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开局继承三个系统

三国:开局继承三个系统 第231节

当然,就算直接上任,甚至当个吏员也没什么。

反正三年一次内部考核,考上了依然能转正。

不如说,有三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以后转正了处理政务也能更得心应手一些。

这些吴氏知道,孙权当然也知道,如今吴氏就让他选,是要面子还是去基层干三年。

“既然考了这个分数,权打算服从安排,要去哪里,就去哪里。”孙权也是要面子的,主要是窝在家里备考两年,怕是要被族人嘲笑两年。

别的就不说了,只说尚香那皮孩子,绝对会让他抓狂的。

吴氏点了点头,考砸了就考砸,不能坦然面对挫折,那么就算让他备考两年,也没什么用。

“以后儒家的经典还是少看点,多看看一些道家或者法家的。当然儒家也不能放弃,能拿来用,但不能被它用了。”就学问的问题,吴氏少不得叮嘱两句。

第二天就有小吏上门,询问孙权是否出仕。

在确认意向之后,表示具体的安排,会在三天后给出来。

同时任命书下达后,有一个月的时间上任。

可以提前,但迟到的话,除非有足够的理由,否则将视为放弃任职。

这个时候可不是重新开始的问题,而是这辈子都要被剥夺出仕资格。

毕竟到了这一步,还挂印而去的话,那就是存心和孙暠作对了。

外人都这样,孙家子弟更不必说。

胆敢挑衅族长,运气不好被逐出族谱也是有可能的。

仅仅是一个出仕意愿,孙权却回答得无比郑重。

直至人走了,才稍微松了口气。

与此同时,一榜上的二十余人,则来到府衙这边,偏厅已经清理出来,为他们准备好了座位。

稍微等了不到五分钟,孙暠出现在他们面前。

很多人第一次见孙暠,以前就听说他年轻有为,实际看到才发现,对方是真的年轻。M..

仅仅从外表来看,说是十七八岁翩翩少年都有人信。

年龄也的确不大,二十二岁而已。

实际掌控半壁江山,又没有父辈遗泽,凭着自己的本事闯到这个程度,也当真‘人中龙凤’。

“孙某长相,应该没那么抱歉到,把大家都愣住的程度吧?”孙暠笑道。

学子们闻言,纷纷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以此来缓解心中的尴尬。

“哈哈,开玩笑的。各位能来到这里,也算是这次秋闱里面最顶尖的一批人才。很荣幸,你们愿意在孙某麾下任职,也希望你们能不断向上攀登,在职位上干出优秀的成绩。”孙暠笑道。

“定不辜负使君厚望!”众人纷纷回应。

不愿意出仕的,自然已经离开,能在这里的,都是有出仕意愿的。

对于不愿出仕的,孙暠也没有太为难,按照正常的标准,隔一年就能参加秋闱。

只是到时候,考试成绩要扣二十分,算是惩罚。

当然这部分就没必要说出去,搞得好像自己小肚鸡肠一样。

“你们既然选择出仕,那也算是半个自己人。我也不废话什么,直接说了。第四轮考题,题目只有一个:朝廷下旨,要我把秋闱考核通过的你们,送去许都为郎官。我到底要不要让你们去,若我和朝廷撕破脸皮,全面开战,又该如何减少内部的动乱。”孙暠出题。

这一刻,所有的学子都愣了一下。

哪怕心里已经有预感,却还是有些诧异。

孙暠打算不演了,或者不打算玩清君侧那套,他要和朝廷撕破脸皮?

以反贼或者逆贼的身份,光明正大打下整个江山?!

不不,仔细想想,人家已经占据近半壁江山,已经具有征战天下的实力。

这个时候还搞清君侧,遮遮掩掩那一套,反而会束手束脚。

原来如此,此刻他唯一顾忌的,是这样做的情况下,内部会出现动乱。

如何减少动乱的发生,这个题目有意思!

只是,朝廷要让他们过去当郎官这事,到底是孙暠假设,还是真有此事?

===第261章 摘桃子===

就在秋闱火热召开的期间,大汉新的都城许昌,正在进行一次大朝会。

曹操被阻挡在徐州之外,刘备跟着鲁肃前往徐州任职。

难得的是吕布授首,其首级在之后被鲁肃托人硝制后送了过去,算是对朝廷有了交代。

“陛下,目前朝廷收入不佳,大多数的开销已经投入到军旅之中,实在没办法再重设太学。”杨彪出列。

作为朝廷新任的大司农,朝廷钱粮的大管家,他很遗憾的说道。

不远处的尚书郎悄悄撇撇嘴,财政收入的确不高,毕竟曹操的地盘就那么点。

不过真要开个太学,规模不太大的话,问题是不大的。

只是两个派系的主事,都不希望陛下重建太学而已。

尤其是曹操,傻子才会愿意花自己的钱,给陛下培养忠诚于他,甚至以后还会对付自己的人才。

“可不办太学,官员更迭问题怎么解决?要说以前,每年各地都会举荐一批孝廉入京,担任几年的郎官,一部分下方,一部分留在朝廷各衙任职……”刘协反问。

群臣沉默,不是赞成,而是觉得没必要。

说好听点,大汉正统依然存在。

说难听点,如今群雄割据,大家各自为政的。

就说这里,实际话事人是曹操,人才的提拔和选拔,都是他一手操控。

剩下一些名额,曹操拿来作为筹码,送给和他关系不错的朝臣。

靠着这个,朝廷各衙门,以及朝廷‘实际控制区域’的人才是够用的。

甚至于,恨不得曹操继续扩大地盘,这样才能安排更多的子弟到官位上。

说到底,就是在人才选拔方面,以及有了成熟的体系,不需要陛下多此一举。

他只要好好的造人,有空处理一些微不足道的政务,不要添乱就好。

“陛下,不若下一道旨意,让各州按照惯例,把今年的孝廉送入京城?”蔡邕出面。

众人只觉得一阵恶心,怎么又是你?

对于其他两派来说,蔡邕这一派就是搅屎棍!

本来已经趋于平稳的利益关系,非要各种插手。

最后除了恶心人,什么用都没有!

至于蔡邕投靠陛下什么的,说来笑笑也就算了。

这年头组建派系,自然是为自己谋取利益。

继续依附大汉这艘破船,有什么意义?

忙来忙去,最后也不过是为这艘破船殉葬而已……

“陛下,当务之急,乃下令制止袁绍和公孙瓒继续打下去,同时派兵收复关中。至天下稳定下来,再逐渐收回各地的军权,实际控制地方,而不是纠结太学的事情。”董承出面。

董承此人有些矛盾,一方面他希望能自己的派系,以及自己的家族多捞点好处。一方面因为的外戚,又希望朝廷能结束地方割据的局面,实现大汉中兴。

毕竟大汉中兴的话,他的身份也会水涨船高,最后三公肯定有他一个位置。

不如说,大汉中兴的话,他能得到的利益更大。

只是这艘破船太破了,以至于他不敢把筹码都押上去。

甚至于,由于孙暠地盘不断扩大,他甚至开始不太看好大汉中兴的可能。

“诏书不是已经发过去了吗?”刘协随口问道。

这事情,今年初就已经做过了。

“当时袁绍和公孙瓒的确休战了半年,只是入秋之后,他们又打起来了。”董承无奈的说道。

显然,他们双方都把朝廷的诏书,当成暂时休战的信号。

可只要对方不灭,仗还是会打起来。

没什么好说的,袁绍要把幽州打下来,然后才能专心南下。

不如说,只要他不灭掉公孙瓒,公孙瓒就会不断骚扰自己,如芒在背。

对公孙瓒来说,袁绍是必须要消灭的。

不仅因为两人已经是死仇关系,更主要的还是袁绍和鲜卑乌桓那边有贸易,而有了物资变得强大起来的乌桓和鲜卑,会不断袭扰他的幽州。

毕竟从以前开始,他对胡人的态度,一直都是除恶务尽,自然也看不爽袁绍和胡人贸易。

一天不解决袁绍,那么一天都无法消灭这种‘资敌’的行为。

“既然之前的诏书,没有让他们服从诏令,那么就算再发一个过去,有什么用?”刘协反问。

不如说,休整了半年之后,双方就打算趁着秋收来场大的。

就说朝廷现在的力量,哪什么逼迫他们乖乖听话?

现在的刘协,可不会相信,凭着一份诏书,就能让天下听他号令。

“正因为他们打得厉害,这份诏书,不是给袁绍的,而是给平难中郎将张燕的。”董承回道。

平难中郎将张燕?

刘协觉得这个名字很陌生,少不得看向董承,当然也扫了一眼蔡邕。

“陛下,那张燕原本是黑山贼之首,只是早年上书向朝廷请降,因此拜平难中郎将。先帝命他管理太行山范围的治政和治安,并且每年都可以向朝廷推荐孝廉。”蔡邕出面。

原来是一群投降的贼寇……刘协恍然,多少有些不屑。

“陛下,那太行山区域,有隐户超过百万。张燕麾下,有士卒超过十万。正因为有他在后方牵制,袁绍才和公孙瓒僵持那么多久。”董承出面补充。

如今袁绍和公孙瓒打起来,反过来利用黑山军和公孙瓒,逼迫袁绍就范,还是可行的。

“只是袁绍坐拥三州,麾下无论人口还是物资,都比张燕和公孙瓒多。若把他逼急了,怕是率军南下,我们又要拿什么来阻挡?”娄圭出面。

首节 上一节 231/3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亮剑杀敌,我是军阀之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