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147节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朱棣眼睛迸发神芒,徐妙云眸泛异彩,小胖连菜都顾不上夹了,尽皆惊叹。

  只听李青继续吟道: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许久,李青才从激荡中清醒,见所有人都在直勾勾地盯着他看,讪笑道:“你们……怎么了?”

  朱棣心潮澎湃,脸孔涨红,激动的难以自已,嘴巴张了又张,愣是没想出该如何表达。

  徐妙云见他憋的辛苦,忍不住开口赞道:“这首词前不见古人,后…很难见来者。

  当,千古绝唱!”

  “青哥大才啊!”朱高炽心向神往,一脸叹服。

  老二朱高煦挠了挠头,小声道:“净吹牛。”

  朱高炽一脸严肃,“你懂什么,这叫心性,心性……!”

第146章 如若我登临大宝

  朱棣怔怔的看着李青,这一刻他对李青有了全新看法。

  正所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一个人的心性,和他日后成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刻,他明白了为何父皇会如此宠爱李青,也确信李青的高度绝不止于此。

  再想想和李青为数不多的相处,那次招降乃儿不花,李青从未对军事上指手画脚,诚然,是因为他不懂军事,但身为监军能如此豁达,足以可见此人心胸之宽广。

  才学、武艺、以及万里难挑其一的箭法,皆是常人难以企及。

  朱棣不免暗叹:还好,他不姓朱!

  旋即,又觉得自己太过小心眼儿,不由暗暗苦笑。

  “李钦差大才,本王敬你一杯。”

  “不敢当,不敢当。”李青汗颜,他只是情绪上来,借词抒情罢了,没想到朱棣会有如此转变,“下官敬殿下。”

  气氛愈发融洽,饭也吃差不多了,两人转而喝起了酒。

  李青借此了解了一下,近几年北平边防,以及元人的态度,但得到的答案并不乐观。

  朱棣严肃道,“非本王危言耸听,你看着吧,十年之内,元人必定会大举来犯。”

  “哦?”李青皱眉道,“王爷为何如此笃定?”

  “这个……姑且算是直觉吧!”朱棣尴尬道,“从最近这两年守边经验来看,本王能感觉的到,元人的众多部落正在逐步融合,甚至往统一上发展。”

  顿了顿,“当然,本王并未有实质性的证据,怎么说呢,本王在北平就藩了这么久,和元人打的交道太多了。

  或许你会以为这是无稽之谈,但本王就是可以确信这一点!

  等你回去后,还请将本王的猜测如实禀告父皇。”

  到底是朱氏子孙,朱棣虽对老爹的偏心有些不满,但在大事上,他还是拎得清的。

  李青点头,“王爷放心,下官一定如实上禀。”

  他能看出来,朱棣说的真心,他并未轻视朱棣的猜测。

  直觉这东西,说起来很玄乎,但往往命中率奇高,朱棣在北平守了这么久,和元人打了太多交道,绝不会无故有此直觉。

  又聊了许久,李青起身告辞。

  ……

  朱棣立在窗前,望着万里冰封,望着极远处的长城,久久不能平静。

  “殿下……”徐妙云为其披上大氅,两人青梅竹马,她更是不到十五岁就跟了他,夫君在想什么,她岂会不知,轻叹道:“你不可……”

  “妙云。”朱棣语气不甘,“如若我登临大宝,未尝不能做到词中那般,较之于我,秦王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他的眸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自信,整个人有着难以言喻的风采,“如若我登临大宝,文治、武功,我一样不落;

  如若我登临大宝,定能开创出一个繁华盛世;

  如若我登临大宝,定能登临瀚海,封狼居胥;

  如若我登临大宝,定能书写一本璀璨的篇章;

  如若我……”

  “殿下……!”徐妙云颤声道,“莫要再说,莫要再说了。”

  “如若我……”朱棣紧握的双拳缓缓松开,炽盛的眸光逐渐黯淡,苦涩道,“如若我是老大,该多好,该多好啊……!”

  徐妙云见夫君如此,心都碎了,眼泪扑簌簌的掉,哭劝道:“妾知殿下心有不甘,可那又如何呢,立嫡立长,大哥他德高望重,仁厚贤明,你不能怪父皇。”

  “大哥做储君众望所归,我不会有丝毫怨言,可父皇…为何,为何就不能……”朱棣连呼吸都在发颤,“为何就不能是我呢?”

  “殿下,你别这样,妾心好慌。”徐妙云惊惧不已,“你可千万不要做傻事啊!”

  朱棣颓然叹了口气,轻轻将她拥入怀中,低低道:“放心吧,我不会做傻事,我只是…只是太憋屈了。”

  “嗯,妾理解,妾都明白。”徐妙云反手拥着他,“殿下,咱们不想那些不开心的事儿了,咱过好咱的日子就成。

  孩子们一天天在长大,等以后,咱们还会有孙子,看着他们成长,日后儿孙绕膝,不也是一大幸事吗?”

  “是啊!”朱棣挤出一丝笑意,歉然道:“夫君刚才吓到你了。”

  …………

  李青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布政使,与其商议边防大事,做元人来劫掠的打算。

  虽然只是朱棣猜测,但做些准备没多大损失,万一元人真来了,再仓促应对,势必误事。

  这种事,容不得一丝马虎和侥幸。

  北平布政使非常配合,太子薨逝的事已经传遍天下,他能爬上这个位置,朝中又岂会没有关系,虽然对大局了解的并不透彻,但也猜测个大概。

  官场之上没几个书呆子,别看他们平时一口一个子曰,实则个个是人精。

  清楚以后李青的地位、权势,定会再上层楼,自然不会不给面子。

  守城不比出征,并不算麻烦,只是辛苦了一下各司衙门的衙役,只用了十余日,便一切就绪。

  距离过年只有数日了,李青唯恐有意外,又去了燕王府。

  “殿下,对于元军来犯,你有几成把握?”

  “五成。”朱棣道,“根据本王判断,元人要么除夕夜来犯,要么大年初一,因为这两天正是百姓家改善生活的日子,同时也守城将士最松懈的时候。”

  李青微微皱眉,现在军队动不了,除了日常守城的将士,能动用的只有朱棣的三卫。

  这个节骨眼儿让朱棣出府,并统帅三卫,实在太冒尖儿了点,可他又怕元人真来了。

  思虑再三,李青问道:“殿下,可否先通知三卫,让其做好备战准备?”

  “没问题。”朱棣满口答应,“本王这就去安排。”

  “且慢安排。”李青干笑道,“下官的意思是,由下官来传达殿下的命令。”

  “你……!”

  李青拱手道:“抱歉,非常时期,还望殿下理解。”

  朱棣苦笑两声,无奈点头。

  见他如此配合,李青稍稍放下心来,钦佩道:“殿下明事理,识大体,顾大局……”

  “行了,留着好听的回去拍马屁吧!”朱棣哼道:“拍本王马屁,本王也赏不了你什么。”

  “哪呀,下官句句肺腑。”李青知道老四心情郁闷,腆着脸奉承几句。

  他多少也有些理解,好好的不让出门,无缘无故的被禁足半年,换谁心里也不好受。

  何况,朱棣不仅遵纪守法,还屡立战功,这样一个藩王被如此对待,心里有怨气实属正常。

  ……

  除夕这天,李青登上城墙,审视着边外。

  北平布政使也不陪老婆孩子了,大过年也不辞劳苦的赶来,只为在御前红人面前好好表现。

  李青自是知道他的意图,但心下并无鄙夷,不管如何,这种行为值得肯定。

  论迹不论心,再者,有上进心,想往上爬,也不算是缺点。

  “钦差大人,你说元人会来吗?”布政使瞅了瞅关外的白雪茫茫,搓着手道,“这么冷的天,长途奔袭,一路上不知会冻死多少人呢。”

  李青笑道,“不来最好,皆大欢喜。”

  顿了顿,说上两句暖心话:“大过年的,布政使大人还不辞辛苦,本钦差钦佩。”

  “哪里哪里。”布政使心里顿时暖呼呼的,连忙矜持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让百姓过好年,才是大明官员的第一要务。”

  李青含笑点头,继续欣赏关外雪景。

  一直到日暮,都未有元人到来的迹象,但李青并没有放松,元人最喜欢搞夜袭戏码,晚上攻城的突然性,于他们最有利。

  李青看着冻得直哆嗦的布政使,笑道:“布政使大人文臣出身,身子骨稍弱了些,回去休息吧。”

  “无妨,下官虽是一介书生,但这点儿冻还扛得住。”他义正言辞道,“士兵们扛得住,下官也扛得住。”

  李青见他执意如此,也没再劝,搬张椅子坐下,趴在城墙垛口上,无聊发呆。

  午夜时分,李青无聊的打个哈欠,突然发现平坦雪地上亮起一大片火点儿,正在快速接近。

  “卧槽,真来了!”

首节 上一节 147/8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昏君,开局送江山,成千古一帝

下一篇:三国:我卷我自己,开局忽悠赵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