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276节

  “师父、师弟,我走了。”李青嘱咐道,“师父你别瞎跑了,想出去散心的话,和师弟一起。”

  尽管相处的这些日子师父并没有发病,但李青还是希望小老头收敛着些,以防万一。

  “我又不是小孩儿,用的着你嘱咐?”张邋遢咕哝道。

  朱允炆笑着道,“师兄放心好了,我会照顾好师父的。”

  李青点头,对师父行了个大礼,“师父你保重身体,我还会来看你的。”

  “赶紧走吧。”张邋遢没好气道,“又不是见不着了,搞得跟生离死别似的,有意思嘛?”

  李青讪讪一笑,抱了抱拳转身离开。

  ……

  星夜赶路,最终李青在假期结束前,赶回了京师。

  休息了一日,第二天照常早朝。

  对于李青的休假、还朝,百官并不在意,在他们的印象中,永青侯一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文官不是憨憨,吃了一次亏后,再也不找他了,甚至孤立了他。

  混了这么多年,人家都是越混人缘越好,李青却恰恰相反,官场上几乎没有朋友,哪怕是表面上的朋友都没有。

  也是没谁了!

  不过李青并不在乎这个,依旧我行我素。

  田亩清丈完成后,朝廷就开始加大力度地推行摊丁入亩,阻力肯定是有的,但并不大,总得来说还算顺利。

  与此同时,运河疏通也结束了,实现了南北贯通。

  朝廷开支降低了很多,朱棣本想把节省的开支,用作建都上面,却被好大儿拦住了。

  国库好不容易有了点儿余钱,再大手大脚花钱,又要陷入恶循环。

  小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总算是劝住了碎钞狂魔,永乐大帝!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次国策的施行,带来的变化尤为大,那种生机勃勃的气象,能切身体会的到。

  有好就有坏,皇后的身体正在走下坡路。

  李青除了日常上朝,几乎每日都要去给徐妙云针灸一番,却也只能勉强维持住她的状态。

  这位女诸生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乾清宫。

  徐妙云苍白的面色,经过针灸刺激,红润了一些,但仍有气无力。

  “麻烦李卿家了。”

  “娘娘客气,这都是臣子的本分。”李青收起银针,嘱咐道,“针灸过后半个时辰内不能见风。”

  徐妙云轻轻颔首,示意知道了。

  见状,李青拱了拱手,退出大殿。

  朱棣拍了拍徐妙云的小手,温声细语两句,也跟着出了乾清宫。

  ~

  “皇后的身体究竟如何了?”

  “不太乐观。”李青轻叹。

  朱棣默了一下,“大概还有多少时间?”

  “这个不好说啊!”李青摇头,“这个得看具体情况。”

  说话间,两人来到中殿。

  小黄门有眼力见地奉上热茶,远远退到殿门口,既不让皇上瞧着烦,又能保证随叫随到。

  朱棣坐到御案前,饮了口茶,朝李青道,“坐吧!”

  待李青落座,他轻声说道:“你是医生,肯定知道大概时间,给朕一个答案,朕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李青沉默片刻,开口道:“情况好的话小半年,差的话两三个月。”

  朱棣手抖了一下,杯中的茶洒出不少,“两三个月?”

  “昂。”李青硬着头皮道,“臣会尽力医治皇后娘娘。”

  “两三个月……”朱棣口中喃喃,根本没听进去李青的保证,整个人魂不守舍。

  “皇上,皇上……”李青喊了几声,朱棣这才醒过神来,问道,“最好也只有小半年了吗?”

  李青点头。

  朱棣脸色一僵,又是很长一段时间沉默,许久,他才轻轻点头:“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臣告退。”

  宫门外,骄阳照射在身上暖洋洋的,李青呼了口气,心中的抑郁之气却呼之不去。

  生离死别的场面,他不是第一次经历了,但还是无法适应。

  用不多久,又是一个熟悉的人故去,再也见不到了。

  摇了摇头,李青走进轿子。

  他之前没有坐轿的习惯,但随着周围的人一点点变老,他的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路过曹国公府时,李青踢了踢轿子,轿夫停下。

  “老爷。”

  “回去告诉夫人,本侯在曹国公府上饮酒,午饭不回去吃了。”李青挥了挥手,“离家这么近,就不用你们了,回去吧!”

  “是,老爷。”轿夫们答应一声,抬着空轿子离开。

  李青是曹国公府的常客,一到门口,下人就热情招待,领着他进府。

  李景隆正在拿着迷你小弓箭,教大孙子射箭,看到他来,拍拍大孙子脑袋,“好好练,射不中不准吃午饭。”

  小家伙才六七岁,但在优渥的家庭条件下,长得很瓷实,虎头虎脑的模样很讨喜,有先生教导,脑袋瓜也灵活的很,立即对李青撒娇。

  朝气蓬勃的小家伙儿,婴儿肥的小胖脸红彤彤的,一口一个青爷爷叫着,叫的李青笑声朗朗,胸中的抑郁之气也消散大半。

  “你爷爷只说让你射中靶心,又没规定距离。”李青给小家伙支招,“射不中的话,就离近点儿,直到射中为止。”

  “对哦。”小家伙儿笑逐颜开,“谢谢青爷爷。”

  一旁的李景隆满脸黑线,没好气道,“我孙子以后做不了大将军,都你的责任。”

  “……”李青好笑道,“才六七岁的孩子,用不着这么急,过犹不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长身体最重要。”

  “好人都让你做了。”李景隆撇了撇嘴,旋即又道,“喝点儿?”

  “喝点儿!”

  金陵的冬天不冷,太阳正好,两人在院里晒着太阳,边喝边聊,小家伙儿时不时过来讨口肉吃,酒喝得很有趣儿。

  “你喜欢孩子,干嘛不自己生一个呢?”李景隆揶揄,“不会已经空流泪了吧?”

  “去你的。”李青笑骂道,“我依旧是年轻小伙一十八。”

  “吹吧你就。”李景隆果断不信,反倒是一个劲儿地劝他趁着还干的动,赶紧生个儿子,别断了香火。

  李青只是笑而不语。

  最后,李景隆索性也不劝了,“真搞不懂你咋想的,对了,蓝玉回来没?”

  “没呢,估计要到过完年了。”李青抿了口酒,道,“都是做爷爷的人了,昔日的不愉快该放下就放下吧,相处一天少一天,珍惜时光。”

  李景隆怔了怔,轻轻点头:“等他回来吧,念在他年纪大的份儿上,我不跟他一般见识便是。”

  “如此最好。”李青笑道,“到时候我组个局,咱们好好唠唠。”

  李景隆笑着答应,接着,又叹道:“过几年新都建好,估计京师要迁过去了,李兄你备受皇帝器重,肯定也要迁往北平,到时候咱兄弟见一面就难了啊!”

  “你也可以迁过去啊!”

  “我才不去呢,他这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去那儿干嘛?”李景隆道,“再说了,那苦寒之地,有啥好的,哪有金陵舒服?”

  李青笑着点头,心里却涌起一种不详的预感,未来迁都肯定困难重重。

第86章 试探百官

  大明官员七成来自江南,就连大多勋贵也是如此,除了靖难功臣外,想来没多少愿意迁都北平。

  或许,就连靖难功臣也不愿回去。

  北平的经济水平,和金陵差的不是一点两点,二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举个例子:北平连个像样的青楼都没有!

  金陵随便一个中等偏上的酒楼,就比北平最好的酒楼还要好,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亦或交通,都和金陵相差甚远。

  朱棣通运河,很大原因就是为了方便赋税运往新都。

  大明不仅南方官员占七成,赋税也是如此,北方的赋税太少了,官员们在南方这富裕之地,稍微伸伸手,就能捞到油水,而北平……

  这时代的北平,和后世的京都,完全是两码事。

  北平不仅贫苦,环境也十分不好,沙尘暴、寒冷气候……处处比不上金陵。

  而大明在金陵定都这么久,无论是勋贵,还是百官,都在这里落了户,老婆孩子都在这儿,家资,子女教育……李青苦笑摇头。

  “李兄愁眉不展,是有什么烦心事儿吗?”李景隆问。

  李青也没避讳,将心中的顾虑说给他听。

  “的确。”李景隆点头,“不说别人,就拿我来说吧,我也不想去北平。”

  “北平…也没那么差劲儿。”李青道,“是,它现在是比不上金陵,但真迁都过去,未来那里肯定发展迅速。”

  李景隆摇头:“问题不是出在这儿,人都有乡土之情,谁愿意大老远拖家带口去北平?”

  顿了顿,“不过,其实也不用太担心,当今皇帝可不是建文,他要做的事儿,哪怕群臣没一个答应,一样能执行下去;

  他和太祖一样,是个有实权的武皇帝!

  迁都肯定有阻力,但只要他铁了心迁都,谁也阻止不了。”

首节 上一节 276/8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昏君,开局送江山,成千古一帝

下一篇:三国:我卷我自己,开局忽悠赵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