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70节

但王基对发生这种状况却不慌不忙,守城之时,百密难免一疏,会有部分的地段冲上一些敌兵来,但只要敌兵的数量不太多

守军完全可以把他们斩杀在城头上,将敌兵刚刚升腾起来的信心再次给打掉。

所以在城头上,王基安排420着短兵相接的精锐小队,他们并不参与防御,而是养精蓄锐,单等吴军冲上来。

可以说,他们完全是步战的精锐,是城池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连他们也抵挡不住吴军最后的进攻,那么城池的防线也就彻底

地崩溃了。

此刻吴军攻上了城头,那些精锐小队立刻是扑了上去,趁着吴军立足未稳,大肆砍杀起来

毕竟攻上来的吴军是少数人,在绝对的兵力面前,这些士兵根本就抵敌不住魏军的冲杀。

本以为是距离景赏更近了一步,但没想到却是距离黄泉路更近了一步,他们无可抵敌,很快就被魏军给斩杀干净了

杀掉冲城成功的吴兵,对吴军士气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试想一下,本来胜利在望,但最终却发现,依然远得很,这样的情况

恐怕只能是加深失望,进而对攻城的成功产生怀疑

王基的守城经验十分的老道,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他都能做到沉着应对,有条不紊,所以不管城头卜的局面多的竖张

甚至是险象环生,但到最后,总是能转危为安的,

第四百三十二章血战安风 (五)

说实在的,郭誉还是真心佩服王基,敌军如此强大,换做是其他人,早就惶恐不已了,而他却是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丝毫没

有畏惧之感,以五六千人马,硬撼近十倍的敌军,真没有点大无畏的勇气还真做不到。

其实郭誉不知道的是,王基是抱着与城共存亡的信念来守安风城的,敌军强大他何尝不清楚,但是王基他没有退路,身为一郡

之守,他与安风城是休戚与共,荣辱相依的。

王基虽然是寒门出身,但自幼也是熟读经书,学行坚白,深知礼义节佛,那种贪生怕死献城投降的事,断然不可为之,人在城

在,人亡城亡,是王基坚守的信念。

有这种视死如归的信念支撑,王基自然是无所畏惧的,那怕敌人再多,他一样也会坚守城池,决不轻言放弃,但凡有一口气在

他一定会坚守到最后一刻。

吴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了,战斗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丹阳兵号称天下之骁锐,果然也是不负其名,攻城战本来也是最为难打的一种战斗,一般的军队,久攻不克,都会产生的焦躁

的情绪,士气也会低落下去。

但丹阳兵却好象一具永不停歇的机器,前面的士兵阵亡了,后面的士兵会立刻顶上去,前仆后继对他们而言仿佛是天经地义的

事情,那怕前面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对他们都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

这和山越人长期处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有着莫大的关系,山越人久居穷山僻壤,生活极为困苦,生死往往在一线之间,别说是

不相干的外人,就算是至亲骨肉,也可能随时离去,见多了生离死别,才让他们对周围人的死亡极度地漠视,也不会产生任何的

恐惧心理。

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可以改变他们命运的巨额悬赏,为了抢得那悬赏,他们就算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所以在冲锋时,丹阳兵永远是一往无前的,无所畏惧。

最简陋的攻城器械,最原始的进攻武器,丹阳兵正是在燃烧着他们的热血,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强

行撼动安风城那坚固的城防。

诸葛恪面无表情地注视着前方的战斗,吴军大量的伤亡没有让他皱一下眉头,其实他要的只是一个结果而已,至于过程如何

对他而言并不重要

那怕死上再多的人,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能为父亲报仇雪恨,手刃仇人,任何代价他都是可以承受的。

吴军这种不知疲惫轮番进攻的打法,确实给安风守军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样的战争强度,他们此前可是从来都没有承受过的

眼看着日影偏西,天色将晚,但吴军的攻势却没有丝毫要停止的迹象,依然生猛无比。

但魏军守兵的体力却是近乎消耗殆尽了,经过这么一天的血战,那怕就是铁人也会累垮的。

吴兵人多,可以轮换着进攻,但守军人少,就必须全员齐上全力以赴,这么一种车轮大战,必然是守军最终会吃不消的

激战了一整天,王基脸上终于露出了疲惫之色,可看着无休无止无穷无尽杀上来的吴兵,王基仍不敢有半分的懈怠,继续咬牙

坚持着。

郭誉看得出王基已经是强之末了,不光是王基,包括他手下的那些郡兵,也确实拼到了极限,再战下去,非垮掉不可。

而此刻吴军的攻势,并没有因为时间已远而有减缓或者停止的迹象,很可能吴军会一直进攻下去,挑灯夜战。

显然诸葛恪也知道守军的顽强,但再顽强的守军他也得吃饭也得睡觉吧,攻城战打得就是持久战,比谁的耐心好,比谁的意志

强,吴军人马众多,完全可以轮换着来打,诸葛恪不相信拖不垮魏军。

郭誉一把拉住了王基,道:“王太守,再这么打下去也不一个办法,吴军很可能会挑灯夜战,我们必须要做好夜战的准备,现

在是该把征南军调上来的时候了/。

王基沉默了,当前的这种战况,他是无比清楚的,也许再多坚持一下魏军守兵还能顶一下,但如果吴军真的挑灯夜战的话,守

军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撑过这一夜的。

如果真要王基主动开口的话,那至少也要坚持到无可再守的地步,或许王基才有可能央求征南军出击的。

不过此时郭誉已经开了口,王基似乎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确实再打下去,安风郡兵确实无力坚持了。

以五六千人来对付十倍之敌,王基之所以坚守下去,就是因为这一鼓而不泄,但吴军主将似乎吃透了守军的图谋,不停地以最

强的进攻来拖垮魏军。

魏军必须全力以赴才能抵敌的住,已经打过一次安风的诸葛恪自然是清楚无比,他又怎么能肯给魏军休整的机会,既然强攻攻

不下来,那就打消耗战累死他们。

反正诸葛恪等待着城破的那一刻,过程吧,他不在乎,打成什么样都由吕据来安排,总而言之,他要的就是一个结果,必须要

亲眼看到仇人的头颅,才肯罢休。

看到王基还在迟疑,郭(吗了的)誉连忙地道:“同是为国靖难,王太宁又何须分什么彼此,如何能保住安风城,才是重之中

文重的事。

王基终于是点了点头,道: "好吧,那就有劳曹参军了仰。

听到王基答应下来,郭誉心中一喜,他也清楚,征南军在城下等候了一天,恐怕那才是真正的百爪挠心,明明战斗就在身边发

生,他们却没有机会参与,对于这些热血战士而言,确实是一件比较难受的事。

但军队最讲究的就是纪律,没有指挥官的同意,任何军队都不可能擅自行动,而王基做为安风太守,安风守军的最高指挥官

他便是拥有指挥的权力,征南军做为预备队,能做的,就是等待命令。

郭誉命令即刻通知任览,率军登城作战,

长按喜欢的段落可记录想法*

第四百三十三章血战安风 (六)

征南军经过一夜的休整,早已是疲态尽除,斗志昂扬。

进入了安风城,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安心地睡上一个圆固觉,这对士兵们体力和精神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从突围战开始,征南军真如丧家之犬一般,被吴军追着打挥着打,早就憋屈得一肚子闷气了,如果不是双方的兵力悬殊太大

征南军都恨不得掉过头去,狠狠地教训一下吴人。

这回到了安风城,吴军依然是穷追不舍,不过了有了城池的依托,征南军也就胆正了许多,等到吴军攻城之时,各营皆是纷纷

请战,欲与吴军决一胜负

征南将军夏侯玄伤重未出,军务便由长史任览代为处理,面对诸将的请战,任览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安风太守只把征南军当做

了预备队,在这里,他也无权擅作主张,只能是吩咐诸将,安心等侍,随时侯命。

这一等居然等了一天,搞得诸营将士都颇有微词,议论纷纷,认为王基是厚此薄彼,纯粹是不给征南军杀敌立功的机会。

军队420不等同于普通老百姓,普通老百姓看到战争,躲都还不及,哪里还敢往上凑,但军队不同,军队天生就是打仗的,

果看到战争就绕着走,畏首缩尾的,那肯定不是一支合格的军队。

安风渡之战虽然打得很惨烈,征南军损失了将近一半的人马,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征南军的士气,诸葛恪急着为他死去的老爹报

仇,

征南军也何尝不想为安风渡死难的弟兄雪恨,所以他们的求战欲望极为地强烈

但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愿望,似乎王基都不肯给,也难怪征南军会颇有怨言了。

任览也是无奈,在人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啊,既然王基做了这样的安排,他们也只好遵命从事,面对众军的微词,任览也只好

是尽量地予以安抚,关键时刻,军心还是最为重要的。

看到天色将晚,任览以为今天是没戏了,但没想到郭誉突然地派人前来,通知他们登城作战。

任览精神顿时为之一震,机会终于是来了。

不过传令兵还带了郭誉别的话,郭誉告诉任览,不要把征南军一次性全部投入到城墙上,毕竟安风城不是那种大城,城墙上容

纳程度有限,一万五千名征南军全部登城的话,反倒是拥挤不堪,不利于作战。

所以郭誉建议将征南军分为三批,进行轮换作战,每一批五千人,一批登城作战,另一批等待侯命,还有一批则休息,养精蓄

从今天吴军的攻势来看,郭誉认为这必将是一场持久大战,诸葛恪依仗兵多将广,便试图用车轮战的战术来拖垮魏军

如果征南军也采用王基的那种打法,不恤军力,一直拼到精疲力竭才肯罢休,那打到后头,肯定是吃亏的,吴军的进攻永无竭

止,守军一旦力竭,后果不堪设想。

象今天王基的郡兵连续作战了一天,基本上都累垮了,如果吴军夜晚停战的话,他们还有恢复的机会,但从现在看来,吴人根

首节 上一节 370/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