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496节

  他当然知道王振的品性,但那又如何,只要能用、好用就成了,至于王振贪污作恶……文臣也贪污作恶,且还和他对着干。

  至少,王振对他忠心,听他的话,这就够了。

  ~

  王振领着锦衣卫来到奉天殿广场,挑了俩看不顺眼的,每人二十廷杖,着实打!

  虽没打死人,却也废了七成,即便伤好,也得落下病根儿。

  于是乎,群臣的愤怒值,从朱祁镇身上转移到了王振身上,个个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但皇帝不露面,他们也只是无能狂怒罢了。

  数日过后,眼看口嗨解决不了问题,于是他们干脆改换思路,集体请假,直接撂了挑子。

  谁料,他们不干了,小皇帝的病却好了。

  于是,次日早朝,奉天殿。

  朱祁镇一到,憋了许久的群臣彻底爆发。

  “皇上如此,心里还有百姓吗?”

  “出兵这样的大事,皇上却连议都不议,如此乾纲独断,实非明君所为。”

  “皇上岂不知,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

  朱祁镇也不言语,神色淡然,丝毫不生气,竟还饶有兴趣地翻阅起御案上的《永乐大典》来了。

  直到早朝时间快结束,群臣这才停歇下来,不是他们骂不动了,而是小皇帝脸皮太厚,一味的骂,解决不了问题。

  朱祁镇伸了伸懒腰,又清了清嗓子,“都说够了?”

  群臣:“……”

  “说够了,朕说两句。”朱祁镇道,“稍后,所有人随朕去东苑,大军已经就绪,马上就要出发,随朕一起送送他们。”

  什么?群臣震惊。

  这才几天啊,军需就调度好了?

  一群人看向王佐,王佐苦巴巴地点头。

  他有什么办法,一个张辅,一个于谦,任何一个都够他喝一壶的了,何况还有动不动就来一句:“请王尚书随下官进宫。”的李都给事中。

  三人沆瀣一气,他们没有半点儿招架之力。

  一群人面面相觑,心中只有一句话:完了,真动兵了!

  他们是文臣,却也知道三大营的实力,三大营平叛,根本费不了多大功夫,也不会有任何意外。

  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群臣还未反应过来,朱祁镇又说:“江浙倭寇横行,朕心难安啊。”

  “皇上,不能再动用刀兵了。”王佐自觉无颜面对同僚,第一个站了出来,“皇上,国库粮食是多,但银子少啊,

  再动刀兵,怕是银饷吃紧啊!”

  “大明什么时候这么穷了?”朱祁镇皱眉,“王爱卿,户部的账目你当朕不知吗?”

  王佐一凛,连忙改口道:“臣的意思是,除去留下用来抵抗不可预料的天灾后,银子就不够了。”

  “赈灾向来以粮食为主,不是吗?”朱祁镇反问。

  “啊?这……”王佐尬住,讷讷着说不出话。

  朱祁镇挥了挥手,“算了,此事容后再议,诸卿且先随朕去为大军送行。”

第57章 杨溥的忠言

  杨溥出班道:“皇上,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他觉得这次真要失控了,这场争斗无论谁赢,君臣之间的矛盾都将陷入冰点,小皇帝若处处皆敌,绝非张辅、于谦、李青三人能够处理的。

  要知道,小皇帝得罪的不止是京官,还有无数地方官。

  君臣关系如此,非大明之福。

  朱祁镇诧异望了他一眼,道:“准奏。”

  “臣恳请皇上莫再动用刀兵,江浙不是关外,这是我大明的疆域啊。”杨溥认真道,“一旦用兵,受苦受难的还是我大明的子民!”

  都说闹倭寇,但谁都知道,跟倭寇没多大的关系。

  日本国根本没胆子进犯大明,充其量也就是些浪人结成的武装,非官方行为,实际上大多数人还是被煽动、收买大明的百姓。

  “朕说了,以后再议。”朱祁镇说。

  “还请皇上明言会不会动用刀兵!”杨溥坚持到底。

  朱祁镇皱了皱眉,不过并未呵斥,这两年杨溥一改往年,明里暗里帮衬不少,这些他都知道。

  想了想,说道:“大概率不用。”

  杨溥仍是不依不饶,拱手道:“还请皇上给个准话。”

  “请皇上给个准话。”群臣训练有素,一同奏请。

  朱祁镇最恨这一套逼宫戏码,骂道:“动不动就下跪,下跪就有理吗?

  下跪朕就要让着你们吗?

  下跪能跪来银子,解决国库没钱的问题吗?”朱祁镇恨声道:“不要拿‘我弱我有理’那一套对付朕,也少扮可怜,议事就议事,别整得跟个娘们儿似的。”

  “皇上岂能如此说……!”群臣悲愤。

  朱祁镇冷笑:“朕说的事实,你看看你们这副样子,哪里有半分官员的体面?”

  吏部都给事中沉声道:“请皇上收回此言!”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朕绝不收回。”

  “那请皇上准许臣辞官还乡。”吏部给事中双眼通红,嘴唇颤抖。

  朱祁镇在气头上,但也没失去理智,他知道群臣在激愤之下,真有可能全部辞职,那样被动的就是他了。

  “朕不收回朕之所言,朕也不许你辞官!”朱祁镇是皇帝,他想怎样就怎样,至少明面上如此。

  发完了火,朱祁镇也稍稍冷静下来,淡淡道:“杨大学士若有话,与朕在龙辇上说吧。”

  大军出发在即,朱祁镇不想节外生枝,退了一步。

  群臣见出兵已成既定事实,小皇帝又退了一步,便也没再立即逼迫。

  剑拔弩张的气氛略微缓和了些,群臣随皇帝銮驾赶往东苑。

  龙辇上。

  君臣二人相对而坐。

  朱祁镇说:“杨阁老为官数十载,功劳苦劳朕皆知,本以为我们君臣一心,却不料阁老仍是……念及旧情啊!”

  杨溥苦笑:“这没外人,皇上有话不妨明说。”

  “好,那朕就明说了。”朱祁镇道,“实不相瞒,前些年你们三杨做的那些事,朕很看不惯。”

  “是啊!”杨溥叹了口气,“功在当时,罪在千秋啊!”

  朱祁镇见他有如此感慨,神色缓和了几分,语气也不再苛责,“说说你的苦衷吧。”

  “皇上英明。”杨溥拱了拱手,正色道,“恕臣斗胆,皇上您太冒失了,也太理想化了,官场的水不会清,也清不了,现在如此,以后也是如此。”

  杨溥感叹:“臣为官数十载,早已看透了,不止我大明,历朝历代皆是如此,若非如此,它们又岂会亡……臣失言,臣有罪。”

  “行了,起来吧。”朱祁镇摆了摆手,“朕说过,朕最讨厌动不动就下跪的官员,朕也并非听不进去直言的皇帝。”

  “皇上虚怀若谷,老臣佩服。”杨溥说了句套话,起身重新坐在座位,继续道:“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

  皇上有无想过,若停了民间海洋贸易,将会造成什么局面?”

  “直说吧。”

  “官绅若不能从海上赚钱,便会从土地上赚钱。”杨溥说道,“历代帝王都在抑制土地兼并,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何也?”

  杨溥自问自答,“人都是逐利的,而皇帝一人的精力始终有限,或许在某一个皇帝在任时,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避免,但终不能长久,如今大明开海通商,正好转移了他们的视线,这是好事啊!”

  “好事?”朱祁镇笑了,“你的意思是,这是解决土地兼并的最好方法?”

  “不错。”杨溥点头。

  朱祁镇反问:“宋朝海洋贸易比之大明差了?宋朝没土地兼并?”

  “可是……”

  “朕再问你,丝绸要靠什么?”朱祁镇自问自答,“靠的是种桑养蚕,一样需要土地,你说人是逐利的,这话不假,可人也是贪婪的,永远不会满足。”

  杨溥叹道:“皇上,您真是……成长了。”

  “朕以前也不是无知孩童,”朱祁镇淡淡道,“不过是迫于形势罢了。”

  杨溥无言以对,问道:“恕臣斗胆,皇上近两年的举措,是受了李青的影响吧。”

  朱祁镇没有否认,“朕听对的,不论是谁。”

  杨溥点头道:“从长远来看,这么做很正确,但眼下呢?”

  “眼下也翻不了天。”朱祁镇自信道,“你莫非以为,京师三大营还平不了叛乱?”

  “平得了,哪怕江浙事态升级,同样平得了。”杨溥道,“可要是动乱的地方不止这几处呢?”

  朱祁镇想了想,“山.东也有港口,你的意思是那里也会乱?”

  “不不不,臣不是这个意思,即便那里真乱,也不足为虑。”杨溥摇头。

  这下,朱祁镇也猜不透了,道:“阁老有话不放直说。”

  杨溥叹了口气,“皇上,有无想过麓川?”

  “臣可以断定,麓川必乱,麓川一乱,缅甸必当相应,进而影响暹罗。”杨溥说,“这是南方,再说北方,草原虽然不复以往,但实力仍不可小觑;

  这些年来,他们战事不断,看似变弱,实则也是在变强,尽管朝廷大力扶持瓦剌,但鞑靼势头仍是越来越猛;

  皇上真以为您做的,只是损害到文臣的利益吗?

首节 上一节 496/8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昏君,开局送江山,成千古一帝

下一篇:三国:我卷我自己,开局忽悠赵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