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186节

可这些海运货船有八艘之多,船舱里堆放的满满的都是同样的麻袋,不论是密度、份量、大小,只从表面就能看出装的是一样的物品。

平均每艘船运1.6万石。

这一批八艘船就是12.8万石。

从这个数量判断,就绝不是什么太高价值的货物。

那么那些麻袋里装的到底是什么?

……

白堡,第二十五层。

一间面积较小的秘密会议室内。

许远只叫了少数几位完全值得信任的高层过来,开了一次不做任何记录的秘密会议。

「庄主,从海南的粮食庄园,运来的第一批稻米已经到了,全是去了壳的白花花的优质大米,数量接近13万石,而这还只是1号粮食庄园的收获而已,2号粮食庄园、3号一直到50号粮食庄园,这些粮食庄园种下的稻米也会相继成熟,然后也送来13万石的大米,能连续运送五十天,但估计过不了多久,第二茬的稻谷又成熟了,然后又能开始运粮过来……这样的过程一年能重复三轮,单海南一地,五十座的粮食庄园,一年就能送来近两千万石大米,足够满足六百万人的口粮需要。」

「另外从下个月开始,我们设在越南王国的三十座粮食庄园,也能开始运送粮食过来。」

「从下下个月开始,我们设在占城王国的五十座粮食庄园,应该也能开始产粮。」

「全部加在一起,这130座的粮食庄园,今年应该都能进入产粮状态,等全部经营成了熟地,实现稳定高产的话,每年产出的粮食,应当解决两千万人的口粮问题,约等于大明人口的十分之一。」

「当然南洋的土地很多,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建立新的粮食庄园,让其数量增加到两百座、三百座甚至五百座,我们完全有这方面的实力。」

负责农业工作的李进介绍说道。

「粮食庄园搞到两百座就足够了,我可提供不了那么多的资源。」

许远摇头,这一轮的海外拓殖,已经快把他给搞破产了,还来几百座的集体庄园,这不是要了他钱包的命么?

扩张还是适度一些为好。

只是区区130座的粮食庄园,最多解决大明十分之一人口的口粮问题,对比他们正在酝酿的这个惊天计划,是不是有点不太够?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要知道许远现在就开始让人秘密储备粮食,将那些从海南运来的大米,如同弹药一般,存放到秘密的粮库中,派遣精锐许家军严密看守,主要的目的,可是准备在几个月后,打一场恐怖的粮食战争,要提前布置一个惊天大局!

hat?

粮食战争?

真刀真枪真炮的战争已经打够了,许远打算开始玩更高端的是吧,连粮食都能打出战争?

其实许远也是没办法,是不得不出此下策。因为大明帝国内的丧心病狂之辈,实在是太多太多,他们的能量实在是太过庞大,在去年的粮价问题上,即便《东方时报》三令五申,说今年的粮食产量足够所有人吃饱,许家庄也会往北方市场释放1.5亿石的低价粮,再救助足足一千万的饥民,这两项承诺,许家庄全部超额兑现了。

实际投放的低价粮达到了1.8亿石。

救助的饥民难民达到了1300万。

结果呢?

北方市场的粮价始终居高不下,只见上涨,极少下跌,哪怕《东方时报》多次痛斥囤积居奇的行为,揪出和惩罚了不少的典型,但没有用,两天都管不了,第三天粮价又上涨了,带动了各方面的物价上涨。

北方数千万的百姓,可谓活的苦不堪言,即便还没到揭竿而起的生存处境,但也差不了太多。

对此许家庄也没有太好的办法,继续往北方市场抛粮?抛多少囤粮者吃下多少,而许家庄的粮食储备不算多,就算全部抛出去,也会被全部吃下,反而损害自己的粮食安全。

只能吃下这个亏,看那些炒粮囤粮者们,一个个赚的钵满盆满,可谓喜笑颜开。

由此也能看出,虽然许家庄实力很强,但在大明境内,在粮食领域,许家庄还真做不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乃至一手遮天的状态,即便许家庄手中最多握有超过一半的粮食储备。

只是在粮食这块,许家庄有原则和底线。

而那些人没有。

所以这一场的交锋,许家庄败了。

但许远并不甘心,不可能咽得下这口气,今年他一定要想办法掰回一局,或者说,要布下一个惊天陷阱,要把那些人打入无底的深渊。

于是就有了来自海南的运粮船只夜间进入内港,悄悄进行装卸转运的一幕。

而负责运粮的海运货船数量还会增加,甚至每晚都会有运粮船队抵达,再秘密的装卸、转运……这个频率会逐渐的增加。

但是问题来了。

才区区130座的粮食庄园而已。

最多解决大明十分之一人口的口粮问题。

只靠着这么点的粮食,就想打赢粮食战争,就想布下惊天陷阱,这实在是太天真,太瞧不起对手们了吧?

手里没个十几亿石的粮食储备,怎么可能把那些炒粮囤粮者一网打尽,怎么把他们打入无底深渊?

实际上,粮食战争打的并不是粮,本质上打的是钱,争夺的是粮食定价权,而许远的手中有天下通银行,钱这方面的弹药无穷无尽,无惧任何对手,粮食的话,也不是准备的越多越好,而是看关键时刻能不能起到出奇制胜、一剑封喉的作用。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所以这些从海南来的粮食,无需充当主力,只需作为奇兵即可。

更何况许远的计划向来是一环套一环的,在发动粮食战争之前,他还有不少的大招和烟幕弹要放,说不定某些人或势力,都等不到粮食战争的发生,可用弹药说不定就已经提前见底了。

「庄主,除了海南那边的粮食,台湾甘蔗庄园里的甘蔗,长势非常不错,很快也能成熟了,这个月就能产出第一批白糖,下个月就能进入丰产期,可见我们的海外拓殖战略是极其成功的,这才仅仅过去半年多,就有源源不断的稻米运来,高价值的白糖运来,回报非常迅速,虽然前期投入确实巨大,但成果是非常喜人,且移民们基本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和气候,病死不到百人,说明那些神药的帮助非常大,绝对不容小觑,只是……」

轮值执政官赵金福也道:「我们拓殖海外取得成功的消息,要不要广而告之,让大明人人知晓,还是闷声发大财,不把这个消息传扬出去,不然见拓殖海外有利可图,说不定所有人都一窝蜂的跟着拓殖海外去了,把那些好的土地、好的资源占去不少,最后弄的他们成了我们的竞争对手……庄主,要不还是不用声张,我们闷声发财算了。」

「是啊,这次就不用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了。」

工业部负责人魏满成赞成道:「南洋这块宝地,我们自己吞了就算了,最多给福建郑家分两块肉,其他势力就别来凑热闹了,一座粮食庄园,就三万多亩的水田,除自给自足外,一年净产出近40万石精白的大米,这个消息肯定能让大明境内的很多人疯狂,因为他们种二十万亩的水稻,也不一定能产这么多的大米,中间差了六七倍的效益啊,换我我也会发狂,就是倾家荡产,也要去南洋闯一闯,圈个几十亩、几百亩地。」

「没错,是这个道理,我也不建议过于声张。」

「不仅不能宣传成功,还得释放出一些拓殖失败、疫病爆发之类的假消息,打消那些人的兴趣。」

「好主要,就这么办,只报忧不报喜,就让那些人留在大明卷吧,别去南洋抢我们的生意了。」

其他高层也纷纷说道。

「够了!区区一个南洋而已,这世界大的很,好地方多得是,瞧瞧你们这上不得台面的出息。」

许远敲敲桌子,喝斥他们道:「既定的宣传计划保持不变,等第一船的白糖从台湾送来的时候,就要大张旗鼓的宣传,要让大明人人皆知,要吸引更多的华夏族人去海外发展,去占据更多的生存空间,我强调过很多遍了,许家庄的能力是有限的,能把这世界的最精华之地都吃下就很不错了,何必盯着那些歪果、次果,格局,你们要有一点格局,何况我们手中才有神药,许家庄才有蒸汽快船,早就已经占尽了优势,大明之内别的人去海外拓殖,做出再大成绩,也必须依赖我们,赚再多的收益,也得被我们狠狠扒层皮,他们去海外发展,其实也是在帮我们赚钱,我们应乐见其成,而不是狭隘看待。」

听到这番批评。

李进连连点头道:「是是,庄主大人说的是,我等确实狭隘了。」

赵金德道:「神药、蒸汽快船、港口,只要牢牢掌控这几样,卡住他们的脖子,他们闯出再大的天地,也得乖乖给我们上供,至少交出五成收益。」

魏满成则道:「不如狠一点,让他们吐出七成收益,这样他们就算混成大掌柜,在我们面前也是打工仔。」

「怎么宰以后再说,反正就这么定了,等台湾的运糖船一到,就按既定的计划走吧。」

「是!」

「明白!」

远明不渐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精华书阁】,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

第228章 甘蔗大丰收

五月十八日。

台湾,中部平原,1号甘蔗庄园。

温暖的阳光照射下。

一块块的甘蔗田里,甘蔗们的生长十分迅速,高度普遍达到三四米,若把顶部的叶子算上,得有五六米高,仿佛像是一颗颗的小树,构成了一片大森林。

而蔗田中这种名叫白玉甘蔗的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含糖量高、耐病虫害等优点,且根系发达,茎秆结实,抗风能力强,不易出现倒伏折断的情况。

即便如此。

它的生长周期也需要7个月之长。

这就是为什么海南岛的粮食庄园建立的时间较晚,却能率先产出稻米的原因,毕竟水稻只要百日左右就能收获。

而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

对于通过抽签,十分幸运的分配到1号甘蔗庄园的杨大眼一家来说,这段时间是过的十分忙碌且充实的。

不仅要忙着建设房屋,修建砖窑厂、沼气池、仓库、道路、制糖厂等等基础设施。

还得精心伺候蔗田里的甘蔗,要经常隆土、除草、打药杀虫、浇灌、施肥等等,绝对称不算轻松。

就算每天都得忙碌10多个小时,1号甘蔗庄园的上万庄民们,也在闲暇之余,把庄园边边角角的土地利用了起来,种上了各类蔬菜,种了西瓜甜瓜,实现了果蔬的自给自足。

偶尔还进山里摘点野果,捕获麋鹿、野猪等猎物。

或者去海边捡些海鲜海货。

有些手巧的妇女,还能利用棕榈树、椰子树的纤维丝,织出麻布、搓出麻绳,略微降低了布料方面的需求。

可以说,除了在粮食这块存在绝对的依赖,理论上,甘蔗庄园可实现基本的自给自足,哪怕受到严酷封锁,只要保证粮食充足,就能正常的运转下去,或者少种甘蔗改种粮食,一个经济堡垒就形成了。

不过这类情况一般是不会发生的,也不会允许。

而十八日中午,一则广播通知,让杨大眼等庄民们,顿时一振:

「收甘蔗了,专家说我们种的甘蔗,含糖量已经达标,可以开始收割了,今天下午,请所有青壮庄民前来领取工具,开始收甘蔗的工作,并送到制糖厂,加工成白糖,今年我们庄园能赚到多少,就看能得到多少的白糖了。」

这个广播让杨大眼等人议论纷纷起来。

「这么快就收了,俺觉得我们的白玉甘蔗,还能再长一段时间。」

「是啊,叶子还非常青呢,至少能再长十几天。」

「专家说这种甘蔗放地里一年都没问题,还能继续的长,就是后面长得慢而已。」

「含糖量刚达标不行,还得再提一提。」

对于这些议论,宋管事直接批评他们道:「你们这些中原来的傻脑壳,知道什么叫物以稀为贵么,知道什么叫头啖汤么?现在市场上白糖稀少,价格奇贵,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就能以最接近市场价的价格,把我们的白糖卖出去,能卖一块银元一斤,等后面的甘蔗庄园都丰收了,大量白糖上市了,还能卖这么高的价么?我们上市最早,利润最高,产量低点有什么关系,这么简单的账都不会算?」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这么一顿批评下来。

杨大眼等庄民顿时没啥话说了,甚至不得不点头,因为赚钱才是最实在的,跟甘蔗的含糖量相比,还是白花花的银元更重要。

首节 上一节 186/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奖励十架五代战斗机

下一篇: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