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第220节

“大明在扶桑的根基也能稳固!”

徐允恭豪气道:“以明军的军力,又何必怕扶桑军队,光这十万人我就能横扫扶桑!”

朱棣道:“你打赢了又能如何,就算你全灭了南北朝的大军,但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戴吗?”

“民如水,能够载舟,亦能覆舟!”

“只要利用好了百姓,我们便能立于不败之地!”

“走吧,我们出去看看!”

两人走出简陋的房屋,外面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石见银山位于密林之中,被河谷截断。

一队队百姓从山顶将开采的矿石搬运下来,而在河边,有数个土窑。

矿工将经过挑选的矿石放入炉中,在上面覆盖约一尺厚的木炭,待木炭烧完成,矿石就成为矿石团。

第二步,再放入铅块冶炼,利用银铅互熔,使银溶于铅中。

然后再次冶炼,通入空气,使铅氧化分离得到粗制银。

使用吹灰法炼银,大幅提升了石见银山的产量。

如今,矿山有矿工两千人,一日可产白银近三千两!

这是极为可怕的数字!

去岁大明岁入不过1500万两,而这石见银山便能年产百万两的白银。

这还是小规模开采,若是大量开采,那将是海量的白银收入!

这时候,汤和带着几个副将大步而来。

“王爷,怀良亲王来信,南朝的倭王欲要向大明称臣,求大明借兵为其复国!”

朱棣道:“龟山天皇虽然实力弱小,但颇有野心,我们不能简单的答应他。”

“我们如今占据石见,最重要的稳定地方,只要有源源不断的白银产出,那我们就不亏!”

“等到扶桑百姓都认可了自己中土后人的身份,那才是我们正式占领扶桑之时!”

“好,我这就给他回信吊着他!哈哈哈!”汤和对于朱棣的提议也是颇为赞同。

第287章 税赋

扶桑的消息随着第一批开采出来的六万两白银运回金陵,朱元璋大喜。

同时,各国使臣已经与大明议定开海事宜,各自返回。

高丽使者团被锦衣卫逮捕,对此,大明朝廷列出了他们勾通北元,企图发动恐怖行动的切实证据。

这让各国使者虽然有所议论,但并未引起骚动。

陆渊将发现北元密探的功劳都推到了徐妙锦身上,虽然老朱给出了丰厚的赏赐,但却是没有徐妙锦最想要的东西。

“陆先生,如今开海贸易已经初见成效,这次各国使团更是兑换了五十万大明宝钞带回国,大明宝钞通行四海的计划也十分顺利啊!”朱标的表情十分欣喜。

陆渊微微颔首:“现在西南的明田制已经全面推行,而福建推行新政也颇为顺利。”

“只要这两地新政顺利,那想要扩大规模将会遇到的阻力也会小的多!”

“茹尚书已经预计,今年的岁入将会比去年多五成!”朱标道。

“殿下,我认为如今大明的赋税制度有很大的问题。”陆渊突然说道。

“啊?不是已经进行了摊丁入亩改革了么,还有什么问题?”朱标惊讶道。

“大明的主要赋就是官民田的租赋,分正赋和附加。南方高而北方低。 ”陆渊说道。

“这有什么问题?江南乃是鱼米之乡,理当征纳更多的赋税,而北方历经战事,民生凋敝,生产落后,是以赋税更低。”朱标说道。

所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西又居江南之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之十九也。

后世一些人认为,老朱将这么重的赋税加在江南百姓身上,就是因为他们之前支持张士诚与自己对抗。

这实在是无稽之谈,若是按照如此说,除了朱元璋的吴地之外,其他地区都被其他军阀统治,那也要加重税以作惩罚了。

实际上,唐宋以降,华夏的经济中心逐步向东南方向转移,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已隐然成为了农耕经济中心。

江南熟,天下足,甚至可以说苏湖熟,天下足。

苏州府的良田高者产稻米三石,低者一石五。

而西南云贵地区的田能产粮一石的就已经是良田了。

加上江南地区的稻米能够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以及两地适合耕种的土地的数量,这差距就更大了!

苏州一府的税额相当于整个湖广省,是福建省的两倍!

但即便如此,苏州府的百姓依然比这两地的百姓有钱。

这就相当于赚得多,纳税就多。

但这是指明朝初期,明朝后期,那些士绅勾结官方疯狂逃税,所有的税赋徭役全部被加到了百姓头上,以至于江南百姓苦不堪言。

后面的武宗南巡,嘉靖平倭,万历矿税,力役愈来愈重,以致征伐之功无虚日,土木之工无已时。

但陆渊相信,如果新政能够顺利推行全国,这些事情是可以避免的。

“太子,现在的赋税制度可是两税制,分夏秋两季缴纳。夏不过八月,秋不过次年二月,基本上是夏征麦,秋征米。”陆渊说道。

“这又有什么问题?”朱标道。

“殿下,如今百姓以稻米等物交纳赋税,实在不妥啊。”陆渊说道。

“殿下可听说淋尖踢斛?”

“百姓交纳粮食的时候,官府是用斛来装的,百姓将粮食放进斛里,再称重,计算自己完成的粮食份额。谷堆要按尖堆型装起来,会有一部分超出斛壁,就在百姓为交完公粮松一口气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官吏用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对准斛猛踹一脚!此时超出斛壁的部分谷粒会倒在地上。”

“那些百姓自然急啊,那都是辛苦种出来的粮食,但他们却是无法去捡,官吏们会声色俱厉地威胁,说这些是损耗。”

“这就是淋尖踢斛,踢出的部分就是所谓粮食运输中的损耗,这部分就成为官吏的合法收入。那么老百姓呢,只能回家再送粮食来。”

“这一招最关键的就是踹斛这个动作。”

“要知道,这一踹是很有讲究的。”

“甚至官吏们为了这一踹苦练了很久,开始是先在自己家附近找颗树,从踹树开始,以树干不动,落叶纷纷为最高境界。”

“当然也有某些人选择踹门练习,一定要做到一脚踹开,如超过两脚为不合格,继续修炼。”

“这脚力如何,甚至成为了一些地方小吏选拔的标准之一。”

“除此之外,那些贪官能动用的手脚就多了,什么大斗进小斗出,大秤进小秤出,都是最基本的,还有粮仓失火、粮食成色不足等。”

朱标越听,脸色越是难看,最后勃然大怒:“岂有此理,这些贪官真是该杀!”

“殿下,该明白贪官污吏是杀不尽,除不绝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在制度上尽量减少这些事情的发生!”陆渊说道。

“陆先生可是有了妙计!”朱标喜道。

“自然,要解决这些问题十分简单,只需要把各州县的田赋及其他商税、关税全部征收银两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陆渊说道。

陆渊之前虽然就提出了摊丁入亩的政策,但之前大明宝钞才发行,加上民间货币不足,征收的税赋依然是以实物结算。

而这样一来,不但那些官吏可能趁机中饱私囊。

另外,朝廷也增加了运输的成本。

而那些稻米、棉花等物在运输途中还可能受潮发霉等损耗,加上各种杂物的保存,耗损实际很大。

这对于朝廷很不利。

而现在掌控了白银的产出,想要进行征收银两就不是问题了。

朱标大喜站起:“我这就写奏折呈给父皇!”

“太子且稍等!”陆渊连忙道。

“先生还有何事?”

“自古以来百姓最苦,粮食、赋税、徭役,这是压在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陆渊说道。

朱标明白,陆渊后面还有话,又是坐了下来,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第288章 徭役

“当年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一统七国,开创帝制,书同文,车同轨,开创了华夏大一统的盛世。”陆渊说道。

朱标连忙正襟危坐,恭敬道:“始皇帝并兼天下,海内为一,可谓千古一帝也!”

陆渊道:“但始皇刚统一九州,就提出南修金堤挡黄水,北修长城拦大兵。”

“那时候,黄河年年在濮阳一带决堤成灾。秦始皇下旨要在黄河涨水前,修一条黄河大堤,取名“金堤”。”

“然而,在哪儿修呢?秦始皇骑上马,叫监工大臣跟着,马跑到哪里,就修到哪里。他沿着黄河跑了二百多里,马蹄印就成了修金堤的线路。”

“而修长城更是使用了近百万劳力,占据了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而同时,大秦还在修驰道,均宽五十步。以利管理六国旧地,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补给。”

“大量征发徭役,百姓苦不堪言!”

“这其中虽然有些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操之过急,便是劳民伤财了,以至于民不聊生。”

“这才有了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天下义军四起,大秦二世而亡!”

朱标道:“大秦施行严刑酷法,但统一六国之后依然沿用就有些古板和苛刻了,是以无法得到六国百姓的民心。”

“而秦二世昏庸无道,让秦国威信彻底扫地。是以,才让巍巍大秦二世而亡。”

陆渊微微颔首,又道:“隋文帝统一南北,历经图治,天下义仓,米粟丰足。”

“但隋炀帝好大喜功,三征高句丽,大修宫殿苑囿、离宫别馆。”

“营建东京,历时十个月,每月使用二百万人!”

“又征调百万人修运河,隋炀帝为了下江南游玩,加紧工期,以至于百姓被酷吏毒打,徭役死者十有四五!”

首节 上一节 220/2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风流,这假太监不做也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