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496节

-是因为历史的沿革,二就是因为朝廷还需要这个五个校尉的闲职来安置官员。

郭誉提议增加五校的编制,这个要求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就以目前五校的兵马加起来,撇开战斗力不讲,单从人数来说,就

无法满足平叛的需求。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郭誉提出增加的编制,不需要朝廷再派一兵一卒,所有缺额,都由他自行招募

这无疑给郭爽解决了一个大大的难题,现在郭爽最愁的是什么,就是兵员,他几乎已经到了无兵可调的地步,郭誉此举,简直

就是善解人意啊。

他当然不知道郭誉的心思了,郭誉这边可是你自给都不要,给郭誉调现成的军队过来,倒是减少了招莫人马训练军队的麻烦

但在忠诚度上,却是大打折扣的,毕530竟这些原有的军队是忠到朝廷的,郭誉可以调度指挥,但却不能随心所欲,这无疑给郭

誉的前程埋下阴影。

所以郭誉压根儿就没考虑接收现成的军队,他要组建的,将是一支完全忠诚于自己的军队,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指挥,可以不折

不扣地执行自己的任何指令。

那怕培养这么一支军队是要费很大力气的,但对于郭誉而言,却是值得的

既然郭誉和郭爽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达成高度的一致,那么其他的事就完全不是个事了。

一万人的武器装备粮饷开支,对于家大业大的郭魏王朝而言,根本就不是个事,所以郭爽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既然郭誉统领了北军五校,那么郭爽便在郭誉现有官职的基础上,又给他添加了北军中候一职,郭誉的职位也就变成了平北将

军兼北军中候,假节,领护匈奴中郎将。

北军中候是东汉时置的官职,掌监北军五营,秩比六百(ceef)石。

可能有人会糊涂了,北军五校尉不都是比二千石的官吗,怎么统领他们的上司却是一个低了好几级的六百石官。

这便和东汉的官制有关,因为北军中候是和州刺史一样,是监察官,以职轻者监察职重者,是东汉的固有惯例,州刺史同样也

是六百石,却也监管着二千石的郡守,位卑而权重。

北军中候的权力其实是相当大的,相当于现在的中领军,统领北军五校,掌管京师禁卫,职责重大

不过到了郭魏时,由于新立中军五营,设中领军统领之,北军五校形同废弃,所以北军中候一职也就不再设置了

此次郭誉统率北军五校出征并州,郭爽干脆很大方地将北军中候加给了郭誉,随意地添加一个六百石的官职,对于郭爽而言

也不算个什么事。

当然对于郭誉而言,也不影响现有的品秩,平北将军就是本身就是第四品的官职,秩二千石,护匈奴中郎将是第五品,秩比二

千石,北军中候是六百石,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三项职务在身的郭誉为第四品,秩二千石。

司马昭和郭淮原本对郭誉加官晋爵很是妒忌,但最后听到郭誉居然要率北军五校前往并州,都是暗暗地冷笑,北军五校算什么

军队,完全是垃圾之中的垃圾,就这种军队,拉到并州前线,转眼工夫就能让匈奴人给灭了,郭誉好大喜功,看来这次他非栽了

不可

所以本来还有意想拦阻郭誉带兵出征并州的司马昭和郭淮很快地就改主意了,郭誉想去送死,又何必拦他

定下了郭誉出征之事,郭爽便挥退诸人,只留夏侯玄和郭誉二人,开始商讨出兵的具体细节。

郭誉既然主动请缨出征,自然脑海之中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方案计划了,在他的计划之中,先率越骑营从蒲坂津渡过黄河,前往

河东郡,在那儿与从洛阳出发的北军四营相汇合,然后在河东当地招募军队,经过短暂的磨合和训练,然后出兵北上,前往并州。

至于这个短暂是多长的时间,郭誉暂定是一个月,不过这也要看其他四营的到达时间、磨合时间,如果其他四营不能按时抵达

的话,郭誉的出征时间表必然是押后的。

这个郭爽信誓旦旦地表示,不用他回到京师,现在就可以下达军令给步兵、中骑、长水、射声等四营,要他们接令之后,即将

出发,前往河东郡,与越骑营汇合,接受郭誉的改编和重组。

至于郭誉所需要的铠甲军械粮草重,则郭爽让尚书台立刻筹备,最迟半个月之内运抵河东,绝对不会耽误郭誉的出征时间的。

郭誉暂定出征时间为一个月,早按照正常的出征速度而定的,在一般情况,筹备一次出征行动,基本上也得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筹搭粮草,准备军械器具,而后是点兵,这些事项一样也不可或缺。

但郭誉此次出征,显然要比一般军队出征繁琐的多,他到达河东之后,首先要干的事情就是募兵,五营编制上的缺口,必须要

在河东郡得到解决。

为此,郭誉专门向郭爽讨要一张盖有大将军印鉴的文书,责令河东郡县的官员通力协助郭誉完成募兵事务,同时郭誉在河东郡

有便宜行事的权力,河东太守须得全力配合之。

郭誉之所以向郭爽讨要如此文书,就是欲借用郭爽的名义,方便行事,毕竟河东那并不属干并州管辖,而是归司隶校尉管辖的

,郭誉到河东之后,事务繁多,而河东太守可是和他平级的官员,都是秩二千石,如果河东太守不配合甚至是暗中抵触的话,郭

誉的慕兵以及接下来的所有事务都会大受影响。

不过现在郭誉拿到了盖有大将军印鉴的文书之后,对河东太守便有指使之权,而且迫于压力,河东太宁也不敢阳奉阴讳的,

第六百五十九章征得就是你的船

那至少也得带一万兵马,少了根本就不济事。

现在郭誉提出来带北军五校走,这对郭爽来说,本身就没有任何的负担,北军五校是一支早已被弃用的军队,之所以保留下来

-是因为历史的沿革,二就是因为朝廷还需要这个五个校尉的闲职来安置官员。

郭誉提议增加五校的编制,这个要求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就以目前五校的兵马加起来,撇开战斗力不讲,单从人数来说,就

无法满足平叛的需求。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郭誉提出增加的编制,不需要朝廷再派一兵一卒,所有缺额,都由他自行招募

这无疑给郭爽解决了一个大大的难题,现在郭爽最愁的是什么,就是兵员,他几乎已经到了无兵可调的地步,郭誉此举,简直

就是善解人意啊。

他当然不知道郭誉的心思了,郭誉这边可是你白给都不要,给郭誉调现成的军队过来,倒是减少了招募人马训练军队的麻烦

但在忠诚度上,却是大打折扣的,毕竟这些原有的军队是忠到朝廷的,郭誉可以调度指挥,但却不能随心所欲,这无疑给郭誉的

前程埋下阴影

所以郭誉压根儿就没考虑接收现成的军队,他要组建的,将是一支完全忠诚于自己的军队,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指挥,可以不折

不扣地执行自己的任何指令。

那怕培养这么一支军队是要费很大力气的,但对于郭誉而言,却是值得的。

既然郭誉和郭爽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达成高度的一致,那么其他的事就完全不-是个事了

一万人的武器装备粮饷开支,对于家大业大的郭魏王朝而言,根本就不是个事,所以郭爽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既然郭誉统领了北军五校,那么郭爽便在郭誉现有官职的基础上,又给他添加了北军中候一职,郭誉的职位也就变成了平北将

军兼北军中候,假节,领护匈奴中郎将。

北军中候是东汉时置的官职,掌监北军五营,秩比六百石。

可能有人会糊涂了,北军五校尉不都是比二千石的官吗,怎么统领他们的上司却是一个低了好几级的六百石官。

这便和东汉的官制有关,因为北军中候是和州刺史一样,是监察官,以职轻者监察职重者,是东汉的固有惯例,州刺史同样也

是六百石,却也监管着二千石的郡守,位卑而权重。

北军中候的权力其实是相当大的,相当于现在的中领军,统领北军五校,掌管京师禁卫,职责重大

不过到了郭魏时,由于新立中军五营,设中领军统领之,北军五校形同废弃,所以北军中候一职也就不再设置了。

此次郭誉统率北军五校出征并州,郭爽干脆很大方地将北军中候加给了郭誉,随意地添加一个六百石的官职,对于郭爽而言

也不算个什么事。

当然对于郭誉而言,也不影响现有的品秩,平北将军就是本身就是第四品的官职,秩二千石,护匈奴中郎将是第五品,秩比二

千石,北军中候是六百石,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三项职务在身的郭誉为第四品,秩二千石。

司马昭和郭淮原本对郭誉加官晋爵很是妒忌,但最后听到郭誉居然要率北军五校前往并州,都是暗暗地冷笑,北军五校算什么

军队,完全是垃圾之中的垃圾,就这种军队,拉到并州前线,转眼工夫就能让匈奴人给灭了,郭誉好大喜功,看来这次他非栽了

不可。

所以本来还有意想拦阻郭誉带兵出征并州的司马昭和郭淮很快地就改主意了,郭誉想去送死,又何必拦他

定下了郭誉出征之事,郭爽便挥退诸人,只留夏侯玄和郭誉二人,开始商讨出兵的具体细节。

郭誉既然主动请缨出征,自然脑海之中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方案计划了,在他的计划之中,先率越骑营从蒲坂津渡过黄河,前往

河东郡,在那儿与从洛阳出发的北军四营相汇合,然后在河东当地招募军队,经过短暂的磨合和训练,然后出兵北上,前往并州。

求鲜花-

至于这个短暂是多长的时间,郭誉暂定是一个月,不过这也要看其他四营的到达时间、磨合时间,如果其他四营不能按时抵达

的话,郭誉的出征时间表必然是押后的。

这个郭爽信誓旦旦地表示,不用他回到京师,现在就可以下达军令给步兵、中骑、长水、射声等四营,要他们接令之后,即将

出发,前往河东郡,与越骑营汇合,接受郭誉的改编和重组。

至于郭誉所需要的铠甲军械粮草重,则郭爽让尚书台立刻筹备,最迟半个月之内运抵河东,绝对不会耽误郭誉的出征时间的。

郭誉暂定出征时间为一个月,早按照正常的出征速度而定的,在一般情况,筹备一次出征行动,基本上也得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筹措粮草,准备军械器具,而后是点兵,这些事项一样也不可或缺。

但郭誉此次出征,显然要比一般军队出征繁琐的多,他到达河东之后,首先要干的事情就是募兵,五营编制上的缺口,必须要

在河东郡得到解决。

为此,郭誉专门向郭爽讨要一张盖有大将军印鉴的文书,责令河东郡县的官员通力协助郭誉完成慕丘事务,同时郭誉在河东那

首节 上一节 496/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