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774节

安修和其余几名将领、官员都笑了笑,只不过这笑声多少有些无奈。而长孙晟沉声说道:“援军现在已经抵达天水,十日之内必定会到达武威,人数应该在万人上下,并且携带有床子弩和霹雳车。另外还会有五千到八千援兵陆续抵达,如何安置你们一定要落实好,列出来章程本官方好和征西将军商量。”

“诺!”安修等人不敢怠慢。

“另外诸位可能有所不知,”长孙晟紧接着说道,“陛下已经从建康府到了江陵,一来是防范周人的南下,二来也是为了距离西北更近。某希望诸位并肩努力,某可不想看着陛下再一次御驾亲征来西北,到时候你我脸上都无光!”

“诺!”这一次的回答更响亮了,也是因为这个消息鼓舞了他们。

对于这些西北的将领和官员们来说,朝廷所在的江南,此时应该还是残红落尽、烟雨茫茫,这实在是太遥远了,以至于朝廷在西北的存在感实在是不高。

现在李荩忱已经为西北之战而动身,这种天下因西北而动的感觉,让他们很是感动。

自身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显然已经紧紧捆绑在一起。

不是一个人和在战斗。

对于武威城中的人来说,战斗还是未知的,还处于战前准备的阶段,但是对于带着一队骑兵向西北越过临洮进入草原的侯秘来说,战斗即将打响。

临洮是秦长城的终点,而汉长城则从临洮继续向西北延伸,穿越风沙大漠,过武威一直到玉门关和阳关。不过不管怎么说,临洮也依旧是长城防线上的一个重要隘口,过了临洮之后沿着洮水再北上就是金城郡,这是大汉现在能够连接武威的唯一一个城池,西侧的乐都郡实际上在吐谷浑的掌控之中,而且现在大汉也没有精力向西挺进直上高原。

原本侯秘的任务是确保金城郡到武威郡的道路畅通,这一线北靠大河、依托长城,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但是毕竟金城郡向东北方向的灵武郡等地都已经不在大汉掌握之中,侯秘也害怕到时候突厥人会直接沿着大河从五原郡(今定边)、灵武郡(今灵武南)直接向西南进攻金城,然后包抄河西。

不同的将领面对变幻多端的战局自然都有不同的判断,位于武威郡的长孙晟认为突厥人有可能沿着大漠进攻长城,而位于金城郡的侯秘则认为突厥人更有可能取金城再包围河西。

他这样判断也不是没有道理,金城是连接武威的唯一通道,一旦金城这里被堵上了,那武威就是瓮中之鳖,到时候突厥人沿着沙漠两端直插河西,无论是大汉还是吐谷浑恐怕都无能为力。突厥人依靠骑兵来往奔驰,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所以侯秘并不打算老老实实的待在金城郡,这里的消息实在是太闭塞了。

他果断决定自己带领五百骑兵,实际上也是金城郡这里几乎所有的骑兵沿着大河向东北方向搜索,一直到灵武郡。灵武郡在北周的行政区划上是灵州的州治所在,所管辖区域实际上也大体相当于后世的宁夏。可以说也就只有在西北这等人烟稀少的地方,一个州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州。

不过随着北周内乱,北方各州府和军镇都已经荒芜,再加上突厥一年年的劫掠和侵蚀,实际上这灵武郡也已经名存实亡,北周在这里设置的基层行政制度早就分崩离析。

从金城郡这一路走来,侯秘愣是连一个称得上是“官”的人都没有见到,原本还以为到了灵武郡好歹能够找到几个主事的,结果发现灵武郡的城门早就已经被风沙侵蚀的不成样子,城中也就只剩下了二三十个老少,甚至城中半数屋舍都已经被夷平,变成了这城中人耕作的地方。

当地人看到这一队突兀出现的汉人骑兵也的确非常惊讶,激动的拿出水和食物前来犒劳。

第一千九十二章 灵武敌踪

这偌大的一座城池,怎么就沦落为三不管的地步了?

而侯秘一问才知道,早在北周和北齐争斗不休的时候,灵武这边疆地区就经常遭受突厥人的侵扰,田地荒芜、城池破败,而这也是为什么宇文邕在灭掉北齐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北上对付突厥人,否则保不齐什么时候突厥人就出现在了长安城下。

等到北周内乱之后,朝廷更是没有心思管北面的事情,尤其是李荩忱拿下了西北,更是让杨坚对于北方没有什么兴趣,北周也只是牢牢守着平高郡和萧关这西北一角,更多的注意力则放在了长安以北的地区。

所以虽然很荒谬,但是摆在侯秘眼前的这灵武郡的确成了无主之地。甚至突厥人在把这里的丁壮都劫掠为奴之后对这里也是不管不问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老少的确没有什么可用性,说不定等七八年后这里的年轻人再长成了他们才会再来劫掠。

但是突厥人不入城,不代表他们没有出现,根据这里百姓的说法,有一队突厥骑兵三天之前刚刚从城北经过,去向不知。因为突厥人没有进来,所以百姓们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人,还有没有后续。

这倒是不难理解,突厥人习惯了草原上的生活,在城池之中反倒是没有什么安全感,所以他们除非想要入城劫掠,否则是不会轻易进城的。这一点对于北方草原民族来说还是比较适用的,当初北魏为了遵从汉化,先是在草原上打造了一座盛乐城,接着又迁都到平城,最后才到洛阳,这一步步走的非常小心也非常谨慎,也就是最后孝文帝实在是等不及了才算是连哄带骗把人留在了洛阳,完成了鲜卑民族的汉化过程。

咬了一口干饼,侯秘狠狠的灌了两口水,艰难的让干饼咽下去。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南人,侯秘当然是不习惯这样的吃饭方式的,但是他更清楚,现在吃饱了肚子才能和突厥人较量较量。

现在的侯家已经不是当初的侯家了,爹爹去世之后侯家几乎一蹶不振,总算是让自己抓住机会再一次带着侯家走了出来,现在自己已经是杂号将军、征西军左师将军,而自己的弟弟侯亶更是领了刺史的职务,可以说侯家不但再一次在军中崭露头角,而且在文官之中也终于有了一席之地。

弟弟的努力更是让侯秘感受到了压力,他这个做兄长的说什么也不能落在弟弟的后面。因此侯秘主动来到这关键的金城,更是亲自带领骑兵北上,就是为了探查清楚突厥人的动向。

现在大汉最需要知道的,就是突厥人会不会来,有多少人来。

“将军,如果那些突厥人只是路过这里的话,未免说不过去啊,”骑兵校尉低声说道。

骑兵的数量只有五百人,但是毕竟是侯秘军中的唯一“战略打击”力量,所以本来应该是一个仗的编制,却直接用校尉来统带。当然这也意味着在未来这五百人是肯定要扩编的。

“是啊,”旁边的主簿一边吃着,一边吐字不清的说道,“必然不是为了迁徙。”

侯秘伸手在地上画了一幅简单的地图:“你们来看,灵武这里西侧就是大河,过了大河也是沙漠,突厥人应该没有大冬天里跑到沙漠之中去吃沙子的觉悟,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找周人的麻烦,那么很有可能是来探查这边的情况的,而且也应该是从东边和东北的河套而来,目的也再明确不过,随时准备南下。”

主簿和校尉惊喜的对视一眼,这么说应该是猜中了?

突厥人的目的是沿着大河南下直扑金城郡?

“不管怎么说,我们必须要找到这一支突厥骑兵,”侯秘果断的说道,“他们想要干什么,我们只有问问才知道。”

校尉和主簿顿时起身:“将军请下命令!”

他们这些骑兵多数都是西北男儿,西北多年荒芜,和突厥人脱不了干系,哪家哪户不和突厥人有点儿仇怨的?这么长时间来他们也只能一路向南迁徙,躲避突厥人的锋芒,显然总算是有机会和突厥较量较量了,当然不能就此错过。

“我们人太少,直接大咧咧的冲过去肯定不行,”侯秘沉声说道,“先派斥候,给我把以北二十里范围内的所有情况都摸清楚了,同时抓紧把这里的事情报之大将军!”

“诺!”

而侯秘这时候也没心情吃饭,随手将干粮收起来,看着地上简易的地形图,若有所思。突厥人横行塞北这么多年,自然有他们的依凭,侯秘可不会傻乎乎的一头撞上去,他可记得自家爹爹曾经教导过自己的话。

越是到这敌众我寡的临阵关头,越是不能乱了方寸啊。

这五百人,每个人的价值都要利用到极致。

——————————

“有意思,真是有意思啊!”

平高郡,老将军于翼看着桌子上的战报,忍不住感慨。

杨坚以韦孝宽为主帅、贺若弼为副帅北上银州,而自己和高熲更是北上延州(今延安)坐镇,拉开了大架势。至于于翼,在李荩忱明确表示双方各安其事之后,也从祁山以东北还,坐镇平高郡,这平高郡位于安定的北侧,毗邻萧关,也是现在关中面对地势更高的西北唯一能够占据优势的地方,杨坚把于翼父子放在平高郡自然也是防着李荩忱从西北进攻他的侧翼,毕竟延州、银州再到更北侧的河套,漫长的行军道路可都在西北的攻击范围下,所以还是得留一手的。

李荩忱的信誉虽然不错,但是这等要命的时候,谁都得防一防。

“爹爹,可是出什么事了?”于玺刚刚巡查城池回来,见到自家爹爹捋着胡子的样子,有些奇怪。

把战报递给儿子,于翼笑着说道:“这原本是剑拔弩张的局面,结果短短几天之内就翻天覆地了。恐怕突厥人也是叫苦不迭啊。”

于玺怔了一下:“咱们和宇文宪那边一起出兵这不是本来就暗自约定好的么?”

首节 上一节 774/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