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143节

而不夜城的璀璨盛景,对众人已足够震撼,接下来的新闻广播,反而显得效果平平,只是让他们颇觉新奇罢了。

第二天。

海港城参观活动开始。

本来根据向导的安排,是用电动四轮观光车,拉着众人在城里兜几圈风,参观拦海大堤、制盐厂、商贸区、高档住宅区、百货商场、许家军兵营等这些地方。

只是对于这个安排,采购团员们却各有各的想法。

有人想自由自在的参观,走到哪看到哪,或者看到哪就走到哪。

有人想去商贸区看看,提前了解一下市场情况,避免在接下来的团购中被宰。

还有人从未见过海,想去海边多看看,若能坐船体验一番更好。总之各有各的想法,向导安排的参观方案,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

「不如我们分成多路,各参观各的话,晚上也可探讨各自收获,如同每人都览遍全城角落,岂不妙哉?」

这时,洪承畴心里一动,提出了一个方案。

众人眼睛一亮,纷纷表示赞成。

向导无奈,只得向上请示一番,得到同意的回复后,便想办法临时招募了十几个的民间向导,然后兵分十六路,开始了各自的参观。

但跟其他人不一样。

洪承畴最想去的是三个地方:一户中等的百姓之家、板甲制造厂、监狱。

当他的这些要求提交上去后,出乎预料的是,居然得到了批准,许家庄似乎完全不怕暴露一些底细。

「刘三宝,带本督,呃带我去一户中等百姓家,不,去那种较为贫困的百姓家中看看,你知晓何处有这类家庭么?」

洪承畴问面前的向导刘三宝道。

「有,城南多的是,我家也算贫困户,不如去我家看看?」刘三宝道。

「找个比你家还差一些的吧。」洪承畴才不信这个穿着打扮花里胡哨的刘三宝,会是什么贫困户。

「没问题!」

城南贫民区,一个听起来就觉得是个贫困的地方。

但里面的建筑物依然错落有序、布局整齐,街道路面非常干净,没有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十分破败的景象,每栋房屋都不低于两层,且打理的整洁雅致,甚至有小菜地,有鸡圈,有果树和小花坪。

「这怎么能算贫民区?」

洪承畴有种被骗了想走人的冲动,大明一些富人之家的配置也不过如此。

「这里真的是贫民区,海港城没有比这里更差的地方了。」

向导刘三宝竭力解释,发誓保证,表示就算跑遍全城,也就贫民区稍差一点。

洪承畴勉强信了他的话,步入了这个所谓的贫民区。

并且很快找到了一个典型的贫困户,洪承畴挑不出什么问题的贫困户。

这是一对中年夫妻。

一共生育了六个子女,年龄都较小,都没到十六岁能工作的年龄。

妻子不得不在家中照顾儿女,当全职主妇。

只有丈夫一人有正式工作,但干的是扫马路、收集垃圾与粪便的环卫工,每月收入只有10银元,绝对的低收入阶层。

这样的家庭在大明,肯定是三天饿四五顿,再勤劳也翻不了身。

「老哥,日子过的还行么?」洪承畴问道。

「还好,还好。」中年环卫工回答道。

「一家八口人的吃穿用,赚的钱够家里开销么?」洪承畴又问。

「还行,吃饭一天两百多文就够了,衣服每年买两次,花个四十银元的样子,其他开销加起来,只要三十银元的样子,够用了。」中年环卫工道。

「这不够啊,老哥每年至少得二十多银元的亏空啊,这个亏空怎么填上?」洪承畴身后的幕僚略微一算,马上发现问题。

「好心人,居海港城不易啊……」中年环卫工抹起了眼泪,开始诉苦。

「够了!郑不饿,这几位是许家庄的贵客,你不要给海港城招黑了。」

刘三宝不得不插嘴一句,拆穿了这个又想骗取同情的郑不饿。

然后他在洪承畴面前,介绍了郑不饿家里的实际情况。

没错,作为环卫工,他的月收入确实只有十银元,属于低收入阶层。

但像这样的贫困户,每个月还有5银元的生活补助。

六个孩子全都上了学,在学校吃饭、住宿都是免费,学习好的有优等生补贴。

此外许家庄鼓励生育,孩子超过三个的家庭,每个孩子每月可得到三块银元的生育补贴,即每月有18银元。

还有街道办对于这类的家庭,几乎每月都送一些油、米、肉过来。

加上偶尔会有一些外地的好心人上当捐助。

且贫民区虽然听起来不好听,但房价是海港城内最低的,高档住宅小区的房子至少上千银元一套,但这里的房子两三百银元就能买地建好。

「贫民区这里的福利太多了,连一些有钱人都争着住进这里!」刘三宝透露出一个秘密道。

「这……」

洪承畴呆住了,目光又对上郑不饿那闪过狡黠的目光,顿时相信刘三宝所说的是真的。

明明是个贫困户,实际是个有钱人?

连扫地工都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平均每月的收入加起来有三十多银元,相当于大明七品知县的收入?

这……

洪承畴带着幕僚们,浑浑噩噩的出了贫民区。

下午去工业区,参观了板甲制造厂,才知道在标准化、流水线组装的生产模式下,一套23.5斤重半身板甲的生产成本,被压低到了6块银元,每天最多可生产出五百套,一年就是十几万套。

合金雁翎刀、斩马刀的生产成本更低,产量更加夸张!

对比大明的军工生产体系……算了,完全没有可比性。

傍晚,又马不停蹄的去了某个街道拘留所(许家庄没有监狱,罪犯一般是罚苦役或流放山东当矿工),刚好目睹了一起民事纠纷案件的处理。

听到了一阵的求饶声。

看到一个身强体壮的大汉,正在给一个瘦弱男子磕头。

「大哥我错了,我错了,我给你磕头!」

「别去法院告我,我认罚,你让***什么都行,只要你不告我,赔都少钱都行!」

「要不你打我一顿,不,打十顿都行!只要不让我留下案底。」

看到这一幕。

洪承畴奇怪的问道:「为何这位壮汉要认错,我看那瘦小男子,并未受多少伤害,何至于跪地求饶的程度?」

刘三宝解释道:「许家庄的法律规定很简单,只要留了三次案底的,就直接一票否决,驱逐出许家庄,送到山东去挖矿,这个叫王大山的壮汉欺负人惯了,已经留了两次案底,如果这次不能得到受害人谅解,这一身的力气,只能用于挖矿了。」

洪承畴问:「三次案底,一票否决?」

刘三宝道:「许家庄对那些屡教不改、怙恶不悛的,不管做下的是小恶大恶,只要达到三次,就送去山东挖矿,永远得不到赦免,不会再有改邪归正机会了,所以在海港城,现在连打架斗殴的都没有了,只有吵架后争着往地上一躺,求对方过来打自己,被打的绝不会还手,就这样也没什么人敢动手,这个王大山人太憨了,说不定是被挑衅到动了手,落下了把柄。」

洪承畴马上看到,那位瘦弱男子,勉强接受王大山的道歉,但王大山掏尽衣兜,付出足足100银元的赔偿,这才成功和解。

而经过这次的教训,相信这个王大山体格再壮硕,也不敢再打任何人了。

这让洪承畴感到若有所思。

晚上。

回到新世纪酒店。

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参观了一天,只是看到许家庄海港城全貌的冰山数角,洪承畴心里就产生了一种感觉。

那就是大明朝廷已经不香了、不太值得他去追随与效力的感觉。

第164章 晋商八大家的末日

所谓的晋商八大家,指的就是在山西大同、太原、榆次、张家口、平阳、太谷、介休等地发展起来,实力很强名气极大的八个商业家族。

分别是范家、太原王家、靳家、平阳王家、梁家、田家、翟家、黄家。

至于这八大商业家族,到底犯了什么过错,做了些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这里就不过多赘述,反正这些眼里没有国家同族,只有金钱利益之辈,犯下的罪,足够诛他们九族!

就以这次的建奴入关来说,其初期进军之所以极为迅速,令大明猝不及防。

是因为长城关隘独石口、尚方堡、得胜堡、龙门口等这些关口,都是这些商人内应帮忙打开的。

大同城一日内便被后金军攻破,也是城中商人内应立下的功。

还有后金军后勤粮草的供应。

兵甲武器的提供。

还有各地情报的搜集。

都能看到晋商八大家在背后发挥的影子。

只以上这么几条。

还不计较他们过去多年向草原输送大批粮食、铁器、药材,有力支援和帮助后金摆脱了困境,实现了崛起。

仅是这次作为内贼带路党,引导和帮助后金军入关,造成近百万的大明百姓遇害,可谓生灵涂炭,晋商八大家就罪无可赦,必须得到彻底的清洗!

或许大明朝堂之上,不少跟晋商八大家存在千丝万缕关系的官员们,会刻意淡化与无视此事,希望低调处理,最好来个不了了之,让人们的关注重点,不要放在这些事情上,更不要去深入的调查,到此为止即可。

但许家庄不会放过此事,许家庄的情报系统,这段时间已搜集到了足够多的证据,拿到了不少的账本,整理出了一套脉络清晰、数据可信、堪称权威、无法辩驳的确凿罪证。

当这套罪证,摆放在洪承畴、曹文诏、左良玉、秦良玉等朝廷将帅们面前的时候。

原本对于史勇提出的「发财方案」,都感到疑虑,乃至表示反对、直接拒绝的他们,态度很快发生了转变。

甚至气到浑身颤抖,两眼血红,涌起了滔天的怒火。

洪承畴道:「混账,这些混账,该杀,全部该杀!一个都不能留。」

曹文诏呢喃的道:「辽东历年大战牺牲的数十万将士,辽东数百万被屠戮的可怜百姓,还有建奴两次入关,无数被害的关内百姓,对这样的仇敌、死敌,这些商人竟然为他们提供粮草兵器,主动开关迎贼,为他们带路指路,拿自己同胞的血肉,化为自己茁壮的养料……杀,务必杀尽这些女干商!」

女将秦良玉直接落下了泪:「天启元年,老身兄长邦屏与三弟民屏率五千白杆兵,参加辽阳之战,在浑河边血战不退,给予后金重创,兄长邦屏与三千白杆兵战死,三弟民屏突围而出,浑身是伤,却无怨无悔,我们以为后金是可怕的外敌,只要打败他们,大明边疆便可太平,但没想到,这些女干商,这些女干商……」这位六旬女将说不下去了,捂着脸哭泣起来。

首节 上一节 143/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奖励十架五代战斗机

下一篇: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