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956节

此时远在关中的岐州。

汉军拿下萧关之后,战线已经完全推进到豳州一线。而韩擒虎和曹忠也把中军大帐的位置设立在了岐州,这里距离汉中和巴蜀这支援整个西北战场的后方更近一些。而徐德言和牛弘则率军驻守豳州。

当然了,设在岐州,也是为了方便即将到来的主帅裴子烈,否则裴子烈又得在路上消耗好几天。

战马长嘶一声,在府衙之前停下。

马背上的人风尘仆仆,但是手脚依旧干脆利落,不等自己的随从过来搀扶,就翻身下马径直向府衙走去。

“什么人?!”站在府衙门口的侍卫称职的问道。

那年轻人脚步一顿:“大汉雍州都督裴子烈!”

侍卫惊呼一声,急忙进去禀报。而很快曹忠和韩擒虎便大步迎了出来:“属下参见大都督!”

他们正在商量之后的战事,没有想到裴子烈竟然会来的这么快,而且根本就没有提前派人通传。否则裴子烈堂堂大都督加车骑将军,是应该出城十里郊迎的。

曹忠还算和裴子烈相熟,韩擒虎根本就没有和裴子烈打过交道,一时间难免有些紧张。

裴子烈似乎也察觉到了曹忠和韩擒虎的神情变化,不由得笑了一声:“某这一路风尘,水袋都空了,可有口水喝?”

裴子烈这么一说,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一下子放松下来。

而曹忠急忙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都督请!”

裴子烈把手中的马鞭交给亲卫,微笑着说道:“某马不停蹄的过来,也怕耽误到你们,战事紧急,就把那些繁文缛节免了。”

曹忠和韩擒虎都松了一口气。实际上曹忠也没有在裴子烈的麾下任职过,对这位年轻将军的性格也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就现在来看裴子烈显然并不是蛮不讲理的人。

而韩擒虎更是忍不住在心中感慨一声,作为李荩忱的左臂右膀,萧世廉和裴子烈都年轻的过分,而且一个个都是一般无二的干练。他们的能力和经验或许还不足以和他们主帅的身份完全匹配,但是他们也的确在不断前进。

不管在什么时候,年轻,的确就是资本啊。

韩擒虎不由得想到了当初秦朝灭亡六国的时候,最年长的主将王翦也不过四十多岁,之后的将领们都年轻的过分,三十岁都算大的,往往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已经承担起了征伐天下、一统六国的重任。而这样的场景和现在的大汉相比何其相似?

反观北周那边,在前面挑大梁的都是老将,这些已经被连年的战争消磨掉雄心壮志的老将们,又能够支撑多久?

恐怕梁睿等人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吧?

“现在西北是什么情况,李衍没有反攻么?”裴子烈开门见山。他在路上就已经收到了萧世廉拿下上洛的消息,萧世廉的动作这么快,他也不能慢了。

尤其是不久之前皇后娘娘诞下了龙子,这表明大汉正式后继有人。他们也必须要用胜利来为陛下贺喜。

“李衍现在还不敢反攻,我们的兵马已经沿着岐州到豳州一线展开,形成对右扶风的合围。”韩擒虎急忙说道,“都督请看,李衍已经收缩兵力退守右扶风,右扶风治所槐里应该有五万兵马上下,但是这五万兵马之中还有一万兵马在北侧的鄠县(今户县)。另外在冯翊应该还有不少于三万兵马。”

裴子烈眉头微皱。

加起来就是九万甚至是将近十万兵马。

杨坚或者说北周的底气终究还是足够深厚的。而现在汉军在西北的兵马加起来应该也就只有十五万左右,减去需要守城的队伍,撑死天也就只能拿出十一二万,并不比敌人占据多少兵力优势。只不过这些北周军队之中有很多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乡兵罢了,但是拿来守城,也不需要这些士卒有多少野战的本事,搬起来石头向下丢的本事,就算是普通的青壮也能做到。

李衍显然就是打算依靠城池和汉军消耗,反正只要能够磨得汉军没有脾气了,自然也就能让汉军主动撤退。

“陛下之前曾经表示过我们如果还有余力的话可以抢夺蒲坂,可是从现在来看应该是不太可能了。”裴子烈无奈的说道,“现在必须要和东南的骠骑将军保持联系,我们两军必须同时发起进攻。”

“骠骑将军现在止步蓝田,倒是应该也在等我们,或者说在等华阴那边的结果。”韩擒虎急忙说道。

萧世廉一向是不吃亏的性格,等着坐收渔翁之利的可能性很大。

第一三三三章 保证夏收

而且本来让韦孝宽和尉迟迥打个两败俱伤也没有什么坏处。尤其是这样可以极大地削弱蓝田的北周守军数量。

从现在的长安局势来看,北方没剩下多少兵马的宇文盛父子或者梁睿应该是没有胆量南下支援杨坚了,对于他们来说,支援杨坚显然也不是什么合适的决定。

一来杨坚如果能够成功逃出长安北上的话,那他们就是不折不扣的功臣,杨坚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必须要倚重他们;二来远在北方,李荩忱也好,宇文宪也罢,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劳师远征去找他们的麻烦,所以就算是杨坚没有跑出来,他们只要能够收束地方、维持秩序,到时候寻找合适的一边投靠,那么自然也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

当然如果他们的手再黑一点儿,抓住杨坚以作为自己的投名状也并非不可以,毕竟李衍就这么对宇文赟做过。这几个家伙也都不是傻子,一旦察觉到情况不对,应该怎么做自然也都心里有数。

而就长安本身的局势来看,杨坚可以调动的兵马实际上就只剩下长安城两侧的韦孝宽和李衍所部了,无论是韦孝宽或者李衍告急,都只能把另外一边的兵马抽调过去。所以一旦坐视韦孝宽和尉迟迥打的火热,那自然也就能够等到李衍的兵马被抽调到蓝田。

换句话说就是让西北和东南两支汉军面对平均分之后的李衍所部,这绝对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因为对于西北军来说,一路粮草转运路途遥远,兵马数量也不多,再加上背后还有吐谷浑的威胁,所以能够减少正面的敌人压力的确是不错的。尤其是在之前的西北之战中,西北军已经把功劳和赏赐赚的盆满瓢满,让中原的汉军将领们看着都眼红,所以大家也都还是拿捏得住方寸的。

现在是灭国之战,就连陛下都御驾亲征了,可不是和友军抢夺功劳和冒险的时候。一旦成功还好说,一旦失败之后,那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因此曹忠和韩擒虎等人反倒是指望着正面的北周军队越少越好,让他们能够轻松的解决敌人。

相对应,萧世廉他们可不是这么想的,包括淳于岑、鲁广达等人在内,大家都是着急来建功立业的,要是一个人都没得打,那这还算什么功什么业?

所以他们反倒是指望着眼前的敌人能够多一些,但是最好不要是梁士彦这种老狐狸,打不死、追不上,让人难受。刚刚调防的队伍显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或许是因为大家都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现在裴子烈和萧世廉很有默契的都要保持战线的稳定,不再进攻。

当然了,他们实际上也是在等待李荩忱。

李荩忱不到,他们也不敢贸然发动进攻。

“这半个月整顿兵马、囤积粮食,只要李衍不主动进攻,那我们也不动,”裴子烈沉声说道,同时又说出来了他们现在这样做的另外一重目的,“夏收要紧。”

小麦就要熟了,对于北方,尤其是西北陇上这一带,小麦就是最重要的农作物,只有保证了夏收,才能确保军粮不断,否则巴蜀就算是再是天府之国,也很难一直供应西北大军的征战。

这也是为什么李荩忱一直强调一定要在六月之前停住脚步。

“遵命!”曹忠和韩擒虎急忙应诺。

从春耕之后,大军征战辗转就没有休整的机会,借助夏收也正好整顿队伍,所以对于这样的命令他们是乐意见到的。

首节 上一节 956/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