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第367节

比如眼下、大梁的城镇百姓年收入3万2000,农村百姓2万整……

大梁最有钱的,目前来说,刨除韩景略自己的内努外,其次就是郑芝龙四人了。

郑芝龙的户头已经有383亿了,最穷的郑成功也有58亿。

不过他们倒也知道自己太富了,所以平时都很低调。

郑芝龙刚回海军部没两年,但是已经63岁了,还有两年就符合致仕年纪,估计也不会折腾什么了。

倒是他退休后,可以让施琅顶上东海都督。

韩景略对李三明开口道:

“大学的事情,就劳烦你了,军部也是。”

“这两年财政稍微宽松,你得做好准备,一旦动兵,天竺和幕府都要纳入管理。”

“幕府的话,吾不打算迁移太多人口,届时可能在几个沿海地区建造几座城市便可。”

“更要紧的还是天竺,此地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

“除了西部有沙漠外,其余都是适合大面积耕种的平原,和较为低矮的高原。”

“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速来看,中原的一京十四省,会在黄帝二十年,达到1.1亿人口”

“届时,人口部会组织为期三十年的人口大迁移,直到我朝彻底在天竺站稳脚跟。”

“另外、拿下天竺的时候,军部不会停歇,还会收复河中地区,你要做好准备。”

“必要时刻、如果没有钱了,可以发放为数2000亿的国债!”

“臣……遵旨!”韩景略的话,让李三明明白了,韩景略准备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

恐怕这一战会是除北伐之战外,最大的一场战役!

——————

说一下、大概月底前完本…….

第285章 茁壮成长的大梁无敌舰队

夏日已到,烈阳炙烤得人心躁动。

南京城外、龙江造船厂中,此时的船坞里5艘至少3000吨的铁甲舰已经完成了船体部分。

工匠们正在甲板上,用电焊技术忙个不停。

四十九岁的陈隆穿着短打,一身污垢,汗水淋漓的立在船坞边,高声朝不远处的工人嚷嚷着:

“快点!再快点!”

一边穿着白色圆领袍的人开口劝道:

“别再催了……你一个四海都督,海军统帅,跑到船厂来蹲坑,日日守着造船的工匠,说出去丢不丢人?”

陈隆头也不回地道:“圣人,不是您催着我,我又怎会催着他们?”

接着他就激动了,不是气恼,而是兴奋:

“15艘巡洋舰、45艘驱逐舰,135艘护卫舰和200艘潜艇,以及100艘登陆舰!”

“八年前您下令的时候,我真想摸摸我的额头,看看我是不是听错了。”

陈隆旁边站着的,正是韩景略!

他刚跟陈隆一同巡视正在建造中的驱逐舰,所以才一身圆领袍的装扮。

这一级驱逐舰是改型设计,舰名都是历代名将,被统称为“一级战舰”。

驱逐舰作为一种多用途的军舰,是海军重要的舰种之一,是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中型军舰之一。

说实在的、驱逐舰和巡洋舰,都是一种辅助舰种。

真正的重头戏是战列舰和航母。

但是韩景略并不准备生产战列舰,而是准备越过战列舰,直接生产航母。

不过尽管这么说,但是在这个时代,大梁的海上力量足够推平大海。

因此航母也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所以巡洋舰和驱逐舰就是大梁的主力舰种。

话说回来、被陈隆堵回来一嘴话,韩景略只能苦笑。

是啊,当年他和夏允彝通报海军预算案时,内阁和十二部的大臣也都说他疯了。

海军预算从每年50亿,一下子提升到1000亿,尽管这是一次性的。

但舰队全部完工后,每年的维护费用都是80亿,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尽管当时已能确认,黄帝九年的国库收入将达1100亿,比黄帝六年增长200亿,几乎就是翻跟头地涨。

但自己把多收的全丢给了军队,大头还给了海军,大臣们自然要闹,当日内阁几乎掀了殿梁。

可疯的不是韩景略,而是大梁一国啊。

当年年御前定策时,韩景略就有感觉,随着欧罗巴战争的开始,大梁的又一轮高速膨胀已经开始了。

果然如他所料,战争爆发,加上瘟疫横行后,世界贸易涌向大梁的迹象再明显不过,国库预估收入大大超过预期。

到今年,也就是黄帝十七年,国库年入稳稳的达到了2129亿。

如此猛烈的变化正源于战争,也得益于六个经济圈的出现。

以南京为首的江南经济圈、以广州为首的两广经济圈……

以改名为北平为首的北平渤海湾经济圈。

以及内陆的成都经济圈,关中经济圈和武昌经济圈。

这六大经济圈里面,尤其是江南和两广这两个经济圈,最能显示大梁国力。

如今江南和两广两个新型经济圈已经各见雏形,工业上,两广以贸易出口、造船和机械为代表的重工业为主。

江南则以纺织、食品等轻工业为主。

两广的技术、资本扑在江南上,整合了江南优良的轻工资源,包括廉价而海量的原料、高素质的工人和管理人才,使得江南原本被明朝压抑的生产力猛然爆发。

短短十七年里,江南光是棉织厂就开了上千家,棉织工人数十万。

小厂用蒸汽机,大厂直接上内燃机,月产棉布近千万匹,棉布价格被迅速打压下来,连广州棉织业都开始衰败。

纺织厂不是转到江南,就是转产特种织造品,比如特种布匹。

从商业上看,江南又成为辐射中原和山东市场的中心。

各国订单每年都疯狂涌入,使得松江府的港口成为世界第一的大港,但两广的航运业并未因此低落。

相反,向江南输入海量原料、工业品,转运江南的轻工纺织品去南洋,同时流通资本也向南州、东洲等偏僻区域深入。

水陆流通、城市港口基建和煤铁矿业是国税收入的三大背景行业,而消费品更是推高国税的关键行业。

丝绸、瓷器、茶叶老三样正因生产规模扩大、技术工艺革新而焕发出新的生机,棉布、钢铁、纸张,没错,纸张正成为新三样。

大梁出口商品里排名最靠前的这六样商品,黄帝十六年的出口货值总额高达300亿梁文,但仅仅只是国内消费量的五分之一。

鼎革国体,开拓南洋,推广内燃机,之前所打下的基础,在融合江南后,红利一并爆发,让大梁经济正呈现井喷的状态。

这是天大的好事,但背后也蕴藏着天大的危机。

年过八旬,垂垂老矣的黄道周时在担忧,看透一国经济运转的夏允彝在担忧,韩景略当然也在担忧。

江南工厂林立,国内粮价一直偏低,家庭手工业因工厂廉价商货泛滥而破灭,江南困苦之民日增,这一点倒不是心腹之患。

各家殖民公司配合官府在江南广募移民,纵然赤贫之人,乃至一身是债的破落户,也还有垦殖海外的出路。

从黄帝十六年下半年开始,沿海各地终于再次掀起了移民大潮。

相比以往每年只有80万人不到前往东洲,只有50万人不到前往南州、南洋……

黄帝十六年下半年时间,不到半年的时间,统计有三十万多人去了南洋诸地。

江南移民更是迅速超越两广移民,成为移民主力,去年半年就有90万人前往了东洲贸易区。

韩景略忧虑的是市场,大梁的国民收入虽然提高了很多,但眼下大梁的货物,海外贸易占了5/1的份额。

一旦欧罗巴战争结束,大梁增长的经济,就会因为其庞大的体量而减缓。

到时候产能过剩,会让大梁的经济陷入缓慢的增长,不能像现在一样井喷式发展。

除了这点,韩景略忧虑的还有原料。

主要是棉麻,倒不是说国中提供不了这么多原料,而是让国中太多土地都转为经济作物,风险太高。

所谓经济作物,必然就要面临市场风险。

如果说科技能再迈进一步,催生更多行业和需求,推动工业结构更立体化。

让消费构成更复杂,让大梁真正步入近代工业社会,靠大梁自己都还有可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但从技术、需求再到形成市场,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同时大梁这股勃起的工业潮规模太大,远非不列颠走向工业革命时的情况能比,因此……大梁必须再度谋食于外。

将海量商货倾泻到海外去,赚取应得的利润,同时在海外获得稳定的原料地,不仅原料更为廉价,还能将风险转嫁出去。

跟之前不同了,这一次韩景略可不是什么前瞻姓、创造姓地谋食于外,而是火烧眉毛般地行动起来。

如果不能开渠容下这股工业潮,随之而来的就是产业败落,经济衰退。

韩景略要对天竺、幕府用兵,也是看上了他们的人口。

别看韩景略之前一直坐视他们的人口死亡。

那是因为他们的人口,不是大梁能一口吞下的程度。

但眼下就不痛了,天竺北部的莫卧儿加南部的土邦,顶多还有7000万人,幕府只有八九百万。

用韩景略私下对心腹亲信的直白话说,哪怕战后此地的男人尽数战死,但留下的数千万女人,也是消费者。

韩景略可不担心这些天竺和幕府的女人会殉国,或者自杀。

说白了、女人的特性决定了,很少有女人会敢于殉国,她们大多数都是屈从者。

只要上千万诸夏男人来到她们的土地上,这群女人贴上来的速度,会比所有人想的都还要快。

首节 上一节 367/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皇子:开局被李世民赶去封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