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求求你,当个驸马吧

大唐:求求你,当个驸马吧 第718节

岐王。

也许比江都王品阶高,但问题核心在于尚书令啊。

武德朝以来,尚书令,中书令,侍中皆为宰相,但仅有皇上为秦王时,先帝为表彰皇宫功劳,命其担任尚书令,皇上登基十余载,朝廷从未设置尚书令,仅有左右仆射分担尚书令的权责。

再者具体执政时,中书令超过尚书令,尚书令仅成为荣誉头衔。

今皇上命赵牧担任尚书令,是否授予赵牧更多权力呢。

不论怎样,他乃尚书左仆射,赵牧担任尚书令,恰好成为他顶头上司。

皇上...皇上故意恶心他吗?

唉。

萧瑀长叹口气,做着最后的挣扎。

不甘心的询问:玄素,百官没有争辩吗,陛下是否收回赵牧兵权?

阁老,您该清楚的,长久来,陛下有心封赵牧为魏王的,此番再度提议,百官争辩,陛下退而求其次,封赵牧为岐王,百官不能再争辩,至于兵权,赵牧请辞,从始至终未提起请辞神武大将军之职,陛下心照不宣,当然不提起。

何况,赵牧辞去中书令,已经惹得陛下龙颜大怒,若赵牧辞去神武大将军,陛下恐怕不顾威严,与赵牧大打出手。

唉。

萧瑀再叹息。

他高估自己,而低估赵牧,在皇上心里,他和赵牧从来都不在相同的地位。

阁老,保重身体啊。于志宁劝说,望向张玄素说:张大人,你陪着阁老,某务必去趟岐王府。

连你也屈服于赵牧吗?萧瑀瞪着于志宁喝问。

阁老,赵牧乃尚书令,总领百官,不论名誉,权力皆为达到顶峰,下官不去不行啊。于志宁尴尬的说。

他也希望赵牧遭驱逐,听闻张玄素所言,分明是赵牧主动请辞,皇上不惜代价挽留,事已至此,再不清楚赵牧在皇上心中地位,他这个太子詹事也该做到头了。

去吧,去吧,你们都去吧。萧瑀微微摆手,怒不可遏的说。

阁老,告辞。

张玄素,于志宁作揖行礼,纷纷退出书房。

第881章 得了便宜还卖乖

王府。

热闹非凡。

百官登门拜访,络绎不绝前来恭喜道贺。

即使里面有许多像于志宁,张玄素这类碍于赵牧权势,迫不得已前来道贺的人,面对赵牧时,依然表现的谦卑,谦逊。

尚书令。

百官之首啊。

若说以前赵牧是朝廷内仅次于皇上,太子的第三人,其实许多人打心眼里不服气的,毕竟有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这类资历,功绩出众的老臣呢。

他们担任仆射,侍中,削弱中书令权力。

今赵牧担任尚书令,凌驾于房玄龄,杜如晦地位之上,全权负责朝廷各类事务。若赵牧潜心处理政务,很容易让尚书令从荣誉职位,变成实权职位。..

等同于当朝丞相了。

再者,相较于江都王,岐王地位明显更崇高,更尊贵。

何况赵牧依然执掌兵权呢。

尤其是皇上对赵牧的诡异态度,即使有官吏计划落井下石,也不得不收起自己的小心思。

赵牧迎宾送客,百官陆续离去已是正午时分,望着留下来的岑文本,李道宗,李绩,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耸耸肩神情无奈的说:陛下好心办坏事,小侄诚心辞官,盼着清闲一阵子,陛下却提拔小侄做尚书令,岐王,早知如此,当初不如不请辞呢?

李世民的诏书,的确超出他预料之外。

即使有心赏赐,哪怕赏赐些钱粮,耕地呢,把他安排到尚书令的位置上,分明没事找事,令他不痛快啊。

瞧你贱兮兮的表情,明显欠收拾。李道宗气恼的喝道。

早前,他未能及时进宫,后来进宫得知百官散去,也未能见到李世民,他觉得皇上肯定弥补赵牧,但没料到擢升赵牧担任尚书令,封岐王。

今赵牧身份比他更尊贵,地位比他更高。

若非赵牧坚持叫他声伯父,他都要喊赵牧一声大人。

贤侄,休要得了便宜还卖乖。魏征提醒说。

他与房玄龄,杜如晦等身居中枢,位高权重,但仕途基本到头了,即使因公获赏,也仅是爵位的提高,晋升为尚书令基本毫无希望,赵牧轻松获得尚书令职位,却表现的委屈厌烦,莫说李道宗想打赵牧,他也想狠狠的打赵牧。

***,就是矫情。

李绩朗声说:百官劝说,陛下力排众议,决定擢升贤侄为尚书令,册封为岐王,不管贤侄是否满意,该去皇宫谢恩。

小侄去谢陛下?赵牧望着李绩,内心大为不悦。

李世民何意,他不敢说了如指掌,却也猜的七七八八,分明为提高他权力,迫使他做更多事儿,若他进宫答谢李世民,恰好正中对方下怀。

贤侄,你地位越高,越该以身作则。杜如晦提醒。

魏征,李绩,李道宗不知皇上为何命萧瑀面壁思过,皇上却向他和房玄龄说起萧瑀的事情,朝廷内,许多世家官吏对赵牧心怀不满,想方设法找他的过错呢。

今赵牧地位更高,百官白面其乐融融,前来恭喜道贺,私下肯定有许多人恨的咬牙切齿,越发鸡蛋里挑骨头,寻找赵牧的过错。

对的,今后务必谨言慎行。房玄龄说。

唉...

赵牧神情无奈的叹口气。

该怎么做,他心似明镜,但李世民做法和他心中所想南辕北辙,令他多少有点不悦。

晌午。

众人详谈时,赵牧设宴款待魏征,李绩等。

几人陆续告辞,赵牧回到庭院坐于石凳上,端起茶杯深呼口气。

胡闹啊。

李世民自己心情愉悦了,感动了,却破坏他的美好心情。

唉声叹气时,长乐,岚萱,云裳,黛丽丝等回府,走进府邸时,瞧见府门上的匾额,几名女眷神情吃惊,诧异,错愕。

早前居住于骊山别苑时,未听说皇上封赏赵牧啊。昨日赵牧归来,今地位水涨船高,这到底发生什么?

不禁联想到赵牧废寝忘食撰写折子。

或许陛下龙颜大悦呢。

匆匆回府,直奔内院,却未见赵牧踪迹。

与豫章公主相遇,长乐好奇询问缘由,得知事情前因后果,她也有点猜不透皇帝到底何意。

不过,皇上欣赏赵牧才华,擢升赵牧官职,终究是好事情。

此后,一段时间内,赵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安安静静待在府邸内,除处理商业问题外,既不前往尚书省,更前往皇宫。

若非皇上擢升他为尚书令,在长安引起轰动外,赵牧基本等于辞官。

一晃时至七月,仅南疆张亮,段志玄征战遇到问题时,皇上下令进宫议事,赵牧临时进宫,提议坚壁清野,封锁山路,继续回府修身养性。

八月初,苏定方派信使传回捷报,神武军兵临逻娑城,半月内,决定决定性胜利。

捷报传回,轰动长安。

李世民与百官商议后,决定招降禄东赞。

早年,禄东赞进京时,李世民即瞧上禄东赞的才华,希望对方留在长安做官。可惜禄东赞效忠于吐蕃,公然拒绝李世民好意。

多年过去,禄东赞沦为囚徒,吐蕃灭亡在旦夕之间,似禄东赞这等贤才,李世民不希望悬之高阁,白白浪费他的才华。

可惜李世民高估了自己魅力,低估了禄东赞的忠诚,陆续派魏征,房玄龄前往禄东赞住处劝降,接连遭遇禄东赞公然拒绝,不得已,李世民听信魏征建议,计划等待苏定方班师回朝,禄东赞,论钦陵父子相见,借机劝降禄东赞,论钦陵。

毕竟,当年连颉利,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杜尔,阿史那忠,契苾何力,执失思力等突厥君臣都归降大唐,李世民江心凭借自己诚恳,招贤纳士的态度,禄东赞,论钦陵肯定归降于朝廷。

九月中旬,苏定方从前线传回攻陷逻娑城的消息,询问派遣何人镇守,请求班师回朝。

收到捷报,李世民即刻召集百官商议,包括闲情逸致,逍遥自在的赵牧。

吐蕃,乃重镇。

务必派遣悍将镇守,以免出现差错,朝廷需快速定夺,以免迟则生变。

第882章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皇宫。

内阁官吏陆续进宫。

得知苏定方灭吐蕃,百官兴致高涨。

吐蕃幅员辽阔,兵强马壮,结果苏定方,薛仁贵,曹继叔,席君买,数月内,率军纵横边陲,重创论钦陵好几次反攻,使论钦陵接二连三后撤防线,最终退无可退,死守逻娑城。

依然未等阻挡唐军兵锋,坚持围城十余日,强行攻破城池,擒获松赞,论钦陵。

此等迅猛,雷霆的作战风格,震惊朝廷文臣武将。

百官陆续抵达书房,个个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欢喜中,赵牧身穿官服走进来,李绩,李道宗,岑文本,魏征,萧瑀,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纷纷作揖向赵牧行礼。

平常,他们以叔侄相称,朝廷议事时,不敢表现的过于轻率。

几人寒暄时,李道宗靠近低声询问:贤侄,边陲大捷,吐蕃覆灭,陛下临时召集大家进宫,必是商讨驻兵,设道或都护府之事,你有何良策?

半年来,赵牧罕有进宫,整日猫在府邸,若非他好几次前去探望,一度怀疑赵牧带长公主等悄悄溜出长安呢,打心眼里佩服赵牧静下心来的性格。

萧瑀,魏征,岑文本等,也陆续望向赵牧。

伯乐擅长相马,赵牧擅长相人,向朝廷所举荐的人,皆表现的出类拔萃。不论前往安西都护的王玄策,柴哲威,尉迟宝林,或率军征战的苏定方,薛仁贵,曹继叔,席君买,均达到赵牧推荐时所说的,保证江山社稷稳固。

吐蕃处于边陲,西部靠近萨珊帝国,南部也有部分小国,安稳与否,关乎帝国边陲安危,想来陛下内心肯定有合适人选。赵牧没有直接回答,他处于尚书令位置,地位有点特殊。

若举荐的人,和李世民背道而驰,很容易引起君臣矛盾。

首节 上一节 718/10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