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165节

  “皇上,臣还是觉得不宜削藩。”

  朱允炆眉头皱了皱,“理由呢?”

  “皇上可知,秦王娶的是前元大将王保保妹妹,晋王娶的是永平侯女儿,燕王、代王娶的是魏国公女儿,蜀王娶的蓝玉女儿……”

  巴拉巴拉……

  朱允炆的眉头紧紧皱起,齐方黄三人的笑意,也渐渐敛去少许。

  老朱的儿子中,就没一个娶文臣闺女的,一股脑儿尽是勋贵。

  就连朱允炆的老爹朱标,娶的也是大明第一猛将,常遇春的女儿。

  而老朱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吸取了宋朝,后宫被儒家士大夫控制的教训,所以根本不和文臣联姻。

  文臣之中唯一联姻的,就一个李善长,而且还是嫁公主,而非娶王妃。

  公主自然是高贵的,但嫁过去后,生的孩子都是随夫家姓,都是外人。

  但娶王妃就不同了,虽然勋贵之女升为王妃,也比不上公主,但她们生的儿子可是老朱家的种,属于皇室宗亲。

  这一点,尤为重要!

  其实老朱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让勋贵、藩王相互制衡的同时,不至于急眼搞内耗。

  事实证明,他的做法非常正确。

  勋贵和藩王之间,的确保持着相互制衡,且和平相处的关系。

  可一旦削藩,难免不会有双方联手的情况发生。

  诚然,大明藩王比不上汉朝藩王,可若一个搞不好,事态也不会比汉朝的七王之乱好哪儿去。

  “永青侯言之有理啊!”齐泰大点其头。

  方孝孺、黄子澄也深有同感,起身长长一揖,“受教了。”

  李青含笑抱拳还礼,心里长长舒了口气。

  怎料,他笑容刚刚升起,方孝孺就来了一句:“如此看来,倒不能先削燕王、宁王了,还是从权势小的藩王,且王妃娘家势力小的下手,比较稳妥!”

  李青:(⊙o⊙)…

第3章 建文削藩

  朱允炆深深的望了李青一眼,心道:“不愧是皇爷爷那般看重的人,果然非同一般,以后还要更加重用才是。”

  想到此处,他笑呵呵道,“茶都凉了,诸位先生先喝口茶。”

  “皇……”

  “李兄。”李景隆扯了扯李青袖子,低声道,“圣意如此明显,你莫要钻牛角尖,即便真想劝,也不能在这个节骨眼儿,当着这些人的面,让他下不来台。”

  李青苦笑点头,心里充满无奈。

  经过刚才那一番言论,齐方黄三人对李青印象大为改观,言语间也不再针锋相对,可谓是一团和气。

  但李青却高兴不起来,他不想让朱允炆削藩,战争有多残酷,他早已领略过了,更何况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而且,如今关外局势持续恶化,这个时候开战,不是主动给机会让元人做大吗?

  即便要打仗,也得打元人,窝里斗……娘的,这叫什么事儿啊。

  李青和朱棣没少打交道,他知道,朱棣有野心,但并不想篡权,朱棣想当皇帝,但并不想造反。

  朱棣是想合礼合法的继承,而非抢夺皇位。

  只要朱允炆不削藩,朱棣绝不会反。

  一刻钟后,黄子澄率先进入状态,干劲儿满满道,“皇上,臣提议,先从周王开始。”

  他解释道,“周王是燕王的同母胞弟,解决了他,就相当于解决了燕王的羽翼,而且他好欺……咳咳,他权势不小。”

  “好,就这么办!”朱允炆几乎瞬间答应,甚至没给众人提意见的机会。

  李青眉头微皱,之前他负责监视诸藩王,几位藩王之中,就属周王朱橚名声最好,乐善好施,而且还联合藩地名医著医书;

  虽然没立过大军功,但着实是个好藩王。

  难道就因为手里没多少兵,就先拿他开刀?

  看着齐方黄,李青突然心生厌恶起来,行事只讲利害,不论是非,再忠君又有何用?

  “皇上三思。”李景隆看不下去了,都是他的表叔,他也不想朱允炆削藩,“周王素来贤明,望皇上……”

  “曹国公,注意你的言辞。”齐泰皱眉道,“藩王可以用贤明一词吗?”

  “你……!”李景隆可不惯着他,“动周王,理由呢?”

  “只要查,总会有的。”黄子澄接言道,“藩王之中,有几个遵纪守法的?”

  朱允炆见两人似要吵起来,起身道:“好了,朕意已决,就从周王开始。”

  见李景隆似要再驳,便道:“今儿就到这儿吧,大家都散了!”

  “臣等告退。”

  ……

  李青面沉如水,李景隆脸色也不太好看,见李青出了皇宫便要回家,他挽留道:“李兄留步。”

  “何事?”

  “我们再劝劝皇上吧!”

  “没用的。”李青苦笑,“你我谁也劝不住,他只会听合心意的建议。”

  李景隆不甘心道:“那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

  李青沉默少顷,说了句李景隆听不懂的话:“历史终将重演,又何须执着,罢了,还是回去享受生活吧!”

  说罢,也不再说什么,径直扬长而去。

  第二天,李青病了。

  朱允炆下了午朝,亲自赶来,并带了御医来给李青诊治。

  结果,太医号了半天脉,也没查出病因,只是称:永青侯患了杂症,需要静养。

  朱允炆有些怀疑,但见李青面色苍白,又不得不信,加上御医都这么说了,他也不好强行让李青上朝。

  于是说了一些暖心话,便回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李青一直带病休假。

  数日后,李景隆登门拜访,面色难看。

  “李兄,你病好些了没?”

  “御医都诊治不出来,能好哪儿去。”李青一副虚弱的样子,“你脸色也不太好看啊!”

  李景隆默然,“我要去抓周王了。”

  李青轻轻点头:“嗯,一路顺风。”

  “李兄……唉。”李景隆没再说什么,只是关切道,“你是医生,应该不会有碍吧?”

  “医者难自医啊!”李青笑了笑,“不过应该死不了。”

  见他还有心情说笑,李景隆满心苦涩,又待了一会儿,起身告辞。

  一个半月后,周王一家被押送京师,由于实在没有查出来什么罪名,便以谋反罪论处。

  当然,并非是凭空捏造,而是有人告发,而告发者,正是周王年仅十岁的次子。

  朱允炆倒没痛下杀手,只是对叔叔痛心疾首的一番训斥,而后大慈大悲的免其死罪,贬为庶人,而后令其迁往云..南。

  周王爵位被削,引起了不小的动荡,实在是周王乐善好施,名声极好,朝廷定的罪根本难以服众。

  毕竟周王的权势太小了点儿,手上的三卫加在一起,也就万余人,根本没人相信他会造反。

  偏偏告发者,只是一个十岁大的孩子,瞎子也看得出来,这是欲加之罪。

  勋贵虽然没有文臣心眼儿多,但也不是傻子,连周王都治罪了,其他藩王能好的了吗?

  文臣日益跋扈,这让勋贵更加难以接受,这一来,本来相互制衡的勋贵、藩王,都不干了。

  周王迁往云南的第二天,常家、徐家、蓝玉……等勋贵尽皆上朝,为周王求情,同时弹劾齐方黄三人。

  朱允炆安抚,而后驳回众勋贵的请愿。

  但很快他就领教到,动藩王带来的后果,他太小瞧这些勋贵的影响力了,不仅朝堂上文臣勋贵更加对立,军队也开始人心浮动。

  一个月后,辽王、燕王、宁王、谷王、代王、庆王……尽皆上书请愿,要求重查周王谋反案,同时,弹劾齐方黄,相比勋贵,他们更加霸道,直接让朱允炆剁了三人。

  朱允炆哪里见过这架势,当即就怂了,但皇爷爷就给他留了这么点儿人,一下砍仨,他哪里舍得。

  于是,他下了个罪己诏。

  但,并未承认周王无罪,而是说处罚稍显严格,接着派人去云南给周王安了个家,仅此而已。

  朱允炆表现的平静,内心却慌的一批,本就不多的安全感,更是严重匮乏。

  同时,他更加坚定削藩的决心。

  ……

  转眼,冬去春来。

  建文元年四月,沉寂已久的朱允炆再次发难,这次他更是将雷厉风行诠释到了极限。

  一月之内,连削三王!

  齐、湘、代三位藩王,尽皆被贬为庶人,一时间朝野哗然。

  其中,湘王朱柏最是悲壮,他遭人指控意图谋反、伪造宝钞及擅虐杀人等罪名,辩无可辩。

  性格刚烈的他,选择了自焚!

  湘王、湘王妃、及其余家眷,包括王府下人,尽皆于火中自尽。

  这下,可真捅破了天。

  侄子杀了叔叔,这个罪名他如何担当的起,可事情已成定局,他又能如何?

  在齐方黄的建议下,为了顾全朝廷体面,称湘王是畏罪自杀,同时,为表明朝廷的政治正确,还给其定了个恶谥:戾。

首节 上一节 165/8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昏君,开局送江山,成千古一帝

下一篇:三国:我卷我自己,开局忽悠赵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