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848节

从陈顼到李荩忱,南方的枭雄人物许善心也算是几乎全部都见过,而相比于他们,宇文宪似乎看上去更平添几分王霸之气,或许是因为他壮硕魁梧的身形,又或许是因为他的赫赫战功,这让许善心忍不住轻轻吸了一口凉气,但是该有的礼数当然是不能少的:

“参见齐王殿下。”

“许君请。”宇文宪露出一抹笑容,冲淡了些许杀气。

使者不管怎么说都是皇帝的代表,许善心站在这里自然也是代表李荩忱的,所以宇文宪也不好怠慢。

“谢齐王。”许善心一拱手,大步走进去。

而宇文宪一边入座,一边沉声说道:“今日你我两国签订协议,自此为盟邦,还请许君核实一下条款,看可曾有谬误。”

许善心拿过已经摆好的条文。

大汉和北周的条约实际上也不是很复杂,基本上是双方站在平等互利的角度上来考虑的。

宇文宪用南阳周围的两座城池和三座营寨来换取李荩忱的投石机和床子弩,这是之前就已经敲定的,自然没有什么问题,现在大汉的第一批攻城器械已经交付给了洛阳的尉迟迥。

而之后便是双方在两淮开辟互市通商,这应该也是一个创举了。南北两朝在两淮拉锯三百年,这一片土地已经彻底荒芜,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永久前线,为了维持这么一条防线以避免给对方可乘之机,双方都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兵力和资金、粮草,毕竟无论是淮南还是淮北,在靠近淮水的最肥沃的土地上却只能坚壁清野,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对于李荩忱来说,尚且还有江南和荆湖可以耕种,而对于宇文宪来说,关中这天下一等一的耕地不在手中,单单凭借河北和山东很难养活甚至和大汉不相上下的人口,因此开辟淮北的荒地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当然了,李荩忱本身就有开发淮南的计划,这一项也算是正中下怀,而且开放两淮通商,对于两边来说自然也是好处多多,毕竟双方都有自己需要但是一时半会儿又弄不出来的东西。

对于宇文宪来说是江南的生产器械和技术,对于李荩忱来说则是粮食和马匹。

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

三百年前晋室南渡,带走的不仅仅是北方的世家豪门,还有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农耕器械,这让江南的农耕骤然从刀耕火种变成了华夏农耕最先进的地方。

而相反,北方的农耕文化却因为连年的战乱而受到重创,一直到现在方才逐渐恢复元气,但是在农耕技术上,南方已经呈现出领先的势头,毕竟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农耕上本身就缺少管理的经验。

宇文宪在失去了关中和中原这两个主要的农耕土地之后,想要维持足够的粮食数量,那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粮食生产效率。

滑稽的是,李荩忱有足够的技术,但是却并没有足够多的人,这就让南方产出的粮食数量终究没有办法和北方相比,因此李荩忱也寄希望于双方的互市,以求能够弥补现在大汉人口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对粮食需求的压力。

当然粮食还只是其中一个原因,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北方需要的各式各样的器械,尤其是作战用的器械。随着火药的诞生,大汉已经开始逐渐把注意力放到相关的武器研发上,之前研制的那些弓弩和投石机实际上都已经不再算是先进的设备,因此并不是不可以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卖出去赚取外快。

而对于李荩忱来说,现在想要真正和杨坚抗衡,还是需要大量战马的,可是西北落在李荩忱的手中时间终究不是很长,李荩忱还很难通过西北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马匹。

骑兵从来都不是好培育的兵种,在获得足够的战马之后,还有选拔人手、进行各式各样的训练,方才能够把一个普通的步卒训练成合格的马上战士。在这上面农耕民族有着天然的劣势,对于草原上的民族来说,他们本来就是马背上的民族,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自然也就不需要额外的训练。

一个合格骑兵的形成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现在李荩忱不可能再等着西北马场输送过来足够多的战马,这样再等到骑兵训练好,黄花菜都凉了,所以李荩忱也必须要尽量从宇文宪这里获得更多的战马。

实际上这一次杨坚和宇文宪北上驱赶突厥人,实际上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以求能够占有更多北方马场,尤其是对于麾下有庞大数量鲜卑骑兵的宇文宪来说,有马场自然才能保证这一支骑兵的延续,否则只要战马都没有了来源,那么就算是有再多的骑兵又有什么用?

这一次互市显然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而对于已经分割和对立了数百年的两淮来说,这也是一个化冰的机会。

当然了,早就已经摩拳擦掌的南方商贾,也都指望着能够通过这一次抓紧冲入更为广阔的北方市场,要知道当南方已经开始建立起完整的钱庄体系的时候,官府对于商贸的监管和参与的程度都在飞快上涨,这就意味着留给这些商贾获得暴利、甚至谋取更多利益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了。

没有人比完全熟悉后世金融运转方式的李荩忱更能够掌握商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所以在南方,商贾们发现自己至始至终都只能在李荩忱已经制定的几乎天衣无缝的规矩之中来回腾挪,再也不可能和之前那样寻求一夜暴富的机会。

而北方则不同,现在北方在商业上几乎还处于最原始的各自为政的阶段,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片空白,这些商贾们冲入北方市场,自然也就不会再受到大汉律法的约束。

不过大家也都清楚,李荩忱就是打算把商贾们当枪使,通过他们先占领北周的基层市场,也就等于占领北周百姓的生活。当北周百姓已经习惯于使用南方的物品、和价格公道的南方商贾进行交易的时候,北方商贾自然也就会受到打击和吞并,而失去了基层百姓的支持、那些和商贾有不可分割联系的大小世家又都受到打击,那北周朝廷的统治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虚弱。

但是这本身就是一个无序而且就连李荩忱自己都不知道结果的过程,这些商贾会把事情弄成什么样子实际上李荩忱自己都不确定,但是至少对于大汉没有什么坏处。

通商就是条约之中最重要的一条,剩下的还有双方互派使者,互送岁供等等,实际上都是把双方摆在了平等的位置上。

能够和宇文宪的谈判取得这样的成果,实际上已经很让李荩忱满意了。毕竟李荩忱现在也的确没有实力和宇文宪硬碰硬,至少能够解决这么长时间以来的淮南问题,可以让整个战线都活起来。

许善心深深吸了一口气,提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转交给旁边的刘休征。刘休征作为北周这边的使者也签下名字,紧接着宇文宪一挥手,侍从拿过来齐王大印。

这合约一式两份,先就近加盖宇文宪的大印,接着会快马送回建康府加盖李荩忱的大印,然后双方各持一份。

看着鲜红如血的印章,许善心的手微微颤抖一下,旋即整个人轻松下来。

不知道这一份和约签订下来,双方的和平又真的能够维持多久?

而且李荩忱既然和宇文宪确定了和约,那么就意味着大汉即将磨刀霍霍对杨坚动手了。

战争,应该很快就会爆发。

目送许善心拿着和约快步离开,议事堂上的宇文宪也是缓了一口气,双方虽然没有明确的在和约上说明,但是就连最紧张的两淮前线都成为了通商的地方,那么也就意味着李荩忱默认了现在双方有着共同的敌人。

“杨坚,本王这一次倒要看看你用什么来对付这样的局面。”宇文宪冷笑一声说道。

而旁边的刘休征微微皱眉,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声。

他也早已经料到,在这乱世之中是不可能真的把所有战争都避免的,一场战争的化解,只是因为要给更加激烈的战争让路罢了。

就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的理想未免有些太丰满了。

而现实,一向是骨感的。

“贤弟,这一次就留在本王的身边吧。”宇文宪此时殷切的说道,“本王有你相助,横扫天下,如虎添翼!”

第一一九三章 醉生梦死

刘休征虽然有的时候脾气倔强的蛮不讲理,但是宇文宪也承认,没有他一次又一次的施以援手,自己肯定不可能完好无损的站在这里。

“臣请以使者的身份为大王出使江南。”刘休征深深吸了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

宇文宪有些诧异的看向刘休征。而刘休征再一次点头表示宇文宪并没有听错:“大王,汉人崛起之快,已经出乎我们的预料,想来大王在六七年前也不会想到会有这么一个李荩忱横空出世,硬生生的带着原本偏安一隅的南朝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顿了一下,刘休征果断的说道:“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是现在我们真的了解汉人,了解这个我们曾经称呼之岛夷的王朝和对手么?”

宇文宪一时间竟然怔住了,的确,李荩忱崛起的速度实在是太快,无论是他还是手下的哪一位臣子,实际上对于李荩忱到底是如何崛起的、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甚至是如何维持住一个派系复杂、各色人物一应俱全的庞大王朝的,都并不清楚。

首节 上一节 848/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