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95节

而往往女人都是感性的,尤其是李怜儿这几天对待萧夫人如同女儿对待母亲,让萧夫人体会到了儿子所带不来的感觉。

毕竟萧摩诃的女儿还是牙牙学语的时候,并且不是萧夫人正房所出,所以萧夫人实际上膝下并没有能够孝敬自己的女儿,而现在李怜儿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更何况李怜儿的兄长李荩忱,能够得到徐陵、吴明彻和自家夫君的赏识,自然绝非等闲之辈,以后飞黄腾达了绝对是萧家最大的助力,这也是为什么萧夫人对于李怜儿从一开始就不排斥。

萧夫人正想要找个借口离开,让李怜儿单独留下来和儿子说说话,一名仆人快步走过来:“启禀夫人、公子,裴将军前来拜访。”

萧世廉“啊”了一声,急忙对着母亲一拱手:“娘亲、怜儿姑娘,已是夕阳西沉,大士兄此时前来必当有急事,请恕孩儿失陪了。”

叹息一声,萧夫人点了点头:“你们男儿家的事,我们女儿家的不懂也不问,尽管去便是。”

李怜儿和萧世廉都不是傻子,自然而然都体会到了萧夫人话中多少带有的意思,毕竟这一般都是婆婆对儿媳妇说话的语气,此时萧夫人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但是至少都让李怜儿和萧世廉心中一动,两人几乎是下意识的对视一眼,不过都急忙将目光错开。

徐府,书房。

虽然已经猜出来这女子的身份肯定不平凡,甚至十有八九是公主、郡主之流,但是李荩忱也不敢胡乱猜测,毕竟这要是猜错了不仅仅是尴尬的问题,而且对皇家有所冒犯,所以当下只是微微后退半步,一拱手算是行礼:

“没有想到竟然会在这里遇到姑娘。”

乐昌公主微微颔首,淡淡说道:“李公子别来无恙。”

正常女儿家即使是见到熟悉的男子也会低眉躬身以表示尊敬,而眼前这女子丝毫没有这样的动作,更是让李荩忱对心中的猜测坚定几分,当下里试探着问道:“不知道姑娘如何称呼?和孝穆公可是亲戚?”

据李荩忱所知,徐陵家中并没有和皇家有结亲的,历史上也就只有徐陵的孙子徐德言尚了公主。不过保险起见,他还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来得好。

秀眉微蹙,乐昌的注意力显然并不在李荩忱身上,目光一直瞥向桌子上的那一篇章,此时听到李荩忱开口,随口说道:“本奴家小字乐儿,李公子以小字称呼便是,奴家并非孝穆公家人,是应孝穆公之邀前来做客的。”

不过话说完,乐昌公主洁白如莲花的俏脸顿时微微发红,刚才她随口一说,并不想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告知李荩忱,因此注意规避了“陈”这个国姓,但是无意之间却将自己的小字说了出去。要知道小字这种东西是女儿家闺房之秘,即使是相熟的男子一般也不会告诉,往往只有夫妻之间才会以小字相称呼。

不过李荩忱注意力显然也不在这里,这个姑娘费尽心思宁肯以小字告知,而不告知姓氏,显然是想要隐藏身份,虽然不知道她是出于什么目的不想为外人知道,但是李荩忱已经能够肯定,她必然姓“陈”:

“乐儿姑娘对鄙人所写章感兴趣?”李荩忱此时也意识到了乐昌的尴尬,急忙转移话题。

乐昌也呼了一口气,轻声说道:“陶元亮是公认的隐士,其章多隐逸之气,读陶元亮之章,很多人学不来他的豁达从容,反倒是将那隐逸风学的彻底,使得章有其神而无其骨,读来乏味。”

李荩忱点了点头,实际上他刚才只是看到陶渊明的章突然间想到了爱莲说,既然总得写一篇章给徐陵交差,倒也不妨借鉴一下这一篇,至于这里面有多少门门道道,说实在李荩忱自己都看不清楚,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女子竟然开口能指出来这么多。

至于原作者周敦颐是怎么想的,李荩忱就不得而知了。

“而公子这一篇章,虽不能说反其道而行之,却并没有因为学习陶元亮便极力推崇陶元亮,甚至将陶元亮当做一个衬托,其境界实际上已在陶元亮之上。”乐昌公主一边爱不释手的轻轻摩挲着纸张上的字,一边说道,“尤其是这一句同予者何人,以将公子之心展露无遗。”

李荩忱眉毛一挑,说实在他写下这一篇章,多少也有抒怀之感。

这天下之大,红尘滚滚,熙熙攘攘多少人奔波于尘埃之中,为了生计而打拼。

而现在的李荩忱作为一个穿越客,肩负整个村子的血债,甚至还要实现自家爹爹李成那结束天下乱世的遗愿,肩膀上的重量不言而喻。

这悠长的道路上,同予者何人?

看李荩忱一言不发,似乎在想着什么,乐昌公主小心的将这章放下,似乎还有些舍不得,急切的说道:“小女子斗胆想要誊写一份,不知李公子可否同意?”

李荩忱“啊”了一声,这才回过神来,急忙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而乐昌公主微微侧头看了他一眼,“同予者何人”这五个字似乎真的触动了这个年轻男子的心,只是不知道,他想走的道路,又是怎样艰苦卓绝的道路?

第一百四十章 心思

裴子烈大步走进来,他们之间已经甚是熟稔,这中间的礼节自然也就减少了,只是相对一拱手便算作见礼了。

萧世廉一边让下人沏茶焚香,一边微笑着说道:“看你满面春风,司空应该很好说话吧。”

裴子烈嗯了一声:“司空并没有将话说死,但是也强调了一旦需要,他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站出来说几句话是没问题的。”

“司空的几句话,可不只是几句话啊。”萧世廉轻笑一声。以吴明彻的身份和地位,他开口说话,就算不代表吴明彻的支持,也足够表明他偏袒的态度,所以这几句话就已经完全足够。

“伯清,咱们要知足常乐啊。”裴子烈笑着说道,“裴尚书那边怎么说的。我看你笑的开心,怕是也没问题?”

“裴尚书本来就心向太子,自是很干脆地答应了,”萧世廉品了一口茶,不过旋即皱了皱眉,“倒是他那个儿子裴蕴,似乎不太同意,当时某前去拜访的时候他也在,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某总觉得那个家伙眼神不善。”

裴子烈皱了皱眉:“裴蕴上一次诗会的时候某就觉得此人深有心机,其最终能够走到第三关,更多是依赖于徐德言,而最后更实在其余人刚刚看到题目的时候就交上答案,使得很多人最后只能匆忙写作,完全乱了阵脚。相比于裴尚书,这个裴蕴,似乎更不好对付啊。”

“好在裴尚书之为人,你我也清楚,应当不会做出出尔反尔的事情。”萧世廉脸上神情也凝重几分,和徐陵家那个明显对这种政治风云不感兴趣的徐德言不同,这个裴蕴还真是拿捏不准的变数。

裴子烈微微颔首,至少裴忌的人品还是可以信得过的,而且裴忌原本就是站在太子这边,应当不会临阵倒戈,不过旋即裴子烈想起来什么:“对了,世忠老弟呢?还没有回来?”

摇了摇头,萧世廉笑道:“徐陵这个老狐狸,怕是不好对付,世忠恐怕套不出来他的态度啊。你和司空熟稔,而裴尚书也是直爽的人,有些话可以开门见山的说出来,但是这徐陵老狐狸,可不能用这种法子,估计有世忠愁的了。”

“嗯?难得你看的清楚。”裴子烈忍不住嘲讽了一句,这家伙平时一向懒得动脑子,难得他今天能够细细思考清楚,只不过萧世廉这笑容之中,多少也带着无奈和苦涩。

徐陵至始至终都是模棱两可的态度,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可是真正能够影响到陛下,或者说在关键时候阻止陛下改换太子的,也只有他。

“走,咱们去找沈公问计。”裴子烈下定决心,霍然站起来,“左卫将军这几天忙于统筹辎重兵刃、准备大军缺少物品,恐怕无暇顾及这些,所以现在只能靠咱们了。”

萧世廉郑重的点了点头。

正如裴子烈所说,现在身为军中第一大将的萧摩诃,自然不可能一天到晚的只是想这些事情,上一次吕梁之战虽然吴明彻及时先将辎重队伍撤了出来,但是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大型器械以及多余的粮草、兵刃、衣甲扔在了吕梁,损失虽然不算大,但是终究还得补充。

尤其是现在南陈军中正在招募新兵,准备下一场大战,对于这些物品的需求更多,而这些虽然不用萧摩诃亲自去操办,但是也得他在后面指挥安排,这几天萧摩诃吃住都在府衙,甚至连家门都没有进过。

至于京城之中愈发湍急的暗流,早就被这个一切以军中为重的大将给扔到脑后了,对于他来说,如何尽可能多的搜集资源,打赢下一场大战,才是关键,因此现在必须得裴子烈和萧世廉自己努力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乐昌公主低声念道,娟秀的字体出现在上好的“四尺丹”上。

这四尺丹相传是东汉造纸大家蔡伦的弟子孔丹所发明,采用青檀树之纤维制造,工艺复杂,但是制造出来的纸张软硬适度,易于书写,极为珍贵。而在后世漫长的演变之中,这种“丹纸”最终因为宣城所制造最佳而成为“宣纸”,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在这个甚至很多书案牍甚至都还是以木片和竹简为载体的时代,能够买得起这样纸张的,当然也都是豪门大户。

李荩忱静静看着乐昌公主誊写,一抹阳光洒在她的侧脸上,女孩认真的样子让李荩忱有些恍惚。冰肌玉骨,雪肤乌发,不过如此。似乎察觉到李荩忱的目光,乐昌微微抬起头:“怎么,公子觉得小女子所写可有问题?”

首节 上一节 95/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