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234节

  如果把大明所有的财富,比做一张大饼,那从上到下,一层一层分下去,到了百姓手里,就只剩一点儿碎饼渣了,现在大明还年轻,吏治相对清明,加上有前朝末期做比较,所以他们不会乱,

  但,随着人性的贪婪,国君更替之中对官员的约束下降,从上到下的层层盘剥会变本加厉,当百姓的利益,不断被自上而下压缩到极限后,他们必反!”

  李青点头,这些他也有所明悟,但道衍说的更透彻。

  “大师高见。”

  “呵呵……”道衍笑笑,“说完了百姓,再说说官吧!”

  “自古文武不两立,可以说,自王朝建立之日起,文臣武将的矛盾就开始了;

  文武之争,说白了,就是权势之争,也作利益之争。

  江山是武将们打下来的,所以在建国之初,文臣大多不是武将对手,但这种情况并不会持续多久。

  因为治理天下,需要文臣!

  当此时也,文官必和武将争权夺势,当然,武将也会反击,但随着开国功臣的逝去,他们的影响力会严重下滑;

  在此期间,如果武将豁得出去,便会造成大动乱,如果没有,那么武将集团必须做出妥协。

  而作为皇帝,是绝对不会让武将豁出去的,因此,历朝以来,文武之争,都是以文臣胜利而告终。”

  道衍长长吁了口气,笑道:“以上种种,便是贫僧对天、地、人的诠释,永青侯以为然否?”

  李青苦笑点头:“大师高见。”

  道衍把所谓的大势,讲得尤为透彻,可正因为透彻,才更让人绝望。

  至此,李青总算彻底明悟了师父的话:大势不可逆,需顺势而为。

  ……

  两人聊了许久,期间,李青请教了很多问题,道衍是一个智者,基本都能解答。

  在此过程中,道衍对李青也惊为天人,因为李青的很多理论,虽然太理想化,根本无法实施,却异常惊艳。

  一直到暮色降临,李青才结束话题。

  道衍叹道:“若有一天王朝覆灭,当新的王朝建立,重新制定秩序之时,永青侯的这些理论,未尝不能实施。”

  李青怔了一下,轻轻点头,随即笑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青获益匪浅。”

  “永青侯客气。”道衍也跟着笑道,“其实也不用悲观,这个世界一直如此,都是在从好变坏,从坏变好。”

  “阿弥陀佛。”道衍打了个佛号,来一句很有很有哲理的话,做结束语:“它会好,也会坏,它会坏,就会好;

  四季交替,王朝更迭,反反复复,无穷尽也。”

  ……

  翌日。

  李青去见了三宝。

  这些年三宝一直在海上漂泊,每次回来都会立即忙着第二次出海,这次,朱棣给他放了半年的假。

  朱棣嘴上说着心疼三宝,实际上是欲扩大规模,让三宝再督造些舰船。

  多年的风吹日晒,让三宝看起来老了许多,刚四十岁的他,看着跟五十岁似的。

  三宝将他迎进客堂,让下人备上酒菜,二人吃喝叙旧。

  李青举杯笑道:“三宝你这一番功绩,必将名垂史册。”

  “都是皇上雄才大略。”三宝举杯和他碰了一下,矜持道,“换了旁人,不见得比我差。”

  “哎?功就是功,何须妄自菲薄。”李青饮尽杯中酒,笑道,“海上生活如何?”

  “大海波澜壮阔,浩瀚无垠,百看不厌啊!”三宝放下酒杯,“先生若有机会,三宝真想带你去看看。”

  李青苦笑:“怕是没这个机会了,皇上恨不得让我天天干活,才不会让我去呢。”

  他也没想着出海,抽不开身是一,主要还是出海一趟得两年多,太耗时间了。

  他的时间多,但三女不一样。

  “说说海上的事儿吧。”李青笑道。

  “这可就多了。”说到这个,三宝来了劲儿,“通商贸易太过枯燥,给先生说说打海盗吧。”

  李青点头,“海上的海盗多吗?”

  “去那么多国家,哪能一直风平浪静啊。”三宝笑道,“除了打海盗,我还要代表大明,帮着小国调解争端,宣扬国威的同时,还要促进各国和平,可不光是贸易。”

  ……

  三宝孜孜不倦地说着打海盗,以及与各国交流中发生的趣事儿。

  他说的兴致勃勃,李青听的兴致勃勃。

  一场酒,二人喝了两个时辰才结束。

  三宝遗憾道:“真想带先生、太子去海上,分享三宝的所见所闻,让你们也看看海洋辽阔,那等壮观景象,非言语能够表述。”

  “以后总有机会。”李青笑笑。

  ——

  朝堂风平浪静,老大干活,老二挑老大毛病,朱棣统筹全局。

  争嫡依旧在继续,但都是在朱棣制定的规则中进行博弈,建都、通运河的工程也进行的有条不紊。

  李青见有他没他没区别,便向朱棣请了个假。

  其实,朱棣开始是拒绝的,后来李青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朱棣就同意了。

  他这次请假,不是为了带着三女游山玩水,而是想去之前的道观,看看师父在不在。

  距离朱棣进京已经十年了,十年来,师父张邋遢一次面都没露过。

  李青想老头子了。

第43章 朱允炆的退休生活

  李青没有带上三女,一人一骑出了金陵城。

  自打洪武十五年起,他还是第一次因为私事离开金陵。

  马儿扬蹄,一路疾驰向前,微风吹在身上,有种别样的舒爽感。

  他一路不吃不喝,一天换一马,日夜兼程,归心似箭。

  在金陵住了这么多年,但李青内心深处的家,还是那座生活了十年的破旧道观。

  ……

  半个多月后,李青来到山脚下,望着眼前青山,近乡情怯之感愈发浓郁。

  李青轻声自语:“十年不见了,老头子还在这儿吗?他还好吗?”

  不知为何,他心慌得厉害,竟有些不敢登山。

  徘徊一阵儿,李青转而去了附近小镇,买了许多吃喝之物,这才登上这座熟悉的青山。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李青沿着曲折小路,蜿蜒向上。

  两刻钟后,李青提着大包小包登上了青山。

  “师父,我回来啦!”

  李青不敢上前,只远远扬声喊了一句,惴惴不安的等待着回应。

  很快,门被打开,一个中年男子扛着锄头出来。

  “你是谁?”中年男子开口,神情充满警惕。

  “我……”李青呆了一下,吃惊道,“朱允炆?”

  不错,眼前这个胡子拉碴,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正建文皇帝朱允炆。

  朱允炆没死,也没有退位,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仍是大明的皇帝。

  “你认错人了。”朱允炆有些慌张,“这里没有什么朱允炆,你到底是谁?”

  “李青!”

  “李青?”朱允炆忆起过往,惊诧道,“你怎么……?”

  “脸受伤了,所以戴着这个。”李青解释了一句,急问道,“师父呢?”

  朱允炆愣怔片刻,勉强接受了事实,“他老人家去采药去了,估计过两天才能回来。”

  听到这话,李青总算是放下心来,笑道:“不请我进屋坐坐吗?”

  朱允炆也笑了,放下锄头做了个请的手势,“师兄请进。”

  “师兄?”李青呆了呆,“师父也收你做弟子啦?”

  “嗯。”朱允炆点头,拔开木质插销,推开门,“你先坐,我去烧壶茶来。”

  李青没有阻止他的热情,放下东西,打量着陌生又熟悉的房间。

  房间陈设和几十年前一样,虽然破旧,却比当初干净许多。

  不久,朱允炆提着茶壶进来,找出两个杯子给李青倒了杯茶,问道:“这次来是找师父,还是……”

  “找师父。”李青给了他一颗定心丸,“建文已死,天下皆知。”

  闻言,朱允炆放松下来,轻笑道,“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

  两人聊了许久,聊这些年的各自生活,聊大明如今的变化。

  朱允炆感慨道:“他更适合做皇帝,这样也挺好的,他过上了他想要生活,我对现在的生活也很满意,可谓是皆大欢喜。”

  李青轻轻点头,笑问道:“还习惯吗?”

  “没什么不习惯的,我乐在其中。”朱允炆很豁达,“走,带你去看看我的成果。”

  “成果?”

首节 上一节 234/8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昏君,开局送江山,成千古一帝

下一篇:三国:我卷我自己,开局忽悠赵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