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291节

户部尚书王佐本就不建议征讨,这下有人站出来当了出头鸟,他自然赶紧跟上附议。

要知道他这个户部尚书可是有苦说不出,仁宣两朝安安稳稳的,到了正统朝几乎年年征战不断,一想到军费支出王佐就头皮发麻。

西南、东南为何会叛乱,王佐可谓是心知肚明,还不是加税导致的?

如果调遣大军征讨,那就得继续摊派军费,真就是做到了传说中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种做法,王佐自己都觉得可笑。

“说的轻松,沈侍读学士又如何能保证平叛只诛首恶,随从者愿意招安,裹挟者纷纷散去?”

邝埜同样是位直臣,哪怕正统十四年王振权势到达了巅峰时刻,他依旧敢上疏谏言。

当然,直臣不代表没有私心,除了上一任兵部尚书徐晞胸无大志,屈服于王振淫威。

更上一任的兵部尚书,可是大名鼎鼎的靖远伯王骥!

他凭借着征讨麓川的赫赫战功,开创了大明文臣掌武事封爵的先例,后来者岂能没有效仿之心?

西南瑶民、苗民等土司起义,对于大明来说早已司空见惯,哪年老老实实不闹事,才是稀奇的事情,想要拿他们来立功远远不够。

东南平叛,便能在自己的军功章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朝不仅仅是勋戚好战,正统朝时期的兵部同样好战。

不过邝埜反驳沈忆宸,不仅仅是为了建功立业的私心,更多还是在于他觉得想法过于天真。

征调大军前往只诛首恶,军费该花的还是花了,这种进言毫无意义。可如果不派大军前往福建征讨,单凭借一省军力首恶岂会愿意束手就擒?

对方不投降,不招安,沈忆宸拿什么去彰显陛下仁义,靠三寸不烂之舌吗?

古有赵括纸上谈兵,今有沈忆宸异想天开,武将勋戚子弟没经历过战事,果然还是不行!

“臣……”

就在沈忆宸准备据理力争的时候,最前方一名高大的身影出列站在殿中,向着皇帝禀告道。

“陛下,既然沈侍读学士认为可行,不如让他提督福建布政司兵马进行平叛。”

“成则立功,败则问罪!”

说这句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成国公朱勇。

此言一出,参与朝议的群臣都把目光放在了他身上,脸上神情迥异。

沈忆宸可是不久前才被皇帝钦点为经筵讲师,这都还没有走马上任,就出镇地方平叛,岂不是让帝师头衔成为虚名?

更为离谱的是,福建参议竺渊已经用性命表明了,福建乱民大势已成,单单靠着一省兵马很难做到彻底围剿。

就算不派出朝廷大军,好歹为了防止贼子流窜,怎么也得提督闽浙赣三省兵马才行。

成国公,到底是对自己这个儿子自信,还是推向“火坑”?

别说是群臣看不懂朱勇的言语,就连皇帝朱祁镇都大感意外。

他用着质疑的语气说道:“成国公,从福建布政使奏章来看,此地乱臣贼子已成大势,并且还有联合浙江、江西乱民的趋势。”

“沈卿虽有治水政绩,但兵戈战事完全不同,依朕看还是算了吧。”

文治跟武功可是两码事,更别说沈忆宸弱冠之年完全没有接触过军事,让他提督一省军务去征讨乱民,朱祁镇感觉心里面没底。

成国公大公无私精神值得赞赏,不过沈忆宸毕竟是自己未来的股肱之臣,朱祁镇没打算真让他去背这个锅问罪。

“陛下,可还记得宣德五年庚戌科状元林震?”

林震?

突然听见成国公提起这个名字,朱祁镇感到有些意外,这跟林震又有何关系?

“朕还有印象。”

林震早在正统四年便辞官回乡,那时候的朱祁镇还是一个懵懂少年。

不过对方毕竟是状元及第,三年才出一个,再怎么低调淡薄名望,皇帝想要不知道名字都很难,朱祁镇同样还有着依稀记忆。

“林状元是福建人,致仕之后便回乡重修学宫,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故而闽地声望奇高。”

“这与福建暴乱有何关系?”

朱祁镇还是不明白朱勇想要表达什么,总不会想着让林震出山,感化乱臣贼子吧?

“回禀陛下,当初在应天府时,沈侍读学士曾拜林状元为业师。想要事倍功半的平定叛乱,最好的方法便是刚柔并济,利用闽地德高望重之辈对贼子进行招安!”

“沈侍读学士,乃不二人选!”

沈忆宸曾拜林震为业师的消息,应天府几乎是广为人知,但在顺天府就知之甚少了。

毕竟沈忆宸不是什么张扬的人,再加上林震应天府讲学完毕后,便回到了福建长泰县的老家,从此深居简出被朝廷中人给逐渐淡忘。

朱祁镇身为皇帝,更不会没事关注底下哪名臣子的业师是谁,所以从成国公朱勇嘴中听到还有这层渊源,有些颇为意外。

“臣附议成国公所言!”

还没等朱祁镇做出决断,新任工部侍郎石璞就首先表达了赞同态度。

王公公对于沈忆宸最大的忌惮,在于他愈发的亲近皇帝,等到彻底坐稳了帝王师的位置,很难保证不会成为下一个“三杨”,乃至超越“三杨”。

当年在太皇太后跟“三杨”面前做小伏低的日子,王振可是过够了,他无时无刻想着让沈忆宸远离皇帝。

现在成国公朱勇主动提出,让沈忆宸提督福建平叛,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若是此事成功,王公公必然会感恩自己的助力,那工部尚书的位置算是坐稳了!

“臣,附议。”

马愉同样不失时机的表示认同。

他某种意义上来说,跟王振想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要沈忆宸能在皇帝面前天天晃悠一日,那么自己等人挑选的后辈,就会被压制的黯淡无光,毫无出头希望。

趁此机会让沈忆宸再次远离朝廷中枢,便是放手一搏的时机!

“臣,附议。”

几乎是马愉前脚刚出去,胡濙后脚就跟上。

曾经他跟杨溥并不能算是一个派系中人,毕竟同为托孤五大臣,谁又愿意屈居人下?

可如今杨溥逝世,马愉没有这个资历跟威望与六部分庭抗礼,那便是胡濙执牛耳的时机。

他也要抓紧时间培养自己的势力,以防致仕之后,朝中后继无人。

勋戚、内阁、六部罕见的处于同一战线,这副画面就连朱祁镇都没有想到会出现。

更让他感到迷惑的是,明明朝议主题是商讨如何征调大军前去围剿,结果却变成了派沈忆宸提督军务平叛,怎么感觉有些南辕北辙的迹象。

意外归意外,朱祁镇认真思索了一下,按照成国公所言,沈忆宸确实是前往福建平叛的最佳人选之一。

可沈忆宸刚刚治水归来,又派他提督地方平叛,是否显得有些薄待功臣?

想到这点,朱祁镇看向沈忆宸问道:“沈爱卿,你可认同成国公的建议?”

沈忆宸不知道为何成国公朱勇,会突然举荐自己前往福建平叛。

但想要避免这场席卷东南数省,持续十二年死伤无数的战争,只有自己能做到。

面对历史的滚滚巨轮,沈忆宸曾经无数次去修正改变,可最终结果都于事无补。

这一次,他不容许自己再失败。

“臣愿替陛下分忧。”

斩钉截铁的话语说出来,沈忆宸毅然决然的愿领命前往福建平叛。

“朕没有看错你的赤胆忠心,好!”

看到这般毫不犹豫的态度,朱祁镇心中颇为感动。

凭心而论换做任何一名臣子,在获得经筵讲官席位担任帝王师的前提下,都不愿意远离京师去地方平叛。

更别说沈忆宸才刚刚出镇地方归来,就这般义不容辞的答应下来,为君王分忧。

这份忠诚,属实让人动容!

“既然如此,那朕便依成国公举荐,命翰林侍读学士沈忆宸,不日前往福建提督军务平叛!”

“臣,领命!”

伴随着沈忆宸的铿锵话语,这场正统十二年正月初二的朝议,便落下了帷幕。

出宫的大道上,成国公朱勇与沈忆宸一前一后踱步前行,洁白的雪地上踏出一串长长的脚印。

当快要到宫门的时候,成国公却放慢了脚步,让沈忆宸追上自己并排行走。

“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成国公朱勇淡淡问了句,自己替沈忆宸做出了抉择,按照这小子历来的性格,绝不会逆来顺受。

“一定要说点什么的话,谢过公爷。”

沈忆宸淡淡一笑,退朝之后冷静下来,他已经明白了成国公朱勇想要做什么,并且这一次双方的利益目标是一致的。

“真是天资聪慧。”

朱勇语气有些唏嘘,沈忆宸表现的越过出色,他就越是情感复杂。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这是你曾经对我说过的话语。”

“想要以文官封爵,就必须斩获军功,更要明白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

“福建平叛不仅仅要做到只诛首恶,还要做到以绝后患,不管曾经你跟那群福建矿工有何关系,到了这一步他们便是你的功勋!”

充满杀意的话语,仿佛比京师的冬日还要寒冷。

沈忆宸知道成国公朱勇,始终抱着一门两爵的想法,所以他不在乎什么入阁拜相,更想让自己成为武将勋戚的代表,去走以文官掌武事的道路。

可沈忆宸没有想到,成国公会给出这样的忠告。

福建的矿工与百姓,真的在满朝文武眼中,除了是待宰割的鱼肉,就是军功的垫脚石吗?

“公爷,恕晚辈无法苟同。”

压制着心中陡然而生的不忿,沈忆宸拱手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以屠戮乞活百姓获得的军功,不要也罢!

看着沈忆宸脸上这副愤愤不平的模样,成国公朱勇这一次并没有怪责,甚至是没有说教。

反而停下脚步,轻轻的叹了口气,然后拍着沈忆宸肩膀说道:“很快你便会明白,什么叫做不得已而为之。”

首节 上一节 291/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