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认贼作父,我比吕布还猛

三国:认贼作父,我比吕布还猛 第152节

没有马蹄铁,马的负重能力差很多,长途奔袭的能力也差了很多,所以不管是大汉的骑兵还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骑兵,无非就是一身皮甲,加上长矛、长刀、弓箭这些东西,再多就不行了。

没有马镜,就必须要从小骑马,才能够有着出色的骑术,为什么大汉内部骑兵很少,就是这个原因了,你就算有钱搞到很多的马,也缺乏能够娴熟骑马的战±o

能骑射的,更是精锐中的精锐,就算是游牧民族中,有这样能力的,也极少。

三国时期骑术出色的,基本上都是边关的将领,这就很说明问题了,在内陆,没有这样的土壤。

所以现在骑兵的防护力其实是很差的。

在王易军这种防御之下,确实没什么骑兵,可以冲破他们的大阵。

“如果绕后骚扰粮道呢?”赵云最后问。

“我们的粮道是不会被骚扰的,因为我们的大军前进到哪里,路,就会修到哪里,在那样的道路上,我们不怕任何人袭击。”王易笑道。

------------

第169章不造

了解了王易的做法之后,赵云暂时被说服了,虽然对是不是真的能够对抗骑兵还有所疑虑,可是既然王易已经了解到这一点,都没有特别的反应,说明他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上级这种明显有自己谋划的地方,赵云是不会轻易地提建议的,他素来谨慎,自然知道自己初来乍到,如果谈得太深入,未必是好事。

不过王易倒不在乎这一点,实际上通过一些马贩子,徐州也收购了一些马匹,不过基本上是以矮小有耐力的蒙古马为主,这些马匹收购量还很大,不过不管是袁绍还是曹操,都对此没有什么影响,反正这些商贩都要交税的,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

这些蒙古马在战场上能用吗?

王易倒不是打算和一些穿越者一样,用马蹄铁马镜这种大杀器,然后训练出后世蒙古精骑那种另类的骑兵,毕竟那种战术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忽略蒙古人攻城和破坏上的天赋,片面强调蒙古骑兵那种边跑边打的战法优势,显然不足取。

蒙古骑兵里,往往重骑兵的比例能达到百分之四十,拥有接近一半重骑兵的队伍,是靠逃跑战术来不断获胜的?怎么可能。

纪律严明、坚韧耐劳,加上优秀的武器装备,才是蒙古骑兵横扫欧洲的关键,蒙古骑兵的武器水准和防护能力,以及机动能力,再加上庞大的仆从军作为炮灰,以数量的优势,对欧洲骑兵完成了全方位的压制,才是他们横扫欧洲的关键。

事实上横扫了欧洲的蒙古,对南宋的时候,一直都打得很吃力,在南方那种水网纵横的地方,加上南宋的军械水准极高,所以打了几十年,蒙古都很难征服南宋,如果不是南宋末年,贾似道为改革弊政,强行推行公田法得罪大地主,推行科举搜检得罪文官,推行打算法得罪武将,导致南宋内部出现强烈的动荡的话,蒙古真未必有可能灭掉南宋。

而南宋灭亡之后,真正统治中国大地的,反而不是蒙古高官,而是汉族大地主--蒙古人是包税的,一块地方你一年交多少税上来,就行了,别的不管,这对于中间层的汉族官员地主来说可是大好事儿,所以以至于在朱元璋驱逐蒙古人出中原,成立大明之后,不知道多少元朝的汉族遗老,哭着喊着怀念大元,怀念那个名义上被人统治,实际上他们却当土皇帝的好日子。

对蒙古骑兵的战斗方式,王易是研究过的,他得出的结论就是,蒙古骑兵的那种战法,确实有用,可是对于王易和现在的大汉来说,却不是好事儿。

马蹄铁、马镜,技术含量太低,学起来太容易,却能够极大地增加游牧民族的作战能力。

这两样东西发明之前,游牧民族对中原的骚扰,真的就是疥癣之疾,有些麻烦,但是真的动摇不了根本。

汉高祖之时,匈奴极盛,那又如何?也不过是白登之围罢了,而等汉朝休养生息两代人之后,立马就是封狼居胥,横扫大漠!

当时就算冒顿单于没有中计而把汉高祖放走,就算把汉高祖抓住甚至是杀了,又能如何呢?他们还是没有能力进入到关内,哪怕是吕后当时立刘盈为皇帝,关内都可以齐心协力地将匈奴拦在长城之外的地方。

东汉的鲜卑,在檀石槐崛起,一统大漠之后,总是侵袭九边,可是也就是侵袭罢了,等到檀石槐一死,鲜卑马上就四分五裂。

没有这样的技术,就无法组建强大的可以深入中原劫掠的骑兵部队,就算一时强盛起来,也会很快的分裂。

而有了马镜和马蹄铁之后,他们的士兵轻而易举地就变得更加的强壮,骑术更加的出色,马匹能够驰骋更远的地方,让广阔的草原,真正地能够连成一片,而不是各自为政。

没有马镜和马蹄铁,就算是草原上的雄主,也不过就是暂时压制住其他部落罢了,其他部落畏惧他的力量,暂时会当他的部下,却也不会为他卖命。

而在这样的雄主死掉之后,原本统一的草原政权,就会分裂。

匈奴分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

鲜卑也分成了三部鲜卑。

把这两样东西制造出来,绝对是有害无利。

就在马蹄铁和马镜被发明出来之后,游牧民族,就开始拥有了一统中原的能力,甚至发展出蒙古这样可怕的国家,几乎统一了整个亚欧大陆。

所以现在王易绝对不会去造,再说了,如果有人造出来了,以王易麾下的工业基础,要大量仿制自然会更容易。

要造,也是等到王易有能力去控制大草原之后,才行。

这种话王易当然不会对其他人说,他大量的引进蒙古马,不是为了作战,而的是为了民生。

牛耕田,其实更适合在南方水田里,那种泥泞之中,牛宽大的牛蹄,能够让它站得更稳,走得更快。

可是在北方的平原之上,马耕田的效率就比牛要高多了,你看一下牛走得多慢就知道了,而且牛一天要花很多的时间吃草和反刍,一旦农忙的时候,就容易耽误事。

马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当然马比牛贵的地方就是马不能光吃草,还要吃细料,不过对粮食丰裕的徐州扬州来说,这倒不是什么问题。

这些蒙古马,大部分是用在民生上的,徐州用马耕田,就能节省耕牛送去扬州用在那里的水田里,扬州的土大部分还是生土,需要引水灌溉,水田当然更容易让土地变得容易耕种一些,那么扬州对耕牛的需求,就会更大。

除此之外,蒙古马地会用在运输上。

随着橡胶树的成熟和可以收取橡胶,徐州的马车车轮都已经蒙上了橡胶,配合已经修缮好的地面,能运送得更快,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需要大量的挽马,吃苦耐劳的蒙古马,当然就是首选,当然骡子啊驴什么的,也都很不错。

正是因为都不是战马,所以袁绍和曹操,对这方面都看管得不是很严。

------------

第170章派系上

邺城。

袁绍起家的地方,并不是邺城,而是渤海,然而自从韩馥手中获得了冀州之后,袁绍就将自己的治所放在了邺城了。

邺城在现代名气不大,然而在这个时候,却是赫赫有名的天下雄城,冀州的治所,历史上曹操击败袁绍,全据河北之后,就将自己的治所放在了邺城,之后分别被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朝代设定为自己的都城,也是堪称六朝古都了。

而现在的邺城,占地数十里,北临漳水,城高墙厚,历史上曹操攻邺城三年不能下,最终还是城内有将士叛变打开城门,这才让曹操拿下了邺城,这样的雄城,难怪先后被袁绍曹操这两位雄主都一眼看中。

而此刻的邺城,也异常的繁华。

袁绍拿下冀州之后,因为和前任韩馥比起来,无论是军事能力、治理能力和招揽人才的能力,袁绍可谓是完爆韩馥,不然也不会在他被忽悠献出冀州之后,手下文武几乎全部投降到了袁绍的手下,只有耿武、关纯这两个忠心耿耿地想要刺杀袁绍,可惜只是螳臂当车。

首节 上一节 152/3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玩命辅佐祖龙,终于取到老婆

下一篇:皇帝颁奖典礼:开局颁发千古一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