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731节

  “小孩子才做选择,朕乃天子,文治武功全都要!”朱见深目光湛湛,信心满满。

  他自信,他能做到。

  少年人,总是那么自信……

  ~

  结束了一日忙碌,当然要跟贞儿姐放松一下,奖励自己。

  但朱见深还是守诺的,奖励完后,便去了后宫。

  …

  一座不起眼的小院,

  刘健拿着任命圣谕,翻来覆去的看,神情颇为激动。

  在翰林院待了这几年,他对官场规则也有了一定了解,编撰先帝实录可是个肥差,通常来说,只要不出岔子,修好书后,必定升迁!

  本以为还要混好几年,才能捞个外放知县的官儿,不曾想突然这么大个馅饼砸下来,刘健整个人晕陶陶的……

  许久,他珍而又珍的收起圣旨,开始琢磨人选。

  首先,排除比自己资历老,背景大的人,不然这头功有被抢风险,其次,也得找学识出众之人,活儿得干得漂亮。

  但功劳还是要分出一部分的,吃独食往往没有好下场,得找个能撑得住场子,且又让人信服的副手……刘健苦思冥想。

  他在翰林混了这么久,对官场一些道道门儿清,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只读圣贤书的青年了,官场可没那么干净。

  “嗯…庶吉士李东阳倒是个不错人选,八岁入顺天府学,景泰十三年中举,十五年中二甲进士,家族世代行伍,属金吾左卫籍,他既是神童,家族又有些小势力,还是刚进的翰林院……”

  刘健思来想去,就这么一个符合他的利益,且对方人品、学识,都让他心生好感。

  这次修撰中宗实录,对他未来的仕途,有着深远影响。

  毕竟……机会可不是一直都有的,京中饱学之士太多了,有时候机会错过了,这辈子都不会再来。

  “嗯……就他了。”

第14章 惊喜?惊吓!

  次日,翰林院。

  明朝的翰林院相对来说,算是比较轻松的机构了,大家读读书,写写文章,修修国史什么的,还能接一些私活,补贴家用。

  比如:跟显贵人家的子女讲课。

  家教酬劳,再加上俸禄,生活倒也挺滋润的,但入仕为官,都是为了出人头地,谁也看不上这些东西。

  也正因如此,翰林院是个表面上道德水准极高,实则却戾气极重的地方。

  文人相轻,这里的人又大多自命不凡,对自身处境不满,难免会发些牢骚,甚至朝堂大官在他们口中,也是不过尔尔。

  都是一副:我上我也行,只是没机会的心理。

  这也不怪他们如此,八股文够难了,但他们披荆斩棘,一路过关斩将,到头来……不过是换个地方读书,虽然有官职,但更像是一种施舍,他们自然不满。

  刘健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

  同僚们日常讨论着国家大事,说着对朝廷政策的各种不满,表述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偶尔会爆发出惊叹、恭维,也有人意见相左,争得面红耳赤。

  所见所闻,都让他颇觉幼稚……

  起初,他也是这里面的一员,但随着时间推移,他渐渐的就不再往里凑了,说白了,就是一群郁郁不得志的人,在侃侃而谈自己得势后,会做出怎样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政绩来。

  再说得难听点儿,这跟说东家、骂西家的长舌妇,并无本质区别。

  如今刘健得遇机会,自然对此更是不屑一顾。

  他现在追求的不再是口嗨,而是真正的仕途,一展自己的抱负,实现最初吹的牛。

  巡了一圈儿,总算是在一处角落,看到了他要找的人。

  李东阳抱着一卷书,对周围的嘈杂毫不理会,一个人静静坐着,显得卓尔不群。

  十八岁的他还未蓄胡须,唇角上只有一圈儿略微发黑的绒毛,看起来有些稚嫩,但眉宇间的从容不迫,却给人一种成熟稳健之感。

  察觉到有人在自己跟前坐下,李东阳也只是欠了欠身,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东神童,好生好学啊!”

  李东阳一怔,缓缓抬起头,见是刘健,合上书,拱手笑道:“原来是希贤兄。”

  刘健大着李东阳十几岁,如今已是三十出头,叫上一句李神童,也不算托大,且这个外号在翰林院都传开了,李东阳并无不适情绪。

  “没打扰吧?”刘健客气说道。

  “无妨。”李东阳笑道,“这本《三国志》学生已读了无数次,内容早已熟记于心。”

  “不愧是李神童。”刘健赞了一句,他知道,李东阳说的熟记于心不是形容词,而是真的能一字不差的背诵下来。

  不过,他对此多少有些费解,“东阳兄似乎对三国志情有独钟啊?”

  李东阳还未取表字,刘健只能如此称呼。

  “嗯…这段历史有着独特魅力,每次读,都有新收获。”李东阳含笑点头。

  刘健赞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东阳兄大才,未来定是国之栋梁。”

  “不敢当,希贤兄谬赞了。”李东阳客气的说,随即意识到了什么,轻声问:“希贤兄可是……有事?”

  “嗯……”刘健也不藏着掖着,直接道:“皇上命我总领中宗实录修撰。”

  “哦?中宗实录……”李东阳眼睛一亮,立即捕捉到了话中深意,但碍于文人骨子里的清高,又不好显得迫切,只好笑着拱手:“恭喜希贤兄了,皇上慧眼识人,希贤兄这颗金子,总算是到了发光的时候了。”

  刘健笑了笑,道:“我缺个副手,东阳兄可愿委屈?”

  这哪里是委屈,分明就是拉他一把。

  两人平日关系是不错,但李东阳也没想到,刘健竟如此……够意思。

  “这……学生才疏学浅,怕误了希贤兄大事啊。”李东阳矜持的说。

  刘健呵呵一笑:“翰林院谁人不知李神童学问,你若不行,那为兄实在想不到别人了。”

  刘健再次邀请:“不知东阳兄可愿屈就?”

  自谦一次也就成了,再自谦就显得矫情,且不免给人一种过于清高之感,李东阳自然看得出这是升迁的好机会,当即道:

  “承蒙希贤兄抬爱,那学生就却之不恭了。”

  “哈哈……就该如此。”刘健笑道,“为兄还要仰仗东阳兄呢。”

  “哪里那里……”

  两人商业互吹间,有翰林注意到刘健,立即涌了上来。

  昨日太监传旨,他们虽没听到具体内容,却也知道刘健大抵是要发达了,提前结个善缘很有必要。

  很快,二人就被同僚包围了……

  …

  御书房。

  李青、朱见深相对而坐,气氛融洽。

  “李卿为国鞠躬尽瘁,乃国之栋梁,朕少不经事,有时候说话重些,爱卿莫要放在心上。”朱见深姿态摆的很低,一副礼贤下士模样。

  李青身心舒坦,倒不是因为好听话,而是朱见深比之朱祁镇,要沉稳的多,更懂得忍而不发。

  皇帝就得具备这种品质。

  “皇上客气,微臣已垂垂老矣,如今不过一残躯罢了,怕是有心无力啊!”李青轻叹。

  我看你且活呢……朱见深腹诽,脸上依旧春风满面,含笑道:

  “年前辽东进贡了几支长白山百年老参,这人参最是养人,回头朕命人给你送去。”

  “那就多谢皇上了。”李青笑眯眯道。

  朱见深也笑了:“爱卿为大明贡献良多,区区几支人参算得了什么?”

  顿了顿,“朕有件大事,要于爱卿商议。”

  李青点了点下巴:“皇上请说。”

  “那朕就直说了。”朱见深道,“朕是天子,也是人子,太上皇在草原已有十数年,身为人子,岂能坐视父亲漂泊在外?”

  事实上,在朱见深的心里,老爹多半已经挂了。

  毕竟……这些年草原那么乱。

  不只是他,绝大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朱见深这么做,完全就是为了借着由头出兵,通过运作,进而掌军权。

  “这不行。”李青拒绝的很干脆。

  朱见深一呆,继而有些恼怒:“朕身为人子,难道迎回太上皇错了?大明以孝治国……”

  “皇上,太上皇就在大明,根本用不着出兵。”李青道,“他人就在金陵,你若想迎回他,也就一句话的事。”

  不说实话不行了,不然朱见深搬到台面上,谁也说不出拒绝的话。

  而说了实情,朱见深反而难以自处,因为他这个皇帝,才做了半年,屁股还没热乎呢。

  真要迎回太上皇,那他的处境……十分尴尬。

  毕竟……他还没掌权呢。

  “你在胡说什么?”朱见深豁的起身,既恼怒,又怕李青说的是事实。

  李青却是风淡云轻,道:“臣可没有胡说,太上皇早就回来了,太上皇后……现在应该称钱太后,她也在金陵陪着太上皇呢,之前那个小丫头就是太上皇嫡女,也就是皇上的妹妹。”

  “你放屁!”

  朱见深惊怒道:“太上皇明明在草原上,怎么可能在金陵?”

  “事实就是如此,皇上不信,尽可派遣仪仗队伍去迎。”李青耸了耸肩,道:“他就在永青侯府,待接回来皇上就知道了。”

  “你……当真?”

  “若有假话,臣甘愿赴死。”李青道。

  朱见深:(⊙o⊙)…

首节 上一节 731/8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昏君,开局送江山,成千古一帝

下一篇:三国:我卷我自己,开局忽悠赵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