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358节

“李瓒!”

沈忆宸朝着身后大喊一声。

“末将在!”

“即刻率领一万水师兵马登船,赶往辽州湾支援。如果见到辽海卫游击将军李达,告知他一定要死守辽东护住京师侧翼,并且形成对瓦刺大军的左翼威胁。”

“末将遵命。”

得到沈忆宸这个命令,李瓒连问都没问,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还在心中松了一口暗气。

毕竟前往辽东驰援,总比无召奔赴京师要强。李瓒相信沈忆宸是一个心怀家国天下的人,但光自己相信没用,得朝廷相信皇帝相信。

宋之岳武穆够忠诚吧,还不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风波亭,更何况沈忆宸现在的举动,几乎与谋逆之举无异。

看着李瓒领命前往辽东驰援,福州中卫指挥使冯正脸上流露出一丝羡慕的神情,他此刻多么想自己是那个可以离开的人,到时候就算朝廷追究下来,还能找一个脱罪的借口。

只可惜自己不是水师,操控不了舰队,同时上了沈忆宸的贼船,再想下来也没那么容易了……

沈忆宸大沽码头登陆的一日后,千总章岩磊派出去的信使,把消息给送达了朝廷。

自从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后,就带走的朝廷大半官员勋戚,留下来的朝臣处理政务、筹备后勤物资的压力巨大,从而导致很多奏章堆积如山,压根就运转不过来。

如果单单只是人手不足,那么加班加点总能缓解一些,实在不行还能抽调京师吏员、师爷等人帮忙。但朱祁镇挖下的坑远不止于这一个,他是潇洒率军出去打仗了,却没给京师留下一个主心骨来掌控局势!

历朝历代皇帝要是亲征或者巡游,都会选择让京师的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监国。

这个人的身份一般是太子,如果太子年幼的话,可能会换成其他皇族。

就算皇帝再怎么不喜欢这个“第一顺位继承人”,可为了保证帝国的运转稳定,还是会让对方监国,直到朱祁镇玩了个骚操作……

史书记载:未立太子,上命郕王祁钰“居守”,驸马都尉焦敬辅之。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朱祁镇还没有来得及立太子,于是让郕王朱祁钰居守京师,驸马都督焦敬辅佐。

看到没有,用的是“居守”二字,而不是传统的监国。

这就意味着,郕王朱祁钰只是留守坐镇京师,并没有摄政权,相当于京师群龙无首。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续沈忆宸上疏朝廷进京的奏章会石沉大海。一方面是朝廷中枢效率迟缓,堆积了太多事务处理不过来。

另外一方面,就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有大臣上疏领兵进京,哪个敢做决定答应或者拒绝?

别说朱祁钰没有监国权,就算他有,估计都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于是乎沈忆宸的奏章就摆放在通政司,官员们都秉持着只要我不做事,就不会做错事的心态,能拖就拖着。

但是当大沽千总章岩磊的军情传递过来之后,这种事情就拖不住了,沈忆宸的兵马都已经自行在大沽海防口登陆,再拖下来恐怕没几日后就要来到京师!

到了那一刻,是开城迎接,还是据城防守?

奉天殿内,郕王朱祁钰坐在龙椅左侧下方,殿内群臣神情各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人心惶惶的氛围。

毕竟在短短时间内发生了太多事情,一边是皇帝出师不利,遭逢暴雨卡在大同进退不得。另外一边是沈忆宸率领大军无召赴京,怎么看都有着一股谋逆造反的嫌疑。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啊……

“诸位大臣,沈忆宸打着驰援名义,率领福建水师无召赴京,尔等有何看法?”

沉默半响,坐在上方的朱祁钰终于开口问了一句。

其实他心中很明白,皇帝兄长只给自己“居守”名义,而不是监国,摆明是有忌惮之意。

自古皇家无亲情,唯有至上权与利,哪怕朱祁镇跟朱祁钰是兄弟,并且论起关系并不差,可在皇位权势面前这点手足之情,就算不了什么了。

坐镇中枢之后,朱祁钰一直保持着谨言慎行的态度,就是不想冒犯到天子禁忌。

可如今再不商讨出一个决议,沈忆宸都快要兵临城下了。

“沈忆宸狼子野心,趁陛下亲征之际无召返京,乃叛臣之举!”

户部侍郎奈亨,当即就站了出来给沈忆宸的举动定性。

王振为首的阉党,早就跟沈忆宸水火不容,远在福建双方没有交集还算风平浪静。现在无召率领大军赴京,相当于送把柄到阉党手中,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奈亨此言一出,可谓是全场哗然。

原因就在于你要把沈忆宸定在谋逆叛臣的位置上,那就意味着双方得兵戎相见。

如今京师守军满打满算还不到两万人,盔甲武器更是严重不足,沈忆宸却在奏章中阐述了有接近五万大军,群龙无首的情况下谁去组织防守?

万一京师被攻破,皇帝回师发现老巢都没了,那就乐子玩大了……

第322章 王振背锅

“少司徒,此言重了吧,沈向北乃三元及第深受皇恩,怎会行谋逆之举?”

“再说了,他只是福建提督军务,而不是福建总兵官,你拿武将来类比文臣?”

历史上本应该致仕的钱习礼,此时依旧担任着礼部侍郎之位。

身为沈忆宸的座师,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面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现在阉党成员奈亨要诬陷谋逆,这让钱习礼就不能忍了!

以沈忆宸的身份跟前景,回京之后堪称锦绣前途,甚至可以想象他将在而立之年前入阁拜相的场景,只要脑子不出问题会谋逆造反?

“那还请问少宗伯,沈忆宸无召领兵回京如何解释?”

“沈向北是率军北上剿倭,担心陛下安危临时请旨驰援京师有何问题?”

不得不说,卞和提议的北上剿倭的借口,相比较进京勤王确实带来了更多转圜的余地。并且沈忆宸在进京途中还先上车后补票,连发了几封奏章请求入京驰援,这也算是一个能解释的借口。

很多东西都得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哪怕你是真的谋反,也得打上“清君侧”、“靖难”的名义。

面对钱习礼的反驳,站在一旁的工部侍郎王佑看不下去了,出列冷笑道:“古往今来有这般驰援京师的作派吗?”

“少宗伯,你是把吾等同僚当傻子,还是渺视郕王?”

王佑的这句话,引发了殿内群臣的窃窃私语,确实沈忆宸此举于情于理于法都不合。

但真要说他打算谋逆造反,留守京师的众文武大臣信的也没几个,总感觉沈忆宸此举着实有些莫名其妙。

“刘廷尉,你说沈提督到底想要做什么,无召赴京可不是什么小事,更何况还率领着福建大军。”

“可能真就是北上剿倭,听闻蒙古鞑虏进攻,一时心急之下驰援京师?”

“以沈提督三元及第之才,会这般冲动做出授人以柄的事情?”

“你说会不会是跟成国公里应外合,毕竟他们俩可是父子啊……”

当提出“成国公”三个字后,很多人脸色瞬间就变了。

要知道名义上是朱祁镇御驾亲征,但这次驰援大同北伐的军事行动,真正的军事上指挥官是勋戚成国公!

如今这两父子,一个在大同掌控京营,一个在大沽掌控福建卫所军,要真来个什么里应外合,那画面简直令人不敢想象……

“一派胡言!”

阁臣高穀听着殿内群聊越说越夸张,站出来怒喝一声。

“大明勋戚,与国同休!”

“现在成国公正在前方跟随陛下亲征,尔等却在后方扰乱军心,真不怕按照军律论斩?”

高穀的这句怒喝,让殿内群臣噤若寒蝉,揶揄几句沈忆宸没什么,要是得罪大明勋戚集团那就麻烦大了。

等成国公朱勇班师回朝,能轻易放过自己?

看着殿内群臣讨论方向越来越歪,现任内阁首辅陈循站了出来,清咳一声后说道:“诸位同僚还是慎言,此事就交于郕王决策吧。”

如果说前任内阁首辅马愉资历尚浅,难以压住朝中一些老臣,那么陈循那干脆就是没有资历。

正统九年四月陈循才入阁,至今不过短短四年时间,正统朝时期内阁又不像明朝中后期那般强势,首辅这位置有实无名,他想要做点什么真是难以服众。

于是乎陈循干脆就把这个锅,甩给“监国”的郕王朱祁钰,毕竟天塌下来还有个高的顶。

朱祁钰看到陈循把皮球踢给了自己,一时心中简直有骂娘的冲动。

就在朱祁钰有些不知所措之际,殿外传来了太监高亢的通传声:“皇太后驾到!”

皇太后来了?

听到这个名词,殿内群臣纷纷愣了一下,脑海中有太后摄政的历史,还得遵循到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的时期。

自从张氏崩后,皇太后孙氏无论手段、权谋、定力皆差了一大截,就是个普通的后宫女子。加之明英宗已经长大亲政,自然就没有她干涉朝政的机会,很多官员都忘记了宫中还有这么一尊大神的存在。

“臣恭迎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见到皇太后孙氏满脸怒容的踏入奉天殿,郕王朱祁钰也赶紧行礼道:“儿臣拜见母后。”

皇太后孙氏并不是郕王朱祁钰的嫡母,不过朱祁钰的生母吴氏,仅仅是个宫女出身对孙氏造不成什么威胁,反而让这对名义上的母子关系还不错。

面对郕王朱祁钰,皇太后孙氏脸上怒容稍微退却了些,朝着他点头说道:“郕王平身吧,诸位大臣也一同起身吧。”

“谢太后!”

看到殿内众人起身站好,皇太后孙氏这才面若寒霜开口道:“哀家一介女流理应是不该参与朝政大事,可如今皇帝亲征,郕王缺乏监国经验,让宵小之辈凌驾于朝廷之上,就不得不出面说两句了。”

“古往今来,何时有过先斩后奏的道理,让沈忆宸率领福建兵马入京,万一有不臣之心谁承担起责任!”

皇太后孙氏早年间因为鲁王之事,对沈忆宸的印象可谓是极差,甚至还借助正旦朝会命妇拜见的时机,暗暗的点了一下陈青桐。

本来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再加上沈忆宸与王振交恶后,宫中太监宫女均是他的人,想要在皇太后孙氏耳边说点坏话还不容易?

于是乎在孙氏的人物画像中,沈忆宸就是一个肆无忌惮、狂妄自大的佞臣,皇帝朱祁镇被蒙蔽了,才会恩隆这种宵小之辈。

今日在后宫之中,听到小太监禀告说沈忆宸居然无召率军入京,这下皇太后孙氏更是怒不可遏,再也顾不上什么后宫不得干政的传统,直接来到了奉天殿议事。

毕竟明朝有过太皇太后张氏摄政多年的先例,文武群臣们对于太后干政早就见怪不怪,只要不是特别过分,几乎是听之任之,更别说现在群龙无首的境地下。

没人承担的起责任,自然就没人敢说话,看着殿内群臣皆是沉默不语,皇太后孙氏这才冷冷说道:“沈忆宸若是真心忠君爱国,那就让福建兵马驻扎在大沽口待命,令他孤身一人入贡觐见本宫!”

不得不说,虽然皇太后孙氏的政治手段,相比较太皇太后张氏,那简直就跟孩童没什么区别。但毕竟是常年呆在宫中,对于如何处理“权臣”,那还是得心应手的。

不管沈忆宸有没有谋逆之心,当务之急是要让他跟兵马分隔开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统治者会时常让封疆大吏回京述职,一方面是削弱跟地方的联系,另外一方面到了京师便好掌控。

“太后圣明,臣认为此举甚好!”

工部尚书王佑当即表示了赞同,别说沈忆宸是个文臣,哪怕武将手中没兵,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臣附议!”

又是一位大臣站了出来,表明自己态度。

确实这属于两全其美的办法,否则让沈忆宸领军风险性太高。

“臣等附议!”

首节 上一节 358/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