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790节

哈了一口气搓了搓手,李荩忱摘下来斗笠递给李平,大步走向宫殿,而身后脚步声匆匆,原来是听到鼓声的李询和罗毅已经过来了,当他们看见一身便装的皇帝陛下时候,多少也都有些吃惊,急忙行礼。

“免礼。”李荩忱摆了摆手,“朕刚刚从城北大营回来,一应粮草衣衫全部都不缺,你们刚才可看到?”

“臣还没有到城北,但是军中已经派出司马和主簿前去核对。”李询急忙说道。

“这江陵已经地处江北,没有办法和岭南相比了吧?”李荩忱微微一笑,“可还适应?”

“臣等本来就是北人,如此风雪还不算什么,就等着陛下一声令下,臣当带着弟兄们北上为陛下收复河山!”旁边的罗毅激动的说道,他也算是在李荩忱当汉王的时候就投靠了李荩忱,知道陛下一向不喜欢端着架子,尤其是一身戎装的时候,更似乎是兵马元帅一般。

李荩忱一边拾阶而上,一边摇头道:

“这个恐怕还不是现在能做到的,西北战事紧张,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挡住突厥人南下,且不说西北是我大汉唯一的养马之地,只是西北一丢,汉中便失去了一方屏障,若是再落入周人掌控之中,届时怕是要成武侯七出岐山而无功之旧事。”

顿了一下,李荩忱紧接着道:“但是正如刚才罗卿家所言,我们终究有一天是要北上的,而到时候襄阳便是我们北上的一个重要踏板,朕这一次把两位卿家放在襄阳,希望你们可以知道朕的考量。”

李询和罗毅对视一眼,一齐拱手:“敢不从命!”

第一一一三章 战线

萧世廉和杨素已经在大殿之中等候,两个人似乎在争论什么。

而原本是西梁上朝用的大殿,这个时候一侧墙壁上悬挂着大幅的舆图,几名司徒府的官吏们正在紧张的标注,而巨大的沙盘则已经先一步到位。

大汉军中已经养成了制作沙盘和推演的习惯,每到一个地方,就会依靠斥候和白袍等等搜集当地情报,而军中的工匠随即就会制作沙盘,这样可以让将领更熟悉周围的地形地势。就算是条件简陋、没有沙盘,大家也会在舆图上推演一番,至少让自己对当前的形势做到心中有数。

“西北乱局如此,我们有必要从襄阳征调兵马北上汉中。”杨素眉头微皱,伸手指着沙盘,这沙盘正是从襄阳到汉中再到西北一带的地形地势,当然很多都是大略概括罢了。

“可若是杨坚南下襄阳,襄阳可守得住?!”萧世廉沉声说道,“而且襄阳向西还有可能会面临洛阳的尉迟迥所带来的威胁,虽然宇文宪大军北上,可是尉迟迥却始终一动未动!”

“什么时候你萧伯清都这么稳妥了?”李荩忱的声音骤然响起。

这让萧世廉和杨素都怔了一下,急忙拱手行礼:“陛下!”

而李荩忱端详着沙盘上的兵力布置:“西北有没有消息?”

“就在六天之前,曹忠和于翼联手消灭了突厥人的一个吐屯和两千兵马。”杨素急忙说道,“这是陛下去视察之后刚刚送到的战报。”

“吐屯啊?”李荩忱怔了一下,“干得不错嘛。不过一个吐屯就只有两千骑兵?”

杨素郑重点了点头:“是啊,这才是问题所在。这说明这个吐屯至少还有很多部下在后面保护部众,只不过具体是什么样的我们还不得而知,曹忠他们已经派出了人前去探查,若是能够俘虏一个吐屯的部众,那我们的确算打了一场彻头彻尾的胜仗。”

“恐怕没有那么容易。”李荩忱淡淡说道,“能够让吐屯当先锋,后面肯定是突厥人的大汗。”

顿时李询等人倒吸一口凉气,作为曾经的北周将领,他们也经历过北周对突厥低声下气的时期,也知道突厥人的实力实际上也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弱,主要是因为作为游牧民族,突厥人星散在偌大的草原和沙漠上,很难形成统一的战力。

但是这一次明显是突厥部落集体南下劫掠,所以相比于平时部落三三两两南下的劫掠方式,规模更大、也更难对付,而若是突厥大汗也在,那么凭借现在大汉在西北的军力,哪怕是再加上北周的于翼,恐怕也很难支撑啊。

若真是如此,增兵西北似乎真的非常有必要。

李荩忱沉声说道:“我们自己的判断如此,那曹忠怎么说?”

迟疑片刻,杨素无奈的回答:“征西将军说暂时不需要增兵,西北局势固然紧张,但是只要各部严守城池,突厥人根本占不到好处。现在正是冬天,也不用担心突厥人会收割旷野上的粮食。”

“西北城池本来就不多,而且大多规模不大,若是兵马太多也的确起不到太多的作用。”李荩忱点头,曹忠最擅长防守,也为人稳重,既然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就说明他自己也心中有数。

顿了一下,李荩忱看向萧世廉:“那伯清你怎么看?”

萧世廉凝神说道:“陛下,虽然西北局势紧张,但是毕竟只是这个冬天,等到开春,突厥人支撑不下自然便会北归。而且他们的主要粮食来源还是河套和晋阳以北的边塞,西北贫瘠,就算是他们真的冲进来了也很难劫掠到足够支撑过冬的粮食,所以臣以为这一次突厥人浩浩荡荡西来,与其说是意图劫掠,倒不如说是想要暂避风头,这也符合突厥人打了就走的一贯风格。”

李荩忱有些错愕,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他之前没有想过的。

西北的情况可不比草原上好多少,现在也完全是在依靠巴蜀源源不断的输血,这也是为什么西北的世家对于大汉还算是忠诚,因为一旦没有了大汉的支持,他们在突厥人的浪潮之下就像是无根的浮萍。

但现在至少有了大汉的军队,灵武之战已经告诉突厥人,想要拿下西北没有那么容易,付出很大的代价之后获得为数不多的粮食,这对于突厥人来说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如此说来西北之事实际上只是冬天之事,”李荩忱叹了一口气,“我们不能因为西北就松懈了对中原的安排。”

杨素微微颔首,且不管要不要对西北增兵,中原都是大汉的主要攻略对象:“白袍现在已经在北方建立了完善的消息搜集和探查网,我们会陆续派遣精锐斥候前去配合。但是从现在来看,大军还不能轻举妄动,不过不排除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努力。”

“哦?”李荩忱似笑非笑的看过来。杨素这个家伙也变得狡猾了许多,这说辞明显是有避重就轻的感觉。

萧世廉和李询等人这个时候也都来了精神,西北之战他们暂时应该是没有机会,但是这明显要给北周找麻烦的事情他们倒是不介意参加参加,至少给自己弄点儿功劳。

岭南之战打的虎头蛇尾,南陈的崩溃、百越的不堪一击以及岭南各部最后麻利的归顺,让萧世廉他们也都憋着一口气。刚开始的严关之战打的痛痛快快,然后就再也没有像样的大战,谁不想发泄一下?

“现在我们从西北到淮南,这个战线看上去是直线,利于防守,也利于进攻,但是实际上有很多缺陷,比如这里,”杨素显然早就已经盘算多时,“襄阳东侧的随州在我们的手中,但随州北侧的义阳、湖州(今邓县东),荆州(今邓县)等地还在周人的手中,同时沿着沔水,位于沔水和丹水之间的南乡(今均县西北)也归周人所有。”

顿了一下,杨素沉声说道:“没有这些地方,我们在襄阳方向会直接面临敌人从南阳和洛阳而来的进攻,更不论从关中可以直接沿着丹水直下襄阳,所以这些地方最好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第一一一四章 侵蚀

李荩忱和萧世廉等人交换眼色。

这的确是长久以来困扰大汉的一个主要问题,大汉和北周之间现在在襄阳方向的主要分界线就是沔水。

而沔水北岸的南乡、湖州等地都在北周的控制之中,这就使得大汉在襄阳方向的运输以及人员的来往,在靠近襄阳一侧实际上都是转房陵等地的陆路前来,毕竟在水路上行进的话,一旦越过沔水的中间界限,很有可能受到北岸周人哨骑的骚扰。

若是能够拿下南乡等地,在随州北侧的防线就可以直接向北推进到南阳城下,而在沔水的防线更是可以越过沔水抵达丹水,如此一来无论是从汉中前往襄阳还是从襄阳直接前往江南,都有了更多的保障。

更重要的是现在大汉和北周的战线犬牙交错,显然不利于兵团大规模的行进和转战,因此无论是对于大汉还是北周来说,维持犬牙交错的情况有利于防守,而拉直战线则有利于进攻。

至少现在大汉应该是处于进攻方,所以拉直战线能够达到为以后的大规模北上做准备的目的。

罗毅忍不住好奇的说道:“我们这个时候正和周人一起在北方对付突厥,哪怕是双方井水不犯河水,至少也是鸡犬相闻,若是这样突然在后方进攻周人的防线,会不会引起西北战局的混乱?”

显然李询和萧世廉也有着同样的担忧,一起看向杨素,这样的反应也让李荩忱微笑着颔首,至少说明他麾下的将领们也已经逐渐成熟,能够走一步看两步。现在整个天下大势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没有理由就轻举妄动,很有可能间接影响到其余方向上的局势,尤其是襄阳这里距离西北也不算很远,又都是毗邻杨坚这个现在名义上的正统北周朝廷的地方。

杨素显然心中有数:“我们现在直接把这条战线拉平,对于我们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而且也是在试探杨坚,让杨坚知道我们的存在,自然也就不能在西北轻举妄动。更何况杨坚的大军现在正在北方,我们一旦攻破南乡,兵锋已经可以直指武关,叩关而入就是关中,杨坚不可能不着急,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觉得杨坚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首节 上一节 790/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