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491节

“向北你主动过来拜访,真是稀客。”

望着沈忆宸出现在自己的院中,朱仪着实有些意外,一向云淡风轻的语气都不由惊讶几分。

“冒昧打扰,还请大公子勿见怪。”

沈忆宸客气的拱了拱手,哪怕双方某种意义上有了生死之交,更是紧密成为了利益共同体,他依旧保持着客套的礼数。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多年来你第一次到我院中。”

“是啊,第一次来。”

乙丑科会试沈忆宸入住成国公府,算起来至今已有六年之久,他确实是第一次踏足朱仪的庭院。

“相信向北以你的性格,是不会过来寒暄叙旧的,说吧有何事。”

简单感慨之后,朱仪就问起了正事,朝中现在风云悸动,已然有着多事之秋的迹象。

沈忆宸也没有废话,点了点头道:“今日我入宫面圣,说服了陛下让靖远伯王骥永镇麓川,等待钱粮军饷筹齐之后,南征军将很快离京。”

“靖远伯永镇麓川?”

还没等沈忆宸说完,朱仪就惊讶的开口打断了。

大明历史上一个永镇云南的黔国公,还得追溯到太祖开国时期,沈忆宸居然能说服皇帝再度开启永镇“分封”?

“嗯。”

沈忆宸点了点头确定,但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

他相信以朱仪才智,很快就能判断出当今的局势,并且想明白景泰帝朱祁钰答应的原因,不用解释多费口舌。

“南征军离京之后,我判断以太上皇的性格,他会联络太后跟旧部殊死一搏。京营中目前安远侯柳浦掌控着神机营,效忠陛下的昌平侯杨洪掌控着三千营,唯独掌控着五军营的武清候石亨态度不明。”

“除开京营兵马,皇城内御马监掌印太监郭敬掌控着腾骧四卫,这是天子亲卫的主要兵力。郭敬此人口碑低劣,还有着走私通敌的嫌疑,正常情况下哪怕掌御马监大印,也很难调动腾骧四卫。”

“但如果有着太上皇的名义,以及皇太后的懿旨,不明所以的腾骧四卫只能听命行事。想要阻止宫中亲卫生变,给当今陛下赢得反击的时机,京卫指挥使韩良安掌控的上直卫亲军,就必须起兵护驾!”

“大公子,我需要你说服韩良安,效忠于当今圣上!”

沈忆宸把自己背后的谋划,一五一十全盘告知了朱仪,没有一丝一毫的隐瞒。

毕竟介入到皇权斗争中,站错队的下场可能不仅仅是自身惹来杀身之祸,恐怕妻儿子女乃至于整个家族都无法幸免,只有让朱仪了解全盘的走向跟计划,才能更好的去执行跟发力。

可能是信息量太过于巨大,朱仪听完沈忆宸的描述之后,第一时间并没有回答,相反陷入了一种沉思中,脑海中飞速的判断跟分析局势走向。

思索良久,朱仪才开口回道:“上直卫亲军所属的十七卫兵马,大多数并入京营或者直属于五军都督府,正三品的京卫指挥使徒有虚名,真正能掌控的仅有巡城兵马万余人。”

“韩良安早年间跟随过父亲大人,后续我也跟他一同戍边过,此人平庸守成之辈没有什么大野心,这种风险极高的事情恐怕很难让他做出效忠抉择。”

朱仪的回答,让沈忆宸庆幸自己找对人了,连他都觉得棘手难以说动,那么自己贸然去找上门劝说韩良安,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韩良安不主动站队,那么宫廷之内必然会被郭敬掌控的腾骧四卫掌控,哪怕大司马最终接管京营前往紫禁城平息政变,恐怕也为时晚矣。”

“大公子,此事是一场危机,同样也是一个机遇,想要复爵成败在此一举!”

这件事情沈忆宸没有退路,他的所作所为决定了定然会被朱祁镇不容。想想历史上南宫复辟后,于谦等一众京师守卫战的功臣是什么下场,就能推断出必然的报复。

如果朱仪说服不了韩良安,亦或者他没有梭哈复爵的赌徒心理,那么沈忆宸就得提前安排最终后手。

这个后手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那种,用了哪怕成功沈忆宸日后也很难在朝堂中立足!

望着沈忆宸略显急切的神态,朱仪复杂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然后缓缓抬起手臂搭在对方的肩膀上说道:“这件事情交给我了,陛下定然不会出现任何闪失。”

“大公子,你想做什么?”

沈忆宸感受到了朱仪的异样,这架势很明显不像是说服韩良安那么简单。

“如果真到了无可挽回的时候,我会提前调集旧部入宫救驾,就如同你说的那样成败在此一举。”

此话一出,让沈忆宸呆站在原地,朱仪的果断跟决绝远超了他的预期。

要知道召集旧部入宫勤王,同样是沈忆宸准备好的最终后手,但他属于没得选,注定不容于太上皇朱祁镇。相反朱仪身为成国公嫡子,只要不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依旧还有着退路可言。

“大公子,其实你不必如此的。”

面对沈忆宸的“忠告”,朱仪笑着摇了摇头道:“向北,你选择告知我一切谋划,去说服韩良安参与到二帝相争,仅是为了利益驱使有着更高的成功率吗?”

“我……”

沈忆宸张了张嘴,突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他确实需要朱仪的帮忙去提高拉拢韩良安的成功率,但绝不仅限于利益驱使。

某种意义上在沈忆宸的内心深处,还有着希望朱仪能凭借站队效忠的功劳复爵,撑起成国公府这块摇摇欲坠的牌匾。

看着沈忆宸无法回答的模样,朱仪脸上的笑容更甚了。

“向北,还记得在土木堡站场上,你曾问过说自己如果没有利用价值,更带给不了成国公府荣辱与共,我还会选择冒险驰援吗?”

“当时我的回答,就是现在的回答,始终未变过。”

“我们是兄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只是不知道你现在,回答还是当初那样吗?”

朱仪的话语,让沈忆宸回忆起土木堡的那段对话,那时候的自己说如果朱仪陷入危险之中,同样会选择领兵驰援,但与成国公府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为了大明将士跟家国天下。

如今再次扪心自问,真的对朱仪的相助,会不夹杂些许私人情感吗?

无法回答,就意味着心中有了答案,沈忆宸终究还是在意了成国公府的荣辱。

“谢了,大公子。”

沈忆宸拱了拱手,心中五味杂陈终究只能说出一声道谢。

“向北,应该是我向你道谢,成国公府不能再继续沉沦下去了,父亲大人需要看到我光耀家族的门楣。”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沈忆宸能明显感到肩膀上朱仪手臂重了许多,他身上其实承受着太多压力,迫切需要一个时机让家族重振荣光,哪怕充斥着万劫不复的危险!

第443章 赌徒博弈

景泰元年三月初三,这本是传统节日中的上巳节,寓意着春天到来应去寻根拜祖。

不过紫禁城内没有丝毫节日的气氛,京师内这边收到了辽东军发来的预警,只是受限于路途时效的影响,内阁得到了最新消息还是瓦刺大军有异动,准备朝鞑靼部或者辽东军发动进攻。

这份军情的出现,相当于宣告沈忆宸之前拒绝开仓放粮的决定是正确的,同时也让朝廷中枢气氛瞬间紧张了起来。要知道现在北方粮价已经涨上天,战争消息一旦传播开来,恐慌之下将再度催高本以达到了天价的粮价。

当普通百姓意识到不可能买得起粮食,未来没有了活路,那么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

造反!

外有大敌当前,要是内部再出现任何动乱,正统十三年京师之围的场景,很有可能复现。

“向北,有时候真要佩服你的先见之明,还好没有动通州仓跟京师的存粮,否则九边将会大乱!”

文渊阁值房内,商辂语气充满了感慨,只有亲身与沈忆宸共事过,才能体会到他很多决策的高瞻远瞩。

现如今鞑虏侵犯辽东,如果九边没有足够的军粮,那么造成的后果就不是一城一池的动乱,整个北方大地秩序将出现结构性崩塌,危机程度不下于去年鞑虏兵临城下。

面对商辂的感慨,沈忆宸却神情严肃的看着军报,思索了一下后回答:“此事要与户部兵部进行商议,用最快速度把通州仓粮草运输到辽东劳军,激励辽东军主动出征的气势。”

“否则鞑靼部危矣!”

通过历史的上帝视角加上对太师也先的了解,沈忆宸精准的判断出瓦刺大军进攻方向不是大明九边,而是脱脱不花掌控的鞑靼部。

辽东之战沈忆宸亲身参与过一次,知道最近这十几年来,辽东都司与东迁的鞑靼部之间的血海深仇。辽东总兵曹义出镇二十余年的经历,更表明了他是个保守刻板的将领,缺乏主动出击的血性。

统帅不愿出征,底层士兵不想驰援,光靠着李达等一干中层将领,想要推行自己“结盟”鞑靼部的羁绊政策,很明显权力不够。

沈忆宸现在要抓紧时间,通过阁部联合廷议,确定辽东军出征驰援鞑靼部,防止瓦刺部彻底完成全蒙古的统一。另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想要激励士气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重赏。

钱粮到位,战斗力就到位!

“这件事情就交给我去与元辅商议,向北你把主要精力放在北方粮价上面,该出手了!”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一向文质彬彬的商辂脸上,罕见的出现了一抹“杀气”。

沈忆宸通过海船舰队从南方运来三百万石米粮的消息,商辂已经得知了。现在辽东军方面传来紧急军情,这种非秘密情报可能早在驿站通传期间,便已传到了京师权贵阶层的耳中。

毕竟操控粮价的势力,同样关注着九边局势变化,要是边境安安稳稳的话,朝廷就有释放存粮的可能性。

现在战争迫在眉睫,那么朝廷势必得保证军粮优先,可以说粮价的未来走向,将彻底掌控在以会昌伯孙忠为首的官绅手中,他们再无后顾之忧!

对方出手之际,就是沈忆宸打出底牌的时候。

面对商辂的决然,沈忆宸嘴角露出一抹胜券在握的笑容回道:“粮战已经开始了。”

没错,就在文渊阁商议着辽东军情的时候,会昌伯孙忠府中聚集了一大批朝廷勋贵,其中包括成山候王通,兴安候徐亨,都御使王文,工部尚书陈恭等朝中重臣。

别看会昌伯孙忠的爵位仅仅是个伯爵,但他当朝皇太后生父以及外戚中最年长者的身份,让孙忠在勋戚集团中的资历跟威望,曾经仅次于英国公、成国公等几位大明公爵。

并且会昌伯孙忠的个人名声,也并没有因操控粮价声名狼藉,被百姓万民唾弃。相反他夙来以敦厚、谦和闻名,能力范围之内对于很多朝臣施以援手,还时不时在灾难之年搭建粥棚济民。

从而导致朝野内外,各方都卖会昌伯孙忠几分薄面,百姓还以为他是个大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权倾朝野的王振,明知道太后是孙忠搬过来说清的,依旧不敢报复老老实实放了李时勉。

就在于此人动不得。

“今日召集各位同僚的原因,想必各位已经知晓,辽东方面传来的紧急军情,鞑虏瓦刺部开春后按捺不住调集兵马准备出征,很快将爆发一场大战。”

会昌伯孙忠抿了一口茶水,不紧不慢的说出这段话,仿佛这等军国大事在他眼中,泛不起丝毫的情绪波澜。

“辽东一旦开战,整个九边都将戒严,那么京师跟通州仓的粮草定然不敢放粮,到了我们该收网的时候了。”

成山候王通第一时间便附和了一句,他是会昌伯孙忠的铁杆同盟,明宣宗期间镇守交趾一带(越南北部),却被藩邦叛军多次击败,最后还出现了弃城逃亡的场面。

更为离谱的是,成安候王通为了粉饰太平,私自把大明清化以南的土地,划给了安南黎朝开国君主黎利,属于彻彻底底的丧权辱国。

可以这么说,明宣宗时期大明丢掉了安南,王通这种废物勋戚的存在起码要背一半的锅。另外一半的锅在于大明皇帝身上,出现了对于藩邦诸多战略性的失误,导致最后积重难返。

成安候王通的丧权辱国,遭到了朝廷文武百官弹劾,被夺去诰券判处死刑。

不过问题是明朝的勋戚,虽然不像藩王那样只要不造反,个个都能成为法外狂徒。但事实上只要认罪态度良好,没有卷入到皇权斗争中,哪怕丧师辱国依旧死不了。

王通入狱之后,会昌伯孙忠各方帮助他游走,随着亲外孙朱祁镇登基继位后,正统四年就被放了出来。京师守卫战期间,九门极其缺乏足够的守将,王通启用为都督同知,恢复了当初的爵位并归还家产。

“落难”之际雪中送炭的恩情,成安候王通自然得铭记于心,于是乎就这么成了会昌伯孙忠的铁杆党羽。

“现在确实是收网的好时机,可问题是成国公府名下的诸多粮店,依旧还在源源不断的放粮,我们很难把粮价给提升上去出售。”

都御使王文脸上流露出一丝谨慎,毕竟当初他身处阉党的时候,就见识过沈忆宸的厉害。王振这种权倾朝野的人物,硬生生没有把这个小蝼蚁给摁死,现在对方官居阁部大臣,恐怕更难对付。

想要收网把囤积的米粮以天价出售,前提就在于垄断市场,沈忆宸操控着成国公府名下粮店,这段时间始终坚持放粮,把本在飞涨的粮价给稳定在了二两左右。

虽说相比较最初二钱五一石的粮价,依然涨了接近十倍拥有暴利,但这依旧没有达到会昌伯这一种勋贵的心理预期。毕竟他们最终目标不在于银钱,而是想要大肆兼并土地,以及给景泰帝朱祁钰带来麻烦引发剧变。

现在的粮价,还缺了点火候。

说到放粮,兴安候徐亨就感到有些疑惑了,他开口说道:“成国公名下的农庄粮铺,最多能拿出三万石左右的余粮,现在我们粗略估计已经收购了超过五十万石,沈忆宸到底从哪里弄来的这些米粮?”

明朝前中期的勋戚,并不是想象中的富可敌国,原因在于处于上升期的王朝,腐败跟兼并还能有效抑制,他们一年收入最多折算成白银不过几万两。

首节 上一节 491/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