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786节

“老将军来看,”曹忠伸手在沙盘上一指,“灵武城北侧和东侧都有峡谷可以防守,当然这或许是我们除了城池之外唯一能够依靠的防线,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防守,恐怕很难阻挡突厥人南下的决心,凭借他们的人数优势,我们很有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于翼微微颔首,将两支大军汇聚在灵武,实际上只是避免了大家被各个击破的风险,但是如何的抵挡突厥人甚至如何发动反击,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徐德言伸手在灵武的西侧一点:“根据我们现在的设想,破局的点就在这里。”

“大河?”

“没错,大河。”徐德言点了点头,“随着天越来越冷,大河上已经有薄冰了,再过几天估计就会冻得结实,这样我们就可以随意往来大河的两岸。”

“这道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于翼毕竟是老行伍了,顿时明白徐德言和曹忠是怎么打算的。

大河上游多是峡谷和激流,想要横渡基本不可能,而等到大河结冰,自然就可以往来两岸之间。突厥人在大河以北的部落有可能趁机南下,而大河以南的也有可能渡过大河进入河西的沙漠,这也是为什么武威那边不能掉以轻心,而且吐谷浑人蠢蠢欲动也不敢贸然前进。

不过这大河可以是突厥人的工具,自然也可以是汉人的工具。一旦突厥人开始进攻灵武,可想而知这边的外侧肯定会被突厥人的游骑所覆盖,到时候城中军队的一举一动都少不得会落入突厥人的眼中,而想要再起到主动出击、出其不备的效果,渡过大河之后再折返回来显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迂回方略。

当然了突厥人肯定也会向大河以西派遣游骑,但是人数必然不会有灵武外围多,所以到时候只要能够躲过突厥人的探查,自然就有机会。不过如此一来主动出击的肯定也只能是骑兵,用行动缓慢的步卒在旷野上奔袭突厥人的侧翼几乎是痴心妄想。

而骑兵······想到这里,大家不约而同的看向沙盘,灵武外的山丘沟壑因为之前侯秘的不断摸排而变得非常清晰,只是现在不知道最有资格率领骑兵迂回的侯秘和于玺这两个人,到底在什么地方?

他们麾下的一千骑兵本来也可以说是两路兵马能够拿出来的最大的成建制军队,肯定也是反击和迂回的主力军。

“将军,将军,”一名传令兵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呼出来的气已经完全变成了白雾,“侯将军他们回来了!”

侯秘和于玺终究还是在逃亡的第三天抵达了灵武郡,实际上也不算很慢了,他们一路上几乎可以说是头也不回的狂奔,好在军中带着的都是一人两马,换乘奔驰,再加上西北战马的速度快,这才几次堪堪甩开了追踪的突厥人。

这一千人马已经变成了八百多人,毕竟有不可避免的战损,但是这相比于他们的事迹,已经算不得什么牺牲。

毕竟现在整个西北局势,都是被这一千骑兵一下子卷动起来的!

他们的状态比之刚才的传令兵更好不到哪里去,人和马刚刚停下来就在大口喘息,而军中的将领们自然也知道这样最容易出事,催促人和马都小步活动活动。

西北塞外的天气本来就变化无常,这些天更是骤然冷了下来。

人和马哈出来的白气把这一整个队伍都笼罩在其中。

风中带着的寒气凝结在盔甲和刀剑上,变成一条条冰棱悬挂,让这些骑兵看上去平添几分杀气。

曹忠和于翼大步迎上来,整个西北的战局从混乱到清晰,和这些将士们的付出有着不可替代的关系。

而作为领军的侯秘和于翼也一齐翻身下马,两个人很有默契的对视一眼,大步走到两名主将前面。说实话的对于曹忠和于翼这两个主帅都来到了灵武郡,他们自己一开始都有些不相信,毕竟他们也只是想要凑齐六千兵马,以求能够守住灵武郡。

可是现在从城外一路来到城中方才发现,这哪里是六千兵马,整个西北的汉军和北周军队应该已经倾巢而出了,再看曹忠和于翼两个主帅也在,便知道真的有一场大战要打了。

“末将参见将军!”于玺和侯秘一齐行礼。

“起来!”曹忠伸手一把拉起侯秘。

旁边的于翼也搀扶一下于玺,父子的目光交错,于翼虽然没有露出什么表情,但是于玺也从他的目光之中看出来了鼓励,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赞赏和鼓励。

“外面风大,让弟兄们休息吧,你们进来。”徐德言沉声说道,“说说现在是什么情况。”

一边接过来徐德言亲手递上来的一杯热茶,侯秘一边沉声说道:“我们本来是想要向东继续探索的,但是没有想到遇到了敌人的一队骑兵主力,只能一路撤了回来,而敌人一开始咬得很紧,一直到我们入了灵武东北侧的这条山谷,方才没了踪影。”

顺着侯秘手指的方向,于翼微微颔首:“这山谷之后就有我们的斥候活动,而且距离灵武也很近,所以突厥人不冲进来也在情理之中。”

“突厥人大概有多少,首领是谁可曾看清?”曹忠也问道。

于玺咬了咬牙:“他们的人数并不算很多,也就是两千人左右,但是他们的首领从旗帜来看是一个吐屯。”

“吐屯?!”于翼和曹忠这一次都不镇定了。

于翼久在西北,而曹忠对突厥人也已经有所了解,当然知道这吐屯意味着什么。

突厥人最早是臣服于柔然人的,为柔然人放牧于西北的金山,金山产金子,而在草原民族的语言之中,“金”的发音便是“阿尔泰”,所以金山又被称为阿尔泰山,之后突厥民族便沿着阿尔泰山的东西两侧繁衍生息。

阿尔泰山的形状有如兜鍪,于是突厥人便用“兜鍪”称呼自己,兜鍪在突厥语言中的发音便是“突厥”,这也是突厥人的名字由来。而随着突厥民族的强大以及曾经的主人柔然的灭亡,突厥内部也出现分歧,逐渐分为以阿尔泰山为边界的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开始向东部的草原迁徙,取代柔然成为北方草原上最大的部落。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吐屯

而西突厥则一路向西一直到今天的里海,是现在东欧和西亚很多国家的根源之一。

两支突厥的矛盾很多,但是至少在现在因为有阿尔泰山这一座大家心中的“神山”作为分隔,并没有太大的冲突,不过民族文化上的分歧已经出现。

西突厥的官制逐渐波斯化,而东突厥则恪守原本的十等官制,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拓展为二十八等官制。这所谓的二十八等,实际上就是突厥可汗之下的二十八个部落的首领,依据部落的大小进行排序。在这其中,吐屯排列第七。

突厥虽然是一个草原民族,但是上下尊卑等级制度还是很苛刻的,若不是吐屯本身出现,必然是不会出现吐屯的旗帜的,也就是说追杀侯秘和于玺的已经是一个吐屯了。

一个吐屯必然不可能只有两千兵马,也必然还有大量兵力在后面跟着,只不过现在还没有上来罢了。

于翼和曹忠等人的神情都凝重起来,他们虽然对突厥人有所了解,但是基本上都没有和突厥人交过手,所以突厥人到底有多少战力也无从判断,不过至少他们都清楚,一个吐屯必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突厥人这一次举族西来,我们不能让一个吐屯在距离灵武这么近的地方游弋,必须要趁着突厥大军还没有抵达一口吃掉他。”曹忠果断的说道。

“如果在山谷之中设埋伏,突厥人上当的可能恐怕不会很大,”徐德言紧跟着点了点,“我们总不能在原野上和突厥骑兵作战吧?”

“这倒不至于,”于翼微笑着说道,“以老夫看来,这个地方比较适合我大军展开,又能够占据优势。”

顺着于翼手指的方向一看,曹忠和徐德言交换一个眼神。

于翼选择的地方实际上就在山谷出口处,那里有两道缓坡,的确可以让汉家将士从容展开列阵,而且敌人的骑兵骤然从山谷之中冲出来,恐怕也很难直接顶着箭矢和军阵重新结阵。

但是毕竟这也是要应对突厥人很有可能非常迅猛的冲击,意味着大家刚到灵武郡,就少不得是一场恶战。不过话说回来,也就只有恶战才能让他们衡量一下突厥人的实力,也看看这两支大军是不是真的同心同德,若是连一个吐屯都应对不了,那么又如何应对接下来的突厥大军?

“但是至少从现在看来,突厥的这个吐屯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若是他根本就不进入山谷,那我们的这些安排也无从谈起。”徐德言有些担忧。

“这就需要有人诱敌了。”曹忠淡淡说道,目光旋即转回到旁边实际上已经跃跃欲试的侯秘和于玺身上。

诱敌最好的选择肯定还是骑兵,这两个家伙带着这个吐屯跑了一路子,双方都有不少的怨气,让他们去诱敌肯定更容易达成目标。

首节 上一节 786/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