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召唤十万大秦锐士

大明:开局召唤十万大秦锐士 第195节

土地兼并已经达到这么一个惊人的地步。

南方却是很富有,比之北方,江南一地可谓是富豪遍地走。

但这并不影响老百姓穷的叮当响。

富的富死,穷的穷死!

俨然已经发展成了两个极端。

这种现象并不是大明一个王朝所出现的问题。

而是历史上众多王朝百年之后,普遍会出现的问题。

如果能解决贫富差距这个问题的话,大明王朝则百年无忧。

但如果解决不了的话,就算是这一代能够将王朝延续下去。

下一代的话,就仍未可知了。

乱世之中的百姓的需求很简单。

就是能够吃饱饭。

但就是这一点要求,在历朝历代里面,都是极难实现的!

当初汉末也同样出现这个问题,百姓吃穿都成问题,被底下的贪官污吏压榨的已经活不下去了。

否则又有谁真的愿意干着随时都有可能掉脑袋的造反活?

当初一统六国,开创第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也在农民起义中烟消云散。

当初有着太祖斩白蛇起义,有着文景之治,更有着汉武帝坐镇,还有汉光武帝中兴,但最后也仍然被黄巾起义遭到重创,最后东汉也没在了诸侯争霸之中。

当初以雷霆之势结束南北朝对立,再度创立大一统王朝,有着开皇之治的大隋王朝,也是在各种起义中,最后被大唐王朝取代。

杨家的天下,李家取了。

但最后李家的结局也同样如此。

大唐初期的贞观之治,更是在李治的手中将大唐的疆域达到最大化,随后玄宗前期开创开元盛世,但后期因为宠幸胡人,导致安禄山一众胡人造反,大唐王朝危矣,自此藩镇割据,成了大唐的心腹大患。

世人皆说大唐灭亡的原因乃是因为藩镇割据,中央日渐衰落,已经压不住藩镇,所以才导致灭亡。

但诸葛亮却不这么认为。

百姓心中永远都有一杆秤砣,过得好与不好,百姓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

就算史书上将一切都描绘成一副太平盛世的模样,但在当代百姓心中,就是过得不好,所以他们才要奋起反抗,不为自己,也要为后代子孙博一个太平盛世!

无一例外,都是这样!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百姓就是这水,驾驭得好,那舟便能驶向远方。

但若是驾驭不好,那舟便有随时被淹没的风险。

诸葛亮将这些日子在南方各地考察所看到的种种现象都记录在册。

等回京之时再将这些册子呈给朱慈炯看。

看看这大明腐朽的程度,远不是表面上的流贼四起,军阀割据。

官员贪污,官商勾结,百姓民不聊生。

大明是已经烂到了骨子里。

若是没有雷霆手段,怕是难以解决。

诸葛亮也知道,当朱慈炯看完这些册子之后,很快南方就会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了。

第255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非常时期,当用非常手段!

对待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贪官污吏,士绅豪强。

温和的手段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唯有采取雷霆措施,刀剑沾染上鲜血,才能让他们从心底产生畏惧!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南方各地的小头目都被扫荡的差不多了。

但凡当地能叫出名号的小头目,统统成了禁军的军功。

同时诸葛亮也将各地的情况巡视的八九不离十了。

眼看着这日子距离年关越来越近,也是时候该动身出发了。

毕竟这可是他们相聚的第一个年关。

倘若错过了的话,多少有些可惜。

所以众人聚在一起,开始商议归京时的安排。

“秦将军,左梦庚等人就劳烦你率领玄甲军一并押送回去了。”

诸葛亮轻声安排着回京一系列的事务。

“全听军师安排。”

对于诸葛亮的安排,秦琼表示毫无意见。

紧接着诸葛亮将目光看向宇文成都,略微沉思片刻,随后说道:“成都,你就先行带着禁军回京吧,最近年关将至,保不齐京城会出现什么幺蛾子呢,你带着五万禁军回去还能震慑一下他们。”

“哦对了,顺便回去的时候帮我问问如何处置这些俘虏。”

“好。”

宇文成都点了点头。

诸葛亮将目光转投向一旁的郑芝龙与郑森两人身上。

“不知一官兄......”

“大人,昨日家里传信通知我尽快回去过年,家里有些事情需要我来决定,就...不随你们一并前往京城面圣了。”

“来年,来年我一定亲自前往京城觐见。”

不待诸葛亮安排,郑芝龙便提前出声说明自己无法前往京城的原因。

诸葛亮也不是这么一个不懂得通情达理的人。

郑芝龙如今已经老了,自然对家庭比较看重。

所以当郑芝龙提出自己无法前往京城的时候,诸葛亮淡淡的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只不过郑芝龙虽然无法前往,但他们郑家至少要派出一位有分量的人前往京城去面圣。

而这位在郑家有份量的人物,自然就落在了郑森的头上!

正好朱慈炯先前也是跟诸葛亮提及过不少次郑森的另一个名号。

郑成功!

郑芝龙随即也将郑森给推了出来,让他跟随诸葛亮一同前往京城,面见陛下和太子殿下,顺便替他郑芝龙表达一下对朝廷的忠心!

“大人,不知此次小人前往京城,是否还能同行带一位朋友。”

郑森突然出声想要向诸葛亮再争取一个一同前往京城的名额。

郑芝龙闻言微微皱眉,同时赶忙小心翼翼的撇了一眼诸葛亮的神情,见到其没什么变化,这才松了一口气,随即赶忙出声教训道:

“带什么带?臭小子你真当谁都有资格随诸葛大人一同入京吗?”

郑森耸了耸肩,眼神中略微有些失望。

“郑公子,这点小小的要求,在下自然没意见。”

“只是不知道郑公子想要带的人是谁,可否将名讳告知在下?”

瞧见郑森这幅失望的模样,诸葛亮倒是有心想要同意。

像郑森这些年轻的一辈,正是大明最为需要的有为青年!

毕竟等到他们百年之后,这大明呐。

就要他们来扛着喽!

见到诸葛亮准许他带人一同前往京城,郑森脸上浮现出一丝喜色,随即连忙开口介绍道:

“此人名叫施琅,乃是小人的好友,跟随小人一同攻破了扬州城。”

“施琅...”

诸葛亮饶有兴趣的重复了一遍。

“一官兄,你返回之前在下还需要你做一件事情。”

“诸葛大人有话请讲,只要小的能做到的,一定给你办的飘飘亮亮的!”

郑芝龙拍着胸脯掷地有声的向诸葛亮保证道。

“在下拜托你返回之前留下一支人马看管此次俘虏的十余万左家军,避免他们再生事端。”

“小事一桩,这件事情就包在我身上吧!”

诸葛亮闻言点了点头,很是欣赏郑芝龙这热情的劲。

......

京城

广宁门

今天是一个大日子。

太子殿下朱慈炯率军班师回朝的日子!

满朝文武纷纷齐聚广宁门,恭迎王师得胜归来。

“待会等到我们拜过之后,你们就率先出声请求太子殿下还政给陛下,此乃天下万民民心所向之意愿,一切按照昨日商议好的来。”

一位朝中五品官员低头向身边的两人再三叮嘱。

首节 上一节 195/2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真不想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