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认贼作父,我比吕布还猛

三国:认贼作父,我比吕布还猛 第296节

面对这么浩浩荡荡的人马,这一路上虽然不能完全算是袁绍的地盘,可是看到这么多人过来,曹操的部下也是纷纷遁走。

一路从邺城出发,过荡阴,过朝歌,轻而易举地易举地就到了接近豫州的地盘。

这就是曹操头疼的地方了,袁绍从冀州打他,他就只能一开始退,抵挡都没什么用。

只有黄河沿岸,才能够一路的依托天险抵挡。

野战当然是不合适的。

尤其是袁绍七路齐发,其他六路就有三十五万大军,牵制了他超过二十万人,正面三十万大军要对付的,就是他的本阵了。

夏侯渊、于禁、曹仁、曹洪、程昱 ……这些能带兵的大将,都被牵制在外。

曹操只能亲自领军,出征官渡。

要说他出征的阵容,也算是豪华了,李典乐进曹纯曹真曹休许褚等人为将,郭嘉贾诩荀攸随军为参军,夏侯惇荀彧镇守许都。

和历史上比起来,曹操麾下虽然也是人才济济,却还是少了一些能打的武将。

比如徐晃,比如张辽 ……这些都是大将之才,然而却已经被王易抢先拿到手上了,士卒没有历史上多,名将也没有历史上多,更头疼的就是,他要面对的对手,比历史上要强大得多。

在曹操进驻官渡之后,坏消息就慢慢地传来了。

曹仁被鲜于辅牵制,曹洪却在对抗中吃了田豫不小的亏。

牵招在关中与夏侯渊缠斗,他在骑兵上的指挥能力极其出色,连夏侯渊都觉得很是头疼。

淳于琼联合袁谭臧霸等人,用许攸之计,连败昌稀,于禁只能坚守泰山。

倒是程昱设计,让朱灵吃了一些小亏,不过他部下比朱灵带的人要少了一些,也不敢逼迫过多。

主战场之外的战场,曹操只能勉强地支持,有胜有负。

真正的胜负,要看官渡。

袁绍的大军,轻松地度过地度过了黄河,一直到官渡之前,这才停了下来。

这是从冀州到许都,唯一的要塞。

这一段包括黄河,都不算是天险了,毕竟有一段黄河水浅,随便搭建浮桥就能够通过,甚至小股人马可以直接涉水而过--不然历史上曹操打官渡之战,为什么不像赤壁之战那样,直接依仗河流的天险?

就是因为黄河可以轻易渡过的地方,太多了啊。

还好曹操对这场大战,也是做了很多的准备。

官渡的地形险要,容易扼守,更何况曹操还从刘备地盘上用各种方法弄来了不少水泥,加固防线的防御--不然他也不会无奈的用佃户去换粮食,当年挖坟墓弄来的那些贵金属,基本都交给商人去弄水泥了。

而且官渡也就那一段是险要,扼守住之后,大军不得寸进,在后方曹操则可以保持足够的机动兵力,不至于打呆仗。

这也是曹操不守黄河的原因--黄河没长江那么难过,而且黄河太长,处处都有渡河的口子,要是分兵把守,反而分了自己本来就薄弱的兵力,这种呆仗曹操是不会打的。

所以他只是扼守住了黄河其他的防线,让袁绍不至于大军全部都展开攻击兖州,攻打他的内部。

用官渡抵挡袁绍的大军,消磨对方的锐气,然后再寻找破敌的良机。

这就是曹操用的战术。

袁绍就算兵力再多,他也会受到攻城器械不够出色的限制,要攻打官渡这样的要塞,无非就是那些手段,对防守一方来说,还是占据了很多的优势的。

袁绍的思路其实也差不多。

虽然攻城困难,可是却可以将曹操的主力吸引在一起。

官渡赢了,曹操的主力也就没了,到时候许都,就是他的囊中物。

甚至其他地方的曹操精锐,到时候都是他的--这一仗,归根结底不是为了彻底地消灭对方,而是为了取得胜利,向天下的士族证明,自己才是值得追随的对象啊!

表面上看来,双方动员了接近百万的正规军,可是真正的战场,却只是在官渡这里!

袁绍赢,天下的士族都会支持他。

曹操赢,天下的士族同样也会支持他。

到时候就算散落在各地的曹家宗族和袁家子弟想要继续抵挡下去,也许身边的那些士族将领们,就会把他们给绑了。

归根结底这是他们内部的一种斗争,是为了决出胜负,而不是彻底的消灭对方!

这就是和历史上官渡之战不一样的地方了。

不过虽然不一样,可是官渡之战,依旧拉开了帷幕。

------------

第324章劣势

官渡之战这样的大戏,之前当然是有揭幕战的。

历史上,这场大戏在揭幕战的时候,可谓是精彩纷呈,白马延津,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然后千里走单骑,完成了一幕可歌可泣的故事。

不过这次大战的开幕,却比历史上似乎平淡了一些。

白马和延津,这两个关键的渡口,都是双方各自占据了一侧,曹仁占住了白马,鲜于辅则是占据了延津,双方隔着黄河,谁也奈何不了谁。

鲜于辅保护了袁绍军南下的通道,曹仁则保住了兖州还处于曹操治下的关键要点。

双方都不敢冒进,至于东郡东阿等地,曹洪程昱与田豫朱灵则是隔河对峙。

所以在一开始的纠缠之后,双方很快就认清了现在的形势,知道自己只能够选择保持现状。

保持现状,就可以等着主战场的消息。

首节 上一节 296/3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玩命辅佐祖龙,终于取到老婆

下一篇:皇帝颁奖典礼:开局颁发千古一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