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88节

第四百六十四章出兵无强口

诸葛恪脸上,带着一种莫名的兴奋,其实,很早之前,诸葛恪就有一个计划,一个破坏魏军粮道,逼使司马懿退兵的计划。

但这个计划实施起来难度极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魏军在戈阳到夹石之间的道路隘口之处,设有大量的关卡,使得吴国细

作的活动空间大为地缩减,吴军无法有效地掌握魏军运粮的时间和路线。

只知道粮道的存在而不知道运粮的时间和路线,那就等于是一场空,诸葛恪空有计划,却一直没有实施的方案。

现在魏军一路强攻夹石口,虽然受阻于鬼愁涧,但吴军却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为了扭转这个局面,诸葛恪甚至是思付了不少

办法,但都缺乏实施的条件,没有一个办法有具体的行~动方案。

通过秦源了解到魏军的具体运粮时间和路线之后,诸葛恪难掩兴奋,连夜召集诸将商议军情,想研究出一套破袭魏军粮道的方

案来。

"诸葛将军,这会不是魏人的一个圈套?司马懿老奸巨滑,经验老道,而粮道又是重中之重的事,如何能轻易地让我们得手?

这其中恐怕有些蹊跷,望将军明查。"吕据立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吕据的看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司马懿是什么人,那可是久经沙场的老油条了,料无遗算,象粮道这么重要的事,他又岂能枉顾

之,必须保证百分百的安全,不能出现一丝的批漏,如果真得能让吴军成功偷袭掉的话,那司马懿恐怕就不是司马懿了。

不过留赞的意见却和吕据不同,他道:“司马懿再厉害也老了,年老昏,所以才会干出逼反奉源的事来,魏军粮道绵延二三

百里,他们也不可能处处设防,只要我军捉住一点,打他一个伏击,焚其粮草,便足可以制胜了。

唐咨也附和道: "不错,末将也认为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否击破魏军,就在此一举了。

虽然说诸将的意见不同,但诸葛恪似乎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得知郭誉在魏军押粮的队伍之后,那就更加坚定了诸葛恪的想法

就算这是一次冒险,那也值得他放手来搏一次了。

或许仇恨可以真得让人失去理智,但诸葛恪却不那么认为,仇恨或许会让他变得冲动一些,但绝对不会丧失理智,那怕就是冒

险,至少也会控制在他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不会是自杀性的行动。

诸葛恪对诸将道:“秦源那边,某已经是反复地试探过了,其言并无前后矛盾之处,所述之魏军的状况,也和我军细作查探到

的大致相同,最起码从日前来看,泰源的归降还是值得信赖的。他所提供的关于魏军运粮的消息,对我们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能捉住这次的机会,断其粮草,便可迫使魏军不战而退,所以这次的机会,我们不应当错过。但为了避免中了魏人的调虎离

山之计,我们还是要做好两手准备的。

诸葛恪旋即下令兵两路,五万大军留下一半来驻守鬼愁涧,由吕据率领,加强戒备,不给魏人以任何可趁之机。

以鬼愁涧的险要地势,守得守不住并不是人多人少的问题,只要吴军打起十二分精神来,严防死守,那怕只有几千人,魏军想

要逾越,都是不可能的事。

其余的二万五千人,则由诸葛恪亲自率领,留赞唐咨为先锋,由小路直奔无强口,在那儿设伏,来伏击魏军的粮队。

这一路,将由秦源为向导,由他引路而行。

昌据有些担忧,本来还想再劝劝诸葛恪,但诸葛恪已经是下定决心,一意孤行,整个吴军立刻是行动了起来,该留守的留守,

该出征的出征。

秦源看到吴军在行动,暗暗地一拍大腿,成了!司马师的计划还真是顺利的很,诸葛恪果然上钩了,看来是自己该找个机会开

不过就算是开溜,那也必须要等到诸葛格出兵之后才行,否则被诸葛恪发现自己失踪了,说不定会改变行动计划,前功尽弃.

求鲜花

就在奉源暗暗盘算什么时候开溜的时候,传令兵来到了他的面前,要他立刻去见诸葛恪

秦源还认为事情败露了呢,脸色大变,不过他没别的办法,只好跟在传令兵的后面,老老实实地去见诸葛恪。

秦源他们一行只有五个人,那怕司马师表示那四名护卫并非是寻常士兵而是武艺高强之士,但武艺再高强,能敌得过万人吗?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奉源果断地放弃了此刻跑路的想法,而是老实地来到了诸葛恪的面前,等候发落。

诸葛恪看到奉源之后,喜道:“秦将军,多谢你提供的消息,某决定亲自率军前往无强口,伏击魏军的粮队,还请秦将军代为

领路。

秦源这才恍然了,原来并不是诸葛恪发现了什么,而是诸葛恪要带他一齐出发,前往无强口。

秦源一肚子的憋屈,没地诉说,自己献的策,到头来可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虽然说泰源一百个不愿意,但在诸葛恪的面前,依然还保持着沉稳的状态,不敢流露出一丝的不满情绪来,连忙地躬身领命。

秦源手中握有图纸,由他来带路,自然是合适不过了。

诸葛格就是准备连夜出发,预计到达无强口的时间,应该正好是黎明时分

这个时间段行军,魏军很难发现,所以比较安全。

而且根据奉源透露出来的消息,魏军大约每月运送两次粮草,如果错过这个机会的话,那至少也要再等半个月了。

而诸葛恪,似乎一刻也不愿意再等了,更何况,世事难料,谁知道半个月之后,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错过了这一次的机会

恐怕得遗憾终身了。

大军很快地就集结完成了,诸葛恪一声令下,二万五千人的吴军队伍悄然离开了鬼愁涧,连夜地从小路赶往了无强口。亿

第四百六十五章轻车熟路

征南军数度往返于夹石和戈阳之间押运粮草,如今已经是轻车熟路,也就比较悠闲了。

本身运送粮草有后勤重营来负责,装卸运输粮草的繁重劳役自有临时招募来的民夫来做,征南军只负责护卫粮草$重的的安

全,其他的事务一概不管。

在没有敌袭的情况,押运粮草本身就是一件比较轻松的差事,尤其是从弋阳到无强口这一段路,全是平原坦途,宽阔的官道

击起来甚是平稳。

只有无强口到鬼愁涧这一段路,比较艰辛一些,道路险峻坎坷难行,不过这一段路只有几十里长,最多只用两天的时间就可以

抵达魏军前线大营,路途短暂,那怕再不好走也不是什么事。

"四三七"起初征南军因为被分配去押运粮草还颇多怨言,但这几趟下来,任务轻松惬意,比起其他各营的魏军在鬼愁涧浴血磨

战,这差事几乎舒服的要死,所以征南军将士们的怨言也就渐渐的少了。

那怕有时候遭到别营魏兵的白眼,也一样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应,押运粮草怎么了,没老子给你们送吃送喝,你们去喝西北冈

开始的时候,征南军每次押运都是如临大敌,小心翼翼,全神戒备,时刻提防着敌袭,而且任览和郭誉对行军路线和时间都做

了周密的布置安排,对粮道周边区域都实行了戒严,所有路口要隘之处,都派驻巡哨的兵马,将吴国细作暗探的生存空间压缩到

了扔小小的地步

吴军摸不清魏军运粮的路线和时间,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每次都平安无事之后,征南军的戒备之心就松懈了下来,都以为这片区域是魏军的后方,吴军根本没有胆量绕过魏军的主

力部队来偷袭粮道。

但郭誉却没有丝毫的大意,粮草重事关重大,它的得失甚至会牵涉到战争的胜败,当年的官渡之战,曹操正是偷袭了袁绍的

乌巢粮仓,才得以转败为胜,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而曹操也正是凭借着这一场战役的胜利,统一了北方,从而奠定了曹魏江山的基础,换句话说,没有当年乌巢的那把火,现在

也就不可能有大魏的这一片锦绣天下。

诸葛恪虽然有些刚自用,但其聪明才智却也是天下皆知的,虽然跟他二叔是没法相比的,但是诸葛恪的聪慧却也在一般的将

领之上。

如何才能退敌,这显然是诸葛恪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在吴军处于守势,进攻权在司马懿手中,退不退兵完全由司马懿来做

决定,只要的兵马有粮草,司马懿完全有可能把一场速战速决的局部战争打成无休无止攻防战。

从国力上来讲,魏国是完全有能力支撑得起这么一场持久战的,再长的时间不敢说,打个一年半载的,则是毫无压力。

而吴国不同,如此浩大的军事开支,必然会拖垮吴国的经济,战役拖得时间越长,就越对吴国不利,所以吴国一定然争取速战

速决,不能把有限战争打成无限战争。

而想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偷袭魏军粮道,掐断魏军的粮草供应,如此一来,就算是司马懿有心再战,也

是无以为继的。

不过就算是诸葛恪的靓之心不死,但在他掌握征南军的确切动向之前,却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是等待机会

等待机会和完全放弃,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郭誉相信,一旦诸葛恪看到有机可乘,必然会前来偷袭的。

所以征南军必须常有一颗戒备之心,时刻保持着战斗状态,以应对一切可能的突发状况。

有备无患是一支军队最起码的素质,郭誉看到征南军出现了松懈的苗头,便立刻整顿军治,要各营各部的人马,都必须保持戒

备等级,不得放松警惕,玩忽职守。

那怕是从戈阳到无强口这一段平原路程,郭誉都要求各军做到时刻戒备,晓骑营更是防范的重点,往来巡七,以确保征南军护

送的整个粮队在遭遇到吴军偷袭而那够迅速地有力地组织起反攻之势来

郭誉虽然只是一个参军,同高原职位一样,但在征南军诸将士心目中,郭誉却是权威渐重,有时候甚至郭誉的命令,比身为代

行征南将军之职的长史任览还管用

这当然和过往的战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征南军数度化险为夷,都和郭誉的计谋有着莫大的关系,无论是安风渡的突围战

还是安风城的防御战,征南军打得都十分的惊险,如果不是在关键时刻郭誉出谋划策,稳定军心,或行这一支军队早已经不复存

在了。

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这些征南军的将士自然对郭誉是刮目相看,崇敬之心也油然而生,所以现在郭誉的每一道命令,人人都

言听计从,无人违拗。

这一次的行程,突然出现了一些意外,本来是酷热难耐的天气,却突然之间变得阴雨连绵,道路难行。

气候变得凉爽了许多,但大雨却给大军行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原本从戈阳到无强口,正常是四到五天的路程,因为连绵的大

首节 上一节 388/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