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17节

因为大明许多地方的百姓,虽说在遭遇天灾人祸,面临十分严重的饥饿问题,但不代表大明就缺乏食物,不会遇到食物过剩的问题。

比如因交通不变,生活在山区的一些百姓,在秋天有漫山遍野的野果,各种在山里获得的猎物、山货,有时候根本吃不完,但由于没有好的保存手段,保质期短,造成大量浪费不说,也无法带来任何经济效益。

比如生活在海边的渔民,他们从海边捡的海鲜,从海里捕到的鱼虾,在上了岸脱离海水的情况下,只过几个小时就会腐坏变臭,根本不能吃,故而生活在海边的渔民,没几个能靠卖鱼致富,大多是赤贫状态。

若是能解决海鲜鱼虾的长期保存问题,用罐头密封,再大量的卖到缺粮的地方,岂不是能拯救非常多饥饿的百姓?

大海是无边无际的,海里的鱼是无穷无尽的,哪怕只捕捞极少的一部分,也不知能养活多少的人。

想到此。

方以智眼睛一亮,产生了从许家庄引进设备,也开办一家罐头厂的想法,不为赚钱,只想尽可能的帮助饥民。

「密之贤弟,开一座罐头厂,救不了多少的人,就是开十座百座,增加了食物供应,也救不了多少人,那些底层的贫苦百姓,大多身无分文,根本没有买罐头的钱,况且救急不救穷,那些饥民没有土地、没有工作、没有任何保障,就算能帮他们一时,也帮不了他们一世,还是得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

许远摇摇头,不置可否的道。

「那要怎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方以智问。

「简单,要么给他们分配一块足够养活一家人的土地,朝廷税赋要定在可承担范围内。要么加入许家庄这类的集体庄园,每月都有能养活一家人的稳定收入,用集体劳动、抱团合作的方式,对抗天灾的破坏,拒绝贪官胥吏的敲骨吸髓,以及全部学习文化知识,避免受到宗族士绅的控制和蒙骗。并掌握最先进最高效的工业生产力,当其拥有绝大部分的可利用的资源时,我相信,他们不仅能彻底改变自身的命运,还能翻身做自己的主人,任何人都压迫不了他们。」

许远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方以智听的似懂非懂,又感觉严重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饥民只是饥民,百姓只是百姓而已,安分守法即可,怎么可能做自己的主人?只要有明君贤臣在上,他们就能过上天下大治的好日子了。

看方以智一脸困惑茫然的样子,许远并没有过多解释,也没有全面阐述自己的思想。

只是在参观完工坊区后。

又带着方以智,进了棱堡的许家庄学堂,给了他一个旁听生的权限,允许他在许家庄学堂内自由听课,跟着小学生们一起,在许家庄保密级别很高的教育体系内学习。

两天。

就短短的两天。

许家庄学堂内,在小学生们的课本上,方以智没看到孔夫子的微言大义,也没有学到舍生取义,更没有家国天下、天地君亲师等传统文化思想,只有语文课本上的《工人农民很伟大》、《劳动者创造世界》、《人民的历史》,以及数学课本上的各种鬼画符与定理公式,却偏偏能计算许多的复杂问题。

不对劲。

非常不对劲。

方以智觉得,这个神奇且怪异的许家庄内的一切,跟自己脑中的固有思维,简直是越来越不对路,越来越格格不入。

非常的荒唐怪诞,这里的一切,像是要否定并摧毁过去二十年他脑中所建立的一切,带给他一种极其恐惧的感觉,越深入了解,越想远去逃离。

但偏偏,他挑不出多少的毛病漏洞,亲眼见到了诸多的优越性之处,来证明许家庄这一套的正确。

至少许家庄学堂里的那些小学生,就给他非常不一样的感觉,个个都把自己当成庄园小主人般,非常自信,活泼自由,思想先进,不受传统礼教的约束与压制,尤其是女学生们的表现,简直让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

第三天。

参观活动结束,必须得回去了。

「许兄。」

临走前,方以智又深施一礼,对许远道:「这几天,在下大开眼界,收获甚巨,但俗务繁忙,得去京城办一趟事……不过,许兄的许家庄,待我回来时,可否容许方某继续参观?若实在为难,在下愿加入许家庄,成为这里的一份子,学习实用之术,为天下百姓做更多的事情。」

「贤弟,许家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加入的。」

许远摇了摇头:「加入许家庄,得剃发易服,得彻底摒弃以前的陈旧思想,拥抱这里的新知识新思想,这些想必你很难做到,你好好深思熟虑一番,等你下次回来,许家庄依然欢迎你。」

「好,多谢许兄!」

方以智又深深施礼,然后心情复杂的转身离开。

第二十三章 崇祯的困境

崇祯三年。

京城。

距后金军入关寇掠肆虐,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但京城依然笼罩在压抑沉闷、悲伤的氛围中,许多家庭的白幡还没有撤掉,夜深人静时还能听到有人恸哭的声音。

去年底关外***的入寇,对京畿之地的伤害实在太大了,遵化、永平、滦州、迁安等城被破,总兵、大将阵亡被俘十余员,三屯营被攻破,顺天府周围明军野战主力被全部歼灭,阵亡人数超过7万,百姓牲畜被掠走10余万。

不说京城中几乎家家戴孝,整个京师周边,都是遍地哀嚎,宛若经历过末日。

紫禁城皇宫中。

今年才刚到20岁的年轻人崇祯皇帝,在如此巨大的失败面前,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陷入怀疑人生的状态中。

袁崇焕不是说他很能打,给就能平定辽东,消灭后金么?

朝中不是众正盈朝,东林党的贤臣君子们,不是个个栋梁之材,能力足可匡扶天下么?

而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在他刚即位之初,就迅速的铲除清洗了,还在处理阉党的过程中,抄家获得了不少的银两,充实了一番国库,加上天启年间积存的些许银两,才给了他有意振作大明,做出可比尧舜功绩的信心和底气。

甚至为了省出更多的钱。

他短暂裁撤了锦衣卫,废除了自己的耳目,后面发现不行又有所恢复,但再也达不到之前的行动能力,对全国各地的了解与掌控力大大降低。

他还裁撤掉了所有的驿站,只为省下每年30万两,导致有位李姓驿卒失业,不得不加入造反的农民军,正在山、陕之地闹的天翻地覆。

这些好不容易省下来的钱,全部交给了东林群臣,交给了他们极力推崇举荐的袁崇焕。

结果呢?

现在呢?

他的一片真心与毫无保留的信任,到底换来了什么?

袁崇焕已经削职下狱了,对于这个满腹信口雌黄的骗子,崇祯朱由检私下里恨的咬牙切齿,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其凌迟处死,谁求情都没有用。

此外他已经意识到,东林党不可用,如内阁首辅钱龙锡之流,他们弹劾某人建言献策时慷慨陈词,说的头头是道,但不论是抵抗后金***,还是剿灭流寇,都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略。

不能想出办法增加朝廷收入,反而只知道这里要钱那里要钱,可是把他的内帤都掏空了,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让问题变的越发严重。

这时的崇祯就是个傻子,也知道东林党只是一群只会打嘴炮的家伙。

何况他一点都不傻,虽然现在的他非常年轻,性格是有些急躁,但真不是能随意糊弄的存在。

而愤怒过后。

像是梭哈一把后输的十分彻底的赌徒,现在新的问题摆在了朱由检的面前:接下来该怎么办?

皇极殿内。

崇祯皇帝朱由检,再次召集了内阁首辅成基命,文渊阁大学士周延儒,东阁大学士何如宠、钱象坤,与户部尚书毕自严、吏部尚书王永光、工部尚书曹珖、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兵部尚书梁廷栋等大臣,汇聚一堂,商讨国事。

最主要商讨的,还是老生常谈的财政问题,毕竟现在的年轻人朱由检,已经基本上破产了,却有一大堆的烂摊子要去收拾,要强兵去收拾刚给帝国带来耻辱的后金,要收税去应对各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要彻底剿灭山、陕之地的流寇,川、贵之地的奢安之乱还没有彻底平定,像是一艘四处漏水的大船,给年轻皇帝带来巨大压力。

「成阁老,周爱卿,众位阁臣,能否替朕想想办法,给朝廷增加些银子,内剿流寇,外平辽东,没有银子,这些大事如何办到?诸位大臣请教教朕。」

朱由检扫了扫下方,虚心的求教。

「陛下,如今国库空虚,天灾频繁,百姓困顿,实无力负担税赋,朝廷增加收入几无可能,只能自陛下以下,节俭省用,裁撤一些宫人太监,节省开支,才能多出一些银两。」首辅成基命重复了他此前的观点。

「朕每餐只有两菜一羹,穿的是皇后给我缝制的衣服,宫人太监裁撤了数次,你还要朕怎么省?又能剩下多少银子?」

朱由检拍拍椅子,满脸怨气的瞪着成基命道,对他的建议十分不满。

「老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成基命跪在地上,战栗不已。

「周爱卿可有良策?」

朱由检只得看向他如今最为信任的次辅周延儒,对于不堪大用、毫无办法的成基命,他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唯有加税。」

周延儒道:「天下在册田地有2160余万顷,只要每亩再加九厘银,便可得银190余万两,去除火耗,入库户部的银子,当有150万两,以15两每年养一兵,可练出十万精锐大军,然后先缴流寇,再灭后金,少则,多则十年,之后再取消加征,予百姓休养生息,恢复民力,若是君臣齐心,诸事顺利,百姓只需忍耐一阵,终究苦尽甘来。」

「而九厘银的加征并不多,只相当于每亩多征一升两合米罢了,于百姓负担不重。」

「其次,对于江南、湖广等税赋重地,可以加大各地官员的考成力度,看他们的征收完成情况如何,假定某县定1万两的征收,完成九成以上者,评优,可奖;完成八成者,中等,不惩不奖;完成七成以下者,罚……有此考成法在,各地县官定会用心任事,解决朝廷缺钱的问题。」

周延儒一下提出了两个听起来非常可行的办法。

「好!」

朱由检点了点头,不愧是自己看重与信任的能臣,比那些东林之臣强的太多。

「陛下,不可啊,这是饮鸩止渴啊。」

户部尚书毕自严,不得不站出来道:「如今天生异兆,各地水灾旱灾频繁,百姓极苦,地方上吏治败坏,贪官横行,当务之急,是减轻百姓负担,减免灾区税赋,让百姓休养生息,恢复民力,若是竭泽而渔,不断增税,朝廷只加九厘,地方上为了完成征收,会加到九分乃至更高,甘、陕之地的百姓已经造反了,若是再行加派,百姓活不下去,造反之人会更多的。」

「这……」

朱由检犹豫了,道:「难道在江南、湖广富庶之地,加几厘税,百姓都承受不了么?」

「江南、湖广的百姓负担已经很重了,朝廷八成的税赋都来自这二地,若是再加税,底下的官吏又敲骨吸髓,江南再富庶,也承受不起啊,臣听说江南有些地方的百姓,因为税赋太重,已经逃离他方了。」

吏部尚书王永光出声道,他对江南的情况颇有了解,南方的百姓开始逃亡,除了胥吏敲骨吸髓,还有个原因他没说出来,那就是由于税赋家中,大量百姓将土地投献到士绅名下,兴起投献之风,若是再加税,只怕投献的农民会更多,更加收不上什么税。

第二十四章 电发火后膛枪与白糖手榴弹

早中旬。

许家庄,随着许远从现代社会采购的一批跟武器研发相关的设备与原料,相继到位之后。

工坊区内的武器作坊正式挂牌建立。

武器研发项目也迅速立项,组建了两个武器研发与制造小组,抽调了数十名的优秀工匠,并由两位手艺最好、资历最高的工匠担任组长,各负责一个武器研发项目。

如今已经底了,过去十多天的时间了。

这天上午,许远来到武器作坊,视察了下新式武器的研究进度。

第一组的研发车间内。

「老钱,交给你的‘电发火后膛枪"项目,现在进展的怎么样了?制作出第一支可用的火枪出来没有?」

许远找到一来岁,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手上满是粗糙老茧的老者,见到他就开口问道。

这位老者姓钱,名双福,匠户出身,有着数十年的老手艺,精通木匠、铁匠、篾匠、金银錾刻等手艺,还在朝廷的火器作坊里干过几年,对火器也颇有研究,是个手艺精湛、十分全能的人才,能令其他工匠师傅折服,故而工匠们称呼他为‘钱匠头"。

许远则为了表示对这位老手艺人的尊重,称呼他为老钱。

「庄主,按照你的要求,第一支的‘电发火后膛枪"在几天前就打制出来了,但存在若干瑕疵,不够完美,现在还在改进,目前改进到了3号枪,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但还没到定型装备的标准。」

钱双福抚了抚下巴的短须,为许远介绍道。

首节 上一节 17/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奖励十架五代战斗机

下一篇: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