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第227节

相当的可以了。

苏璟点点头道:“老刘,你虽然理解的不完全准确,但已经是大差不差了。”

“咱们的封建社会有四个基本特点。”

“第一,在经济上,私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第二,在政治文化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第三,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第四,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度。”

“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这也是构成一个社会的基本要素。”

刘伯温仔细品味着苏璟说的这些,脑海里也是不断的映照着。

苏璟也不着急,就这么坐着,让刘伯温耐心的想。

这些,可不是光听就能明白的,还得悟!

好在刘伯温并不是什么蠢人,他很快便将自己所见所闻与这四个特点对应上了。

“苏公子,我已经明白一些了。”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之后,刘伯温这才看向苏璟说道。

他的眼神中满是渴望,苏璟所言,对他来说,乃醍醐灌顶。

在他看来,苏璟就像是浩瀚历史长河之上的存在,只是只言片语便将自己所处的世界说了个透彻。

苏璟,当真不凡!

第172章 生产力和阶级的关系

“好,我们继续。”

苏璟再度开口,说道:“这封建社会已经了解了一些,我们把时间往前推,推到春秋之前,到夏朝。”

“老刘,历史你应该比我懂,夏朝是怎么建立的?”

史书,苏璟虽然也读过。

但上辈子读的那都是大部头,太多太杂,根本记不了多少。

但现在的明朝,读书人可以读的史书,其实可供选择的并不多。

刘伯温回答道:“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禹奉命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大功。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而后禹崩,其子启即位。这便是夏朝的建立。”

刘伯温的记忆力还是不错的,这是《史记·夏本纪》中的记载。

苏璟点点头道:“没错,禹因为治水有功,有了庞大的声望,即位天子,然后是他的儿子启即位,建立夏朝,从此天下便成了家天下。”

“从夏开始,历经商周,直到春秋,这一阶段,都还不是封建社会,我将其称之为奴隶社会。”

“因为在这个时期,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只有少部分人享受劳动果实。”

“奴隶社会之中,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剥削。”

“不过不同于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中,奴隶视为是奴隶主的财产,可以买卖,奴隶主可强迫奴隶工作,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

苏璟缓缓的讲述着,不用于封建社会,刘伯温亲身经历感受很深。

这奴隶社会,只存在于典籍的记载之中,刘伯温也只能听着苏璟的描述。

苏璟讲的也比较简单,奴隶社会他记得的东西不多,能讲的也不多。

“大概就是这样了,奴隶社会的情况,总结下来,就是如此。”

苏璟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连续的讲解,还是挺累的。

刘伯温则是好奇的问道:“苏公子,依你所言,这奴隶社会的产生,其实也就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出现诞生对吗?”

听到刘伯温这话,苏璟是真的想要叫好。

刘伯温的理解力,简直超过了苏璟的想象。

仅仅是听着自己的介绍,便已经悟出了这样的道理。

“没错,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相同的点就是剥削,只是奴隶社会更加的简单和露骨,这正是使用生产力工具不同导致的。”

苏璟点点头道。

生产力工具!

这个刘伯温是知道的,因为之前苏璟教导社会形态变迁的时候,说到过这个。

生产力的提升,是导致社会形态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多谢苏公子解惑,那么在奴隶社会之前呢?”

刘伯温问道:“夏朝之前,也就是黄帝炎帝的时期呢?那又是什么社会呢?”

虽然关于夏朝之前的记录很少,不过史记中还是有的。

刘伯温此时也想知道,苏璟是如何定义这个时期的社会的。

“原始社会。”

苏璟回答道:“我将这个时期称之为原始社会,不仅仅是黄帝和炎帝时期,在黄帝之前更早的时期,也算是原始社会。”

“这个时期的人,生产力极其低下,劳动的结合方式主要是简单协作,人们之间的分工主要是按性别、年龄实行的自然分工。”

“这样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形成了部落和氏族,在这个时期,是没有剥削的。”

“或者说,没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存在。”

“所有人为了谋取生活资源只能共同劳动,这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分配上也是平均分配。”

“因为没有阶级的区分,自然也就没有国家诞生,部落或者氏族的首领更替也不是继承制,而是禅让。”

“这个时期,天下是公天下。”

刘伯温认真切仔细的听着苏璟的讲述,他没有想到,苏璟竟然连和这个时期都能讲如此的明白透彻。

《史记》中虽然有着一些关于黄帝和炎帝的记载,但想要得到苏璟描述的这些内容,并不是简单的看过就可以知道的。

乍一听好像都是苏璟在自说自话,但刘伯温仔细的按照苏璟的思路捋下去,发现竟然都是合乎逻辑的。

这些,是一个完整的闭合的逻辑。

“没有阶级的区分,自然没有国家的诞生。”

刘伯温朝着苏璟问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不是很明白。”

在苏璟的一通讲述中,刘伯温还是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可见他真的在认真的听讲。

苏璟解释道:“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历史现象。”

“国家的本质就是以暴利为后盾的阶级专政,是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秩序的机器。”

面对刘伯温,苏璟也没有费心思做过多的解释。

眼前的老刘,这思考的能力,已经远远超乎了苏璟的想象。

简直不像是一个明朝人该有的思维和眼界。

刘伯温听着苏璟的解释,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面对这样高度总结精炼的话语,即便是他,也需要耐心的去思考和理解。

阶级矛盾。

阶级压迫。

阶级专政。

在苏璟的解释里,出现了三次阶级。

国家的产生,和阶级的出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产力,刘伯温又想到了苏璟曾经提及过的生产力。

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是促使其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奴隶社会青铜器开始普及,而封建社会则是变成了铁器牛耕。

这些都是新的生产力工具出现,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导致了社会变革的发生。

但是,这些与阶级的产生又有什么关系呢?

刘伯温的神色疑惑,他再度朝向苏璟问道:“苏公子,这生产力与阶级之间,到底有什么怎么的关系?”

随着刘伯温再度发出疑问,苏璟也被震习惯了。

这刘伯温思维之迅速,太牛了!

苏璟稍稍思考了一下,回答道:“阶级存在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到底什么是阶级?片面的简单的来说,阶级就是分工不同产生的。”

“一个处于管理层,一个处于被管理层,这就是阶级。”

“刚才我说过了,原始社会是没有阶级存在的。为什么?因为生产力水平太过于低下了,迫使一个集体想要生存,所有的成员都必须通力协作。”

“即便有领头,但他依旧要参与到实际的生产活动之中,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共享的,这是生存下去必须的。”

“这时候,生存必需的物资也是平均分配的,没有阶级的区分。”

“但随着生产力的提升,生产效率大大的提升,生产出来大的物资,除了维持基本的生活之外,开始有了剩余。”

“剩余产品的出现,一方面为一部分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科学活动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由此,便出现了一些不需要进行劳动,只需要管理他人的人出现。阶级便由此诞生了。”

“而生产力每一次巨大提升,剩余产品也会增加,阶级的关系就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社会变革的产生。”

“但阶级一旦产生,其核心的剥削,不会发生变化。”

关于阶级和生产力的关系,苏璟也无法保证自己说的就是正确的。

他只能凭借着自己的记忆还有理解,将其描述出来。

刘伯温能理解多少,那就看他自己的了。

这和对着朱标闲聊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苏璟能感觉到,刘伯温是真的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他的思考也是相当有深度的。

所以,苏璟挺担心自己说的有啥问题的,被刘伯温听出来就有些丢脸了。

刘伯温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首节 上一节 227/6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从百万熟练度开始无敌

下一篇:大明测字天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