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83节

任监找众将来要商议的事,自然是押运粮草指重的事。

虽然说押运粮草看起来是一桩简单的事,谁的野战军都不屑干这种差事,但后勤补给事关整个大军的命脉,却是万万疏忽不得

的,所以任览一接到司马懿的军令,自然得找众将来商议

由于东南战事连绵不绝,所以经营东南防线是曹魏的立国之本,构筑东南防线,不光是驻扎数量足够的军队就行了,而是一个

系统的工程,涉及包括诸如屯田、驿站、后勤运输等等诸多的事务,其中保障后勤运“四三七"输尤为关键。

虽然为了保证前线军队的粮草供应,魏国在淮南大兴屯田,但是由于淮南地区自然灾害较多,不是洪涕就是早灾,再加上吴军

不时地滋扰破坏,魏国想让屯田能满足淮南军民的粮草供给,也常常是勉为其难的事。

而且淮南的军队在数量上仅仅也只能满足一般的守备需求,一旦吴军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魏军就需要派洛阳的军队前往增

援,这无疑会加重淮南后勤补给的负担。

所以为了保证淮南战局的稳定,魏国朝廷在后勤运输上可谓是煞费苦心,从洛阳到淮南前线,至少也有一千多里的路程,如此

长距离的运输,单靠马拉骡驮,肯定是不行的,古人常云,千里不运粮,就是因为路途遥远,粮草运输的成本代价太大,不划算。

陆路行不通,只能是想水路的办法,为了保障洛阳至淮南的运输畅通无阻,魏国开通了漕运,漕运运输成本低,这样便方便将

洛阳的粮草补给运到淮南

但目前漕运只能保证将物资运送到戈阳或者是寿春,到不是说再往前送水路不通,而是再往前的话,就进入了吴国的地界,吴

国水军的厉害自然是天下皆知的,魏军如果强行地开通漕运到吴境,恐怕只能是给人家送粮食了

所以目前魏军所需的粮草赣重,都堆集在戈阳,而从戈阳到夹石,就必须从陆路转运了,征南军担任的,就是押运粮草重到

夹石前线的任务。

这段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大约两百里左右,由于临近前线,极易遭到吴军的攻击,所以司马懿再三考虑,才让战斗力比较

强悍的征南军来担任押运粮草的任务,以确保前线粮草供应无虞。

任鉴接令之后,不敢有丝毫怠慢,乃召集众将前来,商议如何办好这件差事

可无论那一次的战争,中军都毫无例外的是攻坚作战的主力,冲锋陷阵的先锋,什么时候干过押粮运草的任务,所以任览向众

将询问时,个个皆是摇头,说实在的,他们还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郭誉见诸将都不吭气,于是道:“押运粮草,比起冲锋陷阵来,倒是一个轻松的差事,不过看似轻松,实则却是责任重大,这

粮草补给维系着整个前线大军的运转,一旦粮草补给出现了问题,军心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就会垮掉。当年官渡之战时,太祖皇帝

以寡敌众,形势危急,正是因为烧掉了乌巢的袁军粮草,袁绍的军队才崩溃掉,太祖皇帝才有机会灭掉麦绍,统一北方,建立了

大魏的基业。诸葛恪自命不凡,自然不会死守夹石,肯定会想办法来偷袭我军的粮道,以断绝前线的粮草供给,逼着我军大军撤

退,所以这个任务实则并不轻松。

文钦道: "那依曹参军之见,我们该当如何行事,才能保证粮道无忧?

郭誉扫了众人一眼,微微一笑,道:“从弋阳到夹石,分两段路,一段便是从弋阳到无强口,另一段则是从无强口到夹石,这

两段路,第一段越长,大约有一百八十里,但却是一路平原,只要有骁骑营在,吴军的偷袭成功率几乎为零。第二段路虽然只有

几十里,但全是险峻的山路,地形复杂,如果吴军想要偷袭的话,就一定会选在这一段路上,成功的机会便大的多..

任览连连点头,郭誉分析的头头是道,不由人不信服,骁骑营别看只有三千人马,但论在平原上的战斗力,那就是十倍的吴军

,他也近不了身,也就是说,吴军不可能选择从戈阳到无强口这一段路发起偷袭,吴军要想有所动作,肯定会选择只有几十里路

的第二条道路。

“那曹参军有何良策,能确保粮草万无一失?

郭誉胸有成竹地道:“想要确保这一点,并不难,吴军想在无强口一带设伏,至少得掌握我军的行踪才行,只要我军能控制平

原地带,封锁道路,杜绝吴军斥侯的活动,这样吴军就无法知晓我们何时通过无强口,那他们就算有心来偷袭,也无力办到了。

任览眼前顿时为之一亮,想要伏击,至少得掌握伏击对手的行踪吧,如果连这一点都无法掌握的话,那么伏击就无从谈起,总

不至干派遣一条兵马,没日没夜地在无强口一带守着吧。

伏击作战往往是在敌后进行,想要达成目的,行动就必须要捉住时机,果断出手,不管这一4.5击成与不成,撤退之时都必须

要快,不可恋战,否则会遭到对方的反击。

所以郭誉提出的隐藏征南军的行踪还是一个比较恰当的办法,在平原地带封锁消息并不太困难,只要在从弋阳通往无强口的道

路上,多设岗哨,严查吴军的奸细,便可以比较轻松地避免行踪外泄了。

拿不到征南军的行军路线图,想必诸葛恪也是不敢冒然从事的。

任览对郭誉的计划是绝不赞口,立刻下达了军令,令一部分的军队去封锁道路,多布岗哨,争取彻底地消灭吴国奸细的活动

将平原地带牢牢地控制在魏军的手中。

而主力部队,则立刻启程,奔赴戈阳。

打赏

举报

分享

第四百五十六章押运粮草 (上)

南军轻装简行,只用了三天时间,便从夹石赶到了戈阳。

如今弋阳已经成为了魏军粮草物资的转运中心,通过漕运,前线大军所需的粮草重军械给养源源不断地运抵了戈阳。

戈阳太守方义忙得是焦头烂额,这么多货物堆集如山地堆放在戈阳,让他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朝廷这次将弋阳设为物资转运点,方义盼望以久的机会终于是到来了,只要他能顺利地协助大军胜利的话,那可就算

是大功一件了,再加上前一段时间成功地抵御了吴军的进攻,方义是很有机会获得升迁的,那怕就算是平调,能调回到内地的那

国,也比在戈阳这个边都当太守强太多了。

弋阳这样的边郡连年战事,人口锐减,经济惨淡,可以说一点油水都没有,弋阳一个郡,恐怕连司州一个县都比不上。

如果方义能调回到内地的郡国当太守,那可比这24个地方当官强多了。

忧的是,这么多的粮草堆集在弋阳,一旦有所闪失,自己别说是想升迁了,能不受处治就已经是很幸运了,严重的话,人头都

有可能落地。

因为方义也很清楚,这粮草是本军的命脉,也是敌人截觑的目标,虽然说弋阳距离前线夹石尚有两百多里的路程,但这么长的

路,也未必就是安全的,如果遇到一个不可理喻的疯子,长途奔袭两百多里,也有可能会发生。

现在弋阳的守军并不太多,单单守住城池,倒也问题不大,但绝大多数的物资粮草,都集中在淮水码头上,这里距离城池稍远

一点,数量极为庞大,就算方义有心转运到城里,也是有心无力,根本就办不到。

现在方义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司马懿派出精锐部队来,把粮草运走,把这个烫手的山芋给带走。

方义等了好多天,总算是把征南军盼来了。

征南军对于方义而言,并不陌生,前一段时间,抵达淮北的征南军,正是通过弋阳赶赴的安风渡,而随后,司马款的大队人马

也从戈阳进军,前往了安风城。

不过征南军在安风渡吃了败仗的事,方义也听说了,他也深深地替征南军惋惜,真是时运不济,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夏侯将军现在可安好?"方义向郭誉询问道。

郭誉道:“在安风渡突围的时候夏侯将军负了点伤,现在正在安风城休养,并无什么大碍

“那就好,那就好。"方义连声感叹,安风渡突围战,征南军打得确实是很艰苦,连征南将军夏侯玄都身负重伤,可见其他将士

的伤亡有多惨重,不过夏侯玄能保下一条命来,也已经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方太守,粮草是否准备妥当,可否立刻启运?"郭誉问道。

方义连忙道:“粮草重早已准备好了,只是押运粮草的队伍迟迟没有确定,所以没有启运,你们来的正好,稍时准备一下

便可启程。

征南军的任务是押运护送粮草队伍,并不需要他们亲自手推肩扛,所有准备运往前线的粮草重都已经装入了重车中,上干

辆的重车排成了一条巨龙,早己是等侯出发了。

之所以迟迟不敢启运,是因为这么庞大的一批物资,方义可保证不了它的安全,到夹石前线两百多里的路程,如果出现一点闪

失,那可就是要命的事。

更何况,方义的职责只是负责在弋阳渡接受粮草重,运送粮草重到前线的事无他无关,所以那怕弋阳渡口的粮草堆集如山

方义也没有办法运出去。

但这么多的粮草,就这么堆集在弋阳渡,就如同是悬在方义头上的一把刀,如果出现什么意外的情况,比如火灾什么的,那可

就是他的责任了,所以方义现在急盼着将粮草运走,减轻他这边的压力。

任览负责清点重车的数量,清点完毕之后,便与方义告辞,准备出发了

方义看到天色将晚,便劝任览歇息一晚再走不迟,任览摇摇头,婉拒了方义的好意,执意立刻出发,方义也不好再说什么,拱

手而别,目送征南军押解粮草离去。

任览之所以急着赶路,是因为此去夹石,还有两百多里的路程,来时征南军轻装简行,速度较快,但也用了三天的时间,如果

押解重车的话,速度自然是快不了,最起码也得五六天的时间才能返回到夹石,这一来一回,再加上装卸粮草,起码得将近十

天的时间。

如此算来,征南军确实没有什么时间来歇息,毕竟司马懿那边是会有时间要求的,耽误了军情,谁也吃罪不起。

任览可不想有什么把柄落到司马懿的手中,征南军那怕再不愿意,但一旦接受了这个任务,就要437把它完成的漂漂亮亮的

让司马懿无话可说。

离开戈阳的时候,已经是日影西斜了,运粮车队晃晃悠悠地只走出了五六里路,天色就已经黑了下来,任览只好下令扎营安塞

首节 上一节 383/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