑惑,“单单是对内,行政混乱,赏罚不明,苛捐杂税······朝廷的仁义可没有传播到最下面一层,在废墟之上艰难站起来的,只是世家和寒门,而不是百姓啊······”

乐昌默然,这些的确是朝廷没有做到的地方,甚至就算是号称贤明的陈顼,也在纵容世家和寒门扑在百姓身上吸血。

毕竟南陈的政治制度相比于前朝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唯一的亮点恐怕就是提拔了一些寒门来弥补侯景之乱中被打压下去的世家空出来的位置。

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轻

而这些寒门毕竟是寒门,不可能有如之前的王谢那样凭借家族之力就能够支撑起整个王朝,因此他们需要成长、需要财富,可是这财富是从何而来?

归根结底还是趴在百姓身上吸血才能成长。

因此南陈能掌控住的实际上只是寒门的心,因此现在以吴明彻和徐陵为首的老牌世家倒向了李荩忱、而广大的百姓也倒向了李荩忱,剩下的寒门还没有形成气候,又如何能够支撑得住?

更何况赶得早不如赶得巧,陈叔陵的一番作为也彻底击垮了大家的信心。

或许再给南陈几十年的时间,让这个国家能够收拢人心,并且培养出来一批真正和国家已经血肉交融的家族,形成一个完整的利益共同体,恐怕才能够真的做到在大难临头的时候不会出现这样真是就连皇室宗亲都倒戈的现象。

毕竟想要掌握人心,绝对不是短短功夫内就能够做到的,尤其是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王朝,更不可能和tg一样在短短几年之间就能够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

更何况现在这南北朝乱世,大家对改朝换代都已经习以为常,别说南陈才建立二十年,就是十几年前陈顼刚刚完成了一次篡位,他的所作所为和南齐到南梁的转换实际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是陈顼没有更改国号罢了,所以对于这种事情大家早就已经习以为常,对于这个王朝自然更谈不上什么忠诚。

现在摆在李荩忱面前的建康府实际上已经是一块随时都能吃下去的肥肉,但是李荩忱也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怎么才能不会重蹈南陈的覆辙。

换句话说就是自己应该如何更准确的把握住人心,将现在的这些人牢牢地绑在这蜀汉的战车上,一直到蜀汉能够一统华夏,还得避免和历史上隋朝那样二世而亡,徒给他人做了嫁衣裳。

这就意味着肯定要进行改革,不仅仅是行政制度和军事上的改革,包括选举人才甚至人才的培育和百姓的思想教育上都要下功夫。

要知道隋唐乱世虽然最终是以李渊为代表的关陇集团占了便宜,但是实际上掀起整个动荡的是瓦岗、是窦建德这些农民还有宇文家族这些不甘心被打压的前朝贵族、山东世家等等。

如何才能平衡所有人的利益,如何才能保证百姓的安宁。

还真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尤其是李荩忱现在也意识到了,自己麾下缺少人才,也缺少足够的人口,一旦一口气吞掉了江南,那么就不仅仅意味着自己的疆域扩展了,自己所管辖的人也大幅度增加,如何才能制定出来一个稳妥的政策把江南稳定下来,让其真的成为一片乐土,也是一个问题。

看着悬挂在船舱之中的舆图,李荩忱长长叹了一口气。

看来拿下建康府之后,短时间内不能北上了。

“夫君一路高歌猛进,还有什么担心的?”乐昌诧异的看着面带愁容的李荩忱。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啊。”李荩忱不由得感慨一声。

乐昌不禁微笑着说道:“夫君何必要担心这个,夫君还年轻。”

“年轻?”李荩忱怔了一下,旋即微微颔首。

年轻的确是自己最大的资本,这意味着自己还有充足的时间来制定适合于这个时代的政策,并且看着这些政策一项一项落实下去。想到这里,李荩忱又想到了陈顼。

这个老人应该也有和自己一样的雄心壮志吧,只是很可惜他并没有这么多的时间,而他的后代······

乐昌已经研好了墨,送到李荩忱手边,李荩忱怔了一下,旋即笑了笑,这个丫头还真是懂自己,当下他提笔蘸饱了墨水,写下“三省六部”四个字。

————————-

从湘水一路南下就可以转入漓水,进而可以从漓水南下广州。

而沟通湘水和漓水的便是著名的人工运河灵渠,此时呈现在萧世廉眼前的灵渠尚且算完整,这主要是因为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平定岭南的时候曾经大力疏浚,而到了南北朝时期,岭南一带,尤其是广州番禺郡、南海郡、新会郡以及苍梧郡等地都已经形成了城镇群落。

这一来是因为和南方尤其是南洋的联系愈发紧密,导致商业的发达,二来也是因为二十多年前的侯景之乱迫使很多江南居民不得不继续逃难到岭南,使得岭南的人口明显增长。

甚至南陈的龙兴之地始兴(今韶关)也在岭南。

这让岭南在南陈立国之初,重要性甚至在江南之上,当然随着陈霸先定都建康府,岭南也就逐渐从南陈的政治格局之中淡化。但是这并不代表这里就真的重新变成了荒蛮之地。

反倒是很多百姓并没有重新回到故土,而是从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一片烟瘴之地得到了非常妥善的开发。更重要的是南陈的注意力长久以来都在北方,所以岭南的驻军根本就不多。谁都不会想到敌人会绕过江南直扑岭南。

毕竟不管怎么说这里都算大后方,而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也是荒蛮之地,尤其是对于北方王朝来说。

但是对于李荩忱来说自然不是这样的,且不说岭南的存在对于南陈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单单是岭南继续向南延伸到南洋的经济利益就足够让李荩忱心动。

所以当萧世廉要求独自率领一路大军的时候,李荩忱很果断的将岭南丢给他了。本来萧世廉还有些失落,毕竟想想历史上征服岭南的人,秦朝的赵佗最终割据一方老死在岭南,而东汉的马援则是马革裹尸还,这哪一个都不是萧世廉想要的命运。

但是李荩忱既然把任务交给他了,他也没得选,更何况萧家的发迹之地也是始兴,若是能够一路打回老家似乎也不错。抱着这个想法萧世廉怏怏不乐的率军沿着湘水逆流而上,转入灵渠,直接将兵锋推进到岭南的门户——严关。

严关坐落在狮子山和凤凰山之间,是从荆州进出岭南的咽喉要道,也是出了名的雄关。而当萧世廉看到严关的规模时候,不由得暗暗咋舌,因为眼前的这个关口,应该已经不能称之为关口,而应该称之为城镇。

第一千一十七章 严关

一道关墙已经扩大为城池不说,城外还有大量的集市,不远处的码头上甚至还有没有来得及搜集、摧毁的船只。

显然岭南商贸的发达使得原本作为屏障的严关已经演变成一个商贾行人进出岭南的重要歇脚点。

严关这边境城镇尚且如此,岭南之地恐怕要比想象之中的繁华啊。萧世廉这才意识到李荩忱好像的确给自己安排了一个美差,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那就是眼前的严关虽然看上去很混乱,但是至少应该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李荩忱和裴子烈在荆州和江南的高歌猛进萧世廉是知道的,就连兵马充足的江南都是如此,因此萧世廉也不指望着根本没有什么守军的岭南会有抵抗,都已经做好了接收城池的准备,可是眼前的情况显然出乎意料。

“将军,已经查明,严关上的是桂州刺史傅縡。”负责刺探情报的唐孝沉声说道。

首节 上一节 717/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