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200节

  三女一头雾水,“先生是……李青?”

  “又错了,我可以叫李青,别人也可以叫李青。”

  “那…先生是谁呀?”三女已经开始迷糊了。

  李青道,“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咳咳,跑题了;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意识,无可替代;

  你们是红袖、怜香、婉灵,也是我的女人,但这些都是表象,难道抛开这些,你们就不是你们了?

  并不是!你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属于你们,你们不是先生的附庸……”

  巴拉巴拉……

  李青一顿cpu,成功把三女的cpu给干烧了。

  ……

  “吨吨吨……”

  李青说的嘴巴冒沫,端起凉茶一饮而尽,“不用想着变老了,不好看了什么的,都好好待着,享受你们应得便是。”

  三女讷讷点头,她们并未听懂先生话,却领悟了其中意思。

  见状,李青长长舒了口气,他还真怕三女自卑,给他来个不辞而别,甚至…寻短见。

  “好了,织造局准备得差不多了。”李青起身伸了伸懒腰,“我们回家歇两天,等钦天监选定黄道吉日再说。”

  三女点头,听了先生一席话,突然通透起来,埋藏在心底的抑郁,缓缓消散。

  织造局离家不远,坐了不到两个时辰马车,四人便到了家。

  晚上,四人极度共情,她们更为通透,负面情绪尽去。

  ……

  搞定了她们,李青专心搞事业。

  翌日,御书房。

  李青将织造局的运营规划,给朱棣说了一遍。

  朱棣一副不太聪明的样子,“啥是流水线作业啊?”

  “就是分工明确。”李青解释:“就是从蚕茧开始,收烘、煮茧、缫丝、烘丝、成绞、络丝、并丝、捻丝、牵经、卷纬、织绸、染色、烘干;

  每一道工序都有专门的人做,这样时间一久,工人熟能生巧之下,质量、产量都会越来越好。”

  李青道,“织造局代表着朝廷,代表着皇家,丝绸质量这块儿不能马虎,一旦出海,更是代表大明。”

  “说的好。”朱棣很是认可,“桑蚕、工人都谈好了吗?”

  李青点头,“就差开工了,臣就是来问皇上,开业之日是让钦天监选,还是皇上你亲自来定?”

  “朕…算了,还是让钦天监选吧。”古人多少都迷信,朱棣也不能免俗,“回头朕让钦天监尽快卜算一个好日出来。”

  顿了顿,“这些天,朕被那群大臣烦的不行,你觉得谁更适合做太子?”

  “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啊!”李青摊了摊手,“立嫡立长,自古皆然。”

  朱棣没有听到自己想听的话,神色有些不愉,“朕看老大不行,他上位必定重用文臣,朕怕到时候弄个建文第二出来。”

  “这不可能。”李青断然道,“皇上你太小看他了。”

  “可他压不住武将这是事实。”朱棣反驳道,“文臣你还不知道吗,给点好处就能上天,一旦让他们得势,大明就完了。”

  “……那你上个月为啥创建内阁?”李青苦笑道,“创建内阁,还不如直接恢复宰相制呢。”

  “放屁!”朱棣一瞪眼,“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行政权,太祖皇帝好不容易废除了,朕岂可恢复?”

  朱棣断然道:“决策权,必须牢牢把持在皇帝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如此一来,官员各司其职,而且,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他们不属于权力机构,品级也低,能极大限度的限制他们专权。”

  李青幽幽道:“县官不如现管,今日的现管,明日未尝不可超越县官。”

  “那你让朕怎么办?”朱棣火了,“整天如雪花一样的奏疏,朕就是不吃、不喝、不睡觉,也忙不过来;

  事情总要人去做,不然要那些文臣做甚?”

  李青无言以对,治理天下绕不开文臣,让战场喊打喊杀的将军去理政务,的确不现实。

  这是一个死结,你重用文臣,文臣就会崛起,但治理江山,你又不得不用文臣。

  至少目前来看,朱棣的这个机制没毛病。

  直接恢复宰相制,发展个数十上百年,说不定情况比内阁还要严重的多。

第10章 册立皇太子

  “敢问皇上,内阁成员都有谁呀?”

  朱棣伸了伸懒腰,“解缙、黄淮、胡广、胡俨、金幼孜、杨士奇、杨荣。”

  “这么多?”李青惊讶。

  “人多好办事,也不容易专权。”朱棣好奇道,“你似乎对内阁意见很大啊?”

  李青苦笑摇头,“倒也不全是,内阁还是有很大正向作用的,可以替皇上分忧。”

  想想贪玩的正德,不上朝的嘉靖、万历,尤其是万历,整个就一撂挑子状态,但大明依旧正常运行,全靠内阁在撑着。

  尽管他们专权,但也不能说,他们不干一点儿正事。

  总得来说,内阁的创立有利有弊,并不全是坏事。

  想到这儿,李青心理上也不再那么排斥了。

  浅谈了会儿内阁,朱棣又把话题转移到立储上面,“说真的,朕想立老二。”

  “你是皇上,你说了算。”李青面无表情道,“这是你权力。”

  朱棣叹了口气,“只可惜……他不是老大啊!”

  李青无语:啥话都让你说了,我还说个屁呀。

  见他不说话,朱棣又道:“李青你说实话,你认为他们谁更适合做储君?”

  “老大。”

  “抛开嫡长子身份呢?”

  “还是老大。”李青认真道,“相较于以武抑文,储君本人的能力更为重要,不是吗?”

  朱棣沉默半晌,轻轻点头:“是啊,老二就是个憨货。”

  “……”李青劝道:“储君之位不可搁置过久,还请皇上早下决断,避免内耗。”

  朱棣沉吟道,“李青,你脑子好使,有没有办法让老大和武将亲近起来?”

  “这…还真没有。”李青苦笑,“二皇子从小就跟着你混军营,这一点,老大比不了;

  尤其是靖难时,朱能、丘福等功臣,都是二皇子的战友,你让老大咋跟他比?”

  朱棣无奈道:“朕承认,多少有些偏心眼儿,但也不能全怪朕啊!

  老大那一身膘你也知道,跑两步就喘,我倒是想带他混军营,但他不行啊。”

  李青想了想,“皇上不若隔一辈儿,着重培养皇孙,让他从小亲近武将,以后对外用兵让他也跟去,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小胖是扶不动了,只能扶他儿子。

  “皇孙?”朱棣眼睛一亮,随即大点其头,“这个主意倒是不错,朕再活个二十多年不成问题,这么长的时间,足够培养了。”

  他越想越觉得可行,从小培养孙子,可比中途培养憨憨容收益大,还能保全立嫡立长的祖制。

  可谓是两全其美!

  朱棣自己得位不正,却更尊崇礼法,因为他想让自己儿孙,都得位正。

  一个人越缺什么,越想让儿孙有什么。

  不然,以朱棣的性子,也不会明明喜欢老二,却还是顾虑重重了。

  朱棣吁了口气,道:“明儿早朝你也来。”

  李青心中一动,试探道,“皇上要立太子?”

  “立了吧。”朱棣叹道,“省得文武群臣扯皮、聒噪。”

  李青笑了笑,“早立早好,省得内耗,也省得破坏了他们兄弟之情。”

  “嗯。”

  隔辈亲,隔辈亲,老朱喜欢孙子,老四也喜欢孙子。

  一想到大孙子,朱棣就情不自禁地咧起了嘴,“李青,你觉得朕的大孙儿如何?”

  李青有些想笑,一个小娃娃能看出什么啊,不过想到仁宣之治,却也不得不承认,这孙子干的确实不错。

  于是借用一句戏言:“好圣孙,大明可旺三代!”

  “是吧!”朱棣咧嘴大乐,随即又不悦道,“什么叫可旺三代,要千秋万世的旺下去。”

  李青抱拳道,“臣言语有失,还望皇上恕罪。”

  “行了行了,朕不跟你一般见识。”朱棣解了心结,心情美美哒,“你抽空去三宝那儿看看,别只顾着玩儿女人。”

  “……”李青无语,“皇上,有句话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

  “咱能不能来点儿干货?”

  “啥意思?”

  李青道:“比如给臣涨涨俸禄。”

  “你的俸禄不低了啊!”朱棣纳闷儿道,“不够使吗?”

  “皇上这话说的,臣是贪那俩钱儿吗?”李青一脸正经,“主要是想看看皇上心里有没有臣。”

  朱棣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就你贫,年俸再给你加五百石。”

首节 上一节 200/8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昏君,开局送江山,成千古一帝

下一篇:三国:我卷我自己,开局忽悠赵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