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269节

  “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再给礼部拨点儿。”小胖沉吟片刻,道,“这样,经费提高到三万两。”

  顿了顿,又道:“这两年财政一直紧张,幸赖诸位鼎力办事,孤做主,每人赏银五十两白银,以资鼓励。”

  “谢太子殿下赏赐。”

  小胖笑着点头,“夏爱卿还需尽快将海外货物,以合理价格卖给有钱富绅,以便朝廷运作。”

  “臣遵太子谕令!”夏原吉拱手称是。

  一顿操作过后,小胖扣出来两百七十多万两,几乎弄出来一半,几人也欣然接受。

  小胖总有办法!

  解决了分赃不均的问题,小胖起身道:“诸位去忙吧,奖赏到时随月俸一起发放。”

  “臣等告退。”众人拱手告退。

  “三宝、李爱卿留步。”

  二人回头。

  小胖道:“跟我去御书房一趟。”

  ……

  御书房。

  朱棣半靠在椅上,手里拿着《永乐大典》,看不到面部表情。

  三人行礼:“臣(儿臣)参见皇上。”

  大典移开,朱棣一张阴沉的脸露了出来,“有事儿?”

  “有事儿。”小胖点头。

  李青补充:“好事儿。”

  三宝道,“皇上,有钱了。”

  三人一唱一和,朱棣的脸色好看几分,“多少钱啊?”

  小胖拱手道,“父皇,经过仔细计算,户部能挤出一百万两,吏部能挤出一百五十万,工部能挤出三十万。”

  “哦?”朱棣大为惊诧,嘴角情不自禁地上扬,旋即又压了下去,假惺惺道,“一下子挤出这么多,不会误事儿吧?”

  “不会,这都是经过详细计算过的。”小胖保证道。

  听到这儿,朱棣才的笑意才展露出来,“嗯,不错。”

  随手把大典放在桌上,“都坐吧!”

  三人谢坐。

  朱棣问道:“三宝,此次贸易你估个大概数值,到底带回来多少钱?”

  “金二十七万余两,银四百七十余万两,此外还有大量的紫檀木、胡椒、麝香……”三宝斟酌了一下,“保守估计,总值大概在八百万两上下。”

  “嗯,不少了。”朱棣颇为满意,仔细算了算,“除去下次出海的货物的成本,以及吏、户、工部的开支,应该还有三百五十万两。”

  一下子有钱了,朱棣腰杆又硬了起来,“五十万两拿来造船,一百万入内帑,余者,用作运河的收尾工作,尽快全面疏通,再剩下的用作建都;

  高炽,你些个事你多上上心。”

  “是,儿臣遵旨。”

  朱棣办了自己想办的事儿,心里愉快起来,“来人,准备酒菜,朕要犒劳朕的大功臣。”

  “皇上不必如此。”三宝笑道,“臣已经饮过庆功宴了。”

  李青打趣道:“三宝你是不饿了,皇上可还没吃呢。”

  “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朱棣瞪了他一眼,拉着三宝走到前堂坐下,亲热的不行。

  现在,三宝是他的宝儿,李青都不香了。

  “三宝,这次回来多住一段时间,等歇足了再下西洋。”朱棣笑道,“若是在家闲的无聊,可以去龙江船厂逛逛。”

  “臣遵旨。”三宝欣然点头。

  海上波澜壮阔,但风景再好,也比不上故乡。

  不多时,酒菜上齐,几人举杯共饮,唯有小胖,一副没吃饱的样子继续造,最后被朱棣叫停。

  “吃吃吃,就知道吃,明日起,给朕好好减肥!”朱棣冷哼道:“别想偷懒,朕会监督你。”

  “……是,父皇。”小胖生无可恋地点点头,觉得人生都失去色彩。

  李青趁着喝酒之际,朝三宝打听道,“三宝,你有没有见过一种作物,黄黄的,个头跟拳头似的,埋在土里……”

  三宝茫然,缓缓摇头。

  “还有一种作物,果子也是埋在土地,是红色的,可以生吃,也可以烤着吃、蒸着吃、煮着吃,甚至磨成粉后,能用来做饼子,地下是果子,上面是藤……”

  三宝依旧摇头,“没见过。”

  李青有些气馁,不死心道:“还有一种作物,比人长得还高些,结出来的果子是黄色的棒子,脱粒后金灿灿的,每一粒大小有小拇指甲盖那么大……”

  这次,三宝没再摇头,而是一脸诧异的看向李青,“先生也见过这作物?”

第78章 佛郎机,永乐米

  “啊,我之前……”李青突然顿住,狂喜道:“这么说来,你真见过这种作物了?”

  “嗯。”三宝点头,“我带回来一些,过两天舰船靠岸,先生可以看看,应该是先生说的那种。”

  他补充道:“未完全成熟时,是不是还能煮来吃?”

  “对对对,就是那个。”李青大喜过望,“你带回来多少?”

  “这个……”三宝山笑道,“不多,我是当稀罕物带回来的,那东西做的饼口味还可以,但吃多了上火,还拉喉咙,除去路上的消耗,也就百来石。”

  李青有些遗憾,不过既然找到了,下次出海就能大规模引进,这可真是个好消息。

  “三宝,你是在哪个国家发现这种作物的?”

  “佛郎机,是这几次航海,去最远的一个地方。”

  三宝道,“那个国家的人特别喜欢海上冒险,并也掌握了火器制造,虽然不如我们,但威力也不俗;

  不过,他们的造船技术很差劲儿,很多人都死在了冒险上。”

  顿了顿,“本来宝船是没准备去的,当时都要返航了,结果遇到两国交战,我去劝架,这才认识了弗朗机人,他们被我大明的强大折服,便邀请我们去他们国家做客……”

  三宝说了一下,当时的经过。

  李青挠了挠头,他也搞不懂佛郎机是哪个国家,但这并不重要,他在意的玉米。

  “他们国家这种作物很多吧?”李青问。

  “不算太多。”三宝道,“这种作物,也是他们从其他国家带回本土的,并未得到广泛种植。”

  见李青露出遗憾之色,问道:“先生是想把这作物在大明广泛种植?”

  “嗯,这作物抗旱性很强,可以在山河数省容易遭遇旱灾的地方种植。”李青道,“而且亩产也比小麦、水稻高一些,还能完美错开小麦种植时间。”

  “这样啊!”三宝笑道,“如果是用作种子,绝对绰绰有余。”

  顿了顿,好奇道:“先生,这作物咱们大明根本没有,我也是第一次见,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个…咳咳,我在一本书上看过。”李青打了个哈哈,继续确认,“棒子是不是半尺长,也不用像稻谷那样去壳,直接磨成粉,就可以做饼?”

  “对,就是那样的。”三宝轻笑道,“若不是知道先生一直在京,我都以为你跟着船队一起出海了呢。”

  两人聊得火热,朱棣父子俩一句话也插不上,跟个傻子似的听着,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眼见俩人聊嗨了,连他这个皇帝都不在意,朱棣脸上有些挂不住,“咳咳……那个,朕说两句。”

  二人止住话题,看向朱棣,“皇上请说。”

  娘的,我说啥呀……朱棣不由尬在那儿。

  还好,小胖及时解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物也是如此,在国外的作物,并不一定适用在大明种植啊。”

  李青笑道:“如今有百来石种子,眼下错过了种植,不过明年可以在全国试种,合不合适,试试便知。”

  朱棣见不得李青得意,哼道:“你似乎对这作物很有信心啊?”

  “呃……根据书上的描述,这种作物的确能在大明种植。”李青点头。

  他知道,绝对行!

  “皇上,一共就那么点儿种子,即便真不行,也没什么损失。”李青认真道,“一旦可行,那对大明好处多多。”

  朱棣略一犹豫,点头道,“那就试试,不过…要是不行,损失你来承担。”

  接着,又道:“朕知道你有钱!”

  “……”李青翻个了个白眼儿,“那要是成呢?”

  “要是成了,朕赏你黄金千两。”

  “好,成交!”李青爽快答应。

  虽然赌注不对等,但他知道答案,自然乐得如此。

  玉米都有了,土豆、红薯应该也有才对啊……李青不甘心,索性找来纸笔,把印象中的土豆、红薯画给三宝看。

  这一画,还真有收获。

  “这个好像真有!”三宝指着土豆,有些不确定道,“不过和这个还是有一定出入,佛郎机那儿的会开花。”

  “对,这东西是会开花。”李青欣喜若狂,“花下面是不是土黄色,拳头大小的种子?”

  三宝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我当时以为这东西就是花呢。”

  “……”李青无奈,没得到想要的答案,他是百爪挠心。

  土豆和玉米不一样,它的产量非常高,要是能引进大明,可以极大程度的改善百姓生活。

  有的充足的食物,人口才会迎来暴涨。

  李青恨不得现在就让三宝出海,但终究是忍住了。

  三宝看到的究竟是不是土豆,还在两可之间,三宝漂了两年多,再不让人休息,未免太过分。

  李青认真道:“三宝,下次出海一定要好好看看这东西,若真是它,那对大明的好处无与伦比。”

首节 上一节 269/8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昏君,开局送江山,成千古一帝

下一篇:三国:我卷我自己,开局忽悠赵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