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测字天师

大明测字天师 第182节

电光火石之间,萧风一个箭步窜上来,一把扶住了郭鋆,关心的说:“大人,当心啊!”

郭鋆苦着脸回到公案后面,看来是没招了,自己要是再摔一下,那就不是意外了,啥事得有度,心知肚明的事儿也不能太过分。

“堂下何人喧哗?来本府击鼓,所为何事?谁是原告,谁是被告?”

原告有十几个人,吵吵嚷嚷的,推出一个长得有点像老鼠的中年男人作为代表。说有点像老鼠,主要是胡子和眼睛。

此人翘着几根胡子,小眼睛滴溜溜地乱转,目光一直在柳如云的身上偷瞄着,此时被郭鋆一拍惊堂木,吓了一跳。

“大人,小人柳下,乃河西柳家宗族族长,今日状告柳如云,弄虚作假,破坏族规。

请大人主持公道,准小人行宗族之法,没收柳如云家产,惩罚柳如云弄虚作假之事。”

郭鋆看了那个柳下一眼,心中明白,表面装糊涂:“看你年纪也就三十多岁,何德何能成为族长?

再说既然是你宗族之事,自可在宗族中处理,何以到本府鸣冤告状?”

柳下眼珠一转:“小人父亲是本族族长,今小人父亲去世,族人公推小人作为族长,实难推辞。

虽说此事是我宗族之事,但柳如云与大理寺左少卿,文玄真人萧风合谋造假。依权仗势,破坏族规。

小人无奈,才到大人处鸣冤,请大人为小人做主,为柳氏宗族做主!

郭鋆皱起了眉头,这事儿还挺难办的。明朝自朱重八同志开始,就很重视宗族自治,为此对宗族法规给予了相当大的权利。

有些族规中,甚至牵涉人命,朝廷都不予干涉。例如淫妇浸猪笼,犯错族人被杖责,偷盗之人砍手等等,都是很有可能死人的,但朝廷是默许的。

但郭鋆官场老狐狸的称号,岂是浪得虚名的?他眼珠一转,立刻有了主意。

“这就是说,你所告之人并非只有柳如云一人,萧风同样也是被告之一了?”

这个问题毋庸置疑,柳下当即点头称是,郭鋆一拍惊堂木,吓了所有人一跳。

“按大明律,下级官府审上级官员,须请旨后方可。本官为正三品,萧风虽是四品少卿,但其有真人之位,可视为二品。

此事今日不能审理,待本官请旨后再说!退堂!”

衙役们的“威”字还没喊完,郭大人已经飞快地跑回了后堂,剩下堂上的原告被告面面相觑。

萧风似笑非笑地看了柳台一眼:“柳大人,你找的这位族长,口齿甚是便利啊,莫非是讼师出身?

想来他爹不太同意这事儿,所以才死得这么巧吧。你身为刑部尚书,这事儿不查查吗?”

柳台心里一惊,怒道:“胡说八道!本官今日是以副族长的身份前来参与宗族事务的,并非刑部官员身份。老族长寿终正寝,人人皆知!”

萧风也不废话,冲柳如云和陈忠厚招招手,扬长而去。

柳台盯着萧风的背影,给柳下打气:“别担心,有我们的支持,你只管放心跟他折辩。

郭鋆压不住这事儿的,肯定请旨后要开堂审案。你不是号称河西第一讼师吗,这次就看你的了!”

嘉靖看到郭鋆的奏折,前面说明了基本案情,后面写明了自己按规则请旨处理。最后果然有一句十分熟悉的话。

“臣年老体衰,疾病缠身,思维迟缓。此案案情复杂,事涉高官真人,臣恳请……”

字写到这里笔画多少有点不连贯,不像一气呵成的,像是犹豫了一样,后面接着写的。

“恳请万岁降旨,由大理寺、都察院协同审理。”

原来郭鋆是打算习惯性甩锅给萧风的,幸亏及时刹车,才想起萧风作为被告,这次是没法再给他背锅了,所以干脆一口气把都察院、大理寺都拉进来。

要死大家一起死,不能光死我老郭。不能因为我姓郭,就一直背锅。

嘉靖皱皱眉,作为天下第一甩锅能手,他对甩锅这一手法可谓熟悉之极,但郭鋆的锅甩的有水平,有理有据,就是嘉靖也不能说出不对来。

事涉萧风,嘉靖显得比较慎重。而且有了柳台之前闹腾的事儿,嘉靖多少感觉到这里应该有严家的影子。

大臣争斗,嘉靖不在乎,而且欢迎。不过师弟刚从棺材里爬出来没几天,就面对这样的事儿,会不会力不从心啊?

正在犹豫,萧风已经溜溜达达的走进了西苑,嘉靖索性把奏折给他看了,不乏取笑之意。

“你身为柳家赘婿,现在人家宗族打上门来了,你怎么办?”

萧风微微一笑:“师兄,你对大明现在各地的宗族势力,怎么看?”

嘉靖微一沉吟,已明白萧风的意思。大明从洪武开国,一直支持宗族自治,其实是为了减少管理成本。

大城郭好办,一个府衙管全城的人,但小城镇就难了,不但居民分散,而且村镇之间距离遥远。

若是设立官府常驻机构,则官吏人员总数会大幅膨胀,管理成本急剧增加,国家养不起啊。

因此在这些村镇中,以宗族自治为主,绝大多数事件都内部解决了,官府的压力自然就轻很多,确实是维护稳定的好办法。

但嘉靖心里清楚,宗族势力这些年一直在膨胀,已经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比如越强大的宗族,办学能力就越强,族里就越容易出举人、进士。

这些举人、进士当官后,会反过来帮助自己的宗族谋利,聚敛财富,安插人员,让宗族变得更加强大。

更加强大的宗族,会产生更多的举人、进士,周而复始,不断膨胀……

而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很多百姓已经形成了只知有宗族,不知有官府的心理定式。宗族说句话,比官府还好使。

这种局面发展下去,就会渐渐演变成苗疆的土司、草原的台吉、藏地的小活佛、女真的牛录额真……

虽不成王,实际上也是称霸一方的土皇帝,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成为动乱之源。

“利弊参半,尚可控制,宗族规矩传承已久,不是轻易说动就动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火候太大就糊了。”

萧风点头,表示师兄说得对:“但似乎可以敲打敲打了,否则将来尾大不掉,朝廷政令不入县下。

这些宗族盘踞之地,成为国中之国,法外之地,虽有气运,却不外泄,也与我大明国运无关啊!”

嗯?嘉靖顿时睁开了眼睛,是这样啊,那可就不同了!

朝廷想省心,是因为朕想省心;朕想省心,是因为想专心修道;朕要修道,就需要大明国运昌盛。

按师弟的说法,这些地方一旦成为国中之国,那么气运就是人家自己的,跟大明国运没有关系了。

这真是岂有此理!朕的大明疆土,凭什么要变成斑秃?朕的大明国运,宗族凭什么不给朕用?

“师弟言之有理,是该敲打敲打了,此事你似乎已胸有成竹?还是那句话,要有分寸,不要过火。”

萧风微笑点头:“此案并不简单,应该案中有案。从我苏醒后,听说柳台当了副族长,就已经派入世观的人去调查了。

回到大理寺任职后,我又派了大理寺的捕快去搜寻证据了,师兄不必担心。”

嘉靖点点头,综合萧风过去的历史表现,他对萧风还是很放心的。

“如此甚好,此事既然事关大明国运,开堂审案之日,我会去后堂旁听。”

见萧风要走,黄锦连着咳嗽了两声,嘉靖这才忽然想起来。

“我听说了,你让黄伴给你找常安的医案,他已经准备好了,可是有医治之道?

常安的病这几日愈发的重了,众多御医束手无策。

你说过,人命关天,她的命是她自己事,我不能替她问。

何不让人带你入宫,让常安亲自测字,若是天命不可违,你就告诉我,我也好心里有数。”

嘉靖的神情中带着萧索,大概是在萧风面前不自称朕的原因,此刻的他不像个皇帝,只是个疼爱女儿的父亲。

萧风对师兄打了个稽首:“师兄放心,我一定尽力而为。”

第二百八十一章 正经天书

萧风跟着小春子进了后宫,直奔御花园。

按理,受宠的公主没出嫁之前,是可以要求一个宫殿的正宫居住的,但常安公主并没有住在正宫里。

因为她的身子骨弱,喜欢安静,又喜欢御花园,就跟嘉靖要了御花园边上的一间房子居住。

这房子不大,原本是宫女居住的,常安公主要了之后,好好整修了一番,房前屋后种了些花草、竹子,显得更加幽静典雅。

小春子叩门后,入画跑出来,看见萧风后,惊喜地回头:“公主,萧大人来了。”

屋里传来常安公主有气无力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开心:“请他进来吧。”

萧风走进房间,看见一个御医正在给常安公主诊脉,已经是满脸土色,显然是惊恐之极,看见萧风来了,宛如看见了救星一般,赶紧起身施礼。

“萧真人,你道法如神,你想想办法,下官医道平庸,恐怕会耽误了公主的病情啊……”

萧风看着御医那副绝处逢生的表情,忽然想到自己小时候经常和一群孩子玩的一个游戏。

该游戏在东北叫“扒尿炕”:玩法十分简单,堆一小堆沙子,中间插一根木棍,一群孩子轮流扒沙子。

沙子越扒越少,最后总有一个倒霉蛋会碰倒木棍,就算输了。传说输了的人晚上会尿炕……

常安公主沉疴多年,肯定众多御医都看过了,这个御医显然就是那个可能会尿炕的倒霉蛋。

不过他在最后关头迎来了转机,把尿炕的机会甩给了萧风。

萧风笑了笑,坐在常安公主的床榻边上,拿出医案来,对着上面各位御医的记录和分析,问常安公主问题。

“时常觉得体寒如冰。是感觉身体外面更冷,还是身体里面更冷?”

常安公主惊讶地看着萧风,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御医问过,冷还能分里外的吗?旁边的御医也目瞪口呆。

但常安认真地感受了一下,弱弱地点头:“是觉得身体里面更冷,就像,就像结冰一样,是从里往外的冷。”

萧风呼了口气,他那日在御花园见到公主脸色,忽然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那是他躺在巧娘怀里时,从正对着自己的镜子中看见的。

一张苍白的脸,嘴角带着微笑,嘴唇发青,嘴里呼出的气都像没有一点热度一般……

“吃了许多热性的补药,均不见效,如泥牛入海,毫无涟漪。吃了这些热性的药后,感觉会舒服些吗?”

“只有片刻,身体会觉得暖和一点,最多超不过一个时辰,药力就消失了。”

萧风转头看向目瞪口呆的御医:“这位太医,医案上都说是先天不足之症,可知是何处不足吗?”

那御医惭愧地垂头:“萧真人,下官医术低微,但太医院的同仁们确实共同参详过,真的找不出不足之根源。感觉就像,就像……”

御医吞吞吐吐的不敢说话,萧风替他说了:“就像什么都缺,五脏六腑根本没有阳气,是吗?”

御医吓得一哆嗦,你不知道公主还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呢吗,这话怎么能当着病人的面说呢?

安庆公主却毫不在意,只是看着萧风,露出一个极轻微的笑容,就像连笑都快没力气了一样。

“萧公子,你说得对,我就是感觉自己不像个活人,就像个影子一样,随时都可能消失。”

萧风看着安庆那缺少血色的小脸儿,天色已晚,屋外竹影摇晃,倍增凄凉,竟忽然生出一种感觉。

曹公千古,笔下如神,林黛玉去世时,潇湘馆里应该也就是这样的吧……

萧风拿过纸笔,放在了安庆的床前,冲她微微一笑:“写吧,想好要问什么。”。

首节 上一节 182/1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